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发展经济学课后练习题 第一章 导论班级 _姓名 _ 一、 填空题 1、发展经济学是研究(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问题的一门学科。 2、 OECD 组织的全称是(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常被称为( 富人 )俱乐部,现有成员国( 30)个。 3、发展中国家可以被划分为( 综合发展国 )、( 出口加工国 )、( 石油出口国 )、( 农矿原料生产国 )四类。 4、全世界共有 194 个国家,其中发展中国家总数占全球( 6/7),人口占全球( 3/4),土地占全球( 2/3),但经济总量仅占全球的( 1/5)。 5、经济发展的物质前 提是( 经济增长 ),以及社会三大结构( 经济结构 )、( 文化
2、结构 )、( 制度结构 )的升级,变迁。因为只有这种引起社会进步的经济增长,才能保障人民大众从中获得好处并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6、“经济发展观”经历了( 传统发展观 )、( 以人为本发展观 )、( 可持续发展观 )三阶段。 7、发展的根本目的是:( 为了人 ),即人类自身发展。人类自身发展主要体现为人的各种能力的扩大如( 获得收入的能力 )、( 获得更多知识的能力 )、( 享受健康身体的能力 )、( 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 )、( 延长寿命的能力 )等能力。 8、物质生活质量指数( PQLI)是由美国海外开发署大卫 -( 莫里斯 )博士于 1975 年提出。这个指数是由( 预期寿命) 、
3、(婴儿死亡率 )、( 成人识字率 )三项指标加权平均而得到。 二、问答题 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共同特征?中国是不是发展中国家? 答:贫穷人均收入低生活水平低; (吃、穿、住、行、医疗、教育不好、寿命短); 生产效率低下; (资本不足、科技落后、制度落后、劳动者缺乏创新、进取精神) 人口多,赡养负担重; (岁以下人口比重大,人多地少) 劳动就业不充分;(隐性失业问题严重) 二元经济,严重依赖农业; (农业经济比重较 大,农业就业人口多) 生态环境恶化 市场体系不健全; (与市场相关的法律制度缺失,如契约、产权、货币、信用、信息等方面;基础设施缺乏) 国际关系中地位低下。 2、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
4、?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什么关系? 答: 经济发展是指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社会经济结构,制度结构和文化结构的升级、变迁和广大民众素质能力的提高。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 增长是发展的物质前提,这里的增长必需是全民参与的增长,否则增长不一定导致发展; 发展反过来为增长创造新的机制条件; 增长的目的是增加供给,发展的目的是增加有效 需求,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各种能力; 3、“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印度的经济学教授阿玛蒂亚 森认为,贫困 的根源是 能力不足而不是收入低下 ,收入低下只是贫困的表现。”请结合第七个填空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答: 这句话是正确的,从发展的角度来讲,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广
5、大民众的素质和能力,只有广大民众的素质和能力真正提高了,生活水平和质量才能得以根本的改观和不断地提高,否则暂时的生活改善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持续。 人的各种能力当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是获得知识的能力,知识是获取收入的基础,知识2 就是 财富,可以转化为生产力。人们获取收入的能力的大小实际上就是人们获取知识能力强弱的一种外在表现。从本质上讲,经济上的贫困就是知识的贫乏以及获取有效知识能力的严重不足。 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发展中国家要想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落后的状态,必须要高度重视培养民众获取知识的能力,方法是结合本国实际发展需求大力普及国民教育及职业技能培训,通过这样一种途径尽快提高民众获取
6、知识的能力。 第二章 学科发展史 班级 _姓名 _ 一、 填空题 1、亚当 -斯密认为社会分工之所以能提高生产效率,是由于( 节约时间 )( 业专技精 )( 易于实现机械化 )。 2、亚当 -斯密认为市场机制的基础建立在人的( 利已 )本性以及由此产生的( 积极 )性和公平竞争,所以配置资源的效率很高。 3、马尔萨斯的( 有效 )需求思想一直未引起同代人的重视,直到 20 世纪 30 年代这一思想才被凯恩斯发扬光大。 4、熊彼特意义上的创新包括( 控制一种新原料来源 ),( 采用一种新生产工艺 ),生产一种新产品,( 发明一种新的组织管理方式 ),( 占领一个新市场 )。 5、熊彼特认为企业家
