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分制管理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讨摘 要在当今这个对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社会背景下,加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越来越有必要。现本文就主要从学分制的角度出发,来谈谈如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水平。 关键词学分制;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233-01 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都是采用刚性的学年制来进行管理,即所有学生都要按照大纲要求逐级完成学业,这种教育制度在一定时期内为我国国民素质提升做出了极大贡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学年制的教育制度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需求,而创新能力又是社会对
2、人才提出的必备能力。为此,加强学生教育制度的改革的很有必要的。而学分制管理制度则正是一种非常适合现代高校教育的管理制度,也是未来大学生教育制度的一个发展方向,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自主能动性和创新能力有着积极意义。以下本文就对其进行详细分析研究。 1、在学分制管理基础上实施选课制 在高校教育中,实施学分制能够促进高校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学效率。若在学分制管理的前提下,实施选课制度,则不但能够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起到很大作用,而且还可以对教师队伍水平的提升和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起到积极作用。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体现。 1.1 促进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3、提供优秀师资队伍。对于大学生而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向其灌输的教学理念和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因此若教师能够转变教学理念,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势必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积极推动作用。而在学分制的管理制度下实施选课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师之间的竞争,即选修自己可成的学生数量与自己的业务能力是息息相关的,若教师所开设的课程不足以吸引学生,教师的业务能力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教师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自然很难吸引到学生选修自己的课程,那么自己的绩效考评结果岌岌可危了。为了能够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每个教师都会想尽方法积极主动的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创新自己
4、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这样一来,不但学校的师资队伍水平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学生也会在此创新改革教学中被激发出更多的潜能,提高其创新能力。 1.2 可以实现因材施教,有助于学生自主个性的培养。在学分制管理下,学生只要修够学分,就可以顺利毕业,而不必跟着教学大纲走,上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课。学生只需要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和特长选择一些其他选修课,实现学生自己选择课程、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学习进程,给学生以更多的自由学习空间,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体现其个性培养,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促进其更加全面的个性发展。而个性是创新的前提,只有个性得到解放和发展,才能进一步的创新创造。 1.3 可以
5、实现高校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为大学生进一步丰富知识提供更多平台。在学分制管理平台上,可以在选修制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定的辅修专业制,这样一来就能够使学生在选修课上有更多的选择。辅修专业制是指学生在学好本专业(主专业)的前提下,辅修第二专业。学生辅修第二专业,需要完成辅修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一定数量的主干课程且必须通过考核。辅修专业制不仅充分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适应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兴趣,而且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具备了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选课制和辅修专业制突破了知识的专业限制,赋予了学生广博的知识,而广博的知识是大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因为创新活
6、动就其实质而言,都是在对已有的知识重组上进行的。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只有拥有了研究领域中大量的、前沿的专业知识,并且具备了丰富的相关科学知识,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及广阔的人文社科知识,才能在科研中触类旁通,游刃有余,才能为创新提供有力的依据和坚实的基础,才能真正成为创新性人才。 2、在学分制基础上实施本科生导师制 由于学分制实施选课制,所以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不一样,再加上刚刚结束高中生活的本科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所以在学习的计划和学习方法方面都需要导师的指导。本科生导师制是减少学生学习盲目性,顺利实施学分制的一个重要措施。 本科生导师制和研究生导师制是不同的。本科生导师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培养目
7、标、教育计划和学生的特点,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业、生活等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品质的协调发展。导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给予指导,不仅让他们学会知识,而且教他们会学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导师还以自己的人格影响和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培养他们求实的科学精神,勤奋踏实的品格,适应社会、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的竞争意识;导师一般都是由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副教授或教授担任,他们有条件对学生的科研实践、课程论文、社会调查等学习任务进行指导和督促,并且可以直接吸收学生参与科研,使本科生有机会与硕士生、博士生一起研究课题。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获得的科学的学习方
8、法、求实的科学精神、勤奋的治学品格以及进行科研的实践机会等都是一个大学生成长为一个创新性人才不可或缺的素质和条件,这些素质和条件的获得必然会促进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在学分制基础上实施课程班级制 课程班级制是学分制下对学生的基本管理单元,这个单元是和学年制下的实体班级制相对的。在学年制下的实体班级太具固定性,一般来讲同一个专业的学生就是一个实体班级。但在学分制下,由于学生选课比较自由,因此学生组合的流动性很大,在短暂的时间内,比较稳定的组合就是课程班级。课程班级的存在时间都是比较短暂的,它随着一门课程的结业而结束,所以学生将会在大学期间面对无数个短暂组合的集体,大学生在这种短暂
9、的动态的集体中,在与不同的变换着的对象进行交往的过程中,与人合作的能力必然会得到极大的锻炼,从而具有与人合作的素质。大学生具备了与人合作的素质,才能在学术上发扬民主、平等交流的风气,才能倾听、容忍、吸收别人的意见,这样才能具有敢于创新的基础。 4、在学分制基础上设立创新奖励学分 在学分制平台上,为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校还可以将学生的发明、设计、论文等创新成果用学分的形式进行奖励和考核。根据学生取得的创新成果给予一定的学分奖励,并将它作为考核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指标,在评奖、推优、保研等工作中作为关键的衡量标准之一。创新奖励学分的设立,可以说直接地调动了学生创新的欲望和热
10、情,必然能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形成。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高校教育中,不应墨守成规,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需求,对教学方法和教育制度进行改革。传统的学年制管理已经不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发展需要,其在某种程度上遏制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而学分制的实施在解决了这一问题,为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尹文博.现阶段高校推行学分制管理的思考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3(04). 2 赵娅.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和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01). 3 相阳,张忠华.论我国高校学分制研究的主题内容与特征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02). 4 乔玉香,胡章.关于地方高校实施创新实践学分制的几点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 2010(04).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