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31.50KB ,
资源ID:1680763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6807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公允价值计量与盈余管理.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公允价值计量与盈余管理.doc

1、论公允价值计量与盈余管理摘要:本文针对公允价值计量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展开了讨论。首先基于 REMM 理论分析了盈余管理存在的必然性;然后讨论了公允价值计量对确定会计盈余的不可替代性。由于目前普遍认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会助长盈余管理,因此本文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妥善处理二者关系的可行途径:将盈余管理以公允价值计量为标准分为两类,即符合公允价值计量的盈余管理和不符合公允价值计量的盈余管理,这种“二分法”为有效解决企业盈余管理问题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 盈余管理 REMM 理论 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大背景下,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计量中的作用愈加凸显,公允价值会计模式已经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然而,要

2、想全面实行公允价值会计,除了在理论上成立之外,还存在应用上的障碍,盈余管理是其所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事实上,很多人不主张甚至反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根本原因在于这种计量模式将助长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然而,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前,企业会计盈余的正确确定又离不开公允价值计量,例如全面收益的确定。这种利弊并存的情景对会计理论研究提出了挑战,这一状况应当得到有效处理。 一、盈余管理与 REMM 理论 (一)盈余管理的界定和性质 如何对盈余管理的性质进行界定是研究盈余管理时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一般认为,盈余管理是经营者运用会计手段或安排交易来改变财务报告,以误导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业绩的理解或影响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

3、合约的结果(Healy and Wahlen,1999) 。盈余管理产生的必然性在于会计盈余的有用性和理性经济人的自利行为。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功能锁定”以及会计准则自身的局限性等使盈余管理成为可能。盈余管理不同于财务欺诈,指企业灵活运用会计准则赋予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对账面盈余进行调整,或构造能满足其盈余目的的实际交易,通过会计核算反映在财务报表上的行为,难以被审计师发现。如果企业采用财务欺诈等非法手段实现既定的盈余目标,监管部门应坚决地予以打击;如果企业通过真实交易达到期望的盈余目标,并不存在不妥之处。因此要对人性有充分的认识,才能更好地理解盈余管理。 (二)REMM 理论简介 理解人的行为对

4、理解组织运行是至关重要的,人性假说是解释和预测人类行为的一系列命题的组合,是认识和理解人类行为的基础。鉴于此,如果想对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有更好的认识,需要从不同的人性假设出发,这样可以避免由于不同人性基础而造成的分歧,而且可以选定特定的人性假设基础来集中思考盈余管理行为。关于人性,最基础的分类是人性善和人性恶的二分法。但是,用这种人性二分法来考察盈余管理过于抽象,本文采用 REMM 理论进行解释。 Jensen 和 Meckling(1994)总结了五种常见的人类行为模式,包括:REMM 模式;经济学或金钱最大化模式;心理学即需求层次模式、社会学或社会牺牲品模式和政治学即完美代理人模式。通过对

5、五种行为模式进行比较分析,认为 REMM 最具有一般意义,该模式认为人是聪明狡黠、权衡取舍和追求最大化的,较好地解释了人类行为的系统理性部分。因此,可将其作为财务、组织代理模型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 REMM 理论(Resourceful Evaluative Maximizing Model)由四个基本命题和一系列相关子命题构成。命题一为每个人都有关注点,会比较评价、权衡取舍;命题二为个体的欲望是无限的;命题三为个体均追求最大化;命题四为个体是聪明狡黠的。具体来说,该理论认为个体都具有创造性,可以构想出环境的变化,预见其结果,并通过制造新的机会来应对。人们不仅能够学习新机会,而且也不断采用各

6、个方法来增加机会。总而言之,在 REMM 人性假设下,个体追求的不仅仅是财富,还包括尊重、权利和荣誉等;个体聪明狡黠,会利用环境提供的一切机会,甚至创造机会,以尽力减少不利于其目的达成的种种限制,包括法律限制。(三)盈余管理的 REMM 理论解析 谢德仁(2011)总结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一般逻辑顺序:(1)产生盈余管理动机;(2)确定盈余管理的具体目标,包括盈余管理的具体方向、结构和程度;(3)选择具体的盈余管理工具或手段,包括直接的会计工具和构造交易或事项等非直接会计工具。首先,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取决于其特定目标或关注点。例如上市公司增加利润的盈余管理,其主要目的在于避免发生亏损,或避

