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27KB ,
资源ID:1672539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67253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徐沟背棍:四季都是春天.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徐沟背棍:四季都是春天.doc

1、徐沟背棍:四季都是春天徐沟背棍、铁棍,是集戏剧内容之精华、舞蹈动作之飘逸、雕塑造型之优美、杂技惊险之玄妙、绘画色彩之缤纷于一体的独特的民间艺术。背棍、铁棍,是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山西太原的几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徐沟背棍的名气最大,也是最早走出山西走向世界的晋韵民俗。 早在 1959 年,徐沟的十根铁棍、二十根背棍,就代表清徐县参加了在太原举行的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游行活动。1991 年,徐沟背棍、铁棍应邀赴深圳特区表演,演员们受到国务院总理接见,演出也受到各地观众的高度赞扬。1995 年,徐沟背棍、铁棍艺术被外国人看中国大型纪录片采用,徐沟镇也被命名为“山西省民间艺术之乡” ,次年又被文化部

2、命名为“全国民间艺术之乡” 。2010 年,它更作为上海世博会山西活动周的压轴演出而惊艳世界。 李先仙是位女子。名满天下的徐沟背棍,现在由这个女人当家她是徐沟背铁棍民间艺术表演团团长。 李先仙名片的四个角上,印着四个明艳的背棍角色:两个长袖善舞的漂亮娃娃,站在一老生一小生托着的花篮上,正在给您道喜。真是爱煞人“南庄的火,太谷的灯,徐沟的背棍爱煞人!” 能上背棍,那是一种荣耀 说起来,太原的老百姓,没有不知道背棍的。 一位打扮成道士或武生的壮汉,手上托个花篮或宫灯。花篮或宫灯上,神奇的仿佛悬空般立着个美若天仙的娃娃,壮汉一步步往前悠悠地行走,棍顶上的漂亮小娃娃随着他的步伐一颠一起伏,长袖飘舞,顾

3、盼神飞。街道两旁的观众仰头看去,真觉得是天女下凡! 娃娃到底是怎么悬空固定的呢?为啥不会摔下来呢?观众好奇又担心。 其实,壮汉背后竖着一根长约一米半直径约三厘米的铁棍,铁棍牢牢绑在他的腰部。在铁棍中段即壮汉肩部的位置,焊着一个特制的三角形铁架,娃娃就站在这三角形架子上。娃娃背部则紧倚铁棍,也被牢牢绑住,这是在演出前用白布把小演员从脚到腰和铁棍紧紧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因此非常安全。铁棍和铁架巧妙地隐藏在一大一小两位演员的服装和道具中,外人根本看不出破绽。 通常,背棍由两位演员表演,偶尔也能见到一人背着两个娃娃的,但那需要极强的体力。能上背棍的小演员们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漂亮孩子,有男娃娃也有

4、女娃娃。能被选中那是一种光荣,真是父母高兴,孩子愿意。当地甚至有这样的说法:小时候演过背棍的女孩子,长大后来说媒的都多。 演员们穿什么服装,演出什么剧情,也是有讲究的。只不过它只演不唱,属于造型艺术,所以色彩搭配也特别协调,下面背者穿蓝袍,上面的小演员就穿绿;下面人穿黑,上面人就穿红,总之非常悦目。 祭神求雨,抬阁变背棍 一人肩背的叫背棍,两人肩抬的叫担棍,由四人抬起前后高低滑动的叫划棍,它们都以“徐沟背棍”统称。徐沟背棍的渊源,从明代开始。民俗的起源,常常与神灵有关,与祈祷有关。而祈祷最多的,是求雨。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 年) ,清徐一带大旱,百姓请县城内“十老社”组织群众去太谷县白村龙

5、王庙求神祈雨。几天后天降大雨,百姓为感谢龙王,将龙王的泥塑像请出庙来,安置在一张桌上,两旁设一对童男童女侍奉,抬着游街庆贺,称之“抬阁” 。 此后,每逢旱灾要求雨,百姓便例此抬出神来游街祈雨。渐渐地,这种抬神祭祀的形式完善成为一个叫凤凰拉车龙打伞的节目,称为“神阁” ;神像两旁的童男童女,不再坐在桌上,而改为由赤脚壮汉扛在肩上以示虔敬,颇似小孩子骑在大人肩头看热闹,称之“走阁” 。这“抬阁”和“走阁”的祭神形式,其实在许多地方都流行着,比如在大同,它叫作“挠阁” 。 清代以后,中国各地祈雨风俗趋于衰亡,原先的祭神活动逐渐演变为民间歌舞或体育竞技。徐沟背棍、铁棍又融入了传说、戏曲、神话故事成了当

6、地百姓节庆期间最为喜闻乐见的街头文艺,400 余年来久演不衰,越来越有名。 但凡提到背棍、铁棍,那是徐沟的最地道。徐沟镇按方位分为七个坊,每年正月十四到十六这三天,七个坊就开始了赛背棍、铁棍,也名家辈出。而徐沟背棍的名满天下,则与几个关键人物分不开。 徐沟背棍,创新中飞跃 清咸丰年间,徐沟东南坊人张联辉在河南项城县经商,这人精明能干,兼结交官府,生意很是兴隆。为招揽生意,也为树立形象,张联辉请了徐沟背棍、铁棍表演队到河南表演,每到一地,都大受当地群众欢迎,徐沟背棍的名气不但在当地传开,更在当地传授技艺并得以改革和开展。 同治年间,山东省长山人王勋祥任徐沟知县,王知县也与民同乐上街看红火。他看到

