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工程测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测量工作是工程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一项细致的工作,若在测量中发生错误,将对直接影响接下来的施工工作。因此对于测量中存在的问题要特别重视,测量中的问题包括很多方面,本文仅就测量的人员、设备、控制网、复测四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工程测量;人员;设备;控制网;复测 中图分类号:P25 献标识码: A 工程测量在工程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主要是为工程建设提供详细地形图。测绘主要地形、地貌,从而为建筑工程设计提供图纸资料,明确占地的范围和周边环境状况等,对建筑工程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为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施工阶段测量
2、工作是根据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在建筑工地范围内建立施工控制网,并根据控制点按照设计在实地标出建筑物的轴线位置。它是建筑工程施工与安装的基础和依据,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起着指导的作用。经营管理阶段的测量工作及其重要性。经营管理阶段的测量工作是为了监控工程建筑物的现状,为保障其安全运营所进行的变形监测。变形监测能保障建筑工程质量,是保障建筑物使用者人身安全的重要工作。因此,我们应当及时解决测量中存在问题,为工程质量做好保障。下面就测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施工测量人员水平问题 由于施工作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一,部分施工作业人员业务水平较低,对常用测量仪器的功能,操控和测量方法了解不深,对施工
3、测量图纸认识不清,在施工测量时会带来无穷无尽的隐患。由于经验不足,测量人员在处理问题上顾此失彼,在测量结束后记录数据也仅仅是简单地把测量结果通知给施工人员,经常遗漏一些重要的测量条件,一些测量人员只是简单地认为把点位从图纸上移到实地就完成任务,没有考虑到实际施工测量的现实条件。 在测量时,为了能够应对各种各样的状况,在平时测量人员要多加练习,熟练掌握读数、估读、检测的技巧,即使在有雾、强光或者灯光暗淡的情形下,也能准确的读取数据。观测者要和立尺人不断交替进行操作,避免一个人长时间做单工作而产生的疲劳。不同的时间观测的数据也会不同,所以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准确读取数值,时间拖延过长,会影响数据的准
4、确性。测量人员还应当做到:(1)熟悉图纸,了解各部尺寸,多学施工规范,明确知道什么部位怎么防线。 (2)手工记录防线材料以备考察,雨天或停工天气要整理上交资料员。 (3)做好测量记录,算好相互关系,确定虚铺标高和要控制标高,有问题及时与监理和项目经理部总工沟通。 二、测量设备问题 测量设备问题主要包括:(1)测量仪器设备落后,且数量不足。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足够的测量仪器,甚至不少施工企业没有测量仪器。在施工时,由于测量仪器落后而严重影响了测量的精度。而且由于仪器不够,也影响施工的进度。 (2)测量仪器的操作不当,一般来说,测量所用的仪器都属于精密仪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测量人员的水平有限,没
5、有严格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操作,导致测量仪器的灵敏度降低。 (3)测量仪器保养不能按规定规程进行,损坏、丢失严重,往往是出现明显错误的测量数据时才采取措施甚至有些施工企业把测量仪器设备划归物资部门管理,保管不合规程、记录不清,一套仪器再使用时已支离破碎。 以我所参与的工程测量中出现的错误为例,这个错误就是由仪器引起的。1 月初,我们将仪器请人送到专业机构去检定,检定回来后看了一下合格证,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于是就用于放样,第二天他们告诉我说在放样点与成型砼整体往一个方向偏了约 3CM,当时问他们是否有测站校核?校核情况如何?他们告诉我说没有问题,校核方位角只差 2 秒。当时没想明白,看了看体型
6、图,也只是个别点差得较大,以为是浇筑时有问题。但心中总是有点什么一样,不知道是什么? 过了一天,在一次验收模板的时候也是说整体向一个方向偏 2CM。当时一听,不对啊!现场出错不应该是这样的啊?一定是那里有问题。放样的是一个很负责,很认真的兄弟放的,放的过程与数据不会有错,那么就一定是仪器有问题了。第二天,我们对仪器进行了自检,后来发现仪器的视准差差了近 20 秒。现场测站点与放样点间距在 200 米左右,点位差也就是 2CM 左右。这个事在我的工作中是没有出现的,仪器检定合格后,一般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的。通过这个事例,请大家注意:不要对权威机构的资料太相信了,仪器在检定、运输、维修后一定要记得
7、进行一次自检。 对于仪器引起的错误我们一定要重视,加强测量设备的使用与保养:(一)使用:施测前,所用仪器和水准尺等器具必须要做定期检校。仪器要安稳。选择比较坚实的地方,三脚架要踩牢,高度要适合观测者身高,观测过程中不要触碰三脚架。经纬仪架头如果不水平连接螺栓倾斜会造成垂球线偏离读盘中心,影响对中精度。架头每倾斜 5mm,垂偏离度盘中心约 1mm。经纬仪队中要准确。如果测设矩形控制网很可能造成周边不闭合,超出允许误差,队中误差不要超过 2-3mm,后视边应选在长边。仪器要调平。仪器不平时,望远镜绕横轴扫出的为一个斜面,读数时水准管泡要居中。在强光照射下,要撑伞遮住阳光,防止起泡不稳定。水准仪前后
