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摘要:矿山开采区的地质环境是十分脆弱的,特别是在开采过程中对含水层的破坏,对地形地貌的破坏,以及地表植被资源的破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矿区居民的生产与生活。我们应通过对矿山开采对于地质环境的影响分析,从改善环境综合治疗角度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和防范措施,最大化促进矿区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TD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条件,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随着近此年来对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对地质环境中的水圈、岩石圈,以及地面生物圈的破坏危害甚大,更是制约矿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
2、过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治理措施,为促进矿区减灾防灾工作的有效实施,及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质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1. 矿山地质灾害的特点 矿山开采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而的特征。其一,具有致灾性强与治理难度大的特点。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面积大,灾害的种类繁多,危害大,进行治理的难度大。其一,具有不可避免和差异性特点。采矿的目的在于从地表下挖掘相关的矿产资源或者化工、建筑等材料,这必定对原始的地表环境与局部的地球表层环境带来破坏。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使用一些技术功能能够减小破坏范围,但由于矿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矿区原始的状态很难复原。每个矿区的地质环境、资源等都
3、不同,矿区的经济技术水平、人员的素质各不相同,地质灾害的规模、强度等也各不相同。其三,具有突发性、复杂性、群发性等特点。例如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诸如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具有滞后性;地面、大气层、地下多层立体内部结构复杂的空间为矿区空间,使之具有复杂性。 2.矿山开采引发地质灾害 2.1 泥石流和矿区沙漠化灾害。其一,在采矿与矿山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弃土、石渣,对矿区原有的地形条件带来集中性的干扰和改变,形成、演化泥石流沟,从而引发泥石流。泥石流主要发生在沟道和坡地中,具有密度大、规模小、灾情重、爆发频率高、不可预测等特点,根据矿产资源集中,分布的状况和工程技术的进展,泥石流的分布区域也
4、相应改变。其一,矿产资源开发对矿区周围的地表植被带来危害,导致植被死亡;或由于矿区的表土被剥离导致地表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导致矿区土地的生产力逐渐下降,地表呈砂石、碎石、荒芜裸露的状态。矿产开发区的附近是沙漠化主要位置,并以此为同心圆逐渐向外减弱,影响范围和对矿山的开发规模关系密切。 2.2 地面坍塌和边坡失稳。其一,矿区的地面变形坍塌,是由于地下开采的这类矿山,因采空区的上覆岩土体变形或者冒落,造成地表发生变形破坏而造成财产损失或者人员伤亡,是十分突出的矿山环境问题。地面坍塌的后果是破坏了地貌,影响了生态,导致耕地和道路毁坏,河流改道,建筑物倒裂。其二,边坡失稳是由于矿区地下采空,岩体原有的
5、地应力平衡被破坏,导致山体崩塌开裂。 2.3 矿井突水和煤层自燃。其一,由于开采深度加大,地下水深降强排产生巨大的水头差,使得矿层底板遭受高水压威胁,即为矿井突水。引发矿井突水的因素分为自然和人为两个方而,后者影响程度更大,矿井突水对于矿井的正常生产与工人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是矿产开采中一个严重的地质灾害。其二,有着自燃倾向的煤层在适宜条件下氧化发热而燃烧,为煤层自燃,这是人类所而临的一个重大地质灾害。 3.加大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措施 3. 1 建立矿山环境保护机制 政府重视是实现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的关键。为此,要切实加强政府对地质环境的管理,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纳入政府国民
6、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矿业经济发展同地质环境保护相结合,真正把矿山地质环境当作“事关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件大事认真抓好。 3.2 健全监督管理体系 矿山地质环境管理涉及面逛、专业性强,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强化执法力度,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保护、依法治理,努力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同时,要建立一支素质高、纪律严明的管理队伍,切实履行政府监督职能,坚持对违法开采、破坏地质环境、诱发地质灾害的土程项目进行依法干预、否决和惩处,以实现有效保护、改善地质环境。 3. 3 强化对矿山采矿活动的全程管理 首先,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
7、,在编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同时,必须制定与之相配套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把好采矿准入关。其次,在矿山开发过程中,规范采矿行为,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责任的落实情况进行严格监督检查;严格按照经审查批准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土程,加强采矿过程中的地质环境监测、预报工作;加强闭坑矿山的审查和管理,矿山闭坑时要对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进行验收。第三,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创新,鼓励研发、引进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土作的质量和效果,规范技术标准和技术行为。 3.4 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保证金体系 建立和完
8、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是实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目标的必要条件。对有矿权责任人的矿区,落实矿山企业责任,强化资金使用与管理;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落实情祝予以返还和奖惩,以经济手段保护地质环境,确保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保证金应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统筹管理,专款专用;在主管部门的监督下,切实用到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工程上来,严禁资金挪用,杜绝浪费。 3. 5 加强矿山地质灾害预测及信息化技术研究 矿山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双重属性。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技术含量高、风险性强的工作,必须充分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方法
9、和手段,高度重视科技进步与创新研究,遵循客观规律,用科学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土作。要围绕矿区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和治理难点,与科研单位或有关院校联合攻关,降低防灾、减灾成本和资金投入的风险。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矿山地质环境管理、矿山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灾情传递等方面的优势,建立矿区地质环境空间数字采集设施和信息系统网络,利用先进的遥感、全球定位、卫星通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高地质防治水平和防灾、减灾能力。 3. 6 注重综合治理提高综合效益 地质环境保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之一,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是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把矿区地质环境保护和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当地社会发展和经济
10、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综合采取行政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统筹规划,统观全局,统一行动,实现地质环境保护与灾害防御效益最大化。 3.7 加强科普宣传增强公众意识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牵涉千家万户的利益,关系国计民生和子孙后代。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各种媒体,向社会公众宣传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大意义,普及基本知识,开展地质灾害科普教育,唤起全社会对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视,增强忧患意识和警觉性,有效提高公众应急反应能力和临灾自救互救能力,创造“保护地质环境有功,破坏地质环境犯罪”的舆论环境,构筑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土作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4.结语 采矿过程中的物质转移与能量交换是对矿山的地质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矿山开采活动引发矿区的地下应力状态和环境条件、地表地貌的强烈改变,从而诱发各个类型的地质灾害,对矿山的开采活动带来威胁,且不利于于矿山可持续发展。由此,应当正视矿山开采产生的环境问题,寻求科学合理的方法予以防范和解决。 参考文献 1张良,张建亮.矿区开采沉陷地质灾害防治研究J.山西科技.2007(06). 2郎志俊,谢伟,夏军武.采动损害控制治理探讨J.煤.2009(11). 3刘振伟,刘兵成.充填开采对覆岩变形破坏影响的研究J.煤炭与化上.2013(08).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