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力资源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摘要:本文从分析重庆经济发展简况入手,深入阐述人力资源对重庆经济高速增长的贡献,从高等学校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角度提出了石油高校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支持策略,具有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石油高校;地方经济;人力资源;支撑 一、重庆经济发展简述 重庆市 2012 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 2945.00 万人,比上年增加 26 万人;户籍总人口 3343.44 万人,比上年增加 13.63 万人,是一个人口众多的特大城市。同时,重庆既是我国老工业基地又是制造业基地,工业占全市经济比重大,产业工人人数多、比重大,产业工人的地位与作用对重庆经济发展举足轻重。此
2、外,重庆是我国重要的内陆开放高地,交通资源丰富,渝北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微电园保税区创立了集研发、制造、结算为一体的内陆加工贸易模式,开放型经济获得高速发展。两江新区成立后,大量的资金投资和项目建设涌入,良好的发展环境能对招商引资起到推动作用。 在经济发展道路上,重庆近年紧密围绕“314”总体部署,大力发展经济,全市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重庆自 1997 年直辖以来经济飞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直辖之初的 1360.24 亿元,增长到 2012 年的11459.00 亿元,增长了 8.4 倍。三大产业产值呈不断上升趋势,2012 年相对于 2011 年,第一产业增加值 940.01 亿元
3、,增长 5.3%;第二产业增加值 6172.33 亿元,增长 15.6%,其中工业增加值 5181.01 亿元,增长15.9%;第三产业增加值 4346.66 亿元,增长 12.0%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曾经讲到,纵观重庆近年来经济发展情况,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总的看是抓住了两个方面:一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彻底;一个是抓住了民生的正确发展导向。 二、重庆经济高速发展中的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之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江泽民同志指出“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人才的竞争在现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和激烈。 近几年来,重庆大胆探索人才管理的有效途径,
4、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步伐,努力构建西部地区和长江上游人才集聚高地,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创新人才工作,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有力推动了重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一)人力资源现状 1.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有效地提高了人才素质 在 2007 年重庆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163 家,高新技术产品 597 个;国家级创新企业 11 家,市级创新企业 38 家,全年引进留学博士在渝工作人员 146 人。 2.人才队伍的供求矛盾 重庆市人才队伍的供求矛盾除党政管理人才因机构改革略有减少外,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专业技能人才、农村技术人才等都有所增加,但与“
5、314”总体部署和“富民兴渝”的要求和需求还相差甚远,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短缺的现象非常突出。 3.人才队伍素质有较大提高,但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仍然缺乏 虽然最近几年全市人才队伍的素质有明显提升,但按照建成西部地区和长江上游人才集聚高地的目标来审视,重庆市高层次人才总量还有较大差距。 4.人才效益有所提高,但人才当量总体仍然偏小 从三次产业创造百万 GDP 所需人才数量看,重庆三次产业的人才效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接近西部地区平均水平。但从人才当量分析,重庆与先进省市的差距比较明显。重庆市从业人员中的人才当量仅为 48 万名本科学生,仅为四川的 2/5、陕西的 2/3、北京的 1/3
6、、上海的 1/2。 5.城乡统筹改革转化了大量人力资源 正在进行的城乡统筹改革使大量农民转化为劳动力,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就业。劳动力充足的同时需提高此部分人员的专业技能,丰富后备专业型人力资源。 (二) “十二五”期间重庆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定位 2010 年 11 月 16 日至 17 日,重庆市市委召开了三届八次全委会。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 建议提出重庆“十二五”期间的核心任务是基本实现“314”总体部署,有四个具体目标。 建议描绘了重庆“十二五”期间跨越式发展的宏伟蓝图,但同时发展任务非常艰巨。要贯彻市委三届八次会议精神,实
7、现“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需要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作用。 (三)加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助推经济起飞 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实现生产和经营管理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我国经济竞争的优势应体现在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不是低廉的劳动成本,这对人力的技能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要把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各个阶段的社会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提高技术人员的技能素质,从而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可见,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对推进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石油企业人力资源队伍建设 石油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国经济发
8、展的物质基础。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已经完成了从政府向企业的角色转变、从国内公司逐步向国际公司的转变,并且在许多方面打破了地域的限制,相互竞争。同时,民营企业和其他企业也逐步进入石油产业,增大了竞争力,并且竞争还会越来越激烈。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已成为石油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把人力资源放在核心地位,实现人力资源合理开发,是石油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位于川渝的川庆钻探公司自 2008 年以来,累计培训一线操作员工 17.65 万人次,培训管理人员 1.455 万人次,培训各类海外市场技术人才 350 人,国际财务管理骨干、涉外审计骨干、PMP 等专项培训 25人。经
9、过 4 年的努力,川庆钻探公司目前拥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员工6526 人,技师以上员工 1058 人,拥有集团公司、企业级技术专家 64 人,拥有集团公司、企业级技能专家 77 人。人才的培养有效提高了该企业的竞争力。 三、石油高校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支持策略 (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石油高校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是高校发展的基础。纵观世界,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经济发展好,教育发展也好;经济欠发达,教育就会滞后。因此,地方经济发展对高校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作为服务地方的石油高校应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作为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科技和智力
