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历届考研试题 (政治经济学部分) 一、导论 2002年 (文科 )单项选择第 5 题 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是( B) A 交换 B 生产 C 消费 D 分配 二、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 2002年 (理科 )单项选择第 4 题: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C) A 剩余价值学说 B 生产价值理论 C 劳动二重性学说 D 劳动力商品理论 2002年 (理科 )单项选择第 5 题: 一本书售价 18 元 5 角,这里的“元、角”是( A) A 价格标准 B 价值尺度 C 观念货币 D 货币价值 2002年 (理科 )多选第 20 题、 2002 年 (文科 )多选第 21
2、题 :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ABDE) A 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B 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C 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 D 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E 是随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 2002年 (文科 )单项选择第 4 题: 个别劳动的社会性质,通过( C) A 商品的 有用性来体现 B 商品的广告传播来体现 C 商品的交换来体现 D 商品质量的鉴定来体现 2002年 (文科 )多选第 18 题: 经济运行中通货紧缩一般表现为( BCD) A 货币供应增速减缓 2 B 物价持续普遍下降 C 货币供应量少于货币需求量 D 货币升值 E 居
3、民储蓄存款总额增加 2002年 (文科 )辨析第 32 题: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变化就是价值变化的表现。 【答案要点】 ( 1)价值是价格的内容和基础。在自由竞争条件下,价值的变化必然引起价格的变化。 ( 2)但是,在现实的交换活动申,影响价格变化的不仅仅是价值的变化,还有供求关系、竞争、货 币币值和政府政策等因素。 2003年单项选择第 5题: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D) A 商品与商品的对立 B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 C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 D 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2003年不定项选择第 18 题: 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 AD
4、E) A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 价格围绕交换价值上下波动 C 价格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D 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E 市场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2005年单选第 5 题: 在市场上,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标价是 12000 元,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 ( C) A 实在的货币 B 信用货币 C 观念上的货币 D 现金 2005年多选第 18 题: 资本主义地租中的绝对地租 ( ABD) A 是农产品价值超过社会生产价格以上的超额利润 B 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 C 形成的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D 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3 三、资
5、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发展阶段 2002年 (理科 )单项选择第 6 题: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 B) A 生产的日益社会化 B 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 C 国内有效需求的扩大 D 生产集中程度的提高 2002 年 (理科 )不定项选择第 19 题: 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分析的意义在于揭示( BCDE) A 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资本运动所采取的形式 B 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C 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全部资本都是工人的劳动创造的 D 工人的个人消费不过是为资本家再生产 劳动力 E 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2002年 (理科 )多
6、项选择第 21 题: 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ACD) A 价值便转化为生产价格 B 全社会的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不相等 C 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高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 D 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低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 E 生产价格的变动不再以价值的变动为基础 2002年 (文科 )多选第 20 题: 某市相同建筑结构的居民住房的月租,在繁华的路段为 35 元 /平方米,在郊区为 10 元 /平方米。这种差别产生的原因在于住房的 ( ABE) A 地理位置不同 B 经营垄断 C 土地所有权垄断 D 租用者的用途不同 E 供求状况的不同 2003年单项选择第 7题: 在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
7、断条件下,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地租是( B) A 级差地租 I B 级差地租 C 绝对地租 D 垄断地租 4 2003年不定项选择第 19 题: G W G之所以被称为资本的总公式,是因为它( CE) A 既包括买的 过程,又包括卖的过程 B 既包括商品运动,又包括货币运动 C 概括了各种资本运动的一般特征 D 概括了资本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共同特征 E 体现了资本运动的根本目的 2003年不定项选择第 20 题: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 ACDE) A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 利润率的提高 C 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比例的降低 D 资本周
8、转速度的减缓 E 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2003年不定项选择第 21 题 股票价格:( ABCE) A 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 B 与预期股息收入成正比 C 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D 是它所代表的实际资本价值的货币表现 E 不是股票的票面额 2003年辨析第 32 题: 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是为了直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答案要点】 资产阶级国家直接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之一。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加深,迫使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凭借国家的力量来加以缓解。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是为资本主义整体生产过程创造必要条件,为私人垄断资本提供公共基础 设施、
9、基本产品、开发高新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支持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主要是为干预和调节经济运行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以维护其垄断统治,并非直接为获取丰厚的利润。 2004年不定项选择第 19 题: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同时也是( BCD) A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 B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 C 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发生转移的过程 D 资本家集团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 5 E 超额利润消失的过程 2004年分析第 35 题: 据估计,今天在美国有 6000 家公司推行 “雇员拥有股票计划 “,这种迅速出现的 “工人资本主义“概念也适用于相当大部
