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35KB ,
资源ID:1680223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6802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自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回应性机制构建研究.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自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回应性机制构建研究.doc

1、自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回应性机制构建研究摘要: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空前高涨的自发式民意表达对地方政府的管理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政府必须重新审视与完善回应社会诉求的机制。本文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服务理论,从回应性机制的内涵与意义出发,引用典型网络案例分析当下地方政府回应性机制面临的一些挑战,在此基础上从机制构建的外部条件、动力、保障、运行四个方面探讨了构建地方政府回应性机制的方式和途径,以此增强地方政府对网络民意和诉求的回应力,提升地方政府的公共治理效能。 关键词:自媒体;地方政府公共治理;回应性机制 一、引言 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网络在中国迅猛发展。截至 2012 年 12

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 5.64 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 5090 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 42.1%,较 2011 年年底提升 3.8%。中国已经进入了自媒体时代。关于自媒体的含义界定,美国新闻学会的媒体中心于 2003 年 7 月出版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联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 ”研究报告,里面对“We Media(自媒体) ”下了一个十分严谨的定义:“We Media 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 ”当前社会中的自媒体形式多种多样,降低了公民监督政府、提出诉求的成本。但与此

3、同时,自媒体低廉的信息传递成本也使得网络也成为谣言的聚集地,网络政治参与出现了无序性的问题。地方政府的回应性机制是地方政府回应常态化、制度化的有力保障,确保地方政府对于社会自觉、稳定、有效、可持续的回应性和回应力。分析和研究如何构建地方政府回应性机制对于地方政府的治理创新很有意义。 二、地方政府回应性机制的内涵 在意识到传统的官僚体制造成政府管理的低效率、高成本之后,20世纪 80 年代开始,西方国家掀起了一场名为“新公共管理”的政府改革运动,提出了“政府公共服务的顾客取向” 。再到后来新公共服务理论,登哈特夫妇提出将公共服务对象从“顾客”提升到“公民” ,但并不影响其旨在要求政府重视公众需要

4、、回应社会需求的本质。结合我国实际,地方政府回应性机制的构建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与社会稳定,强调政府对公众的诉求的及时反馈和有效处理,其具体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实现公共利益为价值导向 由于官僚体制的一些弊端,如组织层次过多、管理部门只能交叉等,地方政府在回应社会诉求时忽视了公众利益,出现部门间回应责任相互推诿、回应不到位或被动回应的现象,导致公众常常不能得到满意的回复。显然,政府应当意识到任何回应社会的管理活动都是以实现公众利益为目的的,并且应该将这种价值导向贯穿到地方政府回应性机制的每一个环节中。 (二)强调公共管理的服务性 登哈特夫妇在改革政府中提出了“服务,而不是掌舵”

5、,将公共服务的精神提到政府管理的首要位置,这就给政府造成了一种特殊的责任,即它不仅要使其直接的顾客满意并以一种高效率的方式运作,而且还要提供其公民所需要的服务。地方政府回应性机制需要突出其服务社会的特点,以民为本、为民服务,而不是依然保持政府的强势姿态,试图打压舆论和驾驭社会。 (三)确保公共管理的及时有效性 地方政府在回应社会诉求时要做到及时迅速。一方面,政府收集、处理、反馈信息的速度要快,反应要灵敏。政府内部机构之间、政府与外部环境之间、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都应该保持高效的协调配合,提高回应机制的运作效率;另一方面,政府处理诉求和反馈信息时也要注重有效性,不是说解决问题的速度一定是越快越好,

6、而应该是“正当其时” 。(四)具备法制保障和刚性约束 法律保障约束地方政府的行为,促使其依法治理。政府首先必须做到依法回应,才能真正做到以实现公共利益为导向、重视公共服务和保证回应的及时有效。地方政府回应性机制作为政府管理活动机制中的一种也应该像其他机制一样具备相应的的规则约束,保证回应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缺乏法律法规作为制度保障的回应性机制只能是无序和无公信力的。 三、自媒体时代对地方政府回应性机制的挑战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信息资源和权力的分配方式,公民表达意愿的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公众通过与媒体、意见领袖、地方政府之间的相互影响和配合,不管是从治理理念还是治

7、理方式上都对地方政府提出了新的挑战。公民运用网络作为表达民意的工具,参与并影响着公共管理活动。 (一)地方政府管理理念的转变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高涨,民意表达的渠道更加多元化、迅速化和规模化。地方政府的管理理念逐渐转向以人为本,尊重和吸纳民众意见,并且也更加注重公共管理的服务性、责任性和回应性。从近年来的网络舆论事件来看,无论是厦门 PX 事件、钓鱼执法事件,还是微博打拐事件、温州动车事件、上海地铁追尾事故等,都反映出传统政府管理理念的滞后和社会对政府管理理念转变的迫切需要。 (二)地方政府治理方式的互动性增强 由于网络的普及性和交互性,地方政府与公民的互动增多,民意

