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25.50KB ,
资源ID:1672631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6726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我们应该如何捍卫英雄.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我们应该如何捍卫英雄.doc

1、我们应该如何捍卫英雄【编者按】 近期,一场有关英雄人物董存瑞的名誉权诉讼案,成为社会的热议话题。与这场官司的是是非非相比,更具意义的是如何解读这一案例所蕴含的深意。曾就“孙志刚事件”上书的三博士之一、青年学者许志永从宪政、法律、言论自由等层面所作的思考,就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理解视角。 一场诉讼的丰富意味 5 月 25 日,一场沸沸扬扬的名誉权诉讼案在北京东城区法院开庭。董存瑞的妹妹将中央电视台和电影董存瑞导演郭维告上法庭,起诉其侵犯了董存瑞的名誉权。 对无数接受过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国人而言,董存瑞是教科书上的一个经典英雄人物。教科书上说,董存瑞左手举起炸药包,右手拉响了导火索,高喊着“同志们,冲啊

2、” ,在爆炸声中壮烈牺牲。但电影董存瑞的导演郭维却向媒体表示,没有人亲眼看到董存瑞举起炸药包,炸碉堡的细节是根据现场遗物推测出来的。这成为本案最为关键的争议点。 在本案开庭前,据称原告方找到了 3 个亲眼目睹董存瑞举起炸药包的证人,而被告一方则低调沉默,据传还努力寻求和解。耐人寻味的是,这场诉讼激起了许多人的激烈反应,他们愤怒指责郭维导演的言论“亵渎”了英雄,网络上的个别激烈言辞甚至不亚于“追杀令” 。亦有人强烈呼吁制定一部中华英杰保护法 ,要求将孔子、孙中山、董存瑞、雷锋等人列为英杰,运用立法手段制止人们对他们的任何批评或质疑。 无论谁是谁非,也无论结果如何,董存瑞名誉权诉讼案都有着丰富的意

3、味。在某种程度上,这场诉讼的是非之争并不重要,董存瑞英雄事迹有无目击证人也不关键。更重要、也更关键的是,面对历史和英雄人物,我们应该抱有怎样的态度?在捍卫英雄和言论自由之间,我们又该做出怎样的平衡? 美国案例的启示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西方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历程。 1704 年,一个英国法官声称,如果公众都可以任意批评政府,那么政府的荣誉将丧失殆尽,哪个政府还能存在下去?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觉得这话有道理? 在美国,萨利文案是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经典案例。1960 年 3 月,纽约时报刊登了一则政治宣传广告,强烈谴责蒙哥马利市警方以“恐怖浪潮”镇压非暴力示威群众。由于这则广告中的个别细节

4、不够真实比如马丁路德金被拘捕了 4 次而不是广告所称的7 次,蒙市市政专员萨利文控告纽约时报损害了他作为警方首脑的名誉,要求赔偿 50 万美元,并在阿拉巴马州法院胜诉。但在 1964 年,联邦最高法院驳回了州法院的判决,理由是:批评官员涉及公共利益,为了维护言论自由,有必要给公共言论一定的“呼吸空间” 。此次判决确立了“实际恶意”的重要原则即使媒体报道不准确,但只要不是故意虚假报道,就不承担侵权责任。 在此后的判例中, “实际恶意”原则又从官员扩展到体育明星等“公众人物” 。而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发生的焚烧国旗案,则使表达自由达到了令人吃惊的高度。 事情发生在 1984 年,詹森等大约一百名

5、示威者在达拉斯市市政厅门前点燃了一面美国国旗。事发后,德克萨斯州法院依据该州法律,判处詹森 1 年监禁和 2000 美元罚款。经过一番波折后,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1989 年,最高法院以 54 的表决结果,认定詹森无罪。 要求惩罚詹森的法官大都慷慨陈词,在他们看来,亵渎国旗伤害了很多美国人的情感,违反了公共利益。但是,更多的法官却认为,焚烧国旗是一种表达思想的方式,应当受到美国宪法的保护。最高法院的判决书写道:“我们惩罚亵渎,并不能使国旗变得神圣,因为如果这么做,我们就淡化了这个令人崇敬的象征所表达的自由。 ” 当时,许多普通美国人也无法接受焚烧国旗案的判决,甚至发动了一场修宪运动,试图在

