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一部分 城市给水工程 一、给水系统总论 1、 熟悉 城市给水系统规划的原则和任务;熟悉城市给水处理厂的设计原则;了解“多级屏障”的概念。 1.1 城市给水系统规划设计原则 ( 1)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 2)城镇及工业企业规划时应兼顾给水工程; ( 3)给水工程规划要服从城镇发展规划; ( 4)合理确定近远期规划与建设范围; ( 5)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和保护环境; ( 6)规划方案应尽可能经济和高效。 1.2 城市给水系统规划设计任务 ( 1)确定给水系统的服务范围与建设规模; ( 2)确定水资源综合利用与 保护措施; ( 3)确定系统的组成与体系结构; ( 4)确定给水
2、系统主要构筑物的位置; ( 5)确定给水处理的工艺流程与水质保证措施; ( 6)给水管网规划和干管布置与定线; ( 7) 确定废水的处置方案及期环境影响评价; ( 8)给水工程规划的技术经济比较,包括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分析。 1.3 城市给水处理厂的设计原则 ( 1)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 ,应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设计,并以原水水质最不利情况进行校核; ( 2)水厂应按近期设计,考虑远期发展; ( 3)水厂设计中应考虑各构筑物或设备进行检修、清洗及部 分停止工作时,仍能满足用水要求; ( 4)水厂自动化程度,应本着提高供水水质和供水可靠性,降低能耗、药耗,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增加经
3、济效益的原则,根据实际生产要求,技术经济合理性和设备供应情况,妥善确定; ( 5)设计中必须遵守设计规范的规定。如采用现行规范中尚未列入的新技术、新工艺、2 新设备和新材料,则必须通过科学论证,确证行之有效,方可付诸工程实际。但对于确实行之有效、经济效益高、技术先进的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应积极采用,不必受限行设计规范的约束; 1.4“多级屏障”的概念 广义的多级屏障方法,克服了传统的 单一通过饮用水处理技术来保障供水水质安全,而是由水处理技术、监控与水质管理、公众参与社会监督、法律体系、标准指南和目标、科学技术研究等多层次组成。 在多级屏障水处理技术每个层次里再细分为多级屏障,并运用 HA
4、CCP已经通过脆弱性分析和识别,来确定城市供水系统中关键控制点及其临界范围,建立全程监控系统和校正措施,预防危害,即时调整。 2、 掌握 给水系统分类、组成及布置形式,以及影响给水系统布置的因素。 2.1 给水系统分类 给水系统是保证城市、工矿企业等用水的各项构筑物和输配水管网组成的系统。根据系统的性质,可分 类如下: ( 1)按水源种类,分为地表水(江河、湖泊、蓄水库、海洋等)和地下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泉水等)给水系统; ( 2)按供水方式,分为自流系统(重力供水)、水泵供水系统(压力供水)和混合供水系统。 ( 3)按使用目的,分为生活用水、生产给水和消防给水系统; ( 4)按服务对
5、象,分为城市给水和工业给水系统;在工业给水中,又分为循环系统和复用系统。 2.2 给水系统的组成 给水系统由相互联系的一系列构筑物和输配水管网组成。它的任务是从水源取水,按照用户对水质的要求进行处理,然后将水输送到用水区,并向用户配 水。 为了完成上述任务,给水系统常由下列工程设施组成: ( 1)取水构筑物,用以从选定的水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取水。 ( 2)水处理构筑彻,是将取水构筑物的来水进行处理,以期符合用户对水质的要求,这些构筑物常集中布置在水厂范围内。 ( 3)泵站,用以将所需水量提升到要求的高度,可分抽取原水的一级泵站、输送清水的二级泵站和设于管网中的增压泵站等。 3 ( 4)输
6、水管渠和管网,输水管渠是将原水送到水厂的管渠,管网则是将处理后的水送到各个给水区的全部管道。 ( 5)调节构筑物,它包括各种类型的贮水构筑物,例如高地水池、水塔 、清水池等,用以贮存和调节水量。高地水池和水塔兼有保证水压的作用:大城市通常不用水塔。中小城市或企业为了贮备水量和保证水压,常设置水塔。根据城市地形待点,水塔可设在管网起端、中间或末端,分别构成网前水塔、网中水塔和对置水塔的给水系统。 2.3 给水系统布置 2.3.1 统一给水系统,即用同一个系统供应生活、生产和消防等各种用水,绝大多数城市采用这一系统。 ( 1)以地表水为水源的给水系统; ( 2)以地下水为水源的给水系统。 2.3.