7、进行创新的动力是( 追求超额利润 )和( 企业家精神 )。 6、发展经济学形成的标志是( 东南 欧工业化问题 )( 世界经济发展 )( 落后地区工业化 )三篇著述的出现。 7、发展经济学在其形成阶段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 唯工业化)(唯资本论 )和( 唯计划化 ),主要特点是( 结构主义学派是主流) 。 8、华盛顿共识的核心内容可概括为( 私有化 )、( 市场化 )、( 自由化 )。 二、名词解释 1、无情的增长: 一国经济总量虽有所增长,但社会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贫富分化加剧。 2、无未来的增长: 一国经济总量虽有所增长,但是以大量自然资源的消耗、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是一种粗放和不可持
8、续的增长。 3、结构主义学派: 认为发 展中国家市场体系不健全,价格机制不起作用,经济资源无法灵活流动,经济结构存在刚性。故传统西方经济学无法指导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主张政府直接行政干预经济,对落后的国民经济结构进行大规模调整以迅速适应现代生产 ,反对自由贸易 ,主张内向型的发展政策 4、新古典主义学派: 发展经济学流派中强调市场机制,主张用市场价格机制配置资源,发展落后国家经济的理论学派。 5、激进主义学派: 认为造成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发达国家在资本、技术上的垄断地位,国际贸易中的不公平交换。发达国家为世界的中心,外围的发展中国家处于 被受剥削的依附地位 三、思考题: 1、
9、80 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结构的变革,国有企业所有权虚置和与此相关的责任虚设带来的大量寻租行为的出现,政府财政赤字的剧增以及市场竞争加剧、国有企业原管理体制的失灵等原因的影响,国有企业亏损增加,效率低下,竞争力衰退,赢利能力下降,公共性趋于消失 。为此, 西方 各国被迫对国有企业进行调整和改革,以使这些资产由 “死 ”变 “活 ”,发挥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3 2、 从撒切尔夫人和里根开始,世界范围出现全面的私有化运动。首先是英国 和美国 的私有化,随后 法国、 意大利 和 日本, 由于立法健全、政府 奉公、民众监督到位、尊重市场规律, 这些国家 国企 私有化很 健康,顺利达到了预期目标。 3、
10、 俄罗斯由于不具备 西方 国 家 的法治环境、社会监督、人文观念(主要指市场等价交换的观念)等条件,俄罗斯国企 私有化 的结果是权力腐败,是 “ 官僚瓜分国企大蛋糕 ” ,出现了 “ 官僚资本主义 ” 。结果,它不仅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市场经济,相反,由于国家对经济的整体控制能力严重降低,从而直接动摇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民主和政治稳定之基础。 4、 二战后阿根廷庀隆政党执政的时代,推行民族主义的贸易保护政策,曾被西方批评为政府过多干预经济,存在裙带 关系和国有企业低效率问题,但那时阿根廷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曾位居拉美前列接近欧洲的西班牙。但是,阿根廷抛弃庀隆时代的贸易保护政策,积极推行美国倡
11、导的全球化、私有化之后,如今却沦落为拉丁美洲最贫困的国家。 华盛顿共识为代表的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我国当前也处在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关键时期,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国企正确改革的方法和方向? 答: 中国国企正确的改革方向是续继深入推进产权改革,建立起“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立、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让国企脱胎换骨,成为 真正的市场主体。 国企改革的方法是 :1、政府要从经济主导型、大而全、无限型的转变为公共服务型、小而强、有限型的政府,从竞争性领域退出; 2、政府要强化、优化制度供给,建立健全支持保护市场运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的权力制衡机
12、制,加强执法力度,根除司法腐败,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国企在产权改革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市场法规公开、公正、透明地操作,真正把产权落实到自然人头上,才能真正实现政企分开; 4、制定政策鼓励全民创业,营造重视民企的社会氛围,培养起亿万企业家队伍。 第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 班级 _姓名 _ 一、 填空题 1、哈罗德 多马模型认为( 全部储转化为投资 )是经济稳定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 2、哈罗德 多马模型认为( 自然增长率 )增长率是一个国家能够实现的最大的增长率。 3、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认为物质资本积累不是经济( 长期持续 )增长的根本原因,而是( 技术进步 )。 4、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认