10、分的美国经济。但是工人拥有股票不会轻易转变为工人管理。 有的工人股东说: “我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一切都和以前一模一样。 “也有的工人股东认为,在 “雇员拥有股票计划 “下,越是尽力干,得到的就越多。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实行 “雇员拥有股票计划 “的原因。 ( 2)评析工人股东的两种看法。 【答案要点】 ( 1)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资本主义国 家为缓和、克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进行着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以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 “雇员拥有股票计划 “的推行正是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要求的一种措施
11、。 (4 分 ) ( 2)工人股东的第一种看法主要是从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方面来看的,也就是说,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推行 “雇员拥有股票计划 “并不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的实质,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仍然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对立关系。雇员拥有股票,只是说明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范围内,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锁链稍有放松,但不可能改变 雇佣劳动者的阶级地位。 (3 分 ) 工人股东的第二种看法,看到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变化,看到了推行 “雇员拥有股票计划 “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有:使工人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缓和劳资冲突和社会分配不平等的矛盾
12、,有利于资本家的利润得到实现,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稳定发展。但是,这种看法忽视了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关系的实质。 (2 分 ) 2005年单选第 6 题: 某企业有一台高精度磨床,价值为 20000 元,使用年限为 10 年,目前已使用 2 年。这时由于生产该种设备的劳 动生产率提高,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其价值降为 15000 元。此时,这台高精度磨床的物质磨损是 ( D) A 1000 元 B 2000 元 C 3000 元 D 4000 元 2005年辨析第 32 题: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它的价值同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的价值一样都是一次性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参考答
13、案 流动资本包括以燃料、辅料、原材料形式所存在的不变资本和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可变资本。其中燃料、辅料、原材料的价值再生产过程中通过劳动力的具体劳动能将自身 的价值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凝结成新商品的价值,并制造出新的使用价值。但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其价值不能转移,而是通过劳动力的抽象劳动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再一次创造出来;而劳动力在剩余时间内创造的剩余6 价值则是无偿被资本家占有了。由此可见,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的价值不能一次性的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命题中的观点是错误的。 四、资本循环与运行 2002年 (文科 )多选第 19 题: 产业资本循环经历不同阶段采取的相应职能形式是( A
14、DE) A 货币资本 B 固定资本 C 流动资本 D 生产资本 E 商品资本 2003年单项选择第 6题: 生产资本构成 价值 (单位:万元) 年周转次数 固定资本 其中:厂房 机器 小工具 流动资本 1000 300 600 100 500 1/20 1/10 1/4 3.4 根据上述资料该企业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为 ( B) A 1.0 次 B 1.2 次 C 1.3 次 D 1.4 次 2004年单项选择第 1题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 C) A I(v+m)=IIc B II(v+m)=Ic C I (v+m) c D II(v+m)Ic 五、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制
15、度 2002年 (理科 )论述第 35 题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收入分配差距有所扩大。请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理论和社会主义7 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答案要点: ( 1)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对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人们的收入分配差距有所扩大,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在克服分配领域中的平均主义弊端 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另一方面,又要求我们注意收入分配中的差距过大问题,避免出现两极分化。 ( 2)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在我国现阶段有其客观性。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会拉大收入分配的差距;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政策,使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能得到更
16、多的收入;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把调动积极性、提高效率放在优先位置,也会使收入差距拉大。 ( 3)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所以,我们又不能使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国家必须采取对低收入者实行补助、征收累进的收入所得税等措施,避免 出现两极分化。 2003年不定项选择第 25 题 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中,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是( ABDE) A 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C 各种生产要素都有价值 D 实行多种经营方式的要求 E 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都作出贡献 2004年单项选择第 5题 把公司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
17、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这是( B) A 无限责任公司 B 股份有限公司 C 有限责任公司 D 合伙制企业 2004年不定项选择第 18 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劳”是指( BD) A 不同形式的具体劳动 B 通过价值形式来实现的劳动 C 直接的社会劳动 D 公有制企业的局部劳动 E 劳动者实际支出的劳动 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2年 (理科 )辨析第 33 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经济行为可以不受道德规范。 8 【答案要点】 (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经济活动要 有法律来保障。但是法律无法解决经济活动中的一切问题,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18、还需要人们在经济活动中遵循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 ( 2)同时,法律的制定及实施也是以一定的道德标准为基础的。所以,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经济行为也要受道德规范。 2003年分析第 36 题 下列数据反映了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以 1997 年为界,大致可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 年份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GDP增长率 9.2 14.2 13.5 12.6 10.5 9.6 8.8 7.8 7.1 8.0 7.3 物价上涨率 3.
