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本题共 12 分)(见平时作业和期末复习指导)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本题共 8 分,)(见平时作业和期末复习指导) 三、判断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见平时作业和期末复习指导) 四、简答题复习(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1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有什么区别? 2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内容? 3举例说明如何理解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 4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有何区别? 5某地区对占该地区工业增加值三分之二的 10 个企业进行调查,你认为这种调查方式是重点调查还是典 型调查?为什么? 6简述变量分组的种类及应用条
2、件。 7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 8简述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有什么不同并举例说明 9简述抽样推断的概念及特点? 10抽样误差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1简述在综合指数计算中对同度量时期的要求 12简述时点数列与时期数列的区别? 五、计算分析题(本题共 50 分) 1根据原始资料编制次数分布表并计算平均指标;指出分组类型、分析考试情况。 2根据甲乙两市场价格及成交量、成交额资料,计算平均价格,并分析平均价格高低的原因。 3根据总体单位数、抽样单位数、样本平均数、标准差和概率,进行总体均值和总额的区间估计。 4成数的区间估计。 5已知单位成本和产量的原始数据,计算相关系数、建
3、立回归方程并进行回归预测。 6已知基期和报告期的产量、单位成本(或单位价格),计算产量指数和单位成本(或单位价格)指数,并分析产量和单位成本(或单位价格)的变动对总成本(或总产值)的影响。 7根据给定的各项数据资料,按要求确定直线回归方程并进行回归分析。 8已知基期和报告期的产量、单位成本,计算产量指数和单位成本指数,并分析产量和单位成本的变动 对总成本的影响。 9已知基期和报告期的销售量、销售价格,计算销售量指数和销售价格指数,并分析销售量和销售价格的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 - 2 - 10根据已知资料,要求计算各年的逐期增长量及年平均增长量;预计将达到什么水平? 11已知自然增长资料,要求计
4、算年平均指标和年平均增加数。 一、简答题 1 怎样区分如下概念:统计标志和标志表现、品质标志与质量指标?品质标志可否汇总为质量指标? 参考答案:标志是总体中各单位所共同具有的某特征或属性,即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标志表现是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 是标志的实际体现者。 例如:学生的“成绩”是标志,而成绩为“ 90”分,则是标志表现。 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表现;质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它反映的是统计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可用数值表示,具体表现为相对数和平均数。品质标志本身不能直接汇总为统计指标,只有对其标
5、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才形成统计指标,但不是质量指标,而是数量指标。 2什么是普查?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都是全面调查,二者有何区别?说出你所知道的我国近十年来开展的普查的名 称(不少于 2种)。 参考答案: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全面调查。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虽然都是全面调查,但二者是有区别的。普查属于不连续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反映国情国力方面的基本统计资料。而全面统计报表属于连续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需要经常掌握的各种统计资料。全面统计报表需要经常填报,因此报表内容固定,调查项目较少,而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在调查时可以包括更多的单位,分组更细、调
6、查项目更多。因此,有些社会经济现象不可能也不需要进行经常调查,但又需要掌握比较全面、详细的资 料,这就可以通过普查来解决。普查花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不宜经常组织,因此取得经常性的统计资料还需靠全面统计报表。我国近十年进行的普查有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全国经济普查、第二次农业普查等。 3. 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的关系如何? 参考答案:调查对象是应搜集其资料的许多单位的总体;调查单位是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个单位,它是进行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报告单位也叫填报单位,它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一般是基层企事业组织。 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的关系是总体与个体的关系。调查对象是由调查目的决
