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1.88MB ,
资源ID:165843      下载积分: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6584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历史学考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h****)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历史学考试题.docx

1、1 必修一 正确认识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 1)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分封制是权利的分配,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 ( 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和在家族内的体现;宗法制利用血缘宗族关系为纽带维护分封制,两者体现了家、国一体的制度。 ( 3)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变式 如何正确认识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在联系 ? 答案 (1)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制是宗

2、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它维系了分封制,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它们体现了西周政治制度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结合的鲜明特点。 三省六部制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制有何联系与区别? 答案:二者都是将权力分散,相互制衡,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形成专制独裁。但是二者有本质的区别:唐朝的三省六部最终受制于皇权,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的特点;西方的三权立足于宪法,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 列举从汉到元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并归纳其主要趋势。 答案:汉朝汉武帝时,为加强君权,选用身边地位较低的近臣来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使得三公九卿成为执行机构,由此削弱了三公的权力;魏晋南北朝时,逐

3、渐形成了三省制,到隋唐时发展为三省六部制,从而将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君权;北宋初年,将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长官为宰 相,为制约宰相的权力,又增设了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来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君权与财权,进一步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其主要趋势是通过削弱相权,使得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产生量哪些影响? 答案:积极作用: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有利于民族的融合,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消极作用: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明末清初以后,阻碍了商品经

4、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政治 上,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 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是如何一步步确立的? 名称 时间 背景 内容 评价 梭伦改革 前 6世纪 贵族专权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废除债务奴隶;按财产将自由民分为 4 个等级;组建 “ 四百人会议 ” ;设立最高法院 陪审法庭。 中立政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克里斯提尼改革 前 6世纪末 十个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组建 “ 五百人会议 ” ; “ 十将军委员会 ”

5、 掌握军政大权; “ 陶片放逐法 ” 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削弱了贵族的势力,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伯里克利 前 5世纪 十将军以外,各级官职向公民开放;抽签选举;公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 “ 公职津贴 ” 。 成为希腊民主政治的 “ 黄金时代 ” 。 维系和稳定罗马帝国: ( 1)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 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它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 2)缓解社会矛盾、稳固帝国的统治:罗马法保护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这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解社会矛盾。特别在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法律制度渗透到国家各

6、个角落。稳固了帝国的统治。 试结合内容分析说明南京条约的危害。 答案:割香港岛给英国的规定,使得中国领土主权被破坏;赔款 2100 万银元,清政府必然加紧搜刮,这就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激化了阶级矛盾;五口通商损害了中国的贸易主权,便利了列强对华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协定关税的规定使得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并有利于列强对华商品倾销和 原料掠夺。总之,南京条约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逐条分析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答案: (1)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 4 5 亿两,分 39 年付清,本息共计 9 8 亿两 巨额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大规模的勒索,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和经济凋敝。 (2)

7、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使馆界成为列强在中国都城的占领地。 (3)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控制下,便于外国侵略者直接 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 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人民的工具。 (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列强企图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总之,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帝国主义迫使清政府成为其统治中国的工具。辛

8、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 2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封建专制政体进行了哪些艰苦的革命斗争? 答案:斗争:宣传 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如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建立了资产阶级团体与政党,发动了武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中共与以往任何政党相比是一个新型政党,它“新”在何处? 答案: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阶级性质:工人阶级革命政党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纲领); 代表利益:它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华民族的利

9、益。新的革命前途: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探究分析“文化大革命” 发动且持续十年之久的原因? 答案: 1、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历史 ,封建传统根深蒂固 , 民主法制意识淡薄 2、严峻的国际环境: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敌视、中苏关系的恶化 3. 毛泽东对形势的错误判断(“左”倾错误) 4、林彪、江青集团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错误 (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所建立和完善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全体人民利益的民主,其本质和核心( 2 ( 3)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高度民主和完备法制相统一的国家,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

10、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民 主必须法制化,法制必须保障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化与法制化的统一。 请归纳总结出欧洲一体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1.经济上 :强化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 ,增强了欧洲对外的经济竞争力 ,提高国际经济合作水平 ,使国际经济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2.政治上 :增强了欧洲各国在世界中的影响力 ,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与发展 ,有利于抑制美国搞单极世界的图谋。 3.文化上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经济联系的密切使得欧洲各国文化上相互交融 ,有利于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4.安全上 :强化了欧洲各国经济联系 ,使

