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28.50KB ,
资源ID:1666387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66638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从法律视角浅析政府如何加强网络文化环境管理.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从法律视角浅析政府如何加强网络文化环境管理.doc

1、从法律视角浅析政府如何加强网络文化环境管理摘 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要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 。网络文化建设日渐成为党委、人大、政府报告中的“座上宾” 。当前,政府在网络文化环境管理领域取得一定经验,但也面临诸多突出问题。了解网络文化、研究加强网络文化环境管理对策,进而推动包括文化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建设,仍是一个亟待深入探究的课题。对此,本文试从网络文化及其特征切入到网络文化环境层面,并从法律视角出发,简要谈论政府如何加强网络文化环境建设。 关键词 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环境

2、 法律视角 政府管理 作者简介:任冠庭,中国海洋大学在职法律硕士。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199-02 一、网络文化和网络文化环境的含义及关系 (一)网络文化和网络文化环境的含义 网络文化,狭义上是指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成果,是人们在互联网这个特殊世界中交往、沟通、工作、学习、娱乐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反映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包含人的心理状态、知识结构、思维方式、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 网络文化环境则是指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种多样的媒体在物理上互联,

3、依据某种协议相互通讯,实现软件、硬件机器在网络上共享的系统。简单通俗的讲,网络文化环境就是网络文化在虚拟世界中以及在我国实体领域范围内所处的各类环境的统称。 (二)网络文化与网络文化环境的关系 网络文化是社会和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是经过人们对资源、信息等的使用和传播建立起来的各种网上关系,它虽具备多种特质(例如虚拟性)且不同于现实社会的关系,但还是受到网络之外现实社会关系的影响,甚至支配。 网络文化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和范围,并受之影响,同时对其所出空间、范围具有很强的反作用力。因此,网络文化与网络文化环境的关系类似于人类与人类所赖以生存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我国网络文化环

4、境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网络文化环境现状 1.国际层面。进入 21 世纪以来,网络使“地球村”成为现实,成为国家之间提高影响力、提升软实力的竞斗场。由于各国在信息、网络技术拥有程度、应用程度及创新能力上的差异(据统计,互联网 80%以上的网页是英文的,中文网页约为 12%) ,使得信息文化分布严重不均。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大肆向目标受众传播其自身的价值观,逐渐形成文化霸权主义,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网络文化的多元化危机,也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甚至对社会稳定、国家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2.社会层面。据最新数据统计,我国网民总数已逾 6 亿,且以每年约 10%的速度增长。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

5、网民也在迅猛增长,目前国内已有 4.5 亿人使用手机网络。与此同时,政府也将网络作为宣传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渠道,重点新闻网站、各级政府网站、专业文化类网站等发展迅猛。目前国内已建立政府门户网站 4.5 万多个,75 个中央和国家机关、32 个省级政府、333 个地级市政府和 80%以上的县级政府都建立了电子政务网站;同时,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等相关信息发布、沟通平台和机制建设也在不断完善中。逐步形成了重点新闻网站为主体、政府网站和专业网站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网络文化格局。 3.政治层面。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依法、科学、有效管理网络文化的途径、方法,在法律规范、行政监督、

6、公众自律、社会教育、技术保障等多方面强化对网络文化及其环境建设和管理。2011 年 5 月,国务院专门批准设立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为实现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保障。在具体强化网络文化环境工作中,党和各级政府部门在大力净化网络文化环境方面已经成为广泛共识。中央外宣办、工信部、公安部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开展整治网络淫秽色情、整治网络低俗之风、整治网络暴力、整治非法网络公关、整治非法透露公民个人信息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办文明网站、做文明网民、倡文明表达、创文明环境成为官方、互联网业界和广大网民的共识。4.法律层面。从宏观上看,我国互联网法律法规体系正逐步形成。自 1994 年计算机信

7、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这一最早的网络管理文件的颁布,至今年 9 月“两高”出台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 ,已有包括专门针对网络和涉及网络规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等 100 多部,涵盖了不同法律层级,基本覆盖了网络管理的相关领域和主要环节,为依法管理网络及其环境等方面确立了相关法律依据。 (二)我国网络文化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是网络环境建设意识尚不足。党中央虽然多次明确提出加强网络文化及其环境建设,但在各级政府及某些官员中仍存有“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 、 “重传统媒介,轻网络传播” 、 “重负面封堵,轻热点疏导”等片面观念,制约了网络文化环境的建设。

8、二是网民整体道德素质还不高。网络虚拟性的特质,使得网民不具有标识性,从而赋予了网民在现实社会所不具有特殊自由,导致网民产生“对网络社会不必负责”等社会心态。加之若被别有用心者所利用,极易造成网络文化环境的侵蚀。 三是网络法制建设还不完善。相比国外而言,我国网络立法相对滞后,在立法数量和立法层次上都与现实需求之间存在不小差距,普遍存在立法层次比较低、相关条款过于分散交叉、针对性与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在维护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加强网络内容管理、规范电子商务活动等方面面临着法制不健全的困难和尴尬。此外, “重网络技术的发展,轻网络法治化” 、 “认为网络立法条件还不具备,时机还不成熟”等错误观念比较严重

