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25.50KB ,
资源ID:1668224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6682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对测量不平等的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比较.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对测量不平等的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比较.doc

1、对测量不平等的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比较摘 要:测量收入不平等以及研究贫困问题主要采用的两种方法就是利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基尼系数的计算本身存在三种最为常用的区别,而泰尔指数在组内组间分解上更优于基尼系数,但是由于其计算收入转移上的敏感性,使得其与基尼系数相比更可能高估不平等。通过对比这两种计算方法,可以对不同的微观数据采用不同的方法。 关键词:基尼系数;泰尔系数;收入不平等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7-0012-03 一、基尼系数的测量 就衡量收入不平等而言,我们最为常用的方式就是使用基尼系数进行衡量。从 1921 年基尼系数(Gini,19

2、21)第一次出现到现在已经有八十年的历史(Xu,Kuan,2004) ,对基尼系数的研究和分析已经形成一套很成熟的方法和并积累了大量相关的文献。在对基尼系数论述的的文献历史中,Anand (1983)和 Chakravarty (1990)对包括基尼系数在内的不平等测量方法进行了全面的调查,Lambert (1989) ,以及 Atkinson and Bourguignon (2000)也对利用基尼系数衡量收入不平等以及贫困问题提供了全面的参考文献。对于基尼系数的发展历程及文献综述回顾可以参见 Kuan Xu(2004) ,其根据以往的文献对基尼系数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同时对基

3、尼系数的解释,社会福利效应以及收入分解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在 Kuan Xu(2004)的文章中,基尼系数定义为用来衡量收入、消费以及财产分配差异的指标。对基尼系数的测量主要有三种方法:几何法、协方差法以及矩阵法。 (一)几何法 对于几何法而言,主要是根据洛伦兹曲线来对基尼系数进行几何描述,其初始公式为: A:是洛伦兹曲线与完全平等曲线(45 度线)之间的区域面积 B:是洛伦兹曲线以下的区域面积 以人口的累积百分比由低到高作为横坐标,由收入的累计百分比由低到高作为纵坐标。Sen (1973)把基尼系数的公式定义为: n 代表人口数,y 代表平均收入,yi 代表第 i 个人的收入。 (二)协方差法

4、 协方差法相对于几何法,计算更为简单。在收入离散分配的前提下。Anand (1983)得出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则基尼系数可以等价为: n 代表人口数,y 代表平均收入,yi 代表第 i 个人的收入。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通过使用统计软件中自带的协方差程序,计算过程可以大大简化。 (三)矩阵法 矩阵法是由 Pyatt (1976)以及 Silber (1989)为了进行收入分解而设计的方法。在 Gini (1912) ,Kendall 以及 Stuart (1958)的著作高级统计学原理中,采用了“相对平均差异”这样一个概念: 则基尼系数(Kendal and Stuart,1963)定义为:

5、G= (7) 根据 G=,|yi-yj |=2max(0,yi-yj ) (Pyatt (1976) ) 上述的表达式也可以写成: 假设总人口可以被划分为 k 组,第 i 组占有总人口中 pi 份额的人口,则“平均期望收益”可以表示为: Silber (1989)提出了另外一种计算基尼系数的方法。经过Sen(1973) ,Donaldson 与 Weymark(1980)对基尼系数计算的研究,Gini 系数最初计算公式为公式(3) 根据(i-1)代表低于个人 i 收入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 (n-i)代表高于个人 i 收入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Berrebi,Z.M.;Silber,1985)

6、 。 公式(12)中,y 是升序排列;如果 y 是降序排列,则,令i+j=n+1,得公式(12) 。 衡量不平等原理的基尼系数的定义可以表示为: 其中 Sj 表示收入排名第 j 的个人他所拥有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Si=) 。公式(12)被证明(Xu,Kuan,2004)也可以转化为: 以矩阵的形式可以表示为: 二、泰尔系数的测量 从历史上看,作为衡量不平等的方法,泰尔系数相对基尼系数来说,从提出到应用到的时间相对较短。Henri Theil 认为泰尔系数就是把作为事前概率的人口比例转化为事后概率的收入比例,从间接信息当中获取有用内容的方法。 (Henri Theil,1967) 。而 Am

7、artya Sen (1997)则认为泰尔系数还只是一个无法控制的公式。泰尔系数提供了一种测量组间收入分布与人口分布之间差异的方法。 假设 1,人口只有富人和穷人两部分构成时,泰尔系数可以表示为: wrich 表示富人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wpoor 表示穷人收入人占总收入的比重。 从上式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果是:泰尔系数核心是:通过对各组收入与人口的份额的比值求对数,再进行加权求和,来比较收入在人口中的分配结构。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就是:泰尔系数对于收入从穷人向富人转移时非常敏感。Pedro Concei?o 和 Pedro Ferreira(2000)以最富的人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作为横坐标

8、,以泰尔系数以及各种线性测量不平等系数为纵坐标,并确立了两个分界点,以最富有的人的收入占总收入的实际比重为第一个分界点,以人口比重与收入比重相等时的收入比重作为第二个分界点,论证了,在第一个分界点右边,随着收入从穷人转移到富人,泰尔系数的曲线会变得越来越陡峭,而线性的方法对这种改变会却不是很敏感,同样在第一个分界点左边,随着收入从富人转移到穷人(最富的人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的下降)线性对不平等的测量法以及泰尔系数都会呈现下降的趋势,而泰尔系数会下降得更快。当最富的人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下降到与富人占总人口的比重相同之时,所有测量不平等的方法(包括泰尔系数)都归为 0。当在第二个分界点的左边时,

9、这也就等同于穷人的收入比重超过了富人的收入比重(假设收入只被分为两部分,穷人和富人) ,这时不平等又开始增加(Pedro Concei?o 和 Pedro Ferreira,2000) 。 假设 2,当一个以家庭为单位的人口总体可以被划分为若干相互完全独立的小组时,对泰尔系数的统计计算可以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组间的泰尔系数(Tg) ,另一部分是组内的泰尔系数(Tg): wi 代表第 i 个组中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pi 代表第 i 组中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nj 表示第 i 组中第 j 个家庭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yj 表示第 i 组中第 j 个家庭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 Theil 系数可分解的特性可以帮助我们对组间的收入分配弹性进行分析。有两种不平等会对总体不平等产生效应: (1)纯分配效应:组内个体的不平等对总体不平等产生的影响。用wT 表示。 (2)组份额效应:这是由于各组的权重(wi)反映到了总体的不平等中,用 w 表示。 则每组对总体对不平等的贡献由 T*w 来表示。Shorrocks(1980)提出只有entrop based的家庭构成的总体才可以将不平等分解成为组内和组间来进行解释。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