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规划的研究摘要: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与建设在我国目前处于发展的初期,我国规划设计领域还缺乏对城市湿地公园的系统性研究。湿地公园是指以湿地良好生态环境和多样化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以湿地的科普宣教、湿地功能利用、弘扬湿地文化等为主题,并建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休闲设施,可供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生态型主题公园。文章介绍了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原则,并结合案例对湿地公园的规划进行分析。 关键词:湿地公园;规划;景观生态;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湿地公园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 通过人工手段对原有的自然湿地进行重建,使之成为一个以景观为主体、以湿地生态系统保
2、护为核心, 并且同时兼顾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展示、科普教育和示范功能。其整体规划蕴含了文化和美学价值,可供人们进行科研、游玩、休憩的一块特殊保护区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脚步的较快,湿地资源受到的严重破坏,湿地类型和面积减少,湿地生物多样性逐步丧失,致使湿地的功能日趋衰退。因此,湿地保护规划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规划工作者及政府部门的重视,其中湿地公园建设就是保护湿地的一项重要措施。 1.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 湿地公园景观的设计首先应该着重突出湿地景观,同时还要尽量维持区域内的自然风貌, 为公众创造一个零距离体验自然、享受自然的空间。因此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生态优先
3、原则。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应该从湿地的生态功能出发,遵从湿地的净化环境、蕴涵水源和保持生态的多样性稳定性,合理利用湿地上的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其他自然资源。尽量使湿地公园的建设不对该地区的环境造成破坏。 (2)设计人性化原则。湿地公园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实现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对湿地景观的感受,尽可能在不影响或通过人工措施更有利于湿地动植物正常生存的情况下,修建必须的旅游观赏设施及缩微景观,使游人舒心悦目。因此要注意营造公园游览及休憩空间,增加公园景观的连续性。 (3)美学原则。湿地公园景观设计首先要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赏心悦目的视觉观感。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实现自
4、然和人文景观的丰富性、愉悦性以及奇异性等,充分利用湿地水体和生物的特点,创造湿地意境,提升湿地审美境界。 2.某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2.1 规划区概况 某市处暖温带半湿润型季风气候区且文化历史悠久,规划区位于城市东南部,由于长期开采地下资源形成较大面积的塌陷区。部分荒废的村庄和工厂遗址可改造成为文化纪念场所,保留该区域的城市记忆。局部植被资源丰富,保存了一定的乡土树种。荒废的农田和分布较广的小面积水塘为开展湿地生态恢复和生态农业旅游创造了有利条件。地块北部紧邻资源丰富的县城,为生态农业规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地块中部有铁路穿城而过,需要考虑其在湿地公园建设中的特殊作用。 2.2 建设理念与功能
5、分区 景观生态规划以“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为理念,以“生态、文化、景观、旅游”为主题,根据循环经济学和景观生态学原理,建立林农复合经营和湿地文化旅游相结合的资源塌陷区土地综合利用模式; 以生态恢复与重建为核心,充分发挥湿地公园的生态服务功能,并与生态农业相结合,开展多样化特色经营,形成基于塌陷区生态恢复的湿地公园建设模式。基于上述理念并结合场地的空间格局作出以下功能分区,如图 1 所示。 图 1 2.3 规划主体内容 2.3.1 植物种植规划 植物作为有生命力特征的景观材料,不仅在湿地公园生态恢复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更由于其本身形体、色彩、寓意的多样性,而成为影响视觉审美和文化表达的重要因
