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 49 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已经 2009 年 8 月 10 日自治区十一届人民政府第 37 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 2009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 自治区主席 马飚 二九年九月一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自治区 实际 ,制定本 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指政府对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户籍所在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提供的生活救助。 第三条
2、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行政府救助与社会帮扶、生产自救相结合,应保尽保与引导就业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保障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五条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行政府负责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制定和落实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措施,统筹协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与扶贫开发、促进就业以及其他农村社会保障措施相衔接。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足额安排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并合理安排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经费。农村居民最低
3、生活保障资金实行专项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工作。有关部门依照各自 职责协助做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具体负责本辖区内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的受理、审核工作。 第二章 保障标准与保障对象 第八条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市县人民政府按照能够维持当年农村居民全年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饭、穿衣、用水、用 电 等费用确定,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应当随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化适时进行调整。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应当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4、、村(居)民委员会所在地公布,并通过政府网站、报纸、广播电视 宣传。 第九条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因病、因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 2第十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居民家庭成员,是指登记在同一户口簿且共同生活的成员,或者虽然 户口不在同一 户口簿但具有赡养、扶养、抚养和收养关系且共同生活的成员。 户口迁出的大中专院校就读学生和服现役义务兵为农村居民家庭成员。 第十一条 本办法所称家庭年人均纯收入是指农村居民家庭上年度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按家庭成
5、员平均的纯收入水平。家庭总收入具体包括: (一)从事农副生产获得的收入; (二)外出务工收入; (三)承包经营收入; (四)土地、山林承包经营权出租、 转让收入; (五)出租家庭财产收入; (六)房屋拆迁、征地补偿费; (七)依法接受的赠与; (八)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 从事农副生产获得收入的价格按照当地统计、价格部门发布的数据核定。 外出务工人员收入按照其所在工作单位提供的工资证明金额计算;没有证明的,按照其户籍所在地职工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第十二条 下列收入不计入家庭纯收入: (一)按规定获得的抚恤金、优待金、 补助金、保健金、伤残补助金、伤残治疗费、护理费、 丧葬费 、生活 补助 费
6、、医疗救助费等; (二)独生子女保健费、计划生育奖励扶助金; (三)高龄老年人生活补助费; (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的医疗费; (五)救灾救济款。 第十三条 农村居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本人不得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一)有劳动能力不从事生产劳动; (二)违法生育的夫妻; (三)赌博、吸毒屡教不改。 第三章 申请与审批 第十四条 村(居)民委员会受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委托,承办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的受理和初审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集中受理申请的时间为每年的 1 月、4 月、7 月、10 月。 第十五条 申请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由家庭成员以户为单位通过户籍所在地
7、村(居)民委员会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 农村居民办理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由其近亲属、其他村民或者所在村民小组代为申请。 第十六条 申请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应当填写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家庭成员说明或者证明; 3(二)家庭收入说明; (三)造成家庭生活困难原因的说明。 填写申请表确有困难的,可以由村(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代为填写。 第十七条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 15 日内按照下列程序要求完成初审: (一)调查核实。组织 2 人以上对申请人进行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核算申请人家庭年人均纯收入; (二)民主评议。组织村民代表 3 人以上、村(居)民委员
8、会成员半数以上进行民主评议。民主评议应 当有乡镇 干部参加; (三)公示。将调查核实情况和民主评议意见在村(居)民委员会所在地和相应的自然村(屯)进行公示。公示期 为 5 日,公示期不 计 算在规定的期限内(以下相同); (四)呈报。公示期届 满后将申请材料和初审意见报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审核。 村(居)民委员会成员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申请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在调查核实和民主评议时, 该村(居)民委员会成员应当回避。 第十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自收到初审意见之日起 10 日内按照下列程序要求完成审核工作: (一)核查。派 员核查申请人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了解其家庭财产、劳
9、动力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 (二)审核。工作人 员提出复核意见, 报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负责人审核; (三)呈报。将申 请材料和审核意见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 第十九条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自收到审核意见之日起 20 日内完成审批工作: (一)审查。组织对审 核意见进行书面审查,并提出处理意见; (二)决定。处 理意见应当经集体讨论决定; (三)公示。决定拟给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应当在村(居)民委员会所在地和相应的自然村(屯)进行公示,公示期为 5 日; (四)办证。经 公示无异议的, 给申请人办理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凭证;有异议的,应 当复查处理。 保障对象自发证当月
10、起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第四章 保障管理 第二十条 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家庭,按照其家庭困难程度分档发给最低生活保障金: (一)特别困难户按照一档发放; (二)比较困难户按照二档发放; (三)一般困难户按照三档发放。 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认定为享受计划生育优待的家庭,可以提高一个档次;已属于一档的,按照档次标准提高 10%的保障金。 划分档次的具体办法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一条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及时将保障金使用计划和已批准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家庭名单送本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应当自收到保障金使用计划之日起 15 日内审核并足额拨付农村居民最
11、低生活保障资金。 4第二十二条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通过金融机构按月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家庭应当以提出申请的家庭成员的名义在发放保障金的金融机构开设个人账户,开设个人账户有困难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提供帮助。 最低生活保障金不得直接抵扣贷款、欠款等款项,不得代替其他救助款项。 第二十三条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调查了解农村贫困居民的生活状况,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居民全部纳入保障范围。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分别于每年的 1 月和 7 月在村(居)民委员会所在地和相应的自然村(屯)公示享受农
12、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家庭名单,对有异议的,上报县级 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复核。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发生变化的,应当根据变化情况及时办理增发、减 发 或者停发最低生活保障金手续。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终止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发放,注 销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凭证: (一)采取虚报、隐瞒、 伪 造等手段,骗取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二)家庭经济收入状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条件;(三)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家庭要求不再享受。 第二十五条 村(居)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农村居民最低
13、生活保障档案管理制度,妥善保管申请、审核、审批和保障金发放等相关材料。 第二十六条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预算、 拨付、发放,接受监察、审计、财政部门的监督。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贪污、截留、 挤占、挪用、私分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 对直接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不履行或者怠于履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职责,由有关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予以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社会影响恶劣的, 对直接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予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采取虚报、 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停止发放并追回其骗取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本办法自 2009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