13、为科技进步是( 外生 )生型变量,而新增长理论认为科技进步是( 内 )生型变量。 5、( 科技 )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它具有边际收益递增的特性。 6、丹尼森对美国 1929 年 1969 年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发现 ( 知识增进 )是长期内真实的生产率提高的基本因素。 7、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投入的增加 ),后者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效率的提高 )。 8、 1953 年 1990 年间,中国经济增长中( 要素投入 )的贡献占 94.5%,而 (生产率增长率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占 5.46%.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一种典型的 (粗放 )型增长方式。 二
14、、名词解释 1、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率: 即在社会“资本 /产出”比既定的条件下,使的经济增长率。 2、锋刃式的经济增长: 根据哈 多模型一个国家最理想的经济 增长率应符合条件 wGn,但现实生活中该等式是一个不稳定均衡,实现的概率极小。 3、黄金稳态人均资本存量: 在索洛增长模型中 指具有最高消费水平的稳态人均资本存量水平。 4、劳动效率系数: 效率劳动与一般劳动的换算系数, 大小与劳动者的健康水平、教育年限、技能、知识成正比。 4 三、问答题 1、结合现实谈谈哪些因素影响着经济增长的实绩? 答: 现实经济中影响经济增长实绩的因素有: (一) 技术进步:这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因素,经过三次工业革命
15、及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细化,技术进步已经渗透到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 (二) 物质资本的积累:技术进步 突破了物质资本积累中边际报酬递减的趋势, 极大地促进了物质资本的积累,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 人力资本的改善:人力资本是知识技术的载体,没有人力资本就很难有知识技术的创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先行工业国重视并普及国民教育。 (四) 各国经济的相互影响:国际分工和贸易的不断展开,不但使各国从中获利,而且在技术、信息、人力资本、制度、文化的相互交流中受益。 (五) 规模经济:大机器工业、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实现了规模经济,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六) 结构变化:经济结
16、构变化导致生产要素从效率低的行业和部门转向 效率高的行业和部门,提高生产效率。 (七) 自然资源:重要性随着技术进步虽有所下降,但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 2、 中国为什么必须要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 答: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是典型的依靠投入大量廉价的生产要素来换取有限的经济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特征是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技术含量及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引发的问题和困难有:能源、原材料紧缺,不可持续增长;投资的扩张和原材料的紧缺导致通货膨胀; 经济结构不合理,生产要素利用率低;产品滞销,企业无法实现经济效益。 从全球经济 的角度看,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今
17、后国际竞争的将主要是科技、质量、效率和效益的较量,不改变增长方式,一个国家不但会难以立足,而且经济会走向停滞或崩溃。所以必须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第四章经济发展理论班级 _姓名 _ 一、 填空题 1、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认为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需要经历:传统社会阶段、( 准备 )阶段、( 起飞 )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 大众高消费 )阶段、( 追求生活质量 )阶段。 2、农业进入门坎低,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难以形成( 垄断 )的市场结构,利润( 微薄 )。 3、与农产品相比工业制成品的需求弹性( 大 ),收入弹性( 大 ),故市场潜力( 大 )进而生产潜力( 大 )。 4、刘 拉 费二元经济模
