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25.50KB ,
资源ID:1679054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67905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环境空气中pm2.5问题初探.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环境空气中pm2.5问题初探.doc

1、环境空气中 pm2.5 问题初探摘 要:PM2.5 是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2.5m 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虽然 PM2.5 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由于 PM2.5 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新标准拟于 2016 年全面实施。 关键词:环境空气 PM2.5 中图分类号: TM623.8 文献标识码: A 一、PM2.5 的危害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

2、大。粒径 10m 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 2.5100m 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 2.50m 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的 1/10 大小,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在欧盟国家中, PM2.5 导致人们的平均寿命减少 8.6 个月。而 PM2.5 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

3、传播推波助澜。 二、PM2.5 来源及成分 PM2.5 的形成方式有三种:1、直接以固态形式排出的一次粒子;2、在高温状态下以气态形式排出、在烟羽的稀释和冷却过程中凝结成固态的一次可凝结粒子;3、由气态前体污染物通过大气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二次粒子。虽然自然过程也会产生 PM2.5,但其主要来源还是人为排放。人类既直接排放 PM2.5,也排放某些气体污染物,在空气中转变成 PM2.5。直接排放主要来自燃烧过程,比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垃圾焚烧。在空气中转化成 PM2.5 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挥发性有机物。其它的人为来源包括:道路扬尘

4、、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厨房烟气。自然来源则包括: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 火灾、漂浮的海盐、花粉、真菌孢子、细菌。PM2.5 的来源复杂,成分自然也很复杂。主要成分是元素碳、有机碳化合物、硫酸盐、硝酸 盐、铵盐。其它的常见的成分包括各种金属元素,既有钠、镁、钙、铝、铁等地壳中含量丰 富的元素,也有铅、锌、砷、镉、铜等主要源自人类污染的重金属元素。 三、PM2.5 监测现状 PM2.5 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已纳入监测范围。目前,PM2.5 的监测尚无国际标准,而我国至今仍没用着 1996 年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 PM10 的监测标准。在环保部近期进行的标准修订版中,对于 PM2.5 仅

5、设置了参考限值。随着污染物数量和类型发生的巨大变化,标准滞后于现实的问题逐渐凸显。2011 年 11 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对外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环境空气质量指数日报技术规定征求意见稿,将 PM2.5 作为一般评价项目纳入标准,新的监测项目将于 2016年 1 月 1 日开始全面实施。2012 年 1 月 18 日,环保部发布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提出将在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开展臭氧和 PM2.5(可入肺颗粒物)的监测。中国的 PM2.5 标准拟于 2016 年生效。如果仅从标准的数值来看,中国即将发布的新标准已经与 WHO 过渡期目标-3 一致。2012 年要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

6、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与臭氧等项目监测,2013 年在 113 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开展监测,2015 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四、降低 PM2.5 的措施 (一)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进工业节能减排 遵从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合理规划产业园区建设。通过合理布局,引导入区企业间形成投入与产出间的共生网络系统,提高能耗与排放的集约化应用与管理程度。 一是产品项目一体化。按照石油化工、煤化工、氯碱化工产品链的上下游关系,构建循环经济的产业链。以产品链上下游关系布局,以产品链上下游关系招商,努力使上游产品、副产品和废弃物作为原料继续生产下游新的

7、化工产品,逐步形成区内产品互为原料、互为市场的发展格局,并实现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和效益最大化。 二是公用工程一体化。通过综合规划实施,集中建设热电联产、工业气体、污水处理厂、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液体化学品码头及管廊、天然气管网等公用工程,改变传统的由各企业自建分散的、小规模的配套设施,实现生产配套、废物处理等设施的资源共享。 三是环境保护一体化。始终把环境保护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在开发之初就进行了区域环境评估工作,从规划上实现源头治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在开发区建立覆盖全区的环境监测系统并与上级有关部门网络互联,实现了企业污水实时监控。规划建设中的危废处置中心,将开发区最大污染源“

8、一固、一液”牢牢控制在手,实现“零排放” 。 (二)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推进内涵式降耗 工业节能减排需要通过推进转型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排放,加速从结构降耗向内涵降耗转变。在制定产业布局时,要综合考虑行业企业的单位产出能耗与排污比,综合考虑产业的整体社会效益。 (三)加强节能减排新技术研发,推进重点行业产业化应用 在主要的高耗能、高排放产业领域制定鼓励性政策,引导企业积极研发节能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设备,对优于相关标准产品的市场开拓,从资金、市场准入、政府采购等多个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地方政府也要配合国家出台符合自身产业特征的配套政策,推动企业

9、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二三产融合,实现减排降耗。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推广应用先进节能减排技术,推进清洁生产。以企业为主体,紧紧围绕传统产业提升、智能及清洁安全发展等重点,通过不断采用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对现有企业生产设施、装备、生产工艺条件进行改造,提高先进产能比重。 (四)加强区域部门产业协作,减少生产不稳定因素 加强与气象、环保、交通等相关部门组织协调,建立跨部门极端天气生产运维预警机制,制定直达重点企业的快速响应预案,减少极端天气对企业正常生产造成的冲击。加强地区合作,遵循减量化原则,联合制定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加强地区产业对接,充分发挥区域资源

10、优势,合建数据处理中心,将实物资源与能源流转换为信息流,降低对传统物流方式的依赖程度。 五、总结 PM2.5 的治理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因此,在对 PM2.5 的治理工作中应注意以下两点:首先需要群众有环境保护的意识。群众作为一个国家的主体,群众的作为对 PM2.5 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只有大家都有环境保护的意识,以上措施才有实行的前提。例如在公共场合实行禁烟。这项措施实施已有一段时间,但效果并不理想,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家对吸烟对环境的影响并不了解以及禁烟会带来哪些好处等等,所以,要想 PM2.5 的治理工作取得进展,首先要注重 PM2.5 治理工作宣传。其次政府要紧密联合群众,共同为 PM2.5的治理工作出力,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大气污染的现状。对此,建议国家将对 PM2.5 的治理力度作为各级政府政绩考核的一项指标,相信会对 PM2.5的指数有一定改善。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