7、免持续亏损而最终导致股票被暂停上市乃至终止上市,或为保持配股资格(蔡祥等,2003) 。其次,上市公司要实现公司价值或利润的最大化,当市场出现不利状况时,公司在条件约束内进行综合权衡,甚至采取违法手段突破约束条件。再次,证券市场的客观条件是相对稳定或静止的,而公司行为是灵活动态的。为了实现特定的财务目标,上市公司会采用会计手段或特意构造具体交易来进行控制。最后,在一系列的会计处理和构造交易后实现利润目标。从以上分析来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符合 REMM 理论,盈余管理的存在有其必然性。 二、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盈余确定 (一)公允价值变动对会计盈余的影响 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盈余的影响表现在两

8、个方面:一是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企业合并等业务处理中,要求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二是对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再确认,即在会计期末对资产和负债按照公允价值进行确认、计量,并反映公允价值的变动,也体现了公允价值计量更为本质的要求。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即财务报告的影响,也分为将公允价值变动作为盈余变动计入损益表以及绕过损益表直接进入资产负债表两种情况。公允价值变动反映期末资产和负债的价值波动,具体又可分为增值和减值两种。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如何计入财务报表值得关注的原因,在于其关系到对企业的业绩考核和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按照稳健性惯例的要求,企业要根据市场变化等情况在期末对

9、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计提减值准备,这些减值准备毫无例外地在实现之前均计入当前损益,因此,在公允价值会计模式下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也理应参照执行,计入当期损益。 (二)公允价值计量与全面收益的确定 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进一步推进了全面收益的确认和计量。谢诗芬(2004)总结了公允价值十大理论基础,其中包括公允价值符合全面收益的要求。可见,公允价值和全面收益密切相关。然而,全面收益的确定是在非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基础上,甚至可以说,是非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催生了全面收益概念的产生,并使其得以成立。如此看来,公允价值便成为全面收益的基础。 全面收益与传统净收益不同,其所涵盖的范围更广,能真正体现会计的反映职能

10、。全面收益不仅要求确认构成其主要来源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且也要求确认传统净收益难以处理和反映的物价变动或其他一些外在环境变化所引起的未实现的资产价值变动,从而更好地反映并报告发生而非实现的净资产的全部变动。也就是说在符合确认标准的前提下,全面收益应当充分反映当期交易、事项和情况的全面影响,更全面、及时地计量不同类型的业绩,包括经营业绩、投资业绩和其他外界环境变化影响带来的业绩,满足使用者关于盈余来源信息的需要。 全面收益与净收益的根本不同在于其要求确认其他全面收益项目,即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因此,全面收益的计量关键就在于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的计量。这些项目一般是由于脱离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而采用

11、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而形成的。可以说,只有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全面收益才能够有效取得。全面收益最大的特点是符合资产负债观。在此观念下,资产和负债的计量被认为是收益确定的前提,收益则是企业在会计期间内净资产的价值变动,这是对会计活动本质认识的回归。会计反映的资金运动,也即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变动表现在多方面:与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如购销活动;企业内部的事项,如生产加工,支付工资等;还包括会计要素对会计环境变化的反应,如企业购买的股票的价格变化等。这些交易、事项和情况都需要会计来反映。这些活动的结果和过程,要通过会计程序的“产成品”财务报告来体现,具体包括反映活动结果的静态报表资产负债表,以及反映活动

12、过程的动态报表收益表或全面收益表。 事实上,全面收益的确定可以兼顾这两种会计收益观,即全面收益按照资产负债观通过比较期末与期初净资产的增减变动来确定,而中间性的内容如净收益等,仍然按照收入费用观来确定。二者的差额,即由于公允价值变动或其他事项形成的未实现利得和损失,则确认为其他全面收益。全面收益的获取离不开公允价值计量,在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下无法真正取得全面收益。我国会计准则也要求企业编制利润表时增加披露其他全面收益项目,事实上,要想科学、合理地界定全面收益,需要对当前的财务报表进行重构,对收益进行再分类,而不是简单地加上其他全面收益项目,这会对采用传统报表指标的业绩考核产生重大的影响。总

13、之,全面收益的确定必须建立在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上。 三、盈余管理和公允价值计量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盈余管理有其存在的必然性,而公允价值计量对合理确定会计盈余也是不可或缺的。如何处理因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而导致的盈余管理行为,是必须面对的问题。从逻辑性来看,因会计盈余确定的客观需要,应当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从而可能会导致盈余管理的现象。显然,并不是所有盈余管理都违反会计准则,因此可以尝试按一定标准对盈余管理进行分类处理。 刘长青、彭数学(2005)从经济学关于人性的假设及其博弈分析的角度出发,将盈余管理分为效率性盈余管理、机会主义盈余管理和盈余欺诈三类,并主张提倡效率性盈余管理,抑制机会主义盈余管理

