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珠三角消费类电子产业“Turnkey”模式调查与研究摘要:近年来山寨手机发展迅猛,其中 Turn-key 模式带来的产业链集群化效应等因素对山寨电子产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问卷调研定性分析 Turn-key 模式对山寨手机发展的影响因素。深入挖掘 Turn-key 模式的优缺点,为此模式的创新应用以及在产业链升级等方面提出初步建议。 关键词:交钥匙模式;山寨手机;集群化;产业链升级;破坏性创新;产业链转型; 一、Turn-key 模式的产生 2002 年,美国学者 Sturgeon(2002)通过对美国电子产业的变化进行详细的分析,正式提出了“模块化生产网络”一词,建立了一个新
2、产业组织模型模块化生产网络。1 标准模块化制造网络由两类企业组成:一是标准模块集成企业,二是标准模块制造企业(其中又分为通用标准模块制造企业和专用标准模块制造企业) 。每一个集成环节和制造环节都会聚集若干个企业,原有的单向链式的契约关系被打破, 企业与企业之间形成了网状的契约关系,产业价值链也完成了向立体价值网的演化。由此为 Turn-key 模式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如下图 1、图 2 所示。2 “Turn-key”模式,是一个“交钥匙”的“工程项目模式” ,是指向客户的一种总体解决方案。在电子通信消费市场,Turnkey 模式是指由独立的第三方软件厂商直接与芯片厂商合作,在芯片厂商的硬件方案和
3、协议的基础上,集成成熟的上层软件和应用,并整套提供给电子产品生产厂商。本文研究应用了模块化生产网络理论和破坏性创新理论。 二、Turn-key 模式在山寨手机行业的应用 1、山寨手机行业的发展 传统的手机行业中,芯片厂商负责芯片设计,手机厂商专注于项目管理和软硬件研发。而联发科(MTK)进入手机芯片设计领域之后,为手机制造商提供了包括软件和硬件在内的全面解决方案,其 Turn-key 模式重塑了中国手机产业链,使手机制造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山寨手机制造同时发挥了产业集群和个体力量,实现低成本运作,顺应手机产业的发展潮流,同时避开中国企业在研发、管理上的短板。 2、Turn-key 模式对山寨电子
4、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在电子产品发展的道路上,集成电路的科技成果蕴含了山寨化基因。2005 年,台湾手机芯片联发科(MTK)将 Turn-key 模式应用到手机领域,使得手机行业的技术壁垒降低乃至消失。2005 年正规品牌有 70%采用 MTK的集成方案。联发科(MTK)的出现,使手机产业链产生了异化,在手机品牌与代工企业之间,有了一家独大的技术平台,它在短暂的时间内就主宰了中低端手机的产业链。 Turn-key 模式对山寨手机产业链的重要性集中表现在: 减少研发时间和资金成本。使得新手机从产品立项到上市只需要 2-3个月时间缩短同时也降低了整个产业链的资金占用成本。 降低技术门槛。联发科(MTK
5、)通过技术研发把芯片设计、操作平台、解决方案等集成在一个包含芯片和电路板的套件中极大地降低了手机行业的准入门槛。 避开管理短板。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Turn-key 模式避开了中国企业一贯以来诟病的管理短板,避免了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投入于项目管理工作中。 三、Turn-key 模式应用的建议 1、研究结论 研究得出结论,应该利用 Turn-key 模式发挥产业链集群功能,传统优势产业应注重专业化发展,利用 Turn-key 模式出现的契机,完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链高端的连接和底端的转移。利用 Turn-key 模式出现的契机,有效降低技术壁垒。完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链高端的连接和底端的转
6、移,传统优势产业应注重专业化发展。 2、建议 (1)协助山寨电子产业生产方式转型 中国国内对于 Turn-key 模式的应用,可以仿照国外成功例子,Turn-key 模式的集群化优势,重新掌握产品的自主设计和自主研发,推进技术自主创新使我国厂商由 OEM 生产向 ODM 生产转换,逐步改变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2)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 Turn-key 模式在中国发展成不带任何原创性质、完全照抄、盗版、模仿到后期的破坏性创新,遏制了真正的技术变革,恶性竞争导致行业利润急剧下滑、产业生命周期急剧缩短,危害产业持续发展。因此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突破这种困局,在模仿的同时开始自己的技术创新
7、,以品牌作为立足点谋求长远发展。 (3)实现产业链高端的连接和底端的转移 把握 Turn-key 模式进入珠三角的契机,使珠三角在国家产业格局中位置发生变化,向产业链高端环节集聚。要制定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鼓励内资企业进入全球产业链中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生产环节;要继续改善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变劳动力成本优势为综合服务环境优势和技术支撑优势,承接外资高端加工贸易产业和环节。3 参考文献: 1 Sturgeon, T.J. Modular Production Networks: A New American Mode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J.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2002, 11(3): 451-496. 2 模块化生产网络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组织与分工模式D,董俊武、陈震红 3 从“山寨”视角看标准化在产业集群创新发展中的作用,何江,朱云,黄正茂. J标准科学, 2009,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