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注意:加“ ”部分曾在历年试题中出现。 第一章 导论 简答题部分 1.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 首先 ,科学技术渗透于生产力的实体要素中,可以通过劳动者的劳动技能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创新、先进生产工艺的推广、劳动对象质量的提高和范围的扩大,以及生产过程组织管理的科学化等等,而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说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第二 ,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中,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结构高级化、脑力劳动主体地位突出、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使发达国家科技在经济增长中 的贡献率达 60% 80%。(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因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
2、.阐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答: 第一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关系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社会形式。 第二 ,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和变化的程度,以及新旧更替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能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但生产关系落后或超越于生产力发展时,就会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第三 ,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 本规律,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必将被新的所代替。 第二章 商品经济 简答题部分 1.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 第一 ,自由的市场主体。即消费者
3、和企业的行为具有自主性。 第二 ,完善的市场体系。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日趋统一、开放,市场竞争充分、有序,市场秩序健全、公平。 第三 ,规范的市场机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以价格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对社会经济发挥着基础性的调节作用。 2.简答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答: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主要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 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来进行。 表现形式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价格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作用 :价值规律通过市场机制,自发地调节商品生产及流通,实现社会资源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有效配制;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
4、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促进生产者的优胜劣汰。 3.简述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基本内容。(另一提问方式:简答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答: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 ( 1)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看是具体 劳动,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也叫有用劳动,是不同性质的特殊具体形式的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具有永恒性 。 ( 2)生产商品的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无差别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它是商品价值形成的源泉,反映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其劳动
5、的社会关系, 是历史范畴 。 ( 3)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首先发现和证明的,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论述题部分 综述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答: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继承古典政 治经济学中的科学成分基础上创立的,是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和经济运行规律作理论准备。 ( 1)关于商品二因素的分析,指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 2)关于劳动二重性学说,指出商品二因素由劳动二重性决定,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 3)商品价值量的规律性,指出其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劳动量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 4)
6、从价值形式的发展揭示了货币的起源、本质、职能和流通规律。 ( 5)从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分析着手揭示了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即价值规律;阐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及 其 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第三章 资本的生产过程 简答题部分 1.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答: 货币要在生产与流通相统一的过程中增殖(即货币转化为资本,产生剩余价值 ),关键是劳动力成为商品。这是因为: 资本家在流通中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购买到生产要素(包括生产资料 Pm 和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为价值增殖作准备。 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劳动力的使用便使资本发生了价值增殖。 所以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
7、提条件。 论述题部分 概述剩 余价值学说的基本内容。 答: 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和最主要内容。 ( 1)关于货币怎样转化为资本,从货币与资本的联系与区别分析入手,剖析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的矛盾,从而揭示劳动力转化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 2)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剩余价值来源于雇佣工人的活劳动(可变资本),剩余价值 就 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 那部分价值。 ( 3)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叫剩余价值率,反映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程度。资本家提高剩余价值率的两种方法为绝对剩 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当代资本家主