19、4 6.4 14.7 24.1 17.1 8.3 2.8 -0.8 -1.4 0.4 0.7 根据资料,请回答: ( 1) 90 年代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两个阶段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以及国家的调控目标。 ( 2)结合我国 90 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实际,从理论上分析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答案要点】 ( 1) 97 年以前是经济过热,高能通货膨胀 。国家主要采取了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控制总需求扩张,缩小信贷规模。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防止经济过热,在保持经济高增长的同时,抑制高通货膨胀,实现经济软着陆。 97 年以后是经济过剩,总供给大于总需求,通货紧缩。国家主要
20、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加国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扩大信贷规模。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防止通货紧缩,扩大内需,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 2) 90 年代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证明,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经济呈现波动是不可避免的。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各产业、各部门之间协调发展,仅靠 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是难以实现的;市场调节也有其自身的缺陷,不能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所有问题,因而需要由国家采取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来加以解决。 2004年辨析第 32 题 2003 年 9 月初,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等七部门联手出击开展屠宰市场集中整治,严把肉品市场准入关,规定进入市场销售的肉品必须是
21、由定点屠宰厂 (场 )生产、经检疫合格的产品。对失信企业实行 “黑名单 “制度,其违法违规行为将被记录在案,公开曝光。 根据材料辨析:有必要限制市场机制的作用,让拥有强制力的政府来干预。 9 【答案要点】 ( 1)良好的市场秩序是维系 市场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它构成对生产主体行为的制约。当前某些不法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了谋取自身利益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损害消费者利益。由政府采取建立信用档案,借助媒体曝光等多种措施,严把市场准入关,强化法制作用、从严监管十分必要,政府为市场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4 分 ) ( 2)政府干预与发挥市场作用并不矛盾,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约束市场主体,
22、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树立诚实守信的市场道德风尚,培育和发展有序的市场,恰恰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运行的重要保证。 (2 分 ) 注:若考生回答与上述“参考 答案”不完全一致,只要回答出该题的基本含义,即可酌情给 3 5分。 七、经济全球化 2002年 (理科 )材料第 37 题 下面是一组关于经济全球化方面的资料: 材料 1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摘自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美国联合技术公司为开发电梯新产品,充分利用全球各国的优势,如在法国制造电梯门系统,在德国制造电子器件,在日本设计电动驱动装置,最后在美国组
23、装。美国福特公司生产的轿车,外国部件占27%。日本本田公司在美国制造的协和轿车有 25%的零部件在海外制造。 20 世纪 80 年代初至 1996 年,国际资本流量年均增长率高达 20%,远超过国际贸易约 5.5%的年均增长速度。 如同交通工具的改进和铁路运费的降低曾经有力地推动了 19 世纪末各国的经济融合一样,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现代通信业的革命,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络的迅速商业化运用,则大大降低了国际间的通讯费用和交易成本。到 1996 年,世界最大的 5 叨家公司中已有 80%在网上开设网址,已有 186 个国家和地区的 1200 万台电脑连接入网,互联网用户达到 6000 万人。
24、据一些研究机构预测, 2001 年全球信息产业产值将达到 3.5 万。 5 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摘自 在动荡中发展 材料 2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许多亚洲和拉美地区的发展申国家大力推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引进直接投资和其他形式的外国资本,并且采取一系列鼓励措施促进出口。它们持续保持了 5%-8%的年经济高速增长,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地实现了由初级产品出口国向制成品出口国转变。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 1989-1994 年,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年均增长率为 3.65%,而发展中国家为 8.59%。其中发展最快的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根据全球化与中国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整理
25、10 经济全球化使美国获得了巨额的国际资本。过去 10 多年里,美国始终是全球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同时也是最大的资本输入国。大量的外资净流入,有效地抵销了国内私人储蓄水平持续下降和巨额贸易逆差的不利影响,对于保持较高的就业和经济增长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美国保持较低的物价水平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摘自 世界经济 1999 年第 8 期 有资料显示,近几年来,绝大多数最不发达国家除了得到捐赠和多边经济援助外,几乎吸引不到任何外国直接投资。 摘自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0 年第 8 期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 四十年前全世界最富、的人口和最穷的人口人均收入是 30:1,而现在已上升到74:1。目前联合国
26、成员国中有 48 个最不发达国家,而二十年前仅 20 有余。 摘自 江泽民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 3 各国应加强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逐步改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使经济全球化达到共点和共存的目的。 摘自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 1 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3 分 ) ( 2)根据材料 2 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影响。 (3 分 ) ( 3)综合材料 1、 2、 3,说明我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对策。 (4 分 ) 【答案要点】: ( 1)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动机是获取剩余价值。当国内市场不能满足资本增殖的
27、需要时,资本必然向全球扩张。资本无限增殖的本性是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科学技术进步使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成为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基础。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推动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 2)经济全球化推动着世界经济增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可能从中受益。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的地位和处境是很不相同的。美国从国际资本流动中获得巨大收益,而广大发展中 国家仍饱受贫穷落后之苦,世界的贫富差距在扩大。 ( 3) 我国应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机遇,积极参与改变国际经济旧秩序,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既促进本国经济的成长,又让合作 方获得利益,取得互利和双赢的结果。 2003年单项选择第 10题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 A) A 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B 我国进入世界十大贸易国行列 C 引进外资规模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