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剃头匠的百岁光阴北京市景山后街的高卧胡同里,有一位非常出名的剃头匠,叫靖奎,人称“靖大爷” 。当记者循迹至此,向路口的修车师傅打听时,师傅抬手一指:“那拄拐棍的老头儿就是他。 ”顺着他指的方向,一位个子不高的老头,背弯得厉害,满头银发透亮,斜倚着拐棍立在晨光里,像一幅在静好岁月里定格的照片。 4 月 3 日是靖大爷大徒弟敬坤新店开张的日子。临近中午,敬坤把梳洗打扮好的靖大爷接过去剪彩。他位于崇文门花市大街的新店叫“大坤染发工厂” ,店内一水儿年轻的小伙子,跳着动感的韩国舞曲迎接靖大爷到来。 靖大爷已经不剃头了。他今年 101 岁,剃了 80 多年的头,是名副其实的“行业泰斗” ,关于他的故事有
2、很多。 他是个土生土长的老北京,15 岁前生活在顺义农村。少年时读过几年私塾,写得一手漂亮的蝇头小楷,四书五经都能背个滚瓜烂熟。后来,他来到北京城,跟着在一家理发店做工的姨夫,成为了一名理发工。 在理发行业干了十几年,靖大爷手艺越发娴熟,他便在清华大学和地安门两地开了两家理发馆。 “当时老爷子在老北京可是大红人儿,那时,很多官员、艺界名伶都是他的老主顾,从傅作义、马占山到梅兰芳,还有清华北大的教授们。 ”靖大爷的大儿媳雷阿姨告诉记者。 上世纪 50 年代国内开始实行公私合营,国家派了人来当靖大爷理发店的掌柜,一夜间,靖大爷从理发店的老板沦落为普通剃头匠。 “后来地安门的房子也被没收了,我最后领
3、了 600 多块钱,换了现在的三间平房。”这三间平房靖大爷一待就是三十多年。 每天早上,靖大爷都会在胡同口晒太阳。他家在一个古旧的大院里,一排平房住着好几户人家。平房的第二间是靖大爷的屋子。空间不大,床、衣柜、冰箱、饭桌塞得满满当当。墙很旧,尽管是白天,屋里开着灯也不明亮,能看得清楚的是床头一幅剃头匠的大海报。 “我一共有六个孩子,三男三女,重孙都已经二十多岁了。 ”靖大爷的六个孩子,无一继承了他的剃头手艺,对孩子们的选择,他也不觉有什么遗憾和惋惜, “人生就是这样,各有各的活法” 。不过最近几年他收了三个新徒弟,传承了一些他的理发手艺,多少给他带来了一些慰藉。 敬坤是靖大爷在 2007 年收
4、的新徒弟。回忆起拜师的情形, “当时我让靖大爷给我剃了个头,哎哟把我舒服得不行,然后就扑通一声跪下了,求大爷收我为徒。 ”敬坤说,这一跪就是两小时,靖大爷终于心软将他收下。 “老爷子主要教我手上功夫 ,包括怎么用剃刀、怎么练习,比如练剃头,我就拿着刀在香蕉皮上反复比划。 ” 连日忙于新店开张的敬坤犯了胸膜炎,疼得一直捂着心口说话。 “徒弟就像自家孩子一样。 ”靖大爷十分关切, “跟他说了很多次,别太累。 ” 除了在河南的二徒弟,靖大爷的三徒弟得禄也在北京开了自己的理发店。赶上得禄拎着水果牛奶去看望,靖大爷也难得的“出山” ,拿着刮刀给他刮了次脸。 “家里人早不让了,要不是你(得禄)来,我是肯定
5、不会动手的。 ” 问起最后一次给人剃头,靖大爷低着头想了一会, “记不清了” 。近几年来,靖大爷除了自己刮胡子以外,很少动过剃头刀, “老主顾老的老,走的走,加上自己已百岁,手上的劲儿没准,怕直接把人刮躺地上了,坏了自己名声。 ” “我把他们一个个都剃死了。 ”靖大爷默默地叹了口气。在最近二十多年中,已经有四五百个“老主顾们”去世了,他以前收的十多个徒弟活着的也所剩无几。 “我是理发界活得最长的,也是活儿干得最久的。 ”靖大爷大声告诉记者。 现在的靖大爷身体很硬朗,只是有些耳背。早晨五点半起床,靖大爷会先照着镜子拾掇自己,用一把现在已经停产的刮刀,把脸刮得干干净净,再出门拿报纸、遛弯。中午十一
6、点,靖大爷准时开饭。午饭很简单,窝头加青菜,是儿女们早就做好放在电饭煲里的。 问起靖大爷的长寿秘诀,老爷子风轻云淡:“人老了,就三样,怕死、贪生、睡不着觉。我和他们不一样,我不贪钱,也不怕死。 ”老爷子说得最多的是“知足” 。 “甭管是谁,挣多大钱,最后都得撂下。故宫修得多好啊,不也得撂下么?” 闲暇的时候,靖大爷喜欢读书看报。 “老爷子每天都要到门口取北京晨报和晚报,晚报他自己看,晨报给大女儿看。 ”雷阿姨说, “老爷子眼睛不怎么花,就是看小字的时候吃力,得拿放大镜。 ” 通过看书看报,靖大爷关心很多实事儿。 “南方洪涝灾害,一千多万人受灾,一千多万人呐!”说到这,靖大爷摇了摇头, “还有最近马航那事儿,不是一百多中国人,是世界上二百多条人命啊,就这么掉进海里找不着了,真是造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