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25.50KB ,
资源ID:1668071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6680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职学生网瘾现象及对策分析.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职学生网瘾现象及对策分析.doc

1、中职学生网瘾现象及对策分析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主宰当今信息社会的一大潮流。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另一个问题也相伴而生网瘾。近年来,中职学生的网瘾问题愈发严重。这些学生沉迷于网络,不仅荒废学业,阻碍中职教学的发展。而且引发青少年网络孤独症,对人冷漠,不服从管教。因此,教师只有善于把握网络环境下学校管理工作的特点,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树立班级管理的新观念,建立多样化的信息沟通渠道,才能不断提高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适应中职教育的新变化、新要求。 关键词:中职学生;教育;对策分析;网瘾现象 网瘾现象就是网络成瘾现象的简称。青少年网络成瘾就是青少

2、年对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稀奇古怪的网络游戏等网络信息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而又缺乏一定的自制力,由此形成对网络的过度迷恋,造成心理和行为的过度依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各类职业技术才的需求加大,于是我国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大量扩招。现我国在校中职学生达到2200 多万,与普通高中在校生的规模大体相当。报告显示,网瘾群体中13 岁-17 岁的青少年网民,尤其是中学生网民当中的网瘾比例是最高的。其中初中生(23.2%) 、中职学生(20.5%)中网瘾的比例均达到 20%以上;随着这个群体的壮大,中职生的网络成瘾问也日益突出,成为制约中职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令许多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头痛不已。结合我校现状做

3、出分析如下: 1 中职生在网络环境下的现状 1、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公布的数据截至 2011 年 12 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 5.13 亿 61.5%的网民是 30 岁以下的年轻人,学生已成为我国网络用户中的主要群体。又据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2009) 显示,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人数约为 2404 万,其中中职学生网民中网瘾青少年比例约为 18%。按照这一数据,我国中职学生中有网瘾人数高达 448 万,即 20%的中职学生有网瘾。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由于学业成绩不佳而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就读,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更容易成为网瘾高发人群。主要表现有几个方面特征:

4、渴求性、逃避性、耐受性、烦躁性、冲突性、矛盾性、反复性。 2、中职学生喜欢在公共网吧上网,特别是在周末或假期,学校和家庭难以监管到位。由于缺乏网络方面的恰当教育及指导,中职学生上网缺乏计划性,经常超时延时。而大部分中职学生对网上游戏或者聊天情有独钟。据美国儿童有限电视广播公司调查,中国的中职学生 61%上网玩游戏,34%找人聊天,29%关注影视文艺动态。调查结果表明,网络已经严重影响当代中职学生学习和生活。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合理运用网络教育,帮助防范网瘾,带领学生脱离网瘾成为一门新课题。 3、中职学生厌学喜欢上网还参杂许多其它因素。如:社会因素,网络的普及带来的大众化效应容易使大多数中

5、职学生随波逐流。教育因素,初入学校时的失控感、学业上遇到困难时的挫折感、斥学情绪等。而老师没办法及时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现况时,上网就成为了学生自我调节的一种方式。家庭因素,自从八十年代起,由于家里孩子少,所以父母都娇惯孩子,随着孩子的性子来。经济条件好了,在父母的溺爱之中长大,自强之心淡薄,很多孩子只会享福不思进取。上网就成了自我发泄的手段。个人因素,就个人而言,染上网瘾是因为这些孩子之中的绝大部分毫无自尊、自强、自立、自爱之心即使一些大学生也是如此。4、网瘾给中职生带来极大的危害性,上网持续时间过长,大脑神经中枢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引起血压升高、植物神经紊乱,使免疫力降低。有的中职学生对游戏

6、痴迷达到了可以不吃饭、不睡觉的疯狂地步,一个面包一瓶水就成为一天的食粮。由于玩游戏时精力高度集中,伴随着血液加速、心跳加快,人的体力、精力消耗很大,心脏负荷大,严重者甚至出现猝死现象。 5、成为学校令人头痛的问题学生。在学校里敲诈勒索其他同学,甚至在校打架斗殴,在学校里成为校园暴力的实施者。他们总是想着去上网,每当因特网的线路被掐断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上网时会感到烦躁不安、情绪低落或无所适从。觉得在网上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快乐或更能实现自我。而这些学生也成为班主任眼中的“问题学生” ,给班主任的工作增加了难度。很多中职学生学习基础本来就不扎实,染上网瘾只会让他们荒废学业,迷失方向,失去人生的目标。

7、2 网络环境下中职教师管理工作的新变化及对策分析 2.1 加强入学教育,预防为主 影响网络成瘾的最核心因素是非适应性认知,初入学学生活使新生突然获得了极大的自主权,为避免学生因不适应新的学生生活而产生消极情绪逐渐过于依赖网络。需要进一步研究加强入学教育的方法,加强校风、学风教育,尤其对中职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手段进行培训,使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2 引导运用网络正向功能 “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应该具备更强的信息技术能力,拥有更高的信息素养,从网络中发现更多积极的因素,因势利导,促进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告诉学生网络是老师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

8、在中职学生成长过程中,家长要肩负起关注陪伴责任,与孩子共同成长,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班主任与家长也要善于发现中职生的优点与特长,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其自信,充分发挥其潜能。要通力合作了解网络,共同监督中职学生上网行为,并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网络的正向功能。 2.3 网络的出现改变了师生之间的沟通方式 在传统的校内管理模式下,班主任主要是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学生则是处于被动管理的地位,但是在网络环境下,师生之间的交流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师生之间的界限变得逐渐模糊,它可以使学生与教师之间不再面对面地交流,有效缩短了学生与教师在心理上的距离,有效缓解了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情绪。对此,教师首先要做学生的

9、服务者,做学生的指导者,只有与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平等和谐的交流,才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心灵,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 2.4 重视网络管理手段和网络资源的利用 在网络环境下,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应当顺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积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对学生实行更有效的教育与管理。例如,班主任可以建立班级 QQ 群等多种手段搜集学生的相关信息,对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进行解答。同时,班主任可以借助网络技术手段,创建班级教育网页,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情感教育等多个方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从营造积极上进、丰富多彩的

10、学习生活氛围人手,为其提供更多挑战自我、展现风采的机会,将他们的注意力更多地吸引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 2.5 让学生学会爱别人,提高自身素质远离网瘾 现在的孩子,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以“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不能与人为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爱人学会感恩,心中有爱,他才能产生责任感,明确学习目标。要树立远大理想,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增强抵御网络负面影响的能力;要端正上网目的,严格控制上网时间,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发现自己有网瘾症状时,应积极调整心态,逐渐弱化对网络的依赖。 参考文献 1刘松瑾.网络环境下中职班主任的管理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2, (2):136137. 2黄平.浅谈中职学校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U.现代企业文化,2010,2(15b):210. 3吴静平.中职学生“网瘾”问题的对策及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23):228.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