11、欧洲各国经济相互融合和渗透 ,总体看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但同时也增加了各国经济的风险。 如何理解五四运动 “ 补课 ” 和 “ 起点 ” 的含义 第一次历史巨变指的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成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并不彻底,而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所以说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第二次历史巨变指的是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而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宗教改革从更广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 , 传播和发展人文主义 , 它将西 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 。 中国成立初期 ,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

12、再请客”、“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 . 1 “另起炉灶”就是新中国的人民政府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外交关系 ,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 2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指新中国的建立必须清理旧中国残留的对外关系遗迹 ,建立国内的良好环境 ,以全新的面貌建立、发展同其它友好国家的关系 . 3 “一边倒”就是在帝国主义对新生的人民政权实行敌视政策的情况下 ,中国只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 一国无二君,一庙无二祭主 ” ,反映了西周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是 ( ) A嫡长子继承制 B神权色彩浓厚 C政治等级森严 D贵族拥有政治、经济特权 解析: 一国无二君,一庙无二祭主

13、说明按照宗法制的规定,嫡长子继承王位,并成为同姓中的大宗,故 A 项与题意相符。 答案: A 据清人顾栋高统计,春秋一代,国君被杀的有 33 位,周天子被赶出国都的有 3 人,诸侯国君被赶下台的有 12 君,卿大夫据封地叛国有 6 人,以武力从外面打进国都夺权有 3 起。材料现象最能说明( ) A周天子已丧失 “ 共主 ” 地位 B诸候间的争霸战争日趋 激烈 C宗法制度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D分封制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 【答案】 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先秦宗法制下周天子和诸候的继承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再结合材料中的 国君被杀的有 33 位,周天子被赶出国都的有 3人,诸侯国君被赶下台的有 12 君,

14、卿大夫据封地叛国有 6 人,以武力从外面打进国都夺权有 3 起的现象说明君主继承实行嫡长子继承的传统制度遭到了破坏。 A 的说法不能完全说明信息。 B 与材料所述不一致。 D 说法无法从材料找到依据。因此选择 C。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拟)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拟)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拟)焉。疑(拟)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庭乱。”这表明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君主专制 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的关键信息提炼即可。根据材料立嫡子不使庶孽疑

15、(拟)焉。疑(拟)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庭乱即可知材料认为没有嫡长子继承制容易出现争斗 天子地位发生动乱、破坏统治集团的秩序。 AD 不符合材料信息。 B 中君主专制在秦朝开始,不符合3 时间信息。因此选择 C。 所有合法公民均可参加的公民大会是雅典实行民主的具体体现,它每年要召开 40 次。他能运行的最重要的前提是( ) A雅典是城邦小国 B雅典高涨的参政热情 C国家发放参政津贴 D必须参政的法律强制 【答案】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分析、认知,并作出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本题考查古代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相关内容 小国寡

16、民。由所有合法公民均可参加的公民大会分析可知公民大会的特点是人数不多次数多,这种运作方式只有城邦小国才有可能实现。雅典公民参政热情高涨并不是最重要的政治前提,排除 B 项; C 项是伯利克里改革的措施,排除 C 项; D 项必须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正确选项为 A 项。 公元前 367 年,罗马共和国通过的李锡尼乌斯 绥克斯图斯法案规定:已付的债息一律折成本金,未偿清部分分三年归还;限定占有公地的数量;执政官中必须有一人出身平民。这一法案通过的意义是 A. 成为成文法的起点 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 C提高了平民的地位 D. 确立了直接民主制 【答案】 C【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

17、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成文法的起点是十二铜表法而非本题中的李锡尼乌斯 绥克斯图斯法案,材料并未废除了债务奴隶制而只是更改了债务方面的规定,罗马并没像雅典那样确立直接民主制,其实这一法案的规定尤其是执政官中必须有一人出身平民在很大程度上是提高了平民的地位,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C。 1689 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 响是( ) A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B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

18、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答案】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分析、认知,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君主立宪制并未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A 项说法错误; BD 项说法是对英国本国的影响,不符合题干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要求。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冶的地位, C 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C。 鸦片战争期间,一位清朝将领想出一个打败英军的主意,建议在猴子的背后拴上鞭炮,然后抛到在岸边的英国军舰的上,这一主意竟然被批准实施。由此反映出的实质性问题是 ( ) A清政府无

19、力抵抗侵略 B清政府视战争为儿戏 C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D清朝统治者愚昧腐朽 试题分析:本题 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在猴子的背后拴上鞭炮,然后抛到在岸边的英国军舰的上其目的显然是以此充当炸弹恐吓英军,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清军火炮力量的虚弱无力直接炮击英军,所以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中英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故答案选 C, A B 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事实, D 项含义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 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全面启动”、 “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补课”“起点”的含义分别是 A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明确反

