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科学史中汲取的养分徐若愚(法学)之所以会选择读这本书,是因为自己虽读了文科却总对理科知识心生向往,加之一直以来对宗教、哲学与科学三者关系都存有很多困惑,因此看到这本书就如此自然地被吸引。一年过去,厚厚的书也读完,当初读这本书的初衷虽不能说已经完全达到,但却也算收获颇丰。W.C.丹皮尔先生的这本书,以讲述科学史为主,辅之以宗教、哲学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各自的发展历程,以及三者在不同时期相互斗争、相互促进的若干状况,可说内容翔实,观点有力,为当代科学史研究体系的确立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读后不仅使我对人类科学的发展状况有了大体上的把握,更为可贵的是在此过程中在宗教、巫术、中世纪、古希腊等问题上
2、引发的诸多思考。下面就我感触最深的三个方面谈谈体会。一 为何现代科学发源于古希腊“古代世界的各条知识之流都在希腊汇合起来,并且在那里由欧洲的首先摆脱蒙昧状态的种族所产生的惊人的天才加以过滤和澄清,然后再导入更加有成果的新的途径”丹皮尔在科学史中如是写道。我们在学习中也常常听到“言必称希腊”的说法。那么,古希腊作为现代科学和哲学的源头,其文明光辉到底来自何处呢?我认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古希腊具有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原动力,即适宜的经济环境。古希腊多山、环海、土壤贫瘠、气候适宜的自然地理特征,决定了它发达的园艺业、手工业,以繁荣的航海和商业为主的开放型经济更是使其文化具有了很强的开放性,移
3、民带来了“引进来,走出了”的多样文化。其次,古希腊的奴隶制和民主政治提供了适宜的政治环境,这培养了希腊人自由探求的精神。第三,宽松、自由的文化环境也对早期文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古希腊的统治阶级对文化十分重视,实行了多项奖励政策并积极促进对外交往,宗教氛围也较为自由,这极大地促进了希腊神话自然观和哲学,尤其是自然哲学、唯物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最后,不可忽略的,希腊人聪明勇敢、活跃、富于创造性、积极进取的民族性格也对其文明发展有极大益处。二 黑暗的中世纪?中世纪,按照教科书上的说法,似乎是教会神权专制,科学衰落倒退的黑暗时期。但事实真的是这样么?恩格斯在批判形而上学发展观时曾指出:“中世纪被看作
4、是由千年来普遍野蛮状态下所引起的历史的简单中断; 中世纪的巨大进步欧洲文化领域的扩大, 在那里一个挨一个形成的富有生命力的伟大民族, 以及14 15 世纪的巨大的技术进步, 这一切都没有被看到。这样一来, 对伟大的历史联系的合理看法就不可能产生。”正如他所说,科学的发展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而历史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间断性的辩证统一,它必然有其连续性,不会绝对地中断,否则便不成其为历史。因此科学也必定有它的继承性,虽然在中世纪遭受基督教统治的“漫长黑夜”,人类从希腊和罗马的高峰降落下来“落入阴谷”,却不会完全湮灭毫无进展。在读本书第三章时,我欣喜地发现自己一直以来这种隐约的想法终于找到了有力的依据。
5、基督教对科学的摧残, 的确使人们探究自然的愿望和力量受到阻止。但并不能说, 科学被完全扼杀了。特别是中世纪早期, 基督教在证明教义和圣经章节时, 使个别自然知识由于为它所用而得以幸存。医学、罗马法、数学唯理主义、机械主义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较好的保存和发展。“科学,在疯狂的镇压和扫荡面前反思着自己的过去, 并为未来缓慢而顽强地积累着巨大的潜能。”至于科学在这一时期获得发展的原因,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首先,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是科学发展的最重要基础。中世纪的欧洲,不仅农业作为社会经济基础获得很大发展,军事技术由于战争的促进,手工业等在此基础上也取得了各自不一的进展。此外,宗教的渗透为科学的
6、发展提供了机遇。以扩张教会版图为目的的十字军东征, 意外地沟通了西欧和阿拉伯文化的交流,打开了欧洲人的眼界。新的科学事实把人们的兴趣从宗教引向世俗, 现代大学的兴起为这提供了组织基础。世俗科学的萌芽蕴酿着宗教神学的危机,亚里士多德著作的翻译和引进即强烈地反映了这一点。其次,这一时期经院哲学的内部论争,即理性和信仰的矛盾也大大促进了近代科学思想的形成。“历史的辩证法恰恰在于: 基督教神学在制造愚昧无知和荒诞迷信的同时, 却借助“上帝”把宇宙秩序的思想和理性原则带给了人类; 人们在外界强大压力下被迫搁置下对自然界本质与规律的探讨, 而把兴趣转移到技术, 为以分解分析为特征的近代科学准备了经验材料和