18、型是由经济学家( 刘易斯 )在 1954 提出,( 拉尼斯 ),( 费景汉 )进一步补充完善。 5、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转化的实质是农业剩余劳动力的( 产业 )转移和( 区域 )转移。 6、乔根森认为( 农业科技进步 )和( 人口增长率下降 )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粮食供给不减少的充要条件。 7、哈 托模型认为只要( 预期城市 )收入大于农村地区维持生存水平的收入,农村劳动力就会向城市迁移。 8、中国社会具有多重二元性 ,主要表现在:一部分( 现代工业 )与大规模传统农业并存;一部分( 现代化城市 )与广阔的传统农村并存;一部分现代企业与大量( 落后手工劳动和半机械化 )企业并存;一部分经济
19、发达地区与广大( 不发达和贫困地区 )并存。 二、名词解释 1、二元经济: 二元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的必经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小规模的现代资本主义部门与大规模的传统部门共存。 5 2、二级农业剩余劳动力: 发展中国家在二元经济阶段,传统农业部门中剩余劳动力的一部分,这部分 剩余劳动力的边际农业产出水平大于零但小于平均农业产出水平。 3、劳动力无限供给: 发展中国家在二元经济阶段,传统农业部门中剩余劳动力过多、效率低下、收入水平很低,现代工业部门招工时只需制定一个稍高于传统农业部门收入水平的工资,劳动力的供给就会远远超过需求。 三、问答题 1、什么是传统部门?现代部
20、门?现代部门的扩张对传统部门有何影响? 答: 传统部门是不使用资本,自我雇佣,自给自足的非资本主义部门,主要指传统农业部门。 现代部门是使用资本,雇佣劳动力,创造利润的资本主义部门。主要指现代工业部门。现代部门的扩张通过四种方式使传统部门受益,也可能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现代部门 为传统部门的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从而提高其收入和社会地位,给其子女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但如果国家人口不足,会对传统部门造成破坏。传统部门可低成本分享现代部门建立起来的基础设施,如:交通、通迅、能源、医院、学校等。但如果排斥传统部门分享,会造成不利影响。现代部门的扩张会促进传统部门观念和制度的现代化,但也可能造成对传统文
21、化的破坏;现代部门的扩张促进传统部门的改造,生产力水平提高,但传统部门生产力水平提高过快,工农部门间贸易条件又可能对农民不利。 2、人为地制造城乡分割的政策有何危害? 答:人为地制造城 乡分割危害有:城市化滞后,农村经济结构转换和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受到阻碍,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工农业结构和城乡人口结构严重错位,形成所谓“工业国家,农业社会”这样一种扭曲的经济社会结构。重城市、国企,轻乡村、农业,长期掠夺农业,导加剧经济资源不合理配置,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和经济效益低下。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转移和城乡人口合理流动,加剧农村人地矛盾,浪费大量人才。造成农村贫困化,出现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三农问题。 3、结
22、合所学理论与现实谈谈中国的“三农”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怎样解决? 答:我国三农问题是由于历史 上政策上的一些原因造成的: 1、建国初期的经济发展战略过度重视工业化,通过掠夺农业进行工业化积累,忽视农业、农村发展; 2、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忽视轻工业,不利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3、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严重防碍了农业劳动力的迁移流动; 4、人口政策的失误,导致人口增长过快过多; 5、人多地少,以家庭为单位小规模经营,无规模经济,不利于市场竞争; 6、农民各种税费负担重收入水平低。 解决方法: 1、国家政策要重视扶持农业、农村建设发展; 2废除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 ,鼓劲尊重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通
