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26KB ,
资源ID:1680671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6806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让课堂充满人关怀.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让课堂充满人关怀.doc

1、让课堂充满人关怀摘 要:于漪老师的课是极富魅力的。她主张重教轻学,从教的出发点转换到学的立足点上,能从学生的实际出来来进行教学。她的课堂富有情趣,使学生有着浓浓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纵观于漪老师的每一堂课,她的课堂带有深厚的文学色彩,闪耀着人文光辉。 于漪老师是一位在语文教学上独具魅力的教师,她热爱教师事业,潜心从事语文教学研究。于漪老师具有慈母般的爱,这种爱使她在语文教育中极具耐心,富有激情,以激情感染学生,重熏陶感染,主要通过富有激情的语言赏析课文的词句,点燃学生感情的火苗,以达到熏陶感染的目的。她把单一的语文知识的传授转变为融思想教育、知识传授、能力培养、

2、情操陶冶为一炉的立体化多功能培养,把语文学习的课堂延伸到课外、校外,为学生打开认识现代社会的广阔天地。她的课课堂节奏快,教学效率高,符合时代要求。 纵观于漪老师讲的晋祠一课,她的课堂充满着人文关怀,充满着浓浓的爱,洋溢着激情热烈的气氛。正是因为有了师爱,她的课堂抛开了审问与灌输,教师与学生和谐平等地对话,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建立起了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对话中领悟文本,感受语言的魅力,在对话中感知人生。课堂具有趣味性,真正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刨根究底的欲望,进行激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于漪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思维,主动发现问题,

3、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不仅仅是教课文中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口才,熏陶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这些都是与新课程理念一脉相承,从于漪老师的课上,我们真正看到了教什么,如何去教,如何以学生发展为本,怎么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看到了真正的师生互动,做到用教材教。 晋祠是一篇浅显的说明文。说明文平实的文字,客观的描写,不像小说、散文、戏剧那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一般的老师会从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等几方面来教学生,停留在课文的表面来教学,这样的课平而淡,干瘪而无味,在学生的眼里是无趣的。但是于漪老师讲的晋祠是立体的、审美的、充满趣味的

4、、综合性的。不仅传授了知识,包括字词、拓展的知识、文章结构、说明方法等,还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 课开始时,老师要求学生按顺序说出自己所知道的名胜古迹,有两个要求:一是要说清楚;一是速度要快。学生从上海的豫园讲到云南的西双版纲,从杭州的西湖讲到长白山的天池,思想集中,兴趣很浓。这样的做法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两分钟内四十几个学生都要说出名胜古迹且不要重复,也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最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加强了民族自豪感。历次课程标都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5、,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我认为单纯地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是很抽象的,学生要有爱国的感情,一定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在了解祖国的基础之上培养的,没有认识就无从培养感情。这是课的第一个环节。 第二个环节是教师出示中国名胜词典 ,听写其中有关晋祠的条目。听写完了以后,让学生用数字把每一个条目标出,并在课文中找到对应的段落,和课文中的段落相对照,辨别异同。听

6、写检查了学生掌握生字的水平,学生在把词典和课文对照的时候,就串了文章的主体内容,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文章要说明的对象,看到文章中哪一段说明了什么。在对应课文的过程中,学生找到了文章要说明的对象:周柏唐槐、山、水以及“三绝” 。学生对照文章的过程中是通过相互讨论,教师引导来进行的。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保持着很高的积极性。这不同于一般的满堂灌,而是要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带领学生积极参加探求知识的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辩别、分析、归纳,亲自获得知识。同时这样的对比,学生发现了“三绝” 、“隋槐与唐槐” 、 “25 公里与 40 里”有出入,但是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7、学生认识到了阅读要仔细。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教师善于启发学生思维,给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主动思考,并结合历史、地理常识解决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思维的过程,要想找到答案,学生就会比平时更认真更细致地阅读。这样就训练了学生准确阅读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老师将思维的启发与良好习惯的培养结合起来,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阅读是一种观察,学生一般都从被动的观察逐步发展到自觉地有意识地观察,因此就需要教师进行目的性观察的指导,可有效地发展学生自觉性。在阅读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训练。学生发现了问题能促进能力的 提高, 这样的比较促进学生认真阅读,这样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8、就能提高。于老师善于引导学生,课上的问题都是精心设计的,逐渐把学生从无意地被动地学习带上自觉学习、自觉思考的轨道。 在这个环节进行的过过程中,学生在比较课文和词典上的区别时,有的同学发现了写作方法和写作顺序的不同。学生能够发现这样有价值的问题是语文课上值得利用的资源。于老师就顺着学生的思维进行了写作方法和写作顺序的教学。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通过讨论各抒己见,最后得出了答案。学生发现词典上和话比较平实、简洁,而课文上则描写的比较全面,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文章生动优美。既然学生发现了表达方式的不同,教师就提示从文本的不同作用上来思考。通过这样的提示,就得出了不同文本的写作方法不同,要根据文

9、本的作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来确定写作方法。词典是供人翻检的,就要要言不烦,而文章,是要给人以美的感受,除了说明就要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以使文章更生动、更优美。 第二课时,课上解决了文章结构和说明文的特点的问题。课一开始,教师总结了晋祠的特征:浑然一体,优美的自然风景和悠久的历史风景,接着就文章的总分结构进行讨论,文章先交代两个总体特征,再具体写自然风景和历史文物。分写是一个一个说明对象合起来的。于老师抽一位同学上讲台写出文中介绍的对象及其特点,按课文的顺序写,其他同学写在笔记本上,写完后同学们一起从文中核对。要核对的过程中,教师穿插了文中的修辞:比喻、排比、对偶,学生复习了修辞的作用。并从文章说明

10、的对象:山、树、水看到 了说明顺序:从高到低、由外到内。说明文必须在“明”上下功夫,于老师依据教材向学生清晰地传递知识,借助教材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观察、想像能力的训练。教师运用比较的方法,使学生达到“明”的目的。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来写。作者说明时夹入描写,并在说明的骨架上进生艺术的渲染,运用生动的词、运用修辞手法,按照从地下到天上,从天上到地下的顺序,从听觉、幻觉、视觉等不同角度来进行艺术渲染。学习这些艺术渲染的方式也教会了学生怎样审美。 晋祠这一课,于老师不仅教给了学生说明文的知识: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来进行说明,还复习了各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明确了文章写法上的特点。但是课堂上,老师能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的想像,学生思维活跃、主动思考,教师和学生平等对话,共同讨论解决问题。于老师上课不是单纯讲课文,而是真正地用教材去教,通过教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习惯。她的课体现了智育、美育、德育相结合,知识学习、语言发展、思维训练为一体的综合效应。 参考文献 1王绳媛,杜慧春.于漪语文教学艺术魅力探微J.江西教育科研,2004(3) 2周立新.语文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2(1) 3施建林.全面检讨语文教学的人文性J.文学教育,2010(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