8、要采用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 4)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趋势。 ( 5)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工资的基本形式和工资水平的国民差异。 第四章 资本积累 简答题部分 1.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哪些? 答: (1).在剩余价值量一定的情况下,剩余价值用作积累和消费的比率决定资本积累的数量。 (2).在剩余价值分为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已定的情况下,下列因素决定积累量的多 少: 第一,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程度;第二,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高低;第三,所用和所费资本的差额(差额越大,越有利于资本积累);第四
9、,预付资本量的大小(预付资本中 V 的比例越大,越有利于资本积累)。 2.解释本章出现的五组对比概念。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答: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即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即生产出来的产品,除了用来补偿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以外,其余部分完全被用于个人消费,不能给再生产过程提供追加的生产要素,因而生产规模不变。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生产 规模扩大的再生产。 内含式 扩大再生产和外延式扩大再生产。 答: 内含式扩大再生产 指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提高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率等途径使原有的生产规模扩大的再生产。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 指生产技术、劳动效率和生产要素质量不变的
10、情况下,单纯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和扩大生产场所的途径,使原有生产规模扩大的再生产。 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技术构成、资本有机构成 答: 资本的价值构成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资本的技术构成 :由生产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关系; 资本的有机构成 :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 而又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只有资本的有机构成能用 C:V 表示。 资本积累、资本积聚、资本集中。 答: 资本积累 :把剩余价值转化成资本,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资本积聚 :单个资本依靠自身的资本积累来增大资本总额; 资本集中 :把原来分散在社会上的众多小资本集中组织起来
11、,合并为少数大资本,使个别的资本的规模得到扩大。 所用资本、所费资本 答: 所用资本 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全部劳动资料的价值(即全部预付资本); 所费资本 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实际耗费并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劳动资料的价值。 3.通过分 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意义,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哪些基本特征? 答: 第一 ,可变资本及剩余价值是工人生产出来的。 第二 ,全部资本都是工人的活劳动创造的,是剩余价值的沉淀物。 第三 ,工人阶级的个人消费也是满足资本主义需要,为资本主义再生产生产劳动力。 4.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答:联系 : 一方面 ,随着资本积聚的进行,必然增大
12、单个资本的规模,增强竞争能力,加速资本集中的进程; 另一方面 ,由于资本集中在短期内迅速扩大资本,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改进技术及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剩余价值的生产规模, 从而扩大积累的规模,加快资本积聚。 区别 : 在是否增大社会资本总量上不同:资本积聚能够增大社会资本总量,而资本集中却不能。 在单个资本增大速度上不同:资本集中能够在短期内增大单个资本,而资本积聚却不能。 5.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动因是什么? 答: 从动因来看,资本积累是由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即剩余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所决定的。 第一, 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 第二,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所存在的竞争规律,
13、作为一种优胜劣汰的强制力量,也迫使资本家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这是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 6.解释相 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条件。 答: ( 1)相对过剩人口的含义:劳动力供给量超过资本对它的需求量,过剩劳动力成为了社会 “ 多余 ” 的人口。 ( 2)相对过剩人口 的 产生是资本积累增加, C:V 提高的直接后果。 因为:随着资本积累的增进, C:V 提高, V 在总资本中 所占 的比例相对减少,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相对降低。 劳动力对资本供给绝对增加:妇女儿童、破产的小生产者和中小资本家加入雇工行列必然导致部分人口失业而成为过剩人口。 ( 3)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
14、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条件之一 第一, 相对过剩人口 可以随时调节和满足资本主义生产周期变化对劳动力的需要,起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 第二,资本家可利用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来提高对在业工人的剥削率,威胁在业工人,迫使其不得不从事过度劳动和听从资本家的摆布。 填空题部分 :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集中的形式主要有 吞并 和 合并 。主要手段有 竞争 和 信用 。 2.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进行,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在财富占有上截然相反的两种趋势,即 社会财富在资产阶级手中积累 , 贫困在无产阶级身上积累 。 第五章 资本流通过程 社会总产品 9000必须按一定比例通过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交换实现价值补
15、偿和实物补偿。 简答题部分 1.实现产业资本连续(正常)循环的条 件是什么? 答: 产业资本要实现连续不断的循环运动,必须具备如下两个条件: (1).产业资本的各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并存,即同时以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形式存在; (2).产业资本的各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具有继起性,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必须各自不断循环,相继通过循环的三个阶段。 产业资本的连续循环必须是三种循环的统一,才能一面进行生产,一面进行销售和采购,再生产过程就不会中断。 2.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 (1).生产资本的构成影响资本周转速度。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取决于生产资本 中流动资本的周转速