7、定的, 是应搜集其资料的许多单位的总体;调查单位也就是总体单位,是调查对象下所包含的具体单位。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调查目的的不同二者可以互相变换。 报告单位也称填报单位,也是调查对象的组成要素。它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一般是基层企事业组织。 调查单位是调查资料的直接承担者,报告单位是调查资料的提交者,二者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如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调查,每一个工业企业既是调查单位,又是报告单位;工业企业职工收入状况调查,每一个职工是调查单位,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报告单位。 4. 变量分组为何分单 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它们的应用条件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单项式分组就是以一个
8、变量值为一组,组距式分组是以变量值变化的一个区间为一组。变量有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两种,离散变量可一一列举,而连续变量是连续不断,相邻两值之间可作无限分割。所以,离散型变量如果变动幅度小,采用单项式分组,如果变动幅度大,变量值个数多,则用组距式分组。而连续型变量由于无法逐一列举其数值,其分组只能是组距式分组。 答题分析:本题要根据变量值的特征来回答由于变量取值的连续性不同,分组时要区别对待,分别采用单项式或组距式分组形式,以免分组 时出现总体单位在各组的重复或遗漏。 5简单说明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结构相对指标是以总体总量为比较标准,计算
9、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如:各工种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比重 。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数,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之间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如:轻重工业比例。 - 3 - 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指标的含义不同。强度相对指标说明的是某一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强度、密度或普遍程度 ;而平均指标说明的是现象发展的一般水平,计算方法不同。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虽然都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但是,强度相对指标分子与分母的联系,只表现为一种经济关系,而平均指标分子与分母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联系,即分子是分母(总体单位)所具
10、有的标志,对比结果是对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平均。 6. 在什么情况下,应用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结果是一致的? 参考答案:在分组数列的条件下,当各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或各组次数所占比重均相等时,权数就失去了权衡轻重的作用,这时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的结果与用简 单算术平均数计算的结果相同。 7简述抽样推断概念及特点 参考答案:抽样推断是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计算样本指标,并据以推算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统计分析方法。特点:( 1)是由部分推算整体的一种认识方法论;( 2)建立在随机取样的基础上;( 3)运用概率估计的方法;( 4)抽样推断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8
11、回归直线方程中待定参数 a、 b 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参数 a代表直线的起点值,在数学上称为直线的纵轴截距, b 代表自变量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平均增加值,数学上称为斜率,也称回归系数。 9简述统计指数的作用及分类 。 参考答案: 作用: 1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上的变动状态; 2分析现象总体变动中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 3利用连续编制的指数数列,对复杂现象总体长时间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分类: 1按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2按所表明的指标性质的不同,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3按所采用基期的不同,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10. 什么是时期数列和
12、时点数列 ?二者相比较有什么特点 ? 参考答案:在动态数列中,每一指标反映的是某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过 程的总量,则该动态数列称时期数列。 基本特点是:( 1)数列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 2)数列中各个指标的数值可以相加;( 3)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大小与所包括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 在动态数列中,每一指标值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时刻内发展状态的总量,则该动态数列称时点数列。 基本特点是:( 1)数列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 2)数列中各个指标的数值不可以相加;( 3)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大小与所包括时期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1某班 40名学生某课程成绩分别为 : 65 87 86 83 87 88 74