6、宪法里写上保护国旗的条款,但终无结果。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人已普遍理解并接受了这一判决所内含的宪政理念。 为什么法律对英雄更“无情” 布鲁诺因“异端邪说”被送上火刑柱,刘少奇曾被宣告为叛徒、内奸、工贼历史无数次证明真相多么容易被掩盖!经历了无数次愚蠢的错误后,人类才意识到,面对历史,任何人都有怀疑的权利,也都有言说的权利。这才有了人权宣言 ,有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也有了我国现行宪法中保障言论自由的神圣条款。 当然,言论自由并不是绝对的。比如,针对个人的诽谤、侮辱、披露隐私等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言论,夸大其词的药品广告等危害公众利益的商业性言论,都应在法律禁止之列。但是,在民主、文

7、明的时代背景下,绝大多数国家的法律都不会禁止对历史真相的反思和追问,更不会禁止对包括英雄在内的著名人物的怀疑和批评。按照法治发达国家所通行的“公众人物”原则,法律对公众人物的保护往往比对普通人的保护更少,而不是相反。 为什么法律对英雄等公众人物更“无情”?原因就在于,无论公众人物为社会做出了多大贡献,他们在客观上比普通人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享有更多的精神甚至物质利益,许多公众人物的声望本身就是借助公共舆论获取的,他们理应接受更多的批评和挑剔,他们的隐私权、名誉权理应具有更大的开放度。只有这样,法律才显得公平。 从更深层面而言,对公众人物的怀疑或批评,本身也符合公共利益。许多人从娱乐明星、体育明

8、星们的花边新闻中得到快乐,也有许多人被英雄人物的细节所感动。可见,公众人物的传奇故事乃至看似纯属个人的悲欢,都可能牵涉社会的公共利益,而英雄人物更是社会性的财富。对公众人物尤其是对英雄人物的批评或怀疑,如果是正确的,将有利于发现真相,如果是错误的,同样有利于从反面证明真理。的确,当某些言论侵犯了一个普通个人的名誉权,将构成民法上的侵权行为,理应承担公平赔偿的责任。但是,当某些言论侵犯的是一个公众人物的“名誉权” ,那么很可能牵涉到公共利益,需要法律在个人名誉权和公共利益之间作出合理的平衡。 真正的英雄经得起历史的追问 就董存瑞名誉权案而言,真相和是非有待法庭的最终判决。但更重要的问题是,当我们

9、试图捍卫英雄时,应当采用何种方式?是否必须剥夺别人怀疑、 “不敬”的权利? 每个人都会本能地捍卫自己的偶像、信仰、价值观等等,每个人也会追求表达的权利,但是,如果因为别人对自己心中的偶像有所怀疑和“不敬” ,就非要动用国家的力量堵住别人的嘴,是否合适呢? 其实从某种程度而言,真正的英雄活在人民心中,并不需要法律的“刻意”保护。孔子是文化英雄,不会因为曾经被人辱骂为“孔老二”就失去先圣的光环;孙中山是民族英雄,不会因为历史学家考证出“孙大炮”的称呼就丧失先驱的英名这些都是简单的常识,真正的英雄是不可能被亵渎的,亵渎英雄的人只会自取其辱;同样,虚假的“英雄”也不可能被永远遮蔽,因为再强大的“保护”也经不住历史的追问。 在一个民主法治、表达自由、公民理性的年代,我们并不需要在温室里过度包装的“英雄” ,也不需要脆弱得承受不了半点风雨的偶像。我们应当坚信,无论经历怎样的颠覆,烟消云散的只会是虚假的“英雄” ,真正的英雄只会更加荣光、更加扎实地植入人民的心中。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