7、实践基础; 宗教把科学全面纳入神学体系的努力却使古希腊科学的成果和探索精神(尽管以扭曲的形式) 得到最广泛的传播, 经院哲学家对基督教信条的虔诚而烦琐的探讨则使理论争辩艺术和逻辑方法日趋完善。”虽然中世纪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较其他时期较少,但我想,这种在经院哲学斗争中形成的、后来成为时代精神的理性传统以及对实验方法、逻辑方法和数学方法的倡导,才是中世纪欧洲留给近代科学的最宝贵的财富。它犹如冰川下的火种,经过文艺复兴破冰而出后,果然燃起了近代科学的熊熊烈火。丹皮尔说:“在科学历史学家眼中,中世纪是现代的摇篮。”但在肯定中世纪不是漆黑一片的同时,我也意识到我们并不能乐观过头、一味夸大这一时期的科
8、学发展的状况。正如丹皮尔所写,“中世纪的庞杂繁复的占星术、炼金术、巫术与神智学大杂烩这些观念本质上是中世纪心理的特点,有了这些观念,他们才感觉安适科学思想在当时既很少见,而且同一般人的心理也格格不入。几棵疏落的科学树苗,必须在始终阻遏生机的旷野密菁里生长,而不是像有些科学历史学家所想象的那样在开阔而有益于康健的愚味草原中生长。一块农地如果几年不加以耕种,即成为草莽,在思想的园地里也补阀同样的危险情况。费了科学家300年的劳动,才得清除草秽,成为熟土;但毁灭很小一部分人口,便足以毁灭科学的知识,是我们回到差不多普遍信仰巫术、妖术和占星术的局面中去”,中世纪的政治社会环境,总体来讲还是不利于科学发
9、展的。(这也提醒了我科学乃至民主、人权等许多我们先进看上去习以为然的东西,其处境并不一直都如我们所经历的一般。)三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起初我认为这二者是完全冲突的,这大概是受教会、信徒迫害科学家的多个实例影响。后来则发现不然。除了由于二者联系紧密的起源以及都对自然与生命的奥秘怀有极大的兴趣以外,它们在发展过程中,也并不是一直都相互冲突和排斥的,宗教的发展有时也会促进科学的发展,而科学的发展又往往迫使宗教改变自己的面貌以适应社会和科学发展的需要,总体来说二者在从冲突走向对话。并不是近代科学的兴起就是它同中世纪文化的彻底决裂。我们如果在更复杂一些、更有历史感的文化背景中去探究这一问题,就不难发现当时
10、各种宗教意识和神秘氛围的渗透。亚里士多德主义、新柏拉图主义、数学神秘主义等,纷纷围绕不去。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则事实上对近代科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清教的原则为科学家们提供必要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动机来促使他们去研究自然界(我们可以看到如此多的杰出科学家对基督教深刻的信仰),其务实精神又使文艺复兴之后发展起来的经验主义的实验传统激活了古希腊的理性主义的数学传统,并推动了技术应用的发展,这两种科学传统的交叉与融合,使近代科学受益匪浅。而宗教与科学之所以会发生冲突,我想,除了因为理论基础、价值目标的不同以外,还受到文化权威之争的很大影响。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这二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冲突还是促进,一定程度
11、上取决于它们在该阶段的文化中所占据的地位及受到的评价。“自科学正式诞生以来, 科学与宗教之间关系的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文化权威的更替史。”起初,是科学作为一种新兴力量逐步取代旧的宗教势力, 从而逐步获得社会承认, 最终成为新的文化权威。科学技术普及化和生活化给人们带来的生存条件的改善树立了普通人, 也就是社会公众对科学的信仰, 这一信仰直接根源于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福利,并导致了公众对科学家的信任、崇拜,对科研职业的尊重和推崇。然而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其双刃剑的作用渐渐凸显,局限性暴露,人们对其追求便有所减弱,其文化权威地位也就相应下降。宗教却是自政教分离后便仅在部分人的信仰领域还保有着有限
12、权威。科学史极大地补充了我的理科知识,也启示了我一些思考问题的角度。然而科学与宗教、哲学的问题如此深奥,牵涉甚广,以致我搞清楚几个问题之后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疑惑,比如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区别,比如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信仰,比如科学的界限和内涵究竟该如何划定,比如中国人的宗教信仰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由这本书而生,却不能随这本书读完而终止。我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带着从这本书中汲取的养分,继续体验,继续思考。参考文献【1】摘自 W.C科学史及其与宗教、哲学的关系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p24,【2】引自李建珊,试论中世纪欧洲是近代科学的摇篮,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第 14 卷, 第 5 期(1997 年 10 月)【3】摘自科学史及其与宗教、哲学的关系p53【4】引自刘魁,当代科学与宗教关系研究述评,国外社会科学,二零零四年第四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