7、2 分系统给水 ( 1)分质给水系统; ( 2)分压给水系统; ( 3)分区给水系统 。 2.4 影响给水系统布置的因素 按照城市规划,水源条件,地形,用户对水量、水质和水压要求等方面的具体情况,给水系统可有多种布置方式。影响给水系统布置的因素分述如下: ( 1)城市规划的影响 给水系统的布置,应密切配合城市和工业区的建设规划,做到通盘考虑分期建设,既能及时供应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有能适应今后发展的需要。水源选择、给水系统布置和水源卫生防护地带的确定,都应以城市和工业区的建设规划为基础。城市规划与给水系统设计的关系极为密切。 ( 2)水源的影响 任何城市,都会因水源种类、水源距给水区的远近、
8、水 质条件的不同,影响到给水系统的布置。 给水水源分地下水和地表水两种。地下水源有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和泉水等,我国北方地区普遍采用较多。地表水包括江水、河水、湖泊水、海水等,在南方比较普遍。 当地如有丰富的地下水,则可在城市上游或就在给水区内开凿管井或大口井,井水4 经消毒后,由泵站加压送入管网,供用户使用。 以地表水为水源时,一般从流经城市或工业区的河流上游取水。因地表水多半是浑浊的,并且难免受到污染,如作为生活饮用水必须加以处理,受到污染的水源,水处理过程比较复杂,因而提高给水成本。 城市附近的水源丰富时, 往往随着用水量的增长而逐步发展成为多水源给水系统,从不同部位向管网供水,它可以
9、从几条河流取水、或从一条河流的不同位置取水,或同时取地表水和地下水,或取不同地层的地下水等。 ( 3)地形的影响 地形条件对给水系统的布置有很大的影响。中小城市如地形比较平坦,而工业用水量小,对水压又无特殊要求时,可用统一给水系统系统。大中城市被河流分隔时,两岸工业和居民用水一般先分别供给,自成给水系统,随着城市的发展,再考虑将两岸管网相互沟通,成为多水源的给水系统。取用地下水时,可能考虑到就近凿井取水的原则,而采用分地区的供水系统 。 地形起伏较大的城市,可采用分区给水或局部加压的给水系统。整个给水系统按水压分成高低两区,它比统一给水系统可以降低管网的供水水压和减少动力费用。 3、 掌握 各
10、类用水量标准、用水量变化规律及变化系数的确定。 3.1 用水量标准 设计用水量由下列各项组成: ( 1) 综合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及设备用水; ( 2)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 ( 3) 消防用水;可按同时发生火灾的次数和一次灭火的用水量,两小时灭火时间计算。 ( 4) 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 ( 5) 未预计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 15%-20%合并计算。 具体参考室外给水设计规范表 4.0.3-1、表 4.0.3-2。 5 表 4.0.3-1 居民生活用水定额 L/(人 d) 城市规模 特大城市 大城市 中、小城市 用水情况 分区 最高日 平均日
11、 最高日 平均日 最高日 平均日 一 180 270 140 210 160 250 120 190 140 230 100 170 二 140 200 110 160 120 180 90 140 100 160 70 120 三 140 180 110 150 120 160 90 130 100 140 70 110 表 4.0.3-2 综合生活用水定额 L/(人 d) 城市规模 特大城市 大城市 中、小城市 用水情况 分区 最高日 平均日 最高日 平均日 最高日 平均日 一 260 410 210 340 240 390 190 310 220 370 170 280 二 190 28
12、0 150 240 170 260 130 210 150 240 110 180 三 170 270 140 230 150 250 120 200 130 230 100 170 注: 1 特大城市指 :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 100 万及以上的城市; 大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 50万及以上,不满 100 万的城市; 中、小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 50 万的城市。 2 一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上海、江苏、安徽、重庆; 二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山东、宁夏、陕西、内蒙古河套以东和甘肃黄河
