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27KB ,
资源ID:1679630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6796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空间经济理论的演进发展.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空间经济理论的演进发展.doc

1、空间经济理论的演进发展摘 要:将空间与经济问题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可以一直追溯到亚当斯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一代又一代的经济学者试图将空间要素纳入经济学的主流的分析框架,但都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进展。直到1977 年,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的垄断竞争模型克服了技术障碍,而保罗克鲁格曼最终解决了这一问题,并经过克鲁格曼等学者的不懈努力,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空间经济理论的基本框架。 关键词:空间经济理论;演进;发展 中图分类号:F0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2-0008-02 一、空间经济学的产生 空间经济学发端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日本京都大学教授藤田昌

2、久(2004)回忆了空间经济学诞生的过程1:保罗克鲁格曼于 1991 年发表了规模经济和经济地理 (Increasing Return and Economic Geography) ,提出了“核心-边缘”模型这一空间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模型。几乎是与此同时,英国伦敦大学教授维纳布尔斯也开始将空间经济学的模型应用于国际经济问题的研究。1991 年 11 月,藤田昌久在波士顿召开的北美地域学会上认识了克鲁格曼,两人于是开始了合作研究。经过近5 年的努力,他们三人完成了对空间经济学初始阶段的研究。1996 年,在东京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他们商定将三人的研究成果整合成一本研究生院水平的系统的专著。从那

3、一年的 6 月开始,他们通过 3 年的共同努力,完成了由三人合著的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一书,并于 1999 年出版发行,标志着空间经济学的正式成型。 二、空间经济学溯源 空间经济学的产生时间并不长,但在经济学产生的初期,先贤们就将空间与经济问题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了。亚当斯密在其 1776 年发表的历史性巨著国富论中,以及在后来的大卫李嘉图还有之后的卡尔马克思都把地理空间和经济问题结合在一起进行了分析,并没有忽视空间这一客观存在的因素。追根溯源,应该说德国的古典区位理论是空间经济学的源头。德国学者杜能通过自己亲自经营农庄 10 年,来研究德国农业的经营模式和产业化问题,并于 1826

4、 年发表了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一书。这标志着区位论的开创。在书中,杜能认为货物运输的花费将消耗一部分李嘉图经济租,他还开创了城乡联系研究的范式,其提出的“杜能圈”成为了区域经济学以及后来的空间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由于杜能的开创性的贡献,他被著名的区域学家沃尔特艾萨德(Walter Isard)称为“区位论之父” 。 到了 19 世纪末,德国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并迅速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是时,资本主义也正由自由竞争向垄断竞争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和铁路系统的不断完善以及国际贸易的增长引发了产业转移和工业布局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使研究区位论的学者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5、成为了他们研究的重点。19 世纪 80 年代,德国学者劳恩哈特(Wilhelm Launhardt)利用“结点原理(node theorem) ”对区位的分布问题进行了几何求解,并首次提出了基于资源供给和产品销售约束的运输成本最小化的厂商区位择优问题。在劳恩哈特之后,1909 年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 Weber)出版了工业区位论 (Industrial Location Theory)一书,这标志着工业区位理论得以开创,这也使韦伯成为了第一个对工业区位理论进行系统分析的经济学家。韦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一般区位理论进行了科学的表述。他将影响区位的因素归纳为区域性和集聚两类因素,他认为,

6、工业在区域层面上如何布局,受区域性因素的影响,而厂商在区域内何地集中,则受到集聚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这一地方一定是集聚力和分散力均衡的结果2。 1933 年,沃尔特克里斯塔勒(Walter Christaller)出版了专著德国南部的中心地 ,系统地阐述了中心地理论。后来的奥古斯特勒施于 1939 年出版了空间体系经济学一书,勒施创造性的将一般均衡理论应用于空间问题的研究,并建立和发展了工业区位理论、经济区理论以及市场区位理论。 1956 年,美国经济学家沃尔特艾萨德(Walter Isard)发表了区位和空间经济 (Location and SpaceEconomy)一书,将前人的研究整合成为