16、度。总资本中流动资本占的比例越大,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因为固定资本周转速度慢,流动资本周转速度快。 (2).周转时间影响资本周转速度。资本周转的时间与资本周转的速度成反比,即资本周转的时间越短,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 3.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有什么影响?(也可以出多选题) 答: 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 加速资本周转,可以节省预付资本; 第二, 加速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 第三, 加速资本周转,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第四, 减少固定资本的无形磨损(精神磨损),提高 其利用效率。 4.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的根源及其具体表现是什么? 答: 资本
17、主义经济危机的 根源 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同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或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的 具体表现 是: 第一 ,单个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这导致再生产比例失调。 第二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即 V在 V+M 中占的比例下降)之间的矛盾。这导致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以上两个矛盾必然导致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填空题部分: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往往以 固定资本更新 为物质基础。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的四个阶段: 危机 萧条 复苏 高涨 。 论述题部分 一、运
18、用图示说明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交换关系、实现条件和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 答:图示 : 4000C + 1000V + 1000m = 6000Pm 2000C + 500V + 500m = 3000Km 1.三个基本交换关系 第部类内部的交换关系:即 4000C,必须用于补偿生产资料,通过第部类内部的相互交换实现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第部类内部的交换关系:即( 500V + 500m),用于个人消费。通过第部类内部的相互交换实现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即( 1000V + 1000m) =( 2000C)。第一部类所需的消费资料、第二部类所需的生产资料必须通
19、过两大部类之间交换。交换的产品必须价值相等、实物上彼此满足需要。 2.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基本平衡条件:( V+m) = C 这一公式体现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的内在联系,必须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 ( C+V+m) = C + C 这一公式表明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料总供给同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总需求之间存在内在关系,要求二者总量平衡,实物吻合。 ( C+V+m) =( V+m) +( V+m) 这一公式表明全社会消费品总供给与两大部类工人和资本家对消费资料总需求之间存在内在关系,要求二者总量平衡,实物吻合。 3.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 C+V+m) C + C 这一公式表明第一
20、部类所生产的年产品,除了能够满足两大部 类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外,还必须存在剩余,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 ( C+V+m)( V+xm) + ( V +xm) 这一公式表明第二部类所生产的年产品,除了能够满足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工人和资本家对消费资料的需求外,也必须存在剩余的消费资料,用于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消费资料的需要。 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得以实现的条件(说明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要求两大部类的发展必须保持适当比例) ( V+V+ xm) = (C+C) 说明扩大再生产条件下,要求两大部类之间交换的产品价值上相等,实物上彼此满足需要。 ( C+V+m
21、) = ( C+C) + ( C+C) 说明扩大再生产条件下,全社会生产资料总供给必须与总需求保持平衡。 ( C+V+m) = ( V+V+xm) + ( V+V+xm) 说明扩大再生产条件下,全社会消费资料总供给必须与总需求保持平衡。 二、概述马克思主义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内容及现实意义。 答 : 马克思主义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内容 分为五个部分。 资本主义社会中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所有个别资本的总和是社会总资本或社会资本。 1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和核心 考察社会资本运动必须从社会总产品出发,其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 价 值补偿 和 实物补偿 )。 2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
22、理论前提和方法 社会总产品的实物形态即使用价值,按其最终用途或最主要用途不同可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与之相适应,社会生产部门可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 部类即第一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即第二部类()。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即社会总产值,按其构成不同可分为不变资本价值( C)、可变资本价值( V)和剩余价值 (m)三个部分。 分析方法:在分析社会总产品实现问题时的六大主要抽象点。 第一 假设所考察的是纯粹的资本主义经济,整个社会只存在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两个阶级; 第二 假设在一个为期一年的生产周期中,不变资本价值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第三 假设全部商品都按价值出卖,商品的价格与价值一致; 第
23、四 假设没有对外经济关系,全部社会产品都要在国内得到补偿 和实现; 第五 假设剩余价值率为 100% ; 第六 假设资本的有机构成不变。 3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要求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 即第一部类简单再生产所需要的可变资本价值,加上扩大再生产时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再加上第一部类的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应等于第二部类简单再生产所需要的不变资本价值和扩大再生产时追加的不变资本价值之和。 4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特征是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资本积累,实现条件是( V+V+ xm) = (C+C) 5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 在技术不断进步,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扩大
24、再生产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第一部类的生产比第二部类的生产增长得快的现象,即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它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它归根到底要依赖或受制于第二部类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 现实意义 若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比例被破坏,则有可能会导致经济危机。故社会主义国家也应该处理好农业、重工业及轻工业的发展关系,避免片面发展。同时,也应针对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规律,处理好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发展关系。 第六章 资本主义的分配 和消费 简答题部分 1.影响年利润率高低的四个因素是什么?(也可能出多选题) 答: 第一, 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剩余价值率( m )与年利润率( p )成正比; 第二, 资本有机
