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区 X9D3119 井工作制度的调整效果分析摘 要:通过对油井在生产过程中的压裂、补孔后,根据产量的变化及时调整油井的工作参数;单井上增产措施的有效期后产量下降,调小油井工作参数;合理匹配油井参数,使油井在长冲程小冲次的状态下安全运行;在检泵作业时,调整泵径加裝油管锚扶正器等措施延长油井的有效运转时率,保持合理的工作制度,从而达到最佳经济效益。 关键词:压裂 补孔 调参 井下措施 延长时率 目前油井的有效时率很低,通过对油井压裂、补孔后,根据产量的变化调整油井的工作参数;单井上增产措施在一定的有效期后产量下降,再调小油井工作参数;在检泵方案及设计的优化和配套,有效延长检泵周期,提高其周围注水
2、井水量,使具有压裂、补孔条件、又有上产措施的井,增油效果良好. 一、油井基本概况 X9-D3-119 井是油区的一口调整油井,该井于 1990 年 9 月 15 投产转抽。投产初期日产液 34t 日产油 25t 含水 26.0%流压 4.14Mpa。工作参数:泵径56mm 冲程 2.5m 冲次 6 次/分机型 CYJ5-2.5-26B。该井于 1995 年9 月压裂,1997 年 4 月补孔。目前,日产液 53t 日产油 9t 含水 82.8%流压 2.78Mpa。 二、油井开采过程中工作制度变化调整 1.初期阶段参数 X9-D3-119 井于 1990 年 11 月投产转抽,有两口水井与其连
3、通,分别是水井 X9-D3 -120 井和水井 X9-2-121 井,两口水井于 1991 年 4 月相继转注,初期都为笼统注水,没有分层注水.其工作制度: 泵径56mm,冲程 2.5m,冲次 6 次/分,沉没度 478m,泵效 64%,功图反映正常,上载荷 48.6kN,下载荷 14.1 kN。所以初期参数还能满足其生产需要。 X9-D3-119 井周围有 6 口油井,这些油井相继转抽后出现了注采不平衡。由于注采不平衡,不能充分注水的矛盾日益突出.X9-D3-119 井产量流压都下降较快,至 1994 年 4 月,日产液 23t 日产油 10t 含水 38.6%流压 2.43Mpa。这时从功
4、图反映该井供液不足:上载荷由 38.6kN,下降到29.7kN,下降了 8.9 kN 下载荷由 14.1 kN 下降到 12.1 kN 下降了2.0KN,但这时沉没度在 110m,泵效仍达 47%。但是,随着产量完成的紧张,考虑成本因素,我们决定对 X9-D3-119 井进行采取措施,达到上产的目的。在预计方案确定后,对该井的各方面资料加以收集整理分析。尽可能的针对该井的层位关系进行细化的基础上加以论证,达到最佳的压裂效果。 2.压裂增产阶段工作参数的调整 2.1 为了保证压裂效果,确实提高该井的产量,在压裂前,我们除了认真做好压裂方案外,积极做好 X9-D3-119 压前的培养工作。首先,在
5、注采结构上体现的注采不平衡的情况下,经过分析总结,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决定调整该井的注水量,在 1995 年 4 月,对 X9-丁 3-120 井的全井配注进行调整,配注由 50m3/d 到 100m3/d,实注由 51 m3/d到 93 m3/d。起到了临时缓解注采不平衡的矛盾,稳注该井流压。X9-D3-119 井的几个层与水井 X9-D3-120 井连通好,增加了另一条解决途径,故于 1995 年 5 月,决定先对这口水井压裂,然后再压 X9-D3-119 井.同时为满足该井的生产需要,决定压后同时换大泵径,由56mm 换成70mm管式泵,冲次由 6 次/分上调到 9 次/分。 2.2
6、 压裂后调大参数 X9-D3-119 井由于压后效果非常好,对工作制度的参数进行了及时调整,调大该井参数后,日产液上升了 27t 日产油上升了 19t,含水下降了5.9 百分点,流压 3.14MPa,功图由压前的供液不足变为正常,通过该井工作制度的调整,有力地保证了压裂实施效果。X9-D3-119 井压裂前后数据对比:日产液(t/d)压前 17 压后 44 日产油(t/d)10 压后 29 含水(%)38.6 压后 32.7 流压(Mpa)2.43 压后 2.43 工作参数:泵径 56 压后 56冲程 2.5 压后 2.5 冲次 6 压后 9。差值日产液(t/d)+27 日产(t/d)+19
7、含水(%)+5.9 流压(Mpa)+0.17 3.补孔阶段工作参数的变化 3.1X9-D3-119 井压裂后,效果稳产到 96 年 10 月,日产液 41 t 日产油 16 t 含水 62.7%流压 2.48Mpa。 3.2 从沉积相带上看 X9-丁 3-119 井的 PI212、PI331-332 处于河道砂带,砂岩厚度分别为 2.1m、6.2m,有效厚分别为 1.2m、4.2m,砂体发育较好,且未动用。为了挖潜剩余油,于 1997 年 4 月先对该区块水井X9-D3-120 井进行了补孔,使该区块葡 I 组地层压力上升之后对 X9-D3-119 井的葡 I212、葡 I331-332 进行
