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31KB ,
资源ID:1676838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67683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谈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谈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oc

1、浅谈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摘要: 本文陈述了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并以钦州市钦北区大寺镇四联村、新晓村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运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该项目实施的结果进行了效益评价;最后,笔者总结了全文,并对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部分建议性意见,旨在能给广大同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土地整理,效益评价,钦北市大寺镇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1 土地整理内涵 土地整理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行为。广义土地整理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即农地整理与市地整理。根据我国国情

2、,现阶段土地整理的重点在农村地区。狭义土地整理指农地整理,土地整理包含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即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按照土地利用计划和土地利用的要求,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调整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关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增加可利用土地数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确保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率的良性循环1。 2 土地整理效益 2.1 经济效益 土地整理经济效益有两种衡量方式, 一是纯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是纯经济效率最大化。纯经济效益最大化追求的目标是投资的总体效果最优, 它能使投资者得到最大的纯收益, 而纯经济效率最大化追求的目标是单位效果最优。就我国目前土

3、地整理而言, 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资金不足, 这要求我们在衡量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时, 不仅要考虑总体效果,还要考虑单位效果, 注重单位资金的效率。 2.2 社会效益 土地整理的社会效益表现为2: 提高农民收入。 扶持农村贫困人口, 缩小城乡差别, 促进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便于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健全农村基础设施体系。缓解人地矛盾, 提高粮食自给率。调整产权, 减少土地纠纷, 实现农村社会稳定。 2.3 生态效益 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是指在土地整理活动中采取的措施实施行为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造成某种影响,从而使得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产生

4、直接和间接的生态效应,效应可能是正面效应,也可能是负面效应。土地整理对自然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一般表现为整理后,自然生态系统中各构成要素的组合、相互关系及其在系统中的空间配置发生变化3。如土地整理后水土资源结构的变化、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林草比例的变化等。 3 效益评价 现阶段土地整理的评价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构建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使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更科学合理,从而促进了土地整理理论的发展。为了取得土地整理的最佳效益,我们通常考虑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的综合,以便获得较大利益。 4 实践研究 4.1 研究区概况 大寺镇位于钦州市区的西北部,地处连接首付南宁市与沿海三大港

5、口公路交通运输的咽喉地带,交通和区位优势非常突出。研究区所在区的大寺镇四联村、新晓村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如下: 表 1 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 行政村 人口 农业生产状况 总人口(人) 城镇人口(人) 农业人口(人) 主要作物 单产(公斤/亩) 市场价格 成本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元) 四联村 7000 0 7000 水稻、甘蔗 水稻:417 甘蔗:4400 水稻: 2.4 元/公斤 ;甘蔗: 0.40 元/公斤 水稻:300元/亩 甘蔗 600 元/亩 4350 新晓村 4600 800 3800 水稻、甘蔗 水稻:417;甘蔗:4400 水稻:2.4 元/公斤 ;甘蔗:0.40 元/公斤 水稻:3

6、00 元/亩;甘蔗 600 元/亩 3210 计 11600 800 10800 - - - - - 4.2 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与限制性因素 研究区总面积为 348.11 公顷。其中水田 233.59 公顷,占总面积的67.10%;旱地 19.02 公顷,占总面积的 5.46% 研究区内土壤主要有潴育性水稻土。土壤类型以黄壤为主,土壤养分含量偏低,多数土壤偏酸、缺磷,氮素含量一般,有机质含量较低。黄壤土质粘重,耕性差,易板结,遇雨泥泞,土壤通透能力差。从总体上看,研究区内土地质量较差,产出率低下。研究区内地势相对平坦,缺少排灌设施,区外灌溉主渠年久失修,损坏十分严重,致使研究区内土地灌溉保证率

7、较低。 4.3 效益评价 4.3.1 社会效益评价 (1)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 研究区内部分土地为废弃砖瓦窑、荒草地和水毁地,土地利用率很低。通过土地整理可以重新组织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以达到增加耕地的目的。经测算,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 3.35 公顷,新增耕地比率达到 1.15%。 (2)改善耕地质量,提高耕地产出率 本项目实施以后,土地得到平整,田块规整成方,水利设施配套完善,田间道路和农田防护林成网,区内所有的耕地将成为“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再加上大力推广和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耕地质量将得到全面提高,从而增加耕地产出率。 (3)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8、项目实施后,将形成完善的田间道路系统和灌排系统,其紧靠钦州市钦北区区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项目实施后,农民可充分利用完善的农业生产设施,发展多种经营,降低生产成本和风险,从而增加收入。 (4)增强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意识 经过田、水、路、林的综合整治,将增强项目涉及村镇广大人民群众、各级政府和国土管理部门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意识。 (5)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 项目实施后,耕地面积的增加、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为研究区内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通过合理、合法的土地权属调整,避免“插花地”的出现,可以减少今后土地利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各种纠纷,有利于

9、保持研究区的社会稳定。 4.3.2 经济效益评价 研究区紧邻大寺镇县城,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是该县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综合考虑市场需求状况和土地的适宜性,整理后土地的种植结构为:以优质高产水稻为主,适当发展蔬菜。 通过土地整治,完善水利设施,耕地的质量将明显得到提高,水土流失的情况得到控制。土壤将得到明显改良,肥力条件改善,使之熟土层增厚,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改善。再加上现代化农业科技的运用,优良品种的推广,技术措施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粮食单产将得到明显的提高。 (1) 收益计算 a)新增耕地效益 对于新增耕地部分:经济效益是部分新增耕地的耕作成本,其中不包含不稳定耕地所形成的新增耕地效益分