13、 71 72 62 73 82 97 55 81 45 79 76 95 79 77 60 100 64 75 71 74 87 88 95 62 52 85 81 77 76 72 64 70 85 按学校规定: 60 分以下为不及格 ,60 70 分为及格 ,70 80 分为中 ,80 90 分为良 ,90 100 分为优。 要求: (1) 将学生的考核成绩分组并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 (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 ( 3)计算本班学生的考核平均成绩并分析本班学生考核情况。 参考答案: - 4 - ( 1) ( 2)分组标志为 “成绩 “,其类型为 “数量标志 “;分
14、组方法为:变量分组中的开放组距式分组 ,组限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 (3)平均成绩: 平均成绩 =全班总人数全班总成绩,即 77403 0 8 0 fxfx(分) 答题分析:先计算出组距式分组数列的组中值。本题掌握各组平均成绩和对应的学生数资料(频数),掌握被平均标志值x 及频数、频率、用加权平均数计算。 ( 4)本班学生的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 , 中间大的 “ 正态分布 “的形态,平均成绩为 77 分,说明大多数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达到了课程学习的要求。 2某地区销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 商品规格 销售价格(元) 各组商品销售量占总销售量的比重( %) 甲 乙 丙 20-30
15、30-40 40-50 20 50 30 根据资料计算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 参考答案: 商品规格 销售价格 (元) 组中值( x) 比重( %) ff/ x ff/ 甲 乙 丙 20-30 30-40 40-50 25 35 45 20 50 30 5.0 17.5 13.5 合计 - - 100 36.0 36 ffxx(元 ) 答题分析 : 第一,此题给出销售单价和销售量资料,即给出了计算平均指标的分母资料,所以需采用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第二,所给资料是组距数列,因此需计算出组中值。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第三,此题所给的是比重权数,因此需采用以比重形式表示的加权算术平
16、均数公式计算。 3有两企业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 平均日产量 (件 ) 标准差 (件 ) 甲企业 17 3 乙企业 26.1 3.3 试比较哪个企业的工人平均日产量更具代表性 ? 参考答案: %6.17173 甲甲甲 xv %6.121.26 3.3 乙乙乙 xv 成 绩 人数 频率 (%) 60 分以下 60-70 70-80 80-90 90-100 3 6 15 12 4 7.5 15 37.5 30 10 合 计 40 100 - 5 - 可见 ,乙企业的平均日产量更具有代表性。 答题分析 :这显然是两组水平不同的现象总体,不能直接用标准差的大小分析平均水平的代表性 ,必须计算标准差系
17、数。 4采用简单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取一批产品中的 200 件作为样本,其中合格品为 195 件。要求: 计算样本的抽样平均误差。 以 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对该产品的合格率进行区间估计 (z=2)。 参考答案 : n=200 件 p 100200195%=97.5% 抽样成数平均误差 : n ppp )1( %1.10 0 0 1 2 2.02 0 0 0 2 5.09 7 5.02 0 0 %)5.971(%5.97 抽样极限误差: p= p =2 1.1%=2.2%,则合格率的范围 :P=p p =97.5% 2.2% 95.3% P 99.7% 样本的抽样平均误差为 1.1%,在 9
18、5.45%的概率保证程度下 ,该批产品合格率在 95.3%至 99.7%之间。 5在 4000 件成品中按不重复方法抽取 200件进行检查,结果有废品 8件 ,当概率为 0.9545(z =2)时 ,试估计这批成品废品量的范围。 参考答案: N=4000,n=200,z=2. 样本成数 P= =0.04,则样本平均误差: 0 1 2 5.04 0 0 02 0 012 0 0 96.004.011 Nnn ppp 允许误差 p= p =2 0.0125=0.027 废品率范围 p=p p=0.04 0.027 即 1.3%-6.7% 废品量 =全 部成品产量废品率 则全部成品废品量范围为: 4
19、000 1.3%-4000 6.7% 即 52-268(件 ) 6在某乡 2万亩水稻中按重复抽样方法抽取 400 亩 ,得知平均亩产量为 609 斤 ,样本标准差为 80 斤 .要求以 95.45%(z=2)的概率保证程度估计该乡水稻的平均亩产量和总产量的区间范围。 参考答案 : 本题是变量总体平均数抽样 N=40000,n=400,x =609 斤 , =80, z=2 样本平均误差 440080 nx 允许误差 x= x =2 4=8 平均亩产范围 x =x x 609-8 x 609+8 即 601 617(斤 ) 总产量范围 :601 20000-617 20000 即 1202 12
20、34(万斤) 7某企业上半年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资料如下: 月份 产量(千件) 单位成本(元) 1 2 3 4 5 2 3 4 3 4 73 72 71 73 69 - 6 - 6 5 68 要求: 计算相关系数,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配合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 1000 件时单位成本平均变动多少? 假定产量为 6000 件时,单位成本为多少元? 参考答案: 设产量为自变量( x),单位成本为因变量( y) 列表计算如下: 月份 n 产量(千件) x 单位成本(元) y x2 y2 xy 1 2 3 4 5 6 2 3 4 3 4 5 73 72 71 73 69 68 4 9 16
21、9 16 25 5329 5184 5041 5329 4761 4624 146 216 284 219 276 340 合计 21 426 79 30268 1481 计算相关系数 2222 )()( yynxxn yxxyn.9 0 9 1.09 0 9 1.04 2 63 0 2 6 8621796( 4 2 6211 4 8 16 2)2间存在高度负相关说明产量和单位成本之 配合加归方程 yc=a+bx xybxyanxxnyxxybc 82.137.7737.7762182.164 2 682.155106217964 2 6211 4 8 1222回归方程为即产 量每增加 100
