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26KB ,
资源ID:1670349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6703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架道路匝道落地点接入分析.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架道路匝道落地点接入分析.doc

1、高架道路匝道落地点接入分析摘要:根据接入管理理论对高架道路匝道落地点选址进行论述,并对落地点与交叉口距离进行分析,提出影响接入距离的主要因素及对应的计算方法,并得出在不同的道路条件下不同的落地点接入距离。文章最后通过常州市匝道进行选点分析计算,得出相关的结论。 关键词:匝道落地点;接入间距;交织距离;排队距离 中国分类号:U491.2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机动车的高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城市通过建设高架道路来缓解交通拥堵。高架道路与地面道路的衔接段,是拥堵经常发生的路段。衔接段出现的问题,首要原因是高架匝道落地点的布局,即匝道落地点的选址不佳。现有的常见布局方式是将匝道设置于地面道路的

2、交叉口附近,且下匝道与交叉口进口道直接相连,上匝道与交叉口出口道直接相连。这种布局方式的优点在于方便了上、下高架的交通流的汇集与疏散;但是,缺点也比较明显。一方面,由于匝道落地点经常位于主干路上,交织长度不够实际上大大影响了主干路的交通运行。由于主干路最为主要的功能是通过性,即保证车辆尽快通过,要求交通行驶畅通,无阻碍、延误小;而这种匝道布局方式实际上妨碍了主干路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匝道落地点临近交叉口,总会存在上、下匝道的车辆与地面道路车辆由于不同的转向需求而产生的交织。如果从匝道落地点到下游临近交叉口的这段交织长度不够,会给车辆行驶带来很大的难度,进而有可能引发交通事故。因此,研究高架道

3、路接入形式与接入距离对交通规划与交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1.高架道路接入点选址分析 城市高架道路的建设主要为减小道路车辆对城市道路的影响,高架道路匝道落地点选址对城市高架道路的功能充分发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匝道待接入的地面道路应与城市路网相协调,以方便交通流的快速汇集与疏散;同时匝道与地面道路之间的相互影响应较小。衔接道路周围的小的接入支路、建筑物开口的数量不应太多,开口之间的间距不应距离太近,当衔接道路周围的接入道路或接入口过多过密时,为了减少其对出口匝道落地点接入后的影响,可以考虑将其关闭或者合并,再将合并而成的道路接入设置的位置远离衔接道路的主要交叉口2。 在初步确定出口匝道落

4、地点的衔接道路后,对方案的可行性还应做进一步分析,主要考虑出口匝道落地点布设后对周边路网的交通影响,可以从微观的角度如节点运行的顺畅性,主要涉及的指标包括:前方交叉口饱和度、溢出排队长度、平均延误以及周期平均排队长度等。 2.高架道路接入间距分析 城市高架道路接入城市主干路时,要满足高架及地面两股交汇车辆有充分的距离进行交织以及车辆排队。如图所示图 1 及图 2 为对高架匝道落点点比较常见的两种处理方式,其中图 1 交织点较多,交织量较大,较图 2 需要更长的交织距离,因此在匝道及高架道路流量较高时,图 2处理方式优于图 13 4 5。 图 1 平行式高架匝道落地点流线分析(无流线调整) 图

5、2 平行式高架匝道落地点流线分析(有流线调整) 接入间距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交织距离、过度距离及排队长度。 其中,为交织距离, 为过渡距离, 为排队长度, 为接入间距。 2.1 交织距离的确定 交织距离又可以具体分成:等待汇入到最外侧车道距离;准备汇入车道距离;交织汇入距离。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空白阶段,根据俄勒冈州和佛罗里达州研究成果(表 1) ,在交织交通量在 2002600pcu/h 以及 5 个不同层次的速度下都给了具体的值6。 表 1 各种不同情况下的交织距离 注:其中交织距离的单位是 m 其中交织量的计算参照文献中相关公式进行计算7。 2.2 排队长度的确定 在交叉口车流量较高的

6、情况下,需考虑左转待转区的蓄车长度,本文中对排队长度计算采取 Signal94 模型进行计算8。 其中,2 为大约 90%的随机因子(泊松分布下) , Qn 为第 n 周期最大排队车辆(veh) , qn 为第 n 周期的车辆到达流率(veh/s) , R 为红灯时间(s) , x 为饱和度, v 为流量(veh) 。 上述模型中,主要表示排队长度的影响因素包括来车强度、红灯时间及到达分布系数,且排队长度与上述因素的乘积成正比。假设车辆排队时每辆车所需纵向空间为 5m。 2.3 过渡距离的确定 车辆在过渡或是车道改变从而到达左转存储区域时的距离取决于车辆在过渡时的车速和道路的车道数。因此,道路

7、至少应当提供 45m-75m的过渡距离。 3.实例应用 通过对常州市高架道路进行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选取其中龙城大道高架南侧长江路下匝道进行分析,匝道落地点距离交叉口约 135m,其中高峰小时(17:3018:30)下匝道流量为 560pcu/h,交叉口汇总流量为 776 pcu/h,交通量中含有 15%的大型车。经过计算得出交织交通量为416pcu/h,查表得交织距离为 30m,左转排队车辆为 9 辆,即排队距离需要 45m,过渡距离取值 45m,综合计算接入距离需 120m,则在目前该流量条件下满足需求,若假设交叉口饱和度为 0.9 的条件下,则交叉口需165m 的接入间距,则将不满足需求

8、。 4.小结 本文分析了城市高架匝道接入间距影响因素,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并根据常州市时间情况进行应用分析,评价高架匝道接入的合理性,为高架道路建设与评价提供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 Marc A. Butorac,Jeril Yn C.Wen NCHRP Report 332:Access Management on Crossroads in the Vicinity of InterchangesR. Washington,D.C.:,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2004 2 赵海娟.高速公路出口匝道与交叉口几何线形安全设计J.2008 3 张宁,陈恺,黄卫.公路出入口管理策略研究综述J.公路,2006,(6). 4 杨晓光,张海军,王士林,赵建新.上海市快速路系统交通衔接对策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4, (3) 5 张宁,陈恺,黄卫.出入口管理技术改善立交与地面道路的交通衔接J.公路,2006, (10) 6 Access ManagementC.Four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Access Management. Portland, Oregon 2000 7 王炜,过秀成.交通工程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8 杨孝宽译.道路出入口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