20、 封建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 C彻底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中国革命 D继续宣扬民主科学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试题分析:与之前的 民主革命 相比, 五四运动 的特点是明确提出了反帝的要求,这是对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 五四运动 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这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开始。由于有了新的领导阶级,所以中国的 民主革命 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阶段。故本题选 A。 1992 年中国成为不结盟运动观察员国,但此 后一直没有主动申请成为正式成员国。这主要是为了( ) A践行不结盟外交政策 B集中精力发展市场经济 C顺应国际多极化趋势 D保持外交政策的灵活性 【答案】 D【解析】本题主要

21、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成为不结盟运动观察员国、一直没有主动申请成为正式成员国,本题实际上考查现代中国对外关系相关内容 新阶段时期的外交策略。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A 项明显不符合史实; B 项属于无关项; C 项表述过于宽泛,与 D 项相比,不够准确和核心。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D。 “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 20 世纪 50 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

22、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 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 A.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D. “ 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答案】 D【解析】主要考查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分析题干材料,实际是在说明欧洲和中国的崛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两极格局正在向多元化转变,材料所描述的时间段两极格局还没有被多极格局取代,故 D 项正确, B 项表述错误;题干没有强调一超多强的趋势,排除 C; A 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所以应选 D。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23、其中 “ 中央集权 ” 指的是 ( )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的文字 C以皇权的至高无上为最基本原则 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 4 解析: 本 题 主要考 查 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它包括两个方面, 专 制主 义 和中央集权,主要反映皇帝个人 专 制独裁和中央 对 地方的 严 格控制。 A、 B 两 项 属于为 巩固中央集权制度而采取的具体措施, C 项 属于 专 制主 义 的含 义 ,故 选 D 项 。 答案: D 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 (诸侯国 )界。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 ) 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思想控

24、制 C防止诸侯割据 D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 材料表明汉武帝注重加强对地方诸侯的管理,严格限制诸侯的活动,其意在防止诸侯割据,根本目的是削弱地方诸侯、加强中央集权,故选 D 项。 强化君主专制 意指皇帝独揽大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A 项排除; B 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 C 项的实质也是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 D 廷议又称集议,是中国古代朝廷的议事制度。唐代政事堂议事,程序规范,秩序井然;宋代设置了廷议的固定场所,参加者的排编程式固定化,廷议的议程程式化,设有掌管廷议的监议御史。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减少决策失误的需要 B提高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 C宦官专权乱政现象严重 D君主

25、权力独裁强化的需要 解析: 题干反映的是唐宋时期廷议制度逐渐程式化和规范化,这是在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下,君主为维护独裁专制而采取的手段,故选 D 项。 A 项是古代廷议制度的目的之一,排除;提高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只是原因之一,排除 B 项; C 项是君主专制独裁的结果,排除。 答案: D 据清人顾栋高考证: “ 鲁在春秋实兼有九国之地,齐在春秋兼并十国之地,晋所灭十八国 楚在春秋吞并诸国凡四十有二,宋在春秋兼并六国之地。 ” 这种现象对中国发展进程的推动作用是 ( ) A使中国实际上处于分裂的状态 B加速了中国的封建化进程 C加速了国家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D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解析:依据材料分

26、析, 春秋时期的诸侯兼 并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减少,统一的趋向日益明显,由此可知 C 项正确;春秋时期是中国奴隶制度逐步瓦解的时期,而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逐渐形成的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加速封建化进程,由以上分析可知, B、 D 两项错误;中国处于分裂状态仅是对当时社会状态的描述,不属于对中国发展进程产生的推动作用。答案: C 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 “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 ”,这就是由 “控诉式诉讼 ”派生出来的 “不告不理 ”审判原则。这说明古罗马 ( ) A减少诉讼案件 B维护贵族利益 C注重法律程序 D强调证据作用 解析: 不告不理 审判原则,就是 民不告,官不究 ,反映出古罗马对法律程序的

27、注重,正确答案为 C 项。材料强调的是告与不告,不是证据,排除 D 项。A、 B 两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答案: C 1820 年,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三个市 (新兴工业城市 )的人口总计 50 万,却从未派出一名议员;而衰败选邑老萨勒姆已成为无人居住的农田,却拥有 7 张选票。这表明 ( ) A此时议会主要是贵族统治的工具 B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 C英国政府不重视工业的发展 D新兴工业城市不愿派出议员 解析: 在 1832 年议会改革之前英国议会主要由贵族把持,在 1832 年议会改革之后大量工业资产家进入议会,这种情况才发生变化,故 A 项正确。 1820 年,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尾声,