23、过各种途径积极转移农业剩 余劳动力到非农产业去; 3、重视农村地区教育培训工作,大力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 4、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 5、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6、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7、削减农业、农民的不合理负担; 8、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第五章 物质资本与经济发展 一、 填空题 1、资本可分为( 物质资本 )、( 金融资本 )、( 人力资本 )三类。 2、“双纳理论 ”是指经济学家纳克斯于 1953 年提出的( 贫困的恶性循环 )理论,和经济学家纳尔逊于 1956 年提出的( 收入低水平陷阱 )理论。从反面论证了物质资本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3、 ”双斯坦理论 ”是指经济学家( 莱宾斯坦
24、)提出的“临界最小努力理论”和经济学家( 罗森斯坦 罗丹 )提出的“大推进理论”。 4、温和的通货膨胀能够改变国民收入在(政府)与( 民众 )之间的分配,( 利润 )与( 工资 ) 6 之间的分配,使社会消费倾向降低,加快物质资本积累。 5、金融浅化是由(金融抑制)造成的,金融深化的途径是( 金融自由化 )。 6、物质资本形成的过程有:( 增加实际储蓄 )( 聚集储蓄 )( 通过投资转化为物质资本 )。 二、选择题 1、未清偿外债余额与当年外汇出口总收入的比率称为( B)。 A偿债率 B债务率 C负债率 D还债率 2、 2004 年,某国未清 偿外债余额为 1200 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为 8
25、000 亿美元,商品劳务出口总额为 1600 亿美元,当年外债还本付息总额为 400 亿美元,则该国外债偿债率为 ( C)负债率为( A) A.15%B.75% C.25%D.5% 3、财政赤字能否引起通货膨胀,取决 于( B) A.赤字的多 少 B.赤字的弥补办法 C.赤字形成的原因 D.赤字发生的时间 二、名词解释 1、物质资本: 指用于物质生产的机器、设备、建筑、工具等生产资料和服务于物质生产的交通、能源、通迅等基础设施。 2、物质资本形成: 指将社会总产出的一部分抽调出来,用以增加社 会物质资本存量,扩大社会物质生产能力的过程。 3、金融抑制: 政府对利率和汇率的形成干预太多:为促进投
26、资,行政压低利率水平,导致储蓄难以增长,金融机构难以发展;刺激了不合理投资,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了进口,高估本币币值,恶化了国际收支。 4、两缺口模型: 由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等提出 ,旨在说明当发展中国家在外汇缺口与储蓄缺口不相等及国内经济资源不足时,可适当利用国外资源,这样既可以保证国内宏观经济均衡,又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三、问答题 1、 如何正确理解物质资本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答;物质资本是经济发展的 必要而非充分条件。一个国家仅有充裕的物质资本是远远不够的, 资本的合理配置,正确的发展战略选择、政府与市场两种手段合理分工的经济运行机制、对科 技教育的高度重视长期大力投入、经济结构
27、的优化升级、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经济 增长方式的及时转变、法制的健全等等相互配合,才能共同促进发展。 2、健康、完善、稳定的金融体系对一国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答: 、鼓励节俭、储蓄、投资; 、吸收汇集社会闲散资金,重新配置投资; 、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分散、转移风险; 、稳定经济,促进经济发展。 第六章 人 口与经济发展 一填空题 1、人力资源的基础是一定数量的( 人口) ,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是( 人力资本 )。 7 2、 1930 年到 1975 年,世界人口从( 20)亿迅速增长到( 40)亿,被称为人口爆炸。 3、经济学家汤普逊提出的人口增长转变理论认为,每个国家的人口增长
28、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经历( 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 过渡人口增长模式 )、( 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三个阶段。 4、影响人口出生率的因素有( 生产活动 )( 社会观念 )( 人口死亡率 )( 社会保障制度 )( 节育避孕手段 )等。 5、( 科技 )所推动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经济、社 会关系的变化和文化科学知识的( 普及 )是导致人口增长变化的根本原因。 6、系统的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 舒尔茨 )提出的,他因此获得 1979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理论一方面扩大了( 资本的 )概念;另一方面是对( 现代经济 )增长作出了新的解释。 二、名词解释 1、人口: 一个地区或