7、一个较为容易处理的框架,区位问题被处理为一个标准的替代问题,即厂商可以被看作是在权衡运输成本与生产成本。这是艾萨德的开创性的贡献3。作为西方区域经济学创始人的艾萨德反对在一般均衡分析的过程中不考虑空间因素,而主张将地理学和经济学结合起来。艾萨德尽管最终也没有能将空间因素成功地纳入经济学的主流之中,但他却成功地开创了曾经一度非常流行的区域科学。1964 年,阿隆索(W.Alonso)在其出版的著作区位和土地利用 (Location and Land Use)一书中,建立了一个“单中心城市模型” ,与杜能的模型相比有了相当的进展。 1969 年,雅各布斯(Jane Jacobs)出版了其专著城市经

8、济 (The Economy of Cities) ,这意味着城市经济学科的兴起。该学科将城市系统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列为了研究对象,但是与杜能模型一样对于城市形成的原因并没有能给出很好的解释。特别是模型中关于单中心城市的假设与现实世界偏离太大,削弱了对现实的解释能力。 三、空间经济学被成功纳入经济学的主流分析框架 空间要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没有能够被成功的纳入经济学的主流的分析框架,这并不是主流经济学家们故意忽视的结果,而是由于它本身存在着主流经济学家们所无法处理的技术难题,即存在收益递增条件下的市场结构。对此保罗克鲁格曼有一个非常贴切而形象的表述,他认为,如果我们没有找到某种方法来处理规模

9、经济和寡头厂商的问题,那么我们就根本无法找到研究空间经济学正确的方向,这也正如地理学家没有去认真研究山脉的位置是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手中并没有可以能很好的解释山脉成因的模型一样,经济学家没有去研究经济的空间方面的问题也是因为他们深刻的认识到空间因素还无法纳入经济学主流的分析框架之中4。这样的局面一直到了 1977 年才得以彻底地改变。这一年迪克西特(Avinash Dixit)和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发表了著名的论文垄断竞争和最优产品多样性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m Product Diversity) ,他们为剑桥大学的罗宾

10、逊(J.Robison)和哈佛大学的张伯伦(Edward Chamberlin)提出的垄断竞争思想赋予了近乎完美的模型表述,该模型被称为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垄断竞争模型。这一技术工具的提出为把空间要素纳入主流的分析框架成为内生变量提供了可能。 四、空间经济学基本框架的初步形成 1991 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规模经济和经济地理一文,创新性地在空间经济问题的研究中运用了规模收益递增与垄断竞争的分析工具以及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1952)的“冰山运输成本” (萨缪尔森认为可以想象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像冰山一样“融化”了一些,最终到达目的地后这些损失的

11、部分就是运输成本)交易技术来研究空间经济问题,提出了“中心-外围”模型。此后,通过克鲁格曼、藤田、维纳布尔斯、福斯里德、马丁、奥塔维诺、蒂斯等学者的不懈努力,1999 年出版了克鲁格曼、藤田昌久和维纳布尔斯的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 ,2002 年出版了藤田昌久等人的著作聚集经济学:城市产业区位与区域增长(Economics of Agglomeration:Cities,Industrial Location,and Regional Growth) ,2003 年出版了鲍德温等人著作经济地理与公共政策 (Economic Geography and Public Policy) ,

12、2005 年出版了森知也和亚历山德罗的技能、集聚与分割 (Skills,Agglomeration and Segmentation) ,还出版了亨德森和蒂斯主编的区域和城市经济学手册第 4 卷集聚与经济地理学 (Agglomeration and Economic Geography) ,至此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空间经济理论的基本框架。 结语 将空间与经济问题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可以一直追溯到亚当斯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一代又一代的经济学者试图将空间要素纳入经济学的主流的分析框架,但都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进展。这并不是主流经济学家们故意忽视的结果,而是由于它本身存在着主流经济学家们所无法处理的

13、技术难题,即存在收益递增时的市场结构问题。直到 1977 年,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的垄断竞争模型克服了技术障碍,而保罗克鲁格曼所提出的“中心-外围”模型最终解决了这一问题,并经过克鲁格曼、藤田昌久、维纳布尔斯、福斯里德、马丁、奥塔维诺、蒂斯等学者的不懈努力,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空间经济理论的基本框架。 参考文献: 1 陈建军.要素流动、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一体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24. 2 梁琦,刘厚俊.空间经济学的渊源与发展J.江苏社会科学,2002, (6):61-66. 3 梁琦.空间经济学:过去、现在与未来兼评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J.经济学,2005, (4):1067-1086. 4 保罗克鲁格曼.发展、地理学与经济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37-39. 责任编辑 仲 琪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