9、。 三、加强网络文化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方面,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随着时代发展,网络已几乎融入并作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信息、知识、文化、社会情绪等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势必将深刻影响我国网络文化的发展。网络行为也已具备高度公共性和社会性,网络行为不仅仅关乎个人的权利与义务,更涉及到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一个和谐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有助于正确引导广大网民的文化价值取向、充分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更是保障我国文化事业、产业发展以及增强网络文化建设力的“绿色基地” 。 另一方面,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是维系社会稳定、保障青少年健康成

10、长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网络文化环境中各类谣言、黄赌毒等问题屡禁不止,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了犯罪的产生,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此外,我国网民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低龄化,网络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念、文化情趣、道德素养、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影响不可忽视。 四、如何从法律视角加强网络文化环境管理 从法理学角度讲,法律的价值在于秩序、公平和自由。秩序的正常运行需要法律作为保障,网络环境秩序与安全也不例外,所以推进网络法制化管理势在必行。我国是一个典型的以政府主导型为管理方式的国家,加强网络文化环境法制化管理是我国政府的职责和要务。 (一)注重提升依法管网、与时俱进的意识 政府

11、管理部门要树立与时俱进的信息化意识,对待网络,要先积极利用,然后大力发展,最后要善于管理;同时,要树立依法管理意识,各级政府应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积极发挥在发展、利用、引导、管理网络文化及打击网络犯罪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此外,应注重深入调研,掌握网络文化发展和管理中面临的新形势、遇到的新情况、出现的新问题,做到适时调整相关法律、法规或政策;也应注重加强网络法治宣传及相关教育活动,提升网民的法治观念和维权意识。 (二)坚持践行依法行政、正面引导的原则 首先,政府部门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相关规定,坚持并践行依法行政和行政公开原则,坚持公开、公平行政,坚

12、持诚信原则,及时、准确、全面公开相应政府信息,尤其在涉及重大民生事件或者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方面的信息,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实现,消除网络谣言产生源头,从正面打击网络谣言、虚假信息,避免因此产生政府信任危机、舆论危机。其次,积极有效利用主流新闻媒体,加强政府网站内容建设,发布和鼓励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切实做好正面宣传,牢牢掌握对于网络的领导权、管理权、主动权和话语权,正确引导网络舆论,提高网络文化的公共服务水平,为网络文化环境的立法建设保驾护航。 (三)善于运用管控结合、重典治乱的手段 目前,网络文化环境的不和谐主要集中表现为危及国家信息安全、泄漏公民个人隐私、网络谣言以及网络色情、暴力、赌

13、博、诈骗等,严重侵犯了国家、社会和公民的利益。而刑法的机能在于保护法益、保障人权,所以政府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要严格依法打击各类网络犯罪。在此,有四点问题需要引起重视:第一,网络犯罪具有相对专业化、高科技的特点,相关信息和网络传播具有高度隐匿性,打击难度相对较大。所以政府部门,尤其是公安部门要加强打击网络犯罪队伍建设和相关技术投入的力度,吸引、培养在法律、网络技术突出的复合型、高素质公安人才。第二,网络犯罪较之刑法的相关规定更具超前性,关于网络犯罪方面的刑事立法还不健全,所以政府法制部门应强化在刑事立法方面的研究,为填补刑事立法漏洞、健全打击网络犯罪提供更好的提案、建议,增强刑事立法的前瞻性、预

14、见性和完善性。第三,增强打击网络犯罪的宣传教育力度,同时帮助网络文化企业、公民积极运用各种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构建政府、企业、公民共同预防网络犯罪的大预防格局。最后,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在研究我国网络犯罪特点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吸收发达国家在打击网络犯罪方面的有益经验,做好法律移植。 参考文献: 1李慧,等.浅析我国健康网络文化问题.成功(教育版).2013. 2张贺认清网络谣言的社会危害.人民日报.2012. 3网络生态伦理与我国青少年网络道德建构.戴海军湖北大学.2010. 4曹艳秋,等.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几点思考.科技与生活.2010. 5肖志辉.移动互联网研究综述.电信科学.2009. 6刘正荣.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瞭望新闻周刊.2008. 7胡绍军.网络管理与法规解读.青岛出版社.2012. 8互联网管理亟需高等级立法.时政频道-光明网. 9互联网管理当与时俱进.时政频道-新华网. 10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综述.新闻频道.华龙网. 11保护网络文化环境与保护自然环境同等重要.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12浅谈网络谣言事件刑事立法研究.刑事研究.中国法院网.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