13、以东的地区; 三区包括: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河套以西和甘肃黄河以西的地区。 3 经济开发区和特区城市,根据用水实际情况,用水定额 可酌情增加。 4 当采用海水或污水再生水等作为冲厕用水时,用水定额相应减少。 3.2 用水量变化规律 ( 1)生活用水随生活习惯和气候而变化; ( 2)生产用水中冷却用水和空调用水随气温和水温而变化,其他工业用水一年中比较6 均衡。 3.3 变化系数的确定 ( 1)日变化系数( Kd) 在一年中,最高日用水量与平均日用水量的比值,叫做日变化系数 Kd。 根据给水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生活习惯和室内给排水设施程度,其值约为 1.11.5。 ( 2)时变化系数( Kh
14、) 在最高日内,最高一小时用水量与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叫做时变 化系数 Kh,该值在 1.21.6 之间。大中城市的用水量比较均匀, Kh 较小,可取下限,小城市可取上限或适当加大。 4、 了解 城市给水需水量预测的相关方法。 城市用水量预测有多种方法,在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可行的方法,必要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计算,然后比较确定。 ( 1)分类估算法 分类估算法先按照用水的性质对用水进行分类,然后分析各类用水的特点,确定它们的用水量标准,并按用水量标准计算各类用水量,最后累计出总用水量。该方法比较细致,因而可以求得比较准确的用水量,但也因此增加了分析计算的 工作量,所以
15、在规划阶段不宜采用,而主要用于设计计算。 ( 2)单位面积法 单位面积法根据城市用水区域面积估算用水量。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282-2006)给出了城市单位面积综合用水量标准。根据居住用地最高日用水量指标可以计算出最高日用水量。 ( 3)人均综合指标法 根据已有的历史数据,城市总用水量与城市人口具有密切的关系,城市人口平均总用水量称为人均综合用水量。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282-2006)推荐了我国城市每万人最高日综合用水量。 ( 4)年递增速率法 城市发展进程中,供水量一般 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在过去的若干年内,每年用水量可能保持相近的递增比率,可以用如下公式表达: 7
16、 上式实际上是一种指数曲线型的外推模型,可以用来预测计算未来年份的规划预测总用水量。在具有规律性的发展过程中,用该式预测计算城市总用水量是可行的。 ( 5)线性回归法 城市日平均用水量亦可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预测计算,公式可写为: Q 起始年份平均日用水量, m3/d; t 年数, a。 ( 6)生长曲线法 城市发展规律可能呈现在初始阶段发展的很快,总用水量呈现递减的趋势,而后城市发展趋势缓慢增长到稳定甚至适度 减少的趋势,生长曲线可用下式表达: 式中 a, b 待定参数; Q 预测用水量, m3/d; L 预测用水量的上限值, m3/d。 5、 了解 城市供水调度、调度中心、水厂监控中心组
17、成及主要功能。 5.1 城市供水调度系统 组成:调度中心、水厂监控中心、水厂监控分站、水源井监控站、管网加压站和管网测压站。 主要功能:安全可靠地将符合水量、水压、水质要求的水送往每个用户,并最大限8 度地降低给水系统的运行成本,保证给水系统的运行安全可靠性。 5.2 调度中心 组成:供水调度中心须有遥感、遥测、遥迅等成套设备,负责调 度水厂监控中心、水厂监控分站、水源井监控站、管网加压站和管网测压站。 主要功能:及时了解整个给水系统生产情况,采取有效的科学方法和强化措施,执行集中调度的任务。 5.3 水厂监控中心 组成:由操作员站、工程师展等工作站、管理工作站、历史服务器打印机等附属设备以及