28、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强大,已经在同贵族作斗争了,故 B 项错误; C 项与史实不符,此时英国工业发展迅速; D 项不符合史实,如果是这样就不会有 1832 年议会改革了。 答案: A 慈禧太后在允签辛丑条约的上谕中说: “ 今兹和约不侵我土地,不掠我人民,念友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 知。 ” 所谓该条约“ 不侵我土地 ” 的主要原因应在于 ( ) 瓜分狂潮中列强已将中国领土分割完毕 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清政府已变成列强在中国的统治工具 中外反动势力矛盾业已根除 A B C D 解析: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但是由于中国人民为了救亡图存,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

29、帝爱国运动高潮,给予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迫使帝国主义列强不得不改变统治中国的策略,即 以华制华 ,继续扶植反动卖国的清政府,实行间接的半殖民地统治,更能保证其在华侵略权益的实现。 答案: B 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是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 “ 辛亥首义 ” 。这里所说的 “ 首义 ”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 )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 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 解析: 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之前进行了不只一次的武装起义,所以 A 项错误。宣统皇帝是在袁世凯逼迫之下退位的,所以 B

30、项不正确。 C 项表述错误。故选 D项。 答案: D 1912 年 2 月 12 日,清帝颁布逊位诏书,宣布退位,有人因此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 “ 光荣革命 ” 。这一观点认为两国 “ 光荣革命 ” ( ) A都减少了社会动荡,避免了更大流血牺牲 B都以温和的方式改变了两国的社会性质 C都保留了君主制,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都以非暴力方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解析: 本题可以用排除法选出答案。辛亥革命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进行,而且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B 项错误;英国虽保留了君主制,5 但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C 项错误;辛亥革命虽然建立了资产阶

31、级共和国,但采用了暴力方式,英国虽然采用了非暴力的方式,但确立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 D 项错误。 答案: A “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 (中国的近代化 )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 ( ) A国民革命的兴起 B土地革命的开展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战略反攻的开始 C【解析】由材料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战争,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是指抗日战争促进了民 族觉醒和中国人民的团结,它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保证。从材料从中国 沿海地区 向内地的被迫撤退可以判断是

32、抗日战争 初期广泛的内迁行为,而结果是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麦考莱在英国史一书中说:“威廉和玛丽被宣布为联合王国的国王和王后,标志着英国革命结束。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这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材料中所说 的“收效”从历史发展来看最主要体现在 ( )。 A结束了君权神授的历史光环 B英国恢复了国王与议会的传统 C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D确立了英国代议制民主的法律基础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讲的是英国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光荣革命表明国王的权力来源于议会,这就结束了君权神授的历史光环,所以答案选 A。 英国的

33、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来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 C认为自由贸易的原则不可侵犯 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我从来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结合所学分析, B 不对,作者反对发动鸦片战争; CD 不对,材料中无从体现; A 符合题意,作者认为英国发动战争是为了保护鸦片贸易,但实际上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近代一位诗人曾言:“

34、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使这位诗人感到愤懑的历史事件是 A火烧圆明园 B清政府割让台湾 C八国联军侵华 D国民党败退台湾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瀛东弃可伤初传烽火照辽阳筹海患难防可知这次历史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割占台湾。所以答案选 B。 “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它描绘的是 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 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 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 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35、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抗日战争中全民族抗战。从材料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从南到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起来,故 C 项是正确的。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反映了国民革命时期的国共合作,而国民革命主要在南方发展,故 A 项不符合题意;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社会状况,当时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挥,故 B 项不符合题意;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是解放战争时期的社会状况,当时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挥 ,故 D 项不符合题意。 下图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 a

36、年和 b 年分别指 党员数量消长党员成分构成变化 A.1921 年和 1922 年 B.1937 年和 1938 年 C.1927 年和 1928 年 D. 1949 年和 1950 年 考察国民大革命及其失败影响的。 分析材料可以了解到信息( 1 ) a 年下半年较上半年党员数量大幅减少,而在 b 年 6 月又得到较大发展;( 2 )成分构成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原先以工人占主导发展到以农民占主导。联系各选项,符合题意的只有 C 项, a 年指 1927 年, b 年指 1928 年, 1927 年大革命由高潮转向失败,中共党员人数大幅减少,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革命队伍的壮大, 19