8、了补孔。 3.3 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把冲次一度调到了 12 次/分,上载荷达到76.1kN,下载荷也达到了 24.5 kN,电流达到了 93/76A。 补孔前后数据对比:日产液(t/d)补孔前 43 补孔后 62 差值 19 日产油(t/d)补孔前 4316 补孔后 42 差值 26 含水(%)62.7 补孔后 31.6差值 0.29 流压(Mpa)2.48 补孔后 2.77 差值 0.29 沉没度(m)110 补孔后 245 差值 135。工作参数:泵径 70 冲程:2.5 冲次:补孔前 9 补孔后12 理排:补孔前 12.4.7 补孔后:166 差值 41.3 泵效:补孔前 36 补孔后
9、39 差值 3。 4.合理调整油井工作制度 4.1 油井产量上升的调整 在油井上产阶段,合理调整油井工作制度,保证正常运转,生产参数的调大,特别是冲次达到 12 次/分,造成了油井负荷变大,交变载荷增大,致使抽油机各部配件磨损、断裂严重,造成油井管、杆的长期疲劳,抗拉强度降低,最终导致管、杆断脱。 4.2 生产时率的影响 该井在 1995、1997 年压裂、补孔时,放大参数后,一年中,毛辫子折 7 条,烧电机 3 台,尾轴和曲柄销各更换1 套,严重影响了生产时率。 在 1998 年 10 月 28 日检泵,原因是第 56根管丝扣断。分析:从生产数据看日产液 58 t 日产油 14 t 含水 7
10、5.4%流压 2.69Mpa,沉没度 210m。工作参数,泵径70mm,冲程 2.5m,冲次 12次/分,上载荷 72.1kN 下载荷 21.3kN 从以上数据看出,造成连续 2 次管断根本原因是参数不合理冲次太大,致使交变载荷增大使管体断脱。 4.3 采取措施 在不影响该井产量的情况下, 改变 X9-D3- 119 井工作参数,进行换大机型,并把冲程调到 3 米,冲次由 12 次/分调下来。因此在 1999 年6 月 12 日,把机型由宝鸡五型换成总机厂十型。采取措施后,产量基本没有变化,最大载荷下降了 3.8 kN 最小载荷上升了 3.2 kN 载荷差下降了 7 kN,沉没度上升了 51m
11、。由于采取了针对性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该井再也没有出现机械事故。 三、合理匹配参数 从单井合理匹配参数抓起,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检泵率和综合返工率。该井压裂、补孔后,通过检泵方案的优化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油井在增产措施后期的参数调整 1.1X9-D3-119 井从 1997 年补孔后的及时调整至 2000 年产液量已由补孔初期的 62t 下降到 48t 流压由 2.78MPa 下降到 2.11MPa,沉没度降到79m 左右。为此将冲次由 9n/min 下调至 6n/min,下调后从功图上看泵充满程度明显变好,供液不足状况得以改善。 1.2 及时检泵 该井 2001 年 3 月由于油管挂
12、下第一根油管丝扣断而检泵,泵径为70mm 泵,最大悬点载荷为 72kN,并使用偏 III 井口。为有效预防管断问题,检泵时油管挂下第 1-3 根油管换成了加厚油管把其余油管换更新为旧管,并加装了油管锚。 1.3 及时换泵 虽然采取了加装油管锚等措施但由于更换的旧管质量问题,该井由于上载荷为 66.1kN,仍然较大。为有效降低管负荷,采取了换小一级泵径的措施,由70mm 换成56mm 同时对部分变形严重的抽油杆进行了更换(由于资金问题,没有换全井杆) 。调整后该井最大载荷又下降了2.1kN 最小载荷上升了 0.4kN 管杆受力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2.检泵作业时所采取的措施 2.1 检泵原因分析
13、该井 2003 年 8 月又因第 55 根杆体拉断而检泵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杆的使用年限长(已起过 10 年)悬点载荷大造成的。由于该井的连续作业,本次以应用成熟技术为主,全面实施各项预防措施,防止杆断、管断、磨断等现象,以延长其检泵周期。 2.2 预防措施 (1)全井更换新抽油杆(2)加装了防偏磨扶正器 50 个(第 65-116根杆,每根 1 个) (3)加装了油管锚(4)由 056mm 换成 057mm 大流道泵。经换大流道泵等措施后,该井最大载荷降至 61.3kN 流压 2.78Mp 沉没度210m 井下工具工作状况正常。 四、结论 1.通过检泵方案及设计的优化和配套,有效延长检泵周期,由 270天上升 420 天。 2.提高其周围注水井水量,具压裂、补孔条件、又有上产措施的井,增油效果良好。 3.通过调换机型 5 型换 10 型,冲次 12 次/分调到 9 次/分又下调到6 次/分, 根据油井实际情况,采取调整地面参数,有效改善了管、杆受力状况。 参考文献 1张绍槐. 机采井工作制度.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赵福麟. 油气田开发. 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 3袁万钟. 钻采技术.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