6、素之一。由于植物的生长受温度、土壤和立地条件等多方面制约,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创造应在尊重植物生态习性和满足不同场地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功能分区进行合理规划,力求达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以生态设计为指导思想,建设多样化生态环境,形成水生、湿地、陆生等多层次的植物景观。 2.3.2 生态农业规划 塌陷区对耕地的破坏较为严重,仅仅通过土地复垦的方式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并不十分明显。湿地公园位于新老城区的交界处,可以充分发挥其城乡交错带的优势,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综合效益。如在生态农业体验区开辟特色养殖区,开展特种水产业和农业复合种植(经济林混交种植、经济林下种植药用和菌类植物、生产“森林蔬
7、菜”);开展现代农业科技示范、观光采摘、农家乐等活动。又如在山林野趣区设置苗圃培育基地和经济果林区,结合森林探险、林中野营等活动,满足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2.3.3 复合景观设计 (1)水系景观恢复与设计 水系景观是湿地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湿地公园发挥生态修复、娱乐休闲、环境教育功能的重要载体。在正确梳理场地积水区与周边地形、水系关系的基础上,采取挖湖蓄水、调控水位、植被恢复、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建立湿地公园水系平衡系统。湿地公园采取地表水与雨水利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生态补水,依靠区域周边较近的河流、汤河水库进行生态补水,同时考虑人工湿地与水系的连通性,保证湿地生物廊道的完整性。充
8、分利用植物对水体的净化作用和造景作用,运用一系列工程与非工程措施达到缓解水体供给压力,实现建设湿地公园自然水系景观的目的。以生态修复技术为指导,通过水生生物、根系微生物和人工介质的吸收去污功能,保证区域水体的水质要求,同时补充了地下水。采取生态浮岛、人工湿地、生态岸线等形式,设置水禽栖息地和恢复湿地水生植物群落和湖滨植被带,丰富湿地公园本土动植物资源,创造池塘、溪流、沼泽、浅滩、沙洲等多样性的生态水系景观。 (2) 生物景观的引入与可持续利用 湿地公园生物景观主要由植物景观与动物景观构成。植物景观不仅包括由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等湿地植物组合而成的景观,还包括果蔬园、农田、茶园等经济作物
9、形成的大地景观。动物景观包括湿地公园中的鸟类、昆虫、鱼类和小型动物。动物作为可移动生物,为湿地公园带来了灵气和生机,也为人们探究大自然的神奇和了解动物的习性提供了机遇。不同于一般的拥有较好自然景观条件的湿地公园建设,该湿地公园的基质为工业废弃地,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现有动植物资源稀缺,需要在保留场地乡土树种和动物资源的基础上,合理引入当地常见的动植物资源。设置乡土树种园和果树园; 又如在山林野趣体验区设置蝴蝶园和百鸟园等,以自然山水为蓝图,以幽静、秀丽为特色,再现“花坞蝶双飞,柳堤鸟百舌” 、 “朝日斜来照户,春鸟争飞出林”的生物景观。 (3)文化景观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景观是在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
10、需要的背景下,对土地上的各种自然资源进行改造而形成的,是一个地区自然和人文历史演变的载体和见证。因此,文化景观的塑造不仅要挖掘历史文化,体现历史内涵,更应该尊重场地的过去和发展轨迹,维护场地的乡土景观。 湿地公园文化景观的塑造主要基于当地文化、湿地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如在入口景观区设置文化广场,将历代描写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的诗词场景以浮雕的形式展示出来。在开采遗址处设置文化小品,传递城市起源与发展的信息。又如在湿地休闲体验区设置水街与水上民俗体验园,开展别有风味的水上娱乐活动和民俗文化活动等。 4 结语 湿地公园的建设实现了资源城市的土地更新和景观生过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
11、服务功能。湿地公园的建设,在改善老城区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提升老城区整体竞争力等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湿地公园的景观规划以土地的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建设湿地景观、农业景观、文化景观为主要内容,不同功能分区各具特色,相互支撑,最终形成集旅游、文化、休闲、产业于一体的特色湿地公园。 参考文献: 1夏海山,王凌绪,夏正伟.采煤塌陷区规划的景观策略与方法以山西司马矿景观生态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2007(10) 2陈秋计,刘昌华,谢宏全,等.煤矿塌陷区景观生态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 2006,26(5) 3马力,胡海波,沈杰,等.泰州防空园生态景观规划设计J.林业科技开发, 2012,26(2) 4罗萍嘉,陆文学,任丽颖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矿区塌陷地再利用规划设计方法以徐州九里区采煤塌陷地为例J.中国园林,2011,27(6) 5张彦.煤炭资源型城市塌陷区景观更新设计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9(3) 6王浩,汪辉,王胜永,等.城市湿地公园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