18、网络设备组成。 主要功能:对整个水厂进行组态管理,系统监控;实时监测、显示、处理、控制各PLC 子站的状态、通信、数据和信息;报警处理和报表打印;动态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管理;实现与上级系统的通信和数据交换。 6、 了解 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 系统和遥感技术在城市给水中的应用。 “3S“技术是以遥感技术 (RS)、地理信息系统 (GlS)、全球定位系统 (GPS)为基础 ,将RS、 GlS、 GPS 三种独立技术领域中的有关部分与其它高技术领域 (如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 )有机地构成一个整体而形成的一项新的综合技术。它集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于一身 ,突出表现在信息获取与处理的高速、实时
19、与应用的高精度、可定量化方面。 可以利用 GPS 和 RS 快速获取给水管网现状资料: GPS 技术将实时定位精度提高到厘米级,同时结合 RS 遥测技术,准确地获取地下管网的三维坐标;地下管网 的修测可以利用 GPS,通过局域差分实时定位技术或广域差分实时定位技术来实现。 可以利用 GIS 技术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决策:将 GIS 应用到自来水行业,增加行业的应用分析功能,科学地管理好地下管网信息。其一,供水管网及其地形信息、属性信息以数据形式保存在光盘、硬盘或磁盘阵列中,无需以纸质材料保存,免除了由此引起的基础资料缺失和精度降低,提高了数据的利用率;其二,利用 GPS 和 RS 及时补测或修测,
20、更新 GIS 数据,以最快的时间保证数据的现势性,同时,根据需要 GIS 可以随时输出任意比例及范围的管网图,供建设者使用;其三,利 用 GIS 可以自动完成或减少供水行业的职能业务量,如自动抄录水表,爆管分析和阀门管理等,减少了人工的误差,提高了工作和事故处理效率,大大降低了资源的浪费。 9 二、取水工程 1、 掌握 各类给水水源的特点、选择原则,及水源水质标准、分类标准及评价方法。 1.1 给水水源分类及其特点 1.2 给水水源选择原则 ( 1)水源水量充沛可靠,便于防护; ( 2)原水水质符合要求; ( 3)符合卫生要求的地下水,宜优先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水源; ( 4)全面考虑统筹安排,正
21、确处理与给水工程有关部门的关系; ( 5)取水、输水及水处理设 施安全经济和维护方便; ( 6)具备施工条件。 1.3 水源水质标准、分类及评价方法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及分类 CJ 3020-93 项 目 标准限值 一级 二级 10 色 色度不超过 15 度,并不得呈现其他异色 不应有明显的其他异色 浑浊度(度) 3 嗅和味 不得有异臭、异味 不应有明显的异臭、异味 pH值 6.5-8.5 6.5-8.5 总硬度(以碳酸钙计)( mg/L) 350 450 溶解铁( mg/L) 0.3 0.5 溶解性总固体( mg/L) 1000 1000 总大肠菌群(个 /L) 1000 10000 一
22、级水源水:水质良好。地下水只需消毒处理,地表水经简易净化处理(如过滤)、消毒后即可供生活饮用者。 二级水源水:水质受轻度污染。经常规净化处理(如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其水质即可达到 GB5749 规定,可供生活饮用者。 2、 了解 水源保护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措施。 2.1 水源保护的基本要求 ( 1)生活饮用水的水源,必须设置卫生防护地带。 ( 2)集中式给水水源卫生防护地带的规定如下。 1)地面水 取水点周围半径 100m 的水域内,严禁捕捞、停靠船只、游泳和从 事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并由供水单位设置明显的范围标志和严禁事项的告示牌。 取水点上游 1000m 至下游 100m 的水域,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得堆放废渣,不得设立有害化学物品仓库、堆栈或装卸垃圾、粪便和有毒物品的码头,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及施用持久性或剧毒的农药,不得从事放牧等有可能污染该段水域水质的活动。 水厂生产区的范围应明确划定并设立明显标志,在生产区外围不小于 10m范围内不得设置生活居住区和修建禽畜饲养场、渗水厕所、渗水坑,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废渣或铺设污水渠道, 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和绿化。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