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增强发展活力动力,推进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世界范围内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充分证明,社会发展活力动力的高度活跃和不断增强,已经成为现代化社会的本质特性。改革开放调动了市场要素的积极性、主体性和创造性,激发了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发展活力动力。同时,发展活力动力增强也将进一步推动内蒙古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改革开放,从而推进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一、发展活力动力的构成 发展活力动力大体由三个层面构成:一是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动力。表现为政府、企业和居民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二是作为社会生产和生活直接构成的要素和资源的活力动力。如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资金、人才、技术、设备的投入、引进、利
2、用,新产品的开发,环境条件的控制和改善,新的知识、思想、文化的形成与创造等等,它们为社会生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社会发展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三是社会生产、生活构成方式和运行体制机制所具有的活力动力。它是指特定社会系统制度化的结构及其构成方式所具有的,能够实现社会系统的自我延续、自我调控、自我创生和自我更新演化的机制及其功能发挥。这三个层面不可分割、互为前提,统一构成经济社会得以生存和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力量和动力源泉。 二、发展活力动力增强的重大意义 (一)发展活力动力增强是内蒙古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时代要求 内蒙古 30 多年市场经济的发展表明,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3、源泉。市场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其中最重要的是企业。市场主体多起来、活起来,才能使整体经济发展壮大起来,也才能形成富民强区的动力之源、财富之泉。特别是要坚决落实国家和内蒙古出台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坚决纠正对不同经济成分畸轻畸重的认识,真正做到对各种所有制经济一视同仁,让一批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大型民营企业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引领内蒙古民营经济大发展,全面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动力。 (二)发展活力动力增强是检验政府职能转变的标准依据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是释放改革红利、打造经济升级的重要一招。市场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
4、定性作用,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创造力,以简政放权推动经济转型,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使企业和产业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优化升级,为转型提供“源头活水”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把政府工作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三)发展活力动力增强是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本质要求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治理的认识和要求从局部走向了系统。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理念实质是坚持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与增加社会和谐因素的统一,坚持促
5、进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体现了在发展中保持和谐与在和谐中推进发展的辩证统一,是一种积极的发展观、和谐观。 三、内蒙古发展活力动力增强的前景展望 (一)市场主体活力动力增强将为内蒙古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1.企业活力动力增强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推动力 企业活力动力的增强必须营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发展机制。从内部来说,建立健全企业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建立职业经理人队伍,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更好地发挥企业家
6、作用。从外部来说,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制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 2.政府职能转变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保障 在完善的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对市场作用的强化,而不是对市场的替代,具体表现为通过制定并执行规则来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公平、充分、有序的竞争,创造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有利条件。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关键,也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维护市场运行的公平、公开和透明,要在市场准入和竞争上实现公平,要实行统一的市
7、场监管,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 3.居民发挥拉动消费和增强经济活力的重要作用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居民既是要素所有者和供给者,也是消费者和投资者,是集多种经济行为于一身的市场主体。作为消费者,居民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在家庭预算的约束下自主决定消费和储蓄的比例,对不同消费品的购置进行选择;作为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居民以收入最大化为目标,对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投入进行选择。因此,一方面,要提高居民的要素供给能力,增加居民的消费、投资和就业愿望。另一方面,要保护和规范居民的要素供给报酬,注重增加居民收入。 (二)要素资源配置市场化是内蒙古活力动力增强的关键 1.构建充满活力的城乡一体化
8、发展新格局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前提就是实现城乡要素资源的共享、合理流动、公平交换。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标准和目标,明确基本公共服务的基本范围,引导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进城镇的基本公共服务向与城镇连片的农村牧区延伸,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 2.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激发人才活力 按照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重点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搭建人才市场化配置平台,培育人才服务中介组织。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实施一批重点科技专项,加强集成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强化产业发展科技支撑。加快科技成果推广
9、体系和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创新科技成果推广服务机制。 3.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只有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才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围绕建设内蒙古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建设内蒙古科技服务平台。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原始创新为基础,以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重点,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高新技术,推动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整体提升,增强内蒙古发展的内生动力。4.激发金融业活力,提升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 支持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鼓励金融机构延伸县域金融服务,增
10、设服务网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积极培育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牧区资金互助社等农村牧区新型金融组织。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三)体制机制的改革是活力动力增强的制度基础 1.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倒逼改革,增强内蒙古发展活力 通过加强与俄、蒙等国家的交流合作,深化与东北三省、京津冀等地区合作,更大范围配置资源,拓展市场发展空间。按照决定提出的“加快沿边开放步伐,允许沿边重点口岸、边境城市、经济合作区在人员往来、加工物流、旅游等方面实行特殊方式和政策” 。立足欧亚陆路大通道重要的枢纽优势,积极探
11、索沿边开发开放新模式、新途径,加快满洲里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加快二连浩特设立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步伐,努力把试验区建成全国沿边地区开放程度最高、政策优惠最多、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和中俄、中蒙边境经贸合作中心。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2.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激发市场的活力动力 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深化乡镇行
12、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3.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将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 统筹文化管理资源,建立大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充满活力的文化市场体系。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积极推动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坚持内外并举,积极开拓国内国际文化市场,增强草原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场馆长期免费开放的保障机制,推动科技馆、青少年宫等免费开放。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化、社会化发展。 4.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动力的必由之路 按照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
13、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政府的主导作用,拓宽公众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渠道,形成政府调控、公众和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机制。加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区组织建设,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完善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完善信访制度,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渠道。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提升安全发展水平。 5.建设生态文明制度将为活力动力增强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条件和支撑 围绕把内蒙古建设成为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的定位目标,在核实可利用草原面积的基础上,逐步将可利用草原全部纳入基本草原范畴,明确界限,制定最为严格的保护制度,划定基本草原保护红线,建立与基本农田一样的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明晰自然资源产权,并通过合理定价反映自然资源的真实成本,使市场同样在生态环境资源的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对草原、森林、荒地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补偿标准自然调节机制。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康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