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进校企深度融合的对策研究摘要:校企深度融合是高职院校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上的科学定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结合目前校企合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法。 关键词:校企合作 法律法规 教学团队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校企融合的发展道路,是我国对高职院校办学方向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定位。我国高职教育对学生进行生产技能、管理技能和操作人员技能传授是高职教育主导方向,它具有鲜明的职业导向性。现今,全国经济快速发展,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制约企业提高竞争力、加快产业升级和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瓶颈” 。因此,加强对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成为了
2、当前高职院校十分迫切的任务。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将成为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了灵活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校企合作中普遍存在“一头热”的状况,学校或企业缺乏合作热情,实质性合作进展比较缓慢,大部分的校企合作处于 “学习实训”简单合作,有些企业把顶岗实习的学生变相成了低层劳动力使用。高职院校积极服务企业的意识较为淡薄,校企合作动力缺乏,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存在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方面: (一)人才培养方案缺失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高职院校囿于学校狭
3、小天地,习惯于封闭式办学,对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缺乏应有的热情和积极” 。1 因此,高职院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偏重学校的实际情况并非从市场需要出发,从专业优势出发并非从企业需要出发,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轨。 (二)课堂知识传播滞后 学校教育更注重书本知识的讲授,虽然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做出一些新的尝试,但是合作深度不够。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停留在“绕线圈”机械性操作层面,无法接触到实实在在的技能,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真正的锻炼。同时,教师走进企业锻炼条件有限,专业培训更侧重理论知识层面,知识结构更新迟缓。无法实现“零距零”上岗,学生进企业需要从基础培训。 (三)制度保障不完善 高职院校开始重视校
4、企合作,各学校尝试着开展大规模的试验,但合作规范不够完整,没有建立有权威的校企合作指导手册与准则;没有政策保障和专门的监督机构负责监督、考核,推行校企合作工作缺乏政府部门支持。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校企双方深度合作处于“难产”境地的结局。 二、校企合作的对策解析 通过上述对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针对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和探讨关于校企合作的相应对策。 1、推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改变应试教育和重理论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应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创导“案例+理论”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摒弃学生基础文化课程的缺失,充分发挥学生的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改变传统的学生考核指标,
5、“以训带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把工作中的表现作为考核学生的主要指标,调动学生积极学习技能,避免学生学习枯燥的书本知识。同时,以企业需要为主要衡量目标,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操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避免眼高手低,真正实现毕业生的“零距离”上岗。按照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实施相应的课程改革和评价体系,真正实现校企双方全面深度合作。开拓视野,立足市场需要,提升竞争能力,在校企合作理念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打破视域限制,制定国际化的培养目标。 2、校企共建,实现双赢 按照校企双赢、资源共享、共生育人的原则,建设教学、技术、培训、生产、技能鉴定、就业服务为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立和完善校外顶岗实习管理
6、模式以及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机制, 使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掌握生产操作技能。校企双向,打造双师型结构教学队伍,弱化教师学历、资历和职称等方面,强化教师实际操作、教学契合度与企业认可度等方面的指标比例。从而改变纸上谈兵的教学状态,建立学校与企业互通聘任的机制,根据双方的实际需求,学校可聘请企业的精英,为学校带来实践指导;企业可聘用学校教师,为其提供人才需求信息。努力创建 “企内有校、校内有企”互动双赢的开放合作办学模式。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校企合作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的转型阶段,顺应政策导向,抓住机遇,寻求“校企深度融合,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成立专业委员会 高职院校树立特色
7、专业才有发展力,其特色在于与产业、行业相结合。学校牵头,组织人员进行调研和走访,清晰市场需求、就业岗位,专业前景、就业环境、就业安全等,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同行专家、社会相关人士,成立委员会。委员会负责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探究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分析专业建设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成立委员会组织机构、制定委员章程,以便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信息,更新知识架构、汇报师资力量,反馈学生实习情况等。形成专业评估,提升专业评估的可信度,保障推荐就业、毕业跟踪服务,建好与企业对应程度高、融合强、互动好的特色专业及专业群。 4、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实施优先企业人才聘请制。优先引进具有丰富企业、行
8、业实践经验的技术精英或行业专家,带动骨干教师成长;优先聘请具有授课能力的企业、行业中坚力量充实兼职教师队伍,形成专业团队优势。建立企业与学校互通聘任的机制,实施专职教师入岗培训制,并从专业教师中选拔一批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通过到企业实战、技能培训、参与企业项目、技术服务以及到国内外高校进修学习等途径,提高教学能力、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提高教师 “双师”素质,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强化教师的实际操作、教学与学生的契合度、企业认可度等方面的指标比例。建立“柔性师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教学过程设计能力,密切专业建设与市场的衔接,摒弃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轨。 5、加强相
9、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 一是在法律法规层面,要加快建设一批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尽的义务,促使其自觉履行职责,主动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二是相关的行业主管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制度,给予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企业优惠政策,调动企业的积极性。2三是教育行政部门要对校企合作的工作制定管理办法或相关条例,成立负责管理校企合作的专门机构,政府、企业、学校合力推进校企合作,督促高职院校积极、主动贴近企业,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企业聘请有经验的职业项目经理,定期对学生开展职业素质教育。四是建立完善的职业资格制度,加强行业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余祖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 (04). 2余祖光.目前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进展与成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2011.11.18 3 唐冬生.高职校企合作不同层面的思考与对策 J.继续教育研究,2009, (01):38. 4 罗静.构建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 ,2009, (01):42. 脚注: 1 罗静.构建工学交替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 ,2009, (01):42. 2 王钊.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就业对策研究J. 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 年 12 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