1、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的应用分析摘 要 对短期投资、坏账、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委托贷款计提减值准备,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范围、确认、计量的弹性较大,容易出现差错。对比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五种计量方法的优缺点,对容易产生问题的具体项目进行了详尽的应用性分析。提出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操作利润的对策:改善准则应用的经济环境;对可回收金额进行完善;完善资产减值准备规范的具体操作性;增强会计从业者的综合能力,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水平。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资产减值准备;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B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意义及范围 资
2、产减值准备是指企业在过去交易和事项所形成的、是由企业所拥有或者所控制的、在未来可以给企业创造经济利益的资源。因此,对资产将来带来的经济利益金额如果小于原来资产的账面成本差额,原则上不能在资产负债表上列为资产,应作为资产减值损失,提取资产减值准备。资产作为最重要的会计要素,财务报表使用者所关注企业的重要会计内容就是与资产相关的各项会计资料。因此企业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越来越大,资产的价值也在不断变化,企业如果还是延用历史成本计价,企业资产的真实情况可能会受到比较大的干扰,相关的财务报告将失去真实性。因此,在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变化可能导致资产价格的较大变化,资产是以历史成本计价的可能将不再具有为报
3、表使用者提供客观准确的会计资料。这就有必要为反映企业资产真实面貌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1.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期末企业应对所有的短期投资重新进行检验,同时将其取得时的成本也就是历史成本与在活跃市场的市价按照孰低法进行计量,将低于历史成本金额计入投资性损失。 2.坏账准备。企业根据以往经验,在会计期末财务应对债务清偿能力进行估算,对预计可能发生而不能清偿的坏账按一定比例计提坏账损失。 3.存货跌价准备。企业在期末对存货进行全面核查时,如果存在存货毁损、陈旧过时以及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致使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则应按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4.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当被投资企业
4、经营状况发生较大变化时,投资企业应对长期投资进行全面核查,对于长期投资市场价格的下跌,在可以预计的未来该投资并不能恢复,应按照规定对该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 5.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企业在期末应该对价值较高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同可回收金额按照孰低法的原则进行计量,对于账面价值小于可收回金额的则需要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6.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期末企业应对数额较大的无形资产进行全面核实测算,对那些已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该项无形资产是否已被其他先进技术取代,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的能力受到影响,应计算其剩余价值进行客观分析,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7.在
5、建工程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停建并且预估在 3 年内不会重建的,按记账价值与可收回价值孰低法进行计量,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8.委托贷款减值准备。期末按照预计委托贷款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算现值进行计算以及委托贷款单位的财务状况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如存在减值迹象的应计提减值准备。 二、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与计量 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与依据。一是永久性计提减值,对那些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可能难以恢复的资产减值予以确定。规避了确定暂时价值波动的损失金额。二是经济性确认标准,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在资产负债表日可能低于可收回金额的则应确认减值。如果能真实反映资产负债表日资产的真实价值,从而予以确认资产减值,减少了确认减值
6、的人工费用,从而实现了经济性。三是预估性,要求对预估的资产减值给予确认。资产减值的确认在一般情况下按照资产类别、单项资产、全部资产等各项目类别进行。如长期价值变动比较大,不确定的使用者对其了解已不是真实成本或现时价值,是其将来某一时刻的获利能力,在价值变化较大才会影响损益,如不能判断属于永久还是暂时减值,宜采用可能性标准。短期投资与委托贷款流动性较强,企业并不会长期持有,而采用永久和可能性标准确认其减值并没有实际的可操作性,这时可以采用某一会计时点的真实价值做为标准,即使用经济性对存货、固定资产采用永久性的标准等。资产减值确认要求不同,其结果也不完全相同。 资产减值五种计量方法的优缺点:一是历
7、史成本。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下,资产的价格是购买时支付的真实的交易成本,并不用考虑在以后使用过程中相同资产在市场的价格波动。以历史成本计价的资产在存续期间的计量简单而客观,但以历史成本计价的财务报表并不能完全反映资产负债表日企业的真实资产状况,对报表的使用者可能会提供错误的提示。二是现行成本。在现行成本计量属性下,当市场价格发生较大波动时,报表使用者可以通过财务报告了解企业现时点接近市场价格的资产状况,从而反映企业真实获取利润的能力。但实际使用过程中难以确定与原持有资产完全吻合的重置成本,同时也缺少相关资料,对可靠性产生影响。三是现行市价。在资料齐全可靠的前提下其计量比较准确,适用范围较广。其缺
8、点是对市场的经营环境要求较高,同时有很多资产并不存在活跃的市场价格。四是可变现净值。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资产可望带来的未来现金流入和将要支付的现金流出,但不考虑货币的时间成本。五是未来现金流量。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能反映资产的经济价值,是比较理想的计量标准,但由于存在大量的估计和判断,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较差。 三、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存在问题的具体分析 1.资产减值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有一定难度。会计准则的不完善给资产减值确认与计量带来不便。一是在确认时间上不够明确。新制度所规定企业定期或不定期对企业所拥有的资产进行细致查验,预估所属资产所发生的价值损失,且须每年期末至少查验一次。对查验时间规定比较模糊缺乏
9、实际的可操作性。二是减值的计量标准有多种标准。从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可以看出,八项资产减值确认采用 3 种不同的判断标准,大幅度提高了财务从业者的职业判断能力,对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给企业人为操纵利润带来了方便。 2.在实际运用中的操作困难给资产减值确认和计量带来难度。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在实际操作中受到相关利益者的影响会存在许多不好操作之处,其中各种资产的可回收数额的正确核定有很大个人主观性。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核心是确定资产未来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而会计准则规定只要资产发生减值就予以确认,但合理确定可回收金额则有较大困难。 3.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允性不好确认。存货的可变
10、现净值、短期投资的市场价格,这些都取决于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主观性较强。而当下我国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并没有达到与其相符的程度,对执行这些不明确的操作具有不确定性。 四、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操作利润的对策 1.改善准则应用的经济环境。我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相比,资产的市场价格并不透明和制度并不完善,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局面,由此而提取的资产减值准备金的公正性、客观性就要大打折扣。完善市场经济,可逐渐解决公允价值偏差问题。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对可回收金额进行完善。规范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具体要求与细节,在财务报表中披露资产减值准备的可回收金额的具体依据,增强对资产的可回收金额的比例限制。在目
11、前公司结构下,增强信息的真实性,要求企业在财务说明书中报告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损失与收益,从而强化对上市公司相关信息的披露。 3.完善资产减值准备规范的具体操作性。我国会计制度对资产减值的提示比较模糊,并没有对市场化利率或市场的其它投资回报率做出明确规定。同时对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国际会计准则按照单项资产和现金产出单位分别规定,同时解决了资产减值测试的可操作性;我国会计制度并不要求按现金产出单位实行减值测试,而只是规定按单项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同时也没有给出具体可操作性的规范。特别是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和存货的影响因素比较繁琐和复杂,其确认和计量有一定困难度。因此,应该借鉴国际会计准
12、则,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完善会计资产减值准备,制定出可实际操作的具体标准或者独立的制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从而完善企业的会计资产减值准备的可操作性。 4.增强会计从业者的综合能力,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水平。资产减值准备的应用,在对资产是否存有减值的估计,需要财务人员具有很强的职业判断能力,而我国财务人员并不具备这种专业判断能力。要提升整体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可能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这不仅需要财务人员对理论和方法的掌握与实际操作,也要对企业经济环境与经营目标进行全面了解与掌握。而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强,体现在多数财务人员只能按具体规定进行记账,并不能独立完成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要求,有关部门应完善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提高会计准入资格。 责任编辑:王凤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