29、一个国家自然人的数量。 2、人力资源: 指一国或一个部门劳动者数量与质量的综合。 3、人力资本: 通过对潜在的和现实的人力资源投资,形成的高质量、高素质的劳动力。 4、适度人口规模: 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特定时期内,当非劳动资源的供给不变 的情况下,使人均收入水平最大化的人口规模。 三、问答题 1、控制人口过快增长,降低出生率,对于发展中国家有何意义? 答:有利于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有 利于劳动力充分就业; 有 利于物质资本形成; 有 利于农业发展; 有利于缓解基础设施供应的紧张; 有利于 教育普及和发展。 2、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有何作用? 答: 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具
30、有重要的作用,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途径: 发展中国家面临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外部环境,工业化起点高,需要大量高素 质劳动者; 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可真正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 有利于改善劳动者身体素质,延长劳动年限和寿命;可促进劳动者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 教育可优化收入分配: 教育能使低水平收入者收入增加,缩小社会的收入分配差距;教育会增强人们对社会公益事业的信念和感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及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收入的道德再分配发挥重要作用,缩小贫富差距。 较长的教育年限,较高的学历,都可导致低的生育率。 3、人力资本是如何形成的? 答:人力资本是由家庭、企业、国家等投资主
31、体对潜在的或现实的劳 动力通过教育培训、医疗卫生、迁移费用等途径投资,所形成的高质量的劳动力。 第七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一填空题 1、 1968 年在意大利成立了由 30 位知名学者组成的专门探讨发展与( 自然资源 )、( 生态环境 )关系的研究机构 罗马俱乐部。 2、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经济学教授( 鲍尔丁 )在 60 年代发表的( 生态经济学 )论文中较早地指出了经济发展中生态问题的严重性; 1971 年麻省理工学院的福雷斯特尔教授出版了( 世界动态学 )一书,指出人类经济发展会由于资源枯竭而陷于停顿;麻省的另一位教授( 麦多斯 )受罗马俱乐部之托于 1972 年发表了研究成果增长的极限
32、一书,提出了著名的( 增长极限 )理论。 3、( 1978)年,国际环境发展委员会首次在有关文件中正式使用了可持续发展概念, 1989 年8 在联合国环境署第 15 届理事会期间重新定义,认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 当代 )需要,又不削弱( 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 )之能力的发展。 4、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经济可持续发展 );前提是( 自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 目标是(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5、自然资源租根据其产生的条件可分为三种类型:( 差异 )租金、( 稀缺 )租金、( 垄断 )租金。 6、对于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 环境污染是( 水 )污染、( 大气 )污染和( 土壤 )污染。 二
33、、名词解释 1、自然资源: 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有经济价值的物质。 2、经济增长极限理论: 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麦多斯受罗马俱乐部之托在 20 世纪 70年代初提出的关于人类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论。该理论认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供给具有稀缺性、不可替代性、不可再生性,而人类由于人口爆炸式的增长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需求趋于无限。