14、,严禁利润操纵,其关键是产权清晰与制度创新,并建立有效的博弈规则来激励管理者的创新行为,约束其不良倾向。对盈余管理的这种分类有助于从性质上理解盈余管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对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有效辨别和应对更为重要。盈余管理是为了达到既定的盈余目标,这种盈余一般是在财务报表上的具体指标。盈余管理包括会计账目的管理和实际业务的管理,但二者均需要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因此,笔者尝试从公允价值计量的角度来对盈余管理进行重分类:一类是严格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盈余管理;一类是没有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盈余管理。这种盈余管理的“二分法”有助于对不同性质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鉴别,并有针对性的做出应对,也使公允价值会计

15、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由一般深入到具体,具有明确的现实意义。 为了方便讨论,本文将盈余管理的手段分为会计手段和构造交易两类,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的业务举例来分析公允价值计量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企业通过会计手段来达成盈余管理目的时,通常利用会计政策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进行。本文以固定资产折旧为例进行具体分析。折旧方法可以简单分为直线法和加速折旧法,二者对会计盈余有不同的影响。会计准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政策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果企业从直线法变更为加速折旧法,这时要考察其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问题,如果该资产的公允价值未受市场环境的影响产生重大变化,其预期经济利益的实现也没产生变化,企业随意变更会计折旧方法,

16、则违背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原则。这种盈余管理行为应当予以制止,审计师在审计财务报表时要提出调整建议。基于此例,可以发现会计准则为对盈余管理定性提供了参照物。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前者对后者有统驭和指导的作用。因此,在采用具体准则时不得违反基本准则。 在评价盈余管理时必须考虑到这个经常被忽略的事实。盈余管理如果不符合准则的要求,那么就应该予以制止。利用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是企业最常用的手段。会计政策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报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具体原则、方法和程序。当企业开始在具体准则规定的折旧方法中任意选择,以配合特定时期的会计盈余目标时,便可将其确定为违反准则的盈余管理,虽然具体准则规定了

17、可选择的折旧方法,但基本准则要求必须坚持一贯性原则。审计师在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必须指出,要求企业予以调整。因此,通过加强审计监督等可以减少违规的盈余管理。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为了取得竞争优势,进行合并和重组已经非常普遍,这会影响到企业的会计盈余。本文以企业合并交易为例,如果企业严格按照准则要求,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那么即便对盈余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扭亏为盈,也属于正当的寻利性盈余管理。如果企业根据盈余目标,任意对企业合并价值进行操纵,显然不符合公允价值计量的要求。另外,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的价值变动,将产生的利得和损失反映在财务报表上,有助于提高盈余管理的透明度,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传递

18、信息。当然,公允价值的获取需要企业提供相应的市场证据,并加大与此相关的披露。 四、结论与讨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公允价值计量是有效确定会计盈余的必要手段,对于全面收益而言更是如此,没有公允价值计量就不能取得完整的全面收益。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允价值计量具有更强的理论基础,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不能影响其应用,可以通过加大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力度,对不同性质的盈余管理有清楚的认识和应对。 需要注意的是,发现并纠正违反准则、不符合公允价值计量的盈余管理行为的责任在于审计师,学者进行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中的信息不能用于纠正。目前学术界盛行利用平滑的盈余分布状态或意外的应计项目来判断或测度盈余管理的存在,然而,

19、用某行为的结果作为媒介来判断某行为的存在,且该结果可能由多种其他行为引起,这样的判断是不科学的(宁亚平,2005) 。对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效果不大,也不能鉴别盈余欺诈行为。如果企业通过构造实际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只要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便是无可厚非的。进一步来看,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的演进发展很少是以不一致的实证结论为依据的,基本上是根据概念推演而来的,严密逻辑的推演是关键。以盈余管理的研究结论来指导制定会计准则具有不适当性。 参考文献: 1.蔡祥,李志文,张为国.中国实证会计研究述评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3, (2). 2.刘长青,彭数学.基于人性假设的盈余管理博弈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 (5). 3.宁亚平.盈余管理本质分析J.会计研究,2005, (6). 4.谢德仁.会计准则、资本市场监管规则与盈余管理之遏制:来自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1, (3). 5.谢诗芬.公允价值: 国际会计前沿问题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杜孝森,男,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会计学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会计理论。 胥传超,男,中天运会计师事务所山东分所,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