10、析,不稳定耕地所形成的新增耕地效益分析纳入原有耕地效益分析中进行计算。新增耕地 3.35 公顷,其中水田 2.59 公顷,旱地 0.76 公顷。计算结果见下表: 表 2 研究区新增耕地效益分析表 作物 面积 产量 单价 投入 总产量 年收益 年投入成本 年净 成本 收益 公顷 kg/公顷 元/kg 元/公顷 吨/年 万元 万元 万元 早稻 2.59 7125 2.40 6800 18.45 4.43 1.76 2.67 晚稻 2.59 6675 3.00 6500 17.29 5.19 1.68 3.50 甘蔗 0.76 66000 0.40 10500 50.15 2.01 0.80 1.2

11、1 小计 5.94 11.62 7.38 b)原有耕地增效 项目实施后,由于农田灌排系统和道路系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农作物产量将有较大幅度地提高。经计算整治后每年增加净收益 121.31 万元。 表 3 研究区整治前原有耕地效益表 作物 面积 原产量 单价 投入 总产量 年收益 年投入成本 年净 成本 收益 公顷 kg/公顷 元/kg 元/公顷 吨/年 万元 万元 万元 早稻 233.59 6375 2.40 7200 1489.14 357.39 168.18 189.21 晚稻 233.59 6000 3.00 6900 1401.54 420.46 161.18 259.28 甘蔗 19

12、.0200 66000 0.40 12000 1255.32 50.21 22.82 27.39 总计 486.20 828.07 475.88 表 4 研究区整治后原有耕地效益表 作物 面积 现产量 单价 投入 总产量 年收益 年投入成本 年净 成本 收益 公顷 kg/公顷 元/kg 元/公顷 吨/年 万元 万元 万元 早稻 233.59 7125 2.40 6800 1664.33 399.44 158.84 240.60 晚稻 233.59 6675 3.00 6500 1559.21 467.76 151.83 315.93 甘蔗 19.02 70000.05 0.40 10500 1

13、331.40 53.26 19.97 33.29 总计 486.20 920.46 589.81 原有耕地每年新增效益=589.81-475.88=113.93(万元),综上所述,研究区整治后年新增效益=113.93+7.38=121.31 万元。 (2)年费用估算 年费用是指维持工程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费用。研究区灌排配套建筑物、道路、涵洞等均需维修保养。年费用主要包括年运行维修费和管理人员工资及其他费用,本项目经济分析期取 20 年,年费用按工程施工费的 2.3%计,后养护管理费逐年递增 4.5%。 (3)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 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的计算公式为: CI现金流入量,C

14、O现金流出量,(CI-CO)t项目在第 t年的净现金流量,t = 0项目开始进行的时间点,n 计算期,项目的开发或经营周期(本次以年计),当时,EIRR=12.39%。 (4) 经济净现值(ENPV) 项目预算总投资 1068.43 万元,因为此项目是农业投资项目,社会折现率取 12%。 ,按 20 年计算,ENPV=114.78 万元。 (5) 动态投资回收期 公式为: 自资金投入点起算,第 16 年的 ENPV= -25.43 万元,第 17 年的ENPV=5.81 万元,由此可以得出投资回收年限为 17 年。 根据分析,项目总投资为 1068.43 万元,经济分析期取 20 年,按 12

15、%的社会折现率计算经济净现值 114.78 万元,大于 0;内部收益率为13.5%,投资回收期 17 年。 4.3.3 生态效益评价 (1) 消除砖瓦窑,提高农田保灌率、减少水毁地。 通过对研究区内农田砖瓦窑的清除,保护耕地,减少砖瓦窑生产过程中的空气、水等环境污染。疏通区外现有支沟、配备区内斗沟和农沟、客土平整,修建河堤,从而控制研究区内土壤劣质化趋势及其河流水害。(2) 提高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影响 沿研究区边界、排水沟和田间道、河堤,布置防护林,可以有效抑制水土流失,降低河流对农田的冲刷影响,使研究区的生态环境和农田小气候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 综上所述,本项目实施所产生的效益是可观的

16、,评价结果表明项目实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较好,生态效益也是明显的且较好,同时达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符合土地整理的目标,给研究区带来效益。 5 小结 土地整理具有效益的统一性,就土地利用的基础来看,自然因素是制约土地资源利用的主导因子,追求生态环境效益是土地整理的基础与前提;就土地利用的服务对象来看,社会因素成为土地利用系统的主导因子,社会效益是土地整理的目的所在;而追求经济效益是土地整理的中心内容,也是土地整理生命力所在。所以, 土地整理中的三效益并不是独立的, 影响三效益的因素之间也不是独立存在的, 相反, 它们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紧密的。同时,单项效益产生的效益并不能完全代表土地整理产生真正的效应,需要考虑土地整理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 高向军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典型调查与评价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2 孟宪素土地整理 1O 年发展成就分析与展望J资源与产业,2008,10(5):1922 3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