37、28 年党员人数又大幅增加,而且农民占多数。 故应选 C 。 战国初期,楚国准备攻打宋国。当时有一位反对战争的思想家,日夜兼程赶到楚国,劝说楚王停止攻宋,并在楚王面前进行攻防演示,瓦解了楚国的攻城战术,最后迫使楚王放弃攻宋计划。这位思想家属于 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 6 本题主要考查诸子百家的思想。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反对战争 判断,该思想家应是墨子,他主张 兼爱 非攻 ,故答案为 D 项。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代表孟子主张 仁政 ,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 仁义 和 王道 ,不符合材料信息, A 项排除;战国时期的道家学派代表庄子主张放弃一切差别,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38、不符合材料信息, B 项排除;法家学派的代表韩非子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与材料不符, C 项排除。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求与抗争,终于使苦难的中国望见曙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荏苒三十年林伯渠 ( 2)请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的史实。 材料三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河南程氏遗书 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 一种偶像,

39、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象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象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3)据材料三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四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 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

40、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4)依据材料四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5)综合以上分析,指出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2)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提出民主革命思想并同改良派进行思想论战;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政权 中华民国等。 (任答 三点即得 3分 ) (3)革命前认为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革命后破除了对皇帝的迷信。 (2 分 ) (4)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励着人们探求救国的新道路,这正是五四运动的产生的思想基础。 (2 分 )

41、(5)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君主的奴仆,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4 分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古代中国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 国初海禁严 ,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 ,此事实大错 . -(清 )黄遵宪番客篇 材料三 1978-1985 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变化,不断上升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列举汉代、唐宋时期通过 “ 丝绸之路 ” 呈现对外贸易情况 . (2)根据材料二黄遵宪的番客篇诗 ,指出清朝政府所采取的对外贸易政策 .“ 借端累无辜 ,此

42、事实大错 ” 道出了该政策怎样严重的后果 ? (3)材料三中的历史情形出现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意义 ? 考查对丝绸之路知识点的掌握 ,汉代主 要出口丝织品 ,唐代则主要出口瓷器 ,因此丝绸之路也被称之为 瓷路 ; (2)考查对海禁政策知识点的掌握 ,由材料可以知道 :这种政策为海禁政策 ,海禁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使得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 (3)第一问 :考查对改革开放政策、经济体制改革等知识点的掌握 ;第二问则考查对综合国力增强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 (1)情况 :汉代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地中海地区 ,中国因此

43、被称为 丝国 ; 唐宋以来瓷器成为 海上丝绸之路 重要商品 ,这条对外贸易的路线也因此被称为 瓷路 . (2)实行闭关锁国的 海禁 的政策 .后果 :扼杀了对外贸易促进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在 19 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 (3)原因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改革开放成为基本国策 ;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 ;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的设立 ,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 ;1970 年代中国外交关系或的重大突破 ,形成第三次建交高潮 . 积极意义 :中国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密切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 ;有利于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 ;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 7 阅读下列材

44、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 (向 )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 材料三 据史记 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统一六国后,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收缴了天下的金属兵器,铸 “ 金人十二 ” ; “ 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 ” ,历时三十多年修 筑秦始皇陵;先后征发徭役百余万,修筑长城;数次移民戍边,动辄数万家

45、,如 “ 因徙三万家丽邑,五万家云阳 ” ;颁布 “ 挟书律 ” ,焚书坑儒等。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天下士民百姓对秦统一天下持什么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 (2)材料二、三所显示的这些史实在战乱纷繁的春秋战国时期能出现吗?在秦朝能够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以上材料,简要阐述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政治制度分封制和郡县制,及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第 (1)问,态度结合材料 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即可得出;原因应结合秦统一前后社会状况的变化来归纳。第 (2)问,第一小问结合史实不难得出;第二小问应从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等

46、角度进行分析。第 (3)问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分析,要辩证地看待其影响。 答案: (1)支持 (拥护、欢迎 )态度。秦朝的统一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政治前提,符合人民向往和平的愿望。 (2)不能。原因:国家统一,国力强大;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政令统一,便于国家集中力量。 (3)积极影响: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完善和加 强。 有利于国家统一政令,集中力量完成一些重大工程和实施一些重要措施,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社会秩序。消极影响: 中央集权制度下形成的君主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和政治腐败,激化社

47、会矛盾。 为维护君主专制而推行的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往往会摧残文化,如焚书坑儒。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 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对郡县制度若干问 题的考察 材料二 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 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 郡县制度与秦汉时期的霸业 材料三 郡县制实行以来,历经褒贬。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