22、0 件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 1.82 元。 当产量为 6000 件时,即 x=6,代入回归方程: yc=77.37-1.82 6=66.45(元 ) 即产量为 6000 件时,单位成本为 66.45 元。 8某工厂基期和报告期的单位成本和产量资料如下: 单位 基 期 报告期 单位成本 产量 单位成本 产量 甲产品(件) 50 520 45 600 乙产品(公斤) 120 200 110 500 试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对总成本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参考答 案: 总成本指数 = %1645 0 0 0 08 2 0 0 012020050520 1105004560000 11 pq pq)(3
23、 2 0 0 05 0 0 0 08 2 0 0 00011 元总成本增加 pqpq - 7 - 产量指数 = %1805 0 0 0 09 0 0 0 012020050520 1205005060000 01 pq pq由于产量增加而增加的总成本: )(4000050000900000001 元 pqpq 单位成本指数 = %91900008200001 11 pq pq由于单位成本降低而节约的总成本: )(800090000820000111 元 pqpq 01 1100 0100 11 pq pqpq pqpq pq 164%=180% 91% 011100010011 pqpqpqp
24、qpqpq 32000=40000-8000 答题分析:总成本之所以增长 64%,是由于产量增加 80%和单位成本降低 9%两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产量增加使总成本增加 40000 元,单位成本降低使总成本节约 8000 元,两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使总成本绝对额增加 32000 元。 9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 1984 年产品产量分别比 1983 年增长 2%、 5%、 8%。 1983 年甲、乙、丙产品产值分别为 5000 元, 1200 元, 24000 元,问 1984 年 三种产品产量比 1983 年增加多少?由于产量增加而增加的产值是多少? 参考答案: )2 4 0 0 01 2
25、 0 0 05 0 0 02 4 0 0 0%81 2 0 0 0%55 0 0 0%2:()(2 6 2 04 1 0 0 04 3 6 2 0%39.61 9 8 31 9 8 4%39.1 0 64 1 0 0 04 3 6 2 02 4 0 0 01 2 0 0 05 0 0 02 4 0 0 0%1 0 81 2 0 0 0%1 0 55 0 0 0%1 0 200000000qqkpqpkqpqpkqk常的错误是注元产值由于产量增长而增加的年增长年总产量比即三种产品的产量总指数10某集团公司销售的三种商品的销售额及价格提高幅度资料如下: 商品种类 单位 商品销售额 (万元 ) 价格
26、提高 % 基期 报告期 甲乙丙 条件块 10 15 20 11 13 22 2 5 0 试求价格总指数和销售额总指数。 - 8 - 参考答案: 价格总指数 =11111qpkqp =%10022%10513%10211 221311 =101.86% 销售额总指数 = %22.102201510 22131100 11 qp qp11某工厂第一季度工人数和工业总产值资料如下表,试计算该厂第一季度的平均月劳动生产率。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总产值(万元) 月初工人数 (人) 250 272 271 323 1850 2050 1950 2150 参考答案:劳动生产率 =工人数总产值即 bac
27、这是对静态平均数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其方法和相对数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相同。 第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bac 人元人万元/1322/1322.022150195020502185027127225012 某地区历年粮食产量如下: 年份 2000 年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粮食产量(万斤) 434 472 516 618 618 要求:( 1)试计算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 %)、逐期增长量及年平均增长量。 ( 2)如果从 2004 年起该地区的粮食生产以 10%的增长速度发展,预计到 2010 年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将达到什么水平? 参考答案: ( 1)计算结
28、果如下表: 年 份 2000 年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粮食产量(万斤) 434 472 516 584 618 环比发展速度( %) - 108 76 109 32 113 18 105 82 逐期增长量 38 44 68 34 平均增长量 46151 8 41 0 n aa n (万斤) (或平均增长量 464 34684438 逐期增长量个数逐期增长量之和 ) ( 2) 如果从 2004 年起该地区的粮食生产以 10%的增长速度发展,预计到 2010 年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将达到: )(74.1 3 2 4)10.1(6 1 8 60 万斤 nn xaa 1
29、3我国人口自然增长情况如下 : - 9 - 单位:万人 年 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人口数(年底数) 126743 127627 128453 129227 129988 130756 比上年增加人口 - 884 826 774 761 768 试计算我国在“十五”时期年平 均人口和年平均增加的人口数量。 参考答案: 人口数 是间断登记资料且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登记资料的时点在各年底,将 2000 年底的人数视为 6 月底库存。用首末折半法计算。 人口增加数是时期数,所以直接平均。 1n 2aaaa2aan1n1 万人9.1 2 8 8 0 861 3 0 7 5 61 2 9 9 8 81 2 9 2 2 71 2 8 4 5 31 2 7 6 2 71 2 6 7 4 3 1 22 6.8 0 25 7 6 87 6 17 7 48 2 68 8 4 n aa 万人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