这将会导致自然资源耗竭、生态环境崩溃,人类将灭亡。主张经济零增长。 3、自然资源 租: 自然资源的市场价格与平均开采成本的差额。主要有差异租金、稀缺租金、垄断租金。 三、材料分析题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34、” 美丽的 淮河 , 流域面积 25 万平方公里,跨豫、皖、鲁、苏四省,养育着 1.5 亿人口,自古就是我国农业生产区,有 “江淮熟,天下足 ”的美誉。 50 年代淘米洗菜, 60 年代洗衣灌溉, 70 年代水质变坏, 80 年代鱼虾绝迹, 90 年代身心受害两岸居民癌症多病。这说的是淮河。 1995 年 8 月 8 日,我国制定了第一部、也是迄今为止惟一一部流域法规,这部法规是以淮河命名的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 治暂行条例。以此为标志,淮河治污拉开序幕。 问题:什么是水污染?水污染有哪些危害?淮河为什么会被污染?为什么政府要制定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答: 水污染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对江
35、河、湖泊、海洋、和地下水资源的污染。 污废水中所含有的有害物质直接危害生活在江河、湖泊、海洋中的动植物的生命活动,导致部分物种灭绝,破坏水生植物和动物的生态平衡。同时水污染极大地减少了人类的饮用水资源,污废水中所含的病原体加速了一些传染病的传播,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由污染导致的水资源短缺将是今后制约经济发展 和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淮河污染主要是由于淮河流域工业化过程中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不注重环保随意排放造成的。 淮河是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由于存在很强的外部性,即环境资源的成本并不计入产品价格,利用资源生产者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人们并不珍惜,“经济人”的理性行为
36、在这里难以见到。市场机制无法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必须由政府进行干预,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政策。所以我国政府要制定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第八章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一填空题 1、 技术进步指由于新的( 生产技术 )或新的( 组织管理 方式 )的应用,使得在生产要素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产出的数量、质量提高。 2、根据技术进步对国民收入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之间分配比例的不同影响,技术进步可分为( 节约劳动型技术进步 )、( 节约资本型技术进步 )和( 中性型技术进步 )三类。 3、过人均产出函数曲线上某一点,作一条切线,则该切线斜率的经济含义是( 资本在该点的利润率)。 4、知识泛指人
37、们通过观察、研究、学习、实践所获得的一切认知成果,主要可以分为( 科学9 理论 )型知识,( 生产技术 )型知识,( 事实陈述 )型知识和( 社会人文型 )知识。 5、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有 :研发和( 创新 )决定发展;信息通迅技术是核心;( 人力资本 )成为争夺焦点;( 第三产 )业成为主角。 6、高新产业所依托的标志性技术有:信息技术,( 新能源 )技术,( 新材料 )技术,海洋技术,( 生物 )技术,航天航空技术。 二、名词解释 1、技术: 指科学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物化形态和知识形态的总称。 2、知识经济: 指经济活动中,知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成为推动一国经济
38、增长的主要因素。 3、希克斯的中性技术进步: 在技术进步前后,新旧生产函数任何人均资本存量相同的点上,如果工资率与利润率之比保持不 变,则发生的技术进步为中性型。 4、哈罗德的中性技术进步: 在技术进步前后,新旧生产函数任何利润率相同的两个点上,如果这两个点所对应的 “产出资本 ”比总相同,则发生的技术为中性型。 三、计算题 某国 04年经济增长率为 5%,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增长率为 6%,劳动投入的增长率为 2%。根据经济统计资料分析可知, 04 年该国的劳动 产出弹性系数为 0.75,资本 产出弹性系数为0.25。请根据索洛余值法计算, 04 年技术进步对该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多大? 解:因