7、徐沟的背棍、铁棍后,不禁拍案赞叹,兴致大发,命各街坊大闹红火三天,并要求在棍式的制作上进行创新,各显技巧。这一来,各街的能工巧匠争相献计,把背棍、铁棍装点得花团锦簇,斗艳争奇。从此,它脱离了简单的技术境界,迈向了技艺境界。 民国 4 年(1915 年) ,徐沟东南坊人张四维(有可能与张联辉有亲缘关系)从河南项城县经商回来,与乡亲们谈起背棍、铁棍在河南一带的发展情况,大伙儿一听,咦,源头本在咱,却让外省人夺了风头?于是张趁心、马五禄、赵二保、王四货、武铁成等人组成“十大股” ,筹集资金,潜心改革,将徐沟原有的平肩背棍改为现在的上中下三截棍,在当年春节红火中,这新奇的改革赢来了一片喝彩。 在徐沟背

8、棍、铁棍发展史上,这算是一次大的飞跃和突破。徐沟背棍名气自此更响,附近的县、村纷纷派人来徐沟取经求艺。民国 13 年(1924 年) ,徐沟的背棍、铁棍第一次作为一个表演项目走出了徐沟,到省城太原表演。 女子抬棍,叫板男人活 以前,背棍演出都只在正月里进行,就是个红火,当然也不收费。上世纪 80 年代末,徐沟背棍、铁棍开始进入市场。开业,做寿,结婚,年会都是背棍、铁棍的商业时机。 生活好转,财富渐增,人们对文艺文化的需求重新旺盛。这是民俗进入市场的大背景。素有商业意识的徐沟人组建了背棍演出团开拓演出市场。那时候,一上午两个小时的演出,下底背棍的大人就能挣 30 元,棍顶表演的小孩也能挣 15

9、元,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 背棍和抬棍,是个力气活儿,从来只是男人的天下,没有女人干。但徐沟人偏要打破这个传统,他们又做了一次改革。1987 年,西南坊决定成立女子抬棍队,李先仙们的时代开始到来。 李先仙是集义乡贾村堡人,这是个能干的女子。嫁到西南坊的她被选中建立这支女子抬棍队到底是女人,背还是不具备身体条件,但抬是没问题的。李先仙选的队员,都是身体好的,腰能挺得住的,胳膊上有劲儿的徐沟有史以来第一支(应该也是山西省首支)女子抬棍队诞生了。8 位娘子军抬棍一出场,村里人大为震惊,其他六坊的大老爷们儿也没话说了。 后来,李先仙担任了清徐县徐沟背铁棍民间艺术表演团团长。徐沟当地有四五家同类的演出团

10、体,但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还是她们这个团。 民俗技艺,不愁好前程 曾有报道说背棍表演者年龄都偏大,年轻人不愿学,传承有危机。但在李先仙眼里,情况没那么悲观。 在徐沟,由于深远的传统和深厚的基础,背棍、铁棍只要是身体许可基本上人人都会玩,绝不存在没人会而断掉的可能。每一位背棍表演队的队员,几乎都有自己的主业,而背棍只是他们过年过节或者有演出时的兼职。 李先仙的表演团里有近百名演员,有的家里有车跑运输,有的家里养猪,有的做小买卖,有的种地玩背棍,大家都不为谋生,只是爱好。每每有演出时,谁临时有事来不了了,打个招呼就行,有充足的替补,啥也不耽误。虽然看上去年轻人不太多,队员以四五十岁者为主,但“主

11、要是因为年轻人比较忙,等他们到了四五十岁,也会来的。人上点年纪,对老辈东西就有感情” ,李先仙说。 李先仙的背铁棍民间艺术表演团里演员最多,流失最少,队伍之所以稳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名气响、演出多、收入多;二是团里为大家分着福利上着保险。这在自发成立的农民演出团体中是不多见的。 而这个团的名气最响,除了资格老之外,更有守业、创新、经营这三大意识。 “虽然名头在外,但如果不用心,糊弄对付着演,慢慢就把咱徐沟背棍的名气给糟蹋了。走进了演出市场,和过年时在大街上走一遭图热闹,可大不一样。就像在上海世博会上,你的扮相要是不精致,表情动作要是不过关,哪来那么多特写镜头给你?” 为了保证精致与过关,李先仙的队伍在戏装道具上很下功夫。铁棍上的踩子必须一年换一次,戏装必须新颖鲜亮,衣服上的诰(音 gao,指一种装饰)必须和角色身份一致 李先仙告诉笔者,现在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各地对民俗文化的需要都挺大,演出市场基本没有危机,不用出去跑业务,在家里“守株待兔”就够了,每天邀约不断,许多都是外地客户请。就拿今年来说,正月初五他们就出发去大同的郭家窑乡演出,连演三天,这已是连续第四年了。 “要签合同,留定金,演出结束拿现金。 ”李先仙笑着说。 来源:2013 年 3 月 4 日三晋都市报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