8、对地方政府决策的影响程度增大,社会力量也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例如,从“微博打拐”这样的全民公益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出,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增强了公民力量,改变了传统的公共治理力量分配格局,增强了地方政府与普通民众之间的互动性,让地方政府治理更加“平民化” 。 (三)地方政府回应的主动性增强 我国目前的网络环境建设还有较多不成熟的缺陷,公民参与会出现不理性的状况,社会矛盾也日益增多。为了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地方政府需在面对社会各方面的诉求时,不断提高其回应性,及时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例如,上海政府在“地铁追尾事件”中就充分掌握了控制舆论的先机,抢在黄金一小时率先公布事件情况。通

9、过官方的信息发布和辟谣,成功避免引起舆论恐慌和事件的进一步恶化升级。这说明,政府的回应在网络舆论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引导和控制作用。 (四)地方政府信息引导和公开方式的转变 从我国近年来的网络公共事件来看,地方政府引导舆论的方式上还存在较多不足,主要表现在时间的滞后性和引导方式的被动性,信息公开也还没有形成常态化的机制,这些都不利于回应性机制的构建。为了增强地方政府的回应力,地方政府也在逐步增加信息引导和信息公开的渠道,如新闻发布会、政府网站、政府官方微博、听证会等形式,引导舆论正确走向,提升政府公信力。 四、地方政府回应性机制的设计 本文所分析构建的回应性机制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建设、动力来源、回

10、应模式三个方面,具体设计如下。 (一)地方政府回应机制的外部环境建设 地方政府的回应性机制构建也必须以健康畅通的网络环境为载体才能实现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因此网络环境亟待地方政府加强治理。其外部环境建设主要包含两个方面。首先,要加强网络的物理环境建设。这个建设目标的达成需要地方政府与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展开合作,完成网络设施的配套和完善,构建通畅的用户信息交流平台,共同建设具有较高普及性、便捷性的网络物理环境。其次,网络环境治理还应该包括“软环境”的治理,即网络应用下的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本身的生态健康。软环境的建设主要着力点在于提升公民素质,提倡网络道德。同时,政府也要加强网络参与的法律制度

11、约束,并且要对相关的法律条文细化,将公民参政的形式过程制度化规范化,为政府回应性机制的建设和运行提供一个高效的运行环境。 (二)地方政府回应的动力来源 地方政府回应的动力来源是多方面的,既有内源性的也有外源性的动力,当这些动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触发地方政府回应公众的诉求。归纳来看,地方政府的回应动力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感 在当前民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社会矛盾逐渐凸显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往往容易成为网民舆论攻击的对象。公民对政府的监督往往带有暗示性的“斗争和反对”心理,导致网络监督有时不仅不能发挥正常的监督功能,反而成为民意“绑架”政府、干预司法公正

12、的一种不成熟的行为。在地方政府进行公关管理活动时,如果民众对于政府的任何行为都抱有逆反和抵抗情绪,那么政府将会为正常行政活动付出高额的人力物力成本。因此,获得民众的信任感是地方政府降低行政成本的保障,也是地方政府回应社会诉求的动力来源之一。 2.地方政府的问责与晋升机制 对于地方政府官员而言,政府的问责与晋升机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参与公共管理活动的施政方向和成效,与晋升相关联程度高的评价指标往往容易成为地方政府的管理重心。如果将官员的晋升与地方政府回应性机制相联系,作为“理性经济人”的政府官员将会更加重视政府对社会诉求的回应。因此,地方政府回应性机制的构建一旦与政府官员的问责和晋升挂钩,一定

13、会大大提高地方政府的回应动力。 3.提供公共政策输出的正当路径 网民的政治参与可以体现公共决策过程的各个阶段,某些议题在引起地方政府重视后,可以上升到政策议程设置的阶段,最终形成公共政策向社会输出。由此可见,地方政府对网络民意的回应渠道也可以作为其公共政策输出的渠道,且因该公共政策的出台事先吸纳了民众诉求,有了较为广泛的民意基础,会增强该政策的正当合理性。当地方政府将民意评估纳入到政策的整体评估中,这样或许可以降低政策运行后期一些不必要的质疑,降低了地方政府的政策运行阻力和成本。 (三)构建地方政府回应机制的保障 地方政府回应性机制需要多方面的保障,主要包括地方政府自身回应能力的建设、各项回应