10、支撑;另一方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成效又成为检验石油高校的重要标尺。高等学校的四大任务是培养人才、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这是石油高校努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要做好的工作,同时也是地方政府检验石油高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石油高校应积极投身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发挥各种优势,打造专业品牌、学科品牌、科研品牌,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发展自身。 (二)石油高校应主动适应石油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世界石油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石油企业对人才的竞争也更加凸显,石油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石油专业学生不愁找工作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现在对石油人才的需求重在质
11、量而不在数量。 石油企业对人才专业知识和专业结构的要求更高,不仅要看专业分数,更要看开设了哪些专业课程,考察知识结构是否合理;石油的油井建设、开采、运输一般都在偏远边区或西部地区,一线职工往往需要常驻,这对性别也提出了要求,一般要求为男生;工作环境艰苦对人才也提出了能吃苦耐劳的要求;随着石油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和国际的合作越来越多,各企业间的合作和交流日益频繁,这就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外语水平要求,需要一大批既熟练掌握外语又懂技术的人才。一些小语种如俄语、西班牙语也在石油企业中广泛应用。作为石油企业的企业文化,要十分注重职工的娱乐生活,经常举办一些文娱活动和体育比赛,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提高员
12、工的归属感。在人才层次上,专科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少,研究生比例有所增加。此外,学生干部通过在学校的锻炼,具有突出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也是石油企业看中的人才,获得了市级、国家级奖项的同学也列入了他们优先考虑的范围。 (三)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改革高校石油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 石油高校必须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并把市场经济基本规律与教育自身规律相结合,转变思想,要把目光转向社会,增强学校活力,避免课程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教学内容不合理,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不合理,教学管理不合理等现象。坚持培养面向石油企业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稳得住、上的来”的专业人才。 1.改革石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
13、济的发展服务 石油专业人才培养须考虑到市场需要和企业人才需求发展趋势。在培养定位上,要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和行业经济发展的需求来进行;在培养模式上,要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实现与石油企业发展相结合培养的人才既能适应地方经济或石油行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静态需求,又要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行业变化对人才的动态需求。根据石油企业发展特点和用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确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体现石油行业特点。例如,重庆科技学院在长期的实践中建立了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思路:“立足重庆、背靠行业、面向世界、服务全国” ,积极以本地经济发展为背景,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深入实施“特色立校
14、、文化兴校、人才强校”发展战略。适合地区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的学校培养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这样的学校也更具竞争力和生命力。 2.结合社会需求和石油企业发展,合理设置专业 以地方经济的产业结构变化为导向,根据石油企业发展规划和发展趋势,及时地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设置既与经济产业结构相适应,又满足石油企业发展应用性强、实用性高的专业,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实用、高质人才,同时也为学生拓宽就业渠道。 与石油相关的专业很多,其核心专业为石油工程,其他还有油气储运、资源勘查、燃气工程、油田化学等专业。现在很多高校根据学生到石油企业就业的情况,已经减少或停办石油相关专科专业,对本科专业设置也进行了及时的
15、调整,以适应新的就业形势。 3.建立石油工程实训基地,生产教育相结合 石油专业教育必须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和石油企业人才需求的实际,走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道路,建设校内石油工程实训基地,营造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 实训基地的建立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搭建了平台,为学生了解石油行业现场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创造了条件,有效弥补了实训项目单一、缺少企业氛围的缺陷,展示了石油高校的办学特色和实力。 高起点、高标准的石油工程实训基地的建立可弥补办学经费的不足,增加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活力;解决联系实习单位难的问题,为每位石油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了实训机会,提供了锻炼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创造更多与石油企
16、业联系的机会,从而走向与石油企业联合办学之路,通过实训基地,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使学校能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提高了学校和企业的相互了解和学校的知名度,同时也增加了学校的经济收入。 4.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石油行业人才需求相结合 根据石油企业行业特点,培养受油田企业欢迎的综合素质高的学生。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使学生在石油企业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协调管理能力,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具备可持续学习和发展能力。此外,还应该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等素质的培养,以适应石油企业对人才的多重要求。 参考文献: 1重
17、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 2011 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宋爱芬.缩小三个差距:重庆经济发展的新挑战与新路径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 ,2011(04). 3重庆市人才资源现状研究课题组.重庆市人才资源现状研究EB.豆丁网 2007-11-27. 4韩学功.中国石油经济发展的分析和思考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07(09). 5中国石油新闻中心.川庆钻探开展多层面学习活动EB.中国石油网,2012-07-19. 6姚金凤.高职院校应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措施探析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26). (作者单位:重庆科技学院)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