39、为根据索洛余值法,有公式 Y/Y=r+a* L/L+b* k/k r = Y/Y- a* L/L-b* k/k =5%-0.25 6%-0.75 2% =2% 贡献率为 r / Y/Y=2%/5%=40% 答:略 四、问答题 技术进步对于一国经济发展有什么贡献? 答:可节约资源,提高要素生产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促进产业结构进步,丰富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 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有利于外贸增长,扩大对外交流;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第九章 制度与经济发展 一填空题 1、历史证明,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社会只有在广泛的分工和( 交易 )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发展繁 荣。 2、人类生产活动的本
40、质反映的是人与( 自然 )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关系受自然规律制约。 3、交易活动的本质反映的是人与( 人 )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关系要靠(制度)规范制约。 4、交易活动可以分为:( 买卖 )型交易,( 限额 )型交易,( 管理 )型交易。 5、交易费用主要由界定产权的费用,(保护产权)费用,获取准确市场信息的费用,( 谈判的 )费用,( 签订契约的 )费用,监督执行的费用等构成。 6、制度的本质是( 规范人类行为的规则 )。 7、内在制度如现实生活中的( 风俗 )、( 习惯 )、( 商业慣例) ;正式制度如现实生活中的( 法律 ),( 规章 )等。 8、合理的产权制度应能为经济活动提供激励机制
41、,即保证人们的( 劳动努力 )程度与( 收益 )成正比。 9、产权的特征有( 可分解 )性和( 可排他 )性,本质反映的是( 人与人之间互相承认彼此权10 利和责任的关系) 。 10、寻租者为有钱者,( 有权 )者,或( 有关系 )者;腐败是一种寻租活动,腐败者一定为( 当权 )者。 二、名词解释 1、交易费用: 为了交易的达成和实现而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界定产权的费用、保护产权的费用、获取准确市场信息的费用、谈判的费用、签定契约的费用、监督执行的费用。 2、制度: 人们在长期反复的互 动交往过程中,无意形成或有意设计制定的用来规范人们行为规则。 3、产权: 产权就是两种平等的所有权之间在合
42、作或交易时发生的权、责、利的关系。 4、组织: 指各种资源为了实现一个目的,按照一定结构结合在一起。 5、制度变迁: 组织或个人为了获取实施新制度带来的利益而自发倡导、组织和施行的制度变迁。 6、寻租: 通过利用行政、法律等非生产性手段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自由竞争来维护或攫取超额利润的活动。 三、问答题:制度主要有哪些功能? 答: 、降低交易成本,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和服务; 、 内化外部效应,为经济活动提供激励机制; 、为合作创造条件,保证经济效率; 5、建立社会秩序,保证经济效率。 三、材料分析题 如果地主拥有一块土地的 所有权 ,就意味着地主可以决定这块土地的用途,
43、种植玉米,或者放牧等等。但紧接着人们就发现,即使地主拥有这块土地,也仍然存在许多的约束条件,例如根据法令地主不能在他的土地上种植大麻,也不能在他的土地上训练自己的小型部队 。 产权,就是行为的选择权,如果这项行为恰好与某物品相连,就被粗略地说成是对物品是所有权。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没有适当的行为 选择 权,那么即使他 “拥 有 ”某件物品,也是没有意义的。被剥夺通信权利的囚犯,拥有一部手提电话是没有意义的。这样来理解产权,还能够引出一个重要的看法,就是产权和自由是同义词。产权和自由一样,都是在一束可能的行为中作出选择的权利。 私有财产包括了使用权、收入的独享权和转让权。这三点是当代经济学对私有
44、产权的定义。所谓的明晰产权,就是要把这 “三权 ”落实到 自然 人。 香港立法明确:要在香港上市,公司必须有两个自然人以上的股东。美国的 37 个州中,任何公司要想上市,必须全部由自然人持资,它们不认法人。菲律宾的任何一个公司出资者就是自然人,也不 认法人,而且出资证明就是个人的护照、身份证。 问题: A、什么是产权,产权与所有权有何区别? B、产权与经济资源的配置有什么关系? C、据材料 这些国家、地区为什么必须强调自然人出资呢? 答: A、 产权就是两种平等的所有权之间在合作或交易时发生的权、责、利的关系。 产权与所有权的区别:产权只是财产之某些属性的 “所有权 ”,而所有权则是一财产全部属性上的产权之总和;所有权是静态概念而产权是一个侧重于在交易过程中应用的动态概念。 B、科斯第一定理,揭示了在理论假设情形下,当交易费用为零时,无论产权如 何安排,资源配置都可过最优;科斯第二定理,揭示了在现实情形下,即交易费用大于零时,产权的不同安排将会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暗含了明晰的产权制度安排配置资源的效率要高于模糊产权安排。 C、产权明晰的标准是使产权落实在自然人的身上,产权明晰的重要作用是使资本人格化,落实失信责任的承担者。 第十章 市场、政府与经济发展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