14、性设施的构建和相关法律的保障。地方政府回应性机制的保障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提高政府回应社会公众的能力 为了提高地方政府的回应能力,公共管理者需首先构建服务社会与信息共享的理念。政府回应社会的目的不仅仅只是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或面对社会需求有形式上的交差,更深层次的目的是创造一个责任共担与利益共享的治理机制。公共管理者通过积极参与网络讨论,与公众展开对话与沟通,从众多的网络舆论中提取出真正符合民意的建议,建立起公共管理者洞察现实社会和网络舆论的能力。然后,将这些民意进行汇总和加工后找出公众实际需求,地方政府再将信息反馈给公众。政府回应公众的能力建设应该是多层次的能力建设。 2.构建常态化、

15、多样化的回应渠道 在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呈现快速广泛的特点,地方政府时常需要抢占舆论高地,所以及时有效地发布官方信息,避免网络舆论出现混乱的局面。但由于缺乏完善的回应渠道,因事而动的地方政府回应往往显得被动和滞后。地方政府回应渠道的构建可以依赖多种路径,如官方网站、媒体报道、新闻报纸、政务微博等。 3.加强政府回应性基础设施建设 地方政府回应性机制的载体是回应的基础设施。在传统的政府回应活动中,地方政府一般是通过社会调研、统计调查、社会媒体和官方回应机构等载体实现回应,但是容易导致回应效率低,且政府占据回应的主导地位,并不利于现代行政管理的发展。为适应自媒体的迅速发展,地方政府也应该建立起以政

16、府网络为主导的电子化政府。它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透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如电话、网络、公用计算机站等)在其更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为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民众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建立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人的、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地方政府应该充分考虑将传统的回应性基础设施和与现代的回应性基础设施科学有效的结合,以保证地方政府的有效回应。 4.完善相应法律法规 回应机制的制度化运行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一方面要加强政府自身回应行为的立法和守法,地方政府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回应社会诉求,在法律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不能越权回应。同时,也需要

17、在监督的基础上进行绩效评估。另一方面,需要相关的法律来规范网络参政议政、净化网络环境。在自由的网络空间中,缺乏自律的网民可能不加证实地发布虚假信息,造成网络环境的混乱,不利于有序的网络参政议政。 (四)地方政府回应模式选择 通过分析近年来引起舆论关注的网络焦点案例,研究发现很多案例中政府对民意的回应存在相似的逻辑与方式,在面对高压态势的网络舆论压力时,地方政府可能迫于压力采取相应措施,也可能依然对舆论采取漠视的态度,或者在网络舆论的影响范围扩大之前,地方政府已经预兆式的采取了一些回应措施,尽力避免事件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因此,地方政府在面对不同复杂程度的网络事件时,可能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模式。 1

18、.地方政府的回应模式 根据地方政府在事件处理过程中回应程度的高低可以将地方政府的回应模式分为三类。 (1) “被动型”回应模式 这种回应模式下,网民占据着舆论的主阵地,地方政府往往在网络舆论事件中处于被动的地位。通常是在网络舆论已经形成广泛影响,个体意见在网络的传播推动下合力成一股或几股力量后,网民“倒逼”政府回应。此时,迫于舆论压力,地方政府不得不对事件采取一些措施,但是回应程度较低,与网民的互动也较少。这种模式的典例较多,如汶川地震后建 8 级抗震建筑不抵雅安 7 级地震遭质疑,该话题经媒体在微博上报道后便引起了大量网民对该建筑工程的质疑,网民纷纷指责地方政府的监管不到位。面对质疑,四川省

19、人民政府某官员在采访中表示这种情况属正常, “你让它丝毫没有一点点损失现在的技术是达不到的,抗震的设防的标准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该回应中,政府官员漠视和不负责任的态度迅速招致网民反感,网络舆论走势再次升高,当地政府的公信力也受到了影响。这种模式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公民的诉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回应,政府和社会之间存在冲突。 (2) “主动型”回应模式 在此模式下,政府在舆论回应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一般先是网民参与讨论形成议题,引起地方政府重视后,政府积极主动回应,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形成了对事件的整体控制,但是与网民的互动程度较低。例如,广东省的乌坎事件,其被视为中国群体性事件的

20、里程碑。2011 年 9 月 21 日,乌坎村 400 多名村民因土地问题、财务问题、选举问题对村干部不满,到陆丰市政府非正常上访。事件在前期由于信息真实性无法确定,缺乏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程序,仅有少量海外媒体进行了直接报道。但是,在事件处理后半期,政府的公开应对和表态促进了媒体关注度的突飞猛进,微博也发力,再次推高该事件的舆论热情。由中纪委委员、广东省委副书记朱明国带队的该省工作组进驻汕尾陆丰,调查处置乌坎事件,恢复乌坎法治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由于地方政府的积极应对和妥善处理,政府把握了信息传播的主动权。这种模式下政府回应的效果较好,公民的诉求能够得到积极回应,但是由于地方政府与网民的互动不够,可能会造成回应不及时和不到位的情况,所以还是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