8、视距尽量相等,以消除仪器误差和其他条件因素的影响。水准尺要立直,防止尺身倾斜造成读书偏大,要经常检查和净尺底泥土,水准尺要立在坚硬的点位上(加尺垫、钉木桩)作为转点前后视凑数尺子必须立在同一标点上。塔尺上节容易下滑,使用上时要检查卡簧位置,读数是否连续完整,防止造成尺差错误。了解水准尺的刻划规律,读数应由小到大,数值增加方向(不管上下,由小到大) 。如果是倒镜,读尺要从上往下读数。仪器目镜、物镜要仔细对光,以消除视差,使用经纬仪时要十字丝交点照准目标中心,照准花杆底部时,投点时铅笔要竖直,以十字丝双线交点照准铅笔尖。 (2)仪器保养:仪器从箱内取出前,必须记住在箱内的位置,以便工作结束后准确地
9、放回原位。仪器从箱内取出时应轻拿轻放,应拿机座或下盘部分,不要拿望远镜。仪器取出安装在三角架上后,应及时将仪器和三角架的固定螺旋拧紧,以防仪器摔下。使用中平稳地转动仪器,不要急剧转动仪器,尤其是带有阻尼功能的仪器。各种絷动螺旋不可拧得过紧,只要能微动就可以。如发现仪器工作异常或小问题应及时维修处理,不能带“病”工作。物镜和目镜表面禁止用手触摸,若有灰尘或污垢要用细毛刷、镜头纸擦拭。不要用粗布或毛巾擦拭,以免损坏镜面。定期擦拭仪器、察看仪器箱子锁扣是否牢固,避免提拿设备过程中仪器脱落。 三、控制网质量控制问题 (一)平面网的控制 首先对平面控制网进行合理的设置,既要满足模拟施工建设控制网的点、边
10、和方向的各个数据的精确度,又要需要相关规定制订控制网的等级的依据。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前,要做好这一重要工作,根据现场的情况来采集数据。然而,控制网的测设,对于不同的建筑工程,还存在对限差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建网时,要充分考虑好各个建筑的限差,最后要根据放样预测的条件和方法来确定最高建筑限差。控制网的形状是根据依据建筑的形状来确定的。因此,或许是三角形或四边形,也可以是五边形。设计还要有稳固的控制桩,需要注意的是控制桩不能设在交通要道之上。 (二)高程控制网 行业对高程控制网是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与规定。要依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施工单位再设计的图纸,再来根据建筑单位已经给出的高程水准点,使用高超的
11、技术和计算,使三个以上的水准点的布设合理,以保证水准点距离,大约都在基坑边在 30m100m 之间。所以布设高程控制网的要求必须更高,才能保证众施工人员的安全。首先要水准仪依据业主给出的现场水准基点进行反复检测。合格后,再需要测设出一条符合实际的,抑或是闭合的水准路线。同时,为了控制施工的竖向精度,所以还要对临时平面水准线进行联测。如果用附合路线闭合差,再加上偶然中误差公式来对水准路线进行计算,能够将误差稳定在工程测量能控制的精度范围之内。 四、工程的复测问题 工程勘测设计阶段,对某些测量错误有时觉察不到。因此,复测时应对中线控制桩测设护桩,增设必要的水准点和里程桩,注意发现勘测设计的不合理之
12、处。而有些施工单位对复测很不重视,往往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所以,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做好施工前的复测工作。 (一)中线控制桩的位置要明确 中线控制桩是勘测设计和开始施工之间可能相隔较长时间,中线上的主要控制桩的位置,可能被破坏或移动。而在比较繁华的地区,还有一些不同性质的桩位与之混淆不清,容易认错。因此,在施工之前,一定要详细地对照设计文件上的点位和地面上相应的位置是否相符。检查时,除了用交角外,还应与桥、涵轴线方向或其它构造物相对照,看其是否一致,最好用坐标法恢复控制桩。在施工中如果发现桥涵工程已竣工,而偏差又不大,这时应适当调整交角,稍微改变路中线方向,使其与桥、涵轴线方向一致,保持路线的
13、连续性与完整性。恢复中线控制桩时还要特别注意各类构造物的控制点、相邻标段间中线及纵断的衔接点的坐标和高程是否一致和准确。以上是最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应再三核对,如发现问题要查明原因,上报有关部门,以便会同相应单位进行协调,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 (二)高程的复测要仔细 应严格复测水准点高程。复测前应仔细对照设计单位所提供的水准点成果表上的高程与平面图、纵断面图上所注相应水准点的高程是否一致,然后再到现地验证该水准点的地面位置,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复测。水准点高程要进行往返测量。若高程闭合差不满足要求,应查明原因,确定原因后,报请有关部门批准,再重新计算水准点高程,同时应修改相应受影响的里程桩的地面高程。在高程的复测中,中桩控制点(特别是在高填深挖处)最好用两个水准点推导高程,这样,可再次校核。 结束语 测量工作是工程施工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一项细致的工作,若在测量中发生错误,接下来按着错误的测量数据放线,那么,建造的实体也必然是错误的。因此,在测量工作中,测量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养成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采用优质设备,确保测量精度。 参考文献 1周林珠.探讨建筑工程测量存在的问题处理方法j.建材与装饰, 2012 年 1 期. 2唐毓阳.略论 RTK 技术在工程测量存在的问题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 年 23 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