25、构成 资本有机构成 (C:V)与年利润率( p )呈反向变化; 第三,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资本周转速度( v)与年利润率 (p )呈正比关系; 第四, 不变资本的节省 不变资本的节省量与年利润率( p )呈正比关系。 2.成本价格作为一个重要范畴的经济意义是什么?(多选题或简答题) 答: 成本价格是赚与亏的根本标志,是商品销售卖价的最低界限; 成本价格 反映竞争规律:成本越低,对企业竞争越有利。 成本价格使 C 和 V 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被完全抹杀了,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 平均利润率部门预付资本平均利润 3.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区别是什么?(多选题或简答题) 答: 含义不同
26、。 同一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相比是剩余价值率,与预付总资本 (也就是全部投资,用表示 )相比是利润率。 即 CmP 量上不同。 剩余价值率总是大于利润率。因为预付总资本在数量上总是大于可变资本。 反映的关系不同。 利润率表示预付总资本的增殖程度,剩余价值率是可变资本的增殖程 度,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4.简述“两种竞争”的内容。 答: 部门内部的竞争 :生产同种商品的各企业之间为获得超额利润而竞相改进技术、降低成本,结果使各企业生产同类商品的个别价值均衡为社会价值和部门利润率。(市场价值是部门内部的竞争而形成的商品的社会价值。一定条件下某种商品的比重对市场价值起决定性的作用,市场价值是市
27、场价格涨落的重心。) 部门之间的竞争 :使各部门的利润率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和平均利润率。 5.简述银行的三大职能或作用。 答: 充当信用中介 银行通过存款形式集中社会闲 置货币,以贷款形式借给职能资本(商业 /产业资本),克服借贷在数量和期限方面的局限性。 充当支付中介 委托办理货币的收付与支帐、结帐、贵金属的保管、货币兑换等与货币资本运动有关的技术性业务。 发行代替铸币的信用流通工具 如纸币及银行券、支票、信用卡等。 6.简述股票价格变动的因素。 答: 基本持久的因素: 利息率 和 股息 是制约股票价格的两个基本而持久的因素。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影响股价的因素 还有: 1 内部因素 :公司
28、的经营状况。 2 外部因素 :经济因素(股票供求、经济周期、物价变动、金融及财税政策等),政治因素 (国际形势变化、战争、政府领导人更迭、重大政治事件等),人为的投机因素(心理预期、谋取暴利等)。 7.简述资本主义农业中三大阶级间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的经济关系。 答: 土地所有者 :凭借土地所有权获得地租( m 减去平均利润即为地租); 农业资本家 :取得土地经营权,投资购买 Pm、 A 建立起农场组织生产,获得平均利润。 农业工人 : 创造 m,被两大剥削阶级瓜分。 %1 0 0 社会总资本剩余价值总量平均利润率8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什么因素?(也可能出填空题) 答: 平均利润率的升降 (与利息
29、率成正比); 借贷资本的供求 供大于求,利率下降;供小于求,利 率上升。 9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利息率有下降的趋势,其原因是什么?(也可能出填空题) 答: 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趋势引起利息率有下降的趋势; 借贷资本供大于求,食利阶层人数增多,闲游货币资本供给量膨胀。 10简述股票的特点? 答: 不返还性。 股东不能退股。 风险性。 股东要承担清偿公司债务的责任。 流通性。 股票不能返还,但是可以转让、抵押和买卖。 11地租地价上涨对资本主义经济有什么影响? 答: 积极作用 :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房地产业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消极作用 : 减慢了 资本积累的速度,不利于生产的发展。
30、使劳动者房租负担加重,对劳动人民不利。 12级差地租按形成的基础和特点分为哪两种形态?分别加以说明。 答: 级差地租第一形态(级差地租) 雇工在肥沃程度较高或者地理位置较好的土地上创造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 它是并列地投入等级不同的地块的各个资本具有不同生产率的结果,即等量资本投在面积相等但等级不同的地块具有不同产量。(粗放型) 形成级差地租的条件:土地肥沃,单位面积产量高,地理位置好,距离市场近,运费等成本低等。 级差地租第二形态(级差地租) 由于 连续追加投资于同一块土地(限优等或中等土地,因为在劣等土地上追加投资不能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具有不同劳动生产率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而转化成的地
31、租。(集约型) 13.农产品与工业产品的不同表现在哪些方面?(也可能出多选或填空题) 答: 农产品中超额利润是经常的稳定的,而在工业品中则只是暂时的。 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而工业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中等生产条件决定的。 工业生产中商品价值总额等于生产价格总额;农业生产中商品价值总额大于生产价格总额。 论述题部分 一、阐述马克 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平均利润理论和成产价格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2008年真题 ) 答:(一)平均利润理论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不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由于各部门 /不同,等量资本、相同 m 却形成不同 P 。于是资本会竞相由 P 低的部门向
32、P 高的部门转移和投入,结果引起各部门商品供求关系及价格的变化,使各部门不同的 P 转化成全社会一般的 P ,即形成平均利润率。 用公式表示就是: %1 0 0P 本之和全社会各部门预付总资 社会生产剩余价值总量 平均利润率形成之后,资本主义的分配原则是: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按预付资本的大小与平 均利润率的乘积分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 平均利润率部门预付资本平均利润 平均利润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也就是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通过竞争而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 C:V 高的部门:平均利润剩余价值 C:V 低的部门:平均利润剩余价值 C:V 具有社会平均水平的部门:平均利润剩余价值。 但是在全社会,
33、有:剩余价值平均利润。 (二)生产价格理论 随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再转化为利润率,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总和 C+V 转化为成本价格;剩余价值转化为平均利 润。生产价格 =成本价格( C+V) + 平均利润。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市场价格不再以商品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这只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因为生产价格的形成依然是以价值规律为基础,生产价格的变化最终取决于价值的变化和各部门之间的竞争状况。 从个别部门看,剩余价值与平均利润有可能不一致,但从全社会看,平均利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相等。 全社会生产价格总额与商品价值总额相等。 价值量的增减影响着生产价格的高低。 (三)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和生产价格理论的意义 科学地解决了劳动价值论和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之间的矛盾。 阐明了各部门资本家共同瓜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关系。无产阶级要摆脱剥削和压迫,必须联合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二、对比分析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的区别。(也可能出简答题) 列表分析说明: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