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幼儿共同成长【摘要】中国教育部发布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为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提供了具体方法和建议,教育部颁布了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我将指南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相结合,细细地翻看、品读了一番,在阅读过程中对指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的同时,总结了以下的一些心得体会。 【关键词】儿童学习 指南 一、 指南是一本师幼共同的“成长册” 如果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是我们从事幼教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我们航行的终点,那么指南的颁布是我们更加清晰的了解和掌握3-6 岁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学习将要达到的目标,具有灯塔的作用。正如指南的“说明”中所说, 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
2、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 指南中对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的确定并不是随随便便的,有些语句虽然意义相近,但是在数字或言语上的界定却更加详细规范了,如在动作发展中规定 34 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 2 米左右;45 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 5 米左右;56 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 8 米左右,这些小小的数字虽然不同,但是却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层层递进的,正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水平能力发展差异,而也正是这些小小数字上的差异,让我们教师对于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
3、制定教学计划,有了更好的参考数值,让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引领,有了指南中更详细的标准划分,教师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达到的某一能力或水平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对教师的工作有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也让教师更快更好地在工作中不断成长。 二、 指南是一本详实温馨的“备忘录” 指南中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 34 岁、45 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教育建议部分针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让我最印象深刻的
4、是每个领域中的教育建议,如“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论幼儿做得好坏都给与适当的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他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 、 “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 、 “利用传统节日和民间庆典的机会,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如皮影戏、剪纸和捏面人等” 、 “注意语言文明,为幼儿做出表率”等等,这些教育建议每一个都很详实有效,且关注到了各个方面的细节和注意点,但这些建议却一点也不显得多余或杂乱,每一条都是工作中着实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非常强。有了这本“备忘录”中的一个个“温馨小提示” ,将为我们如何更好地在工作中落实实践行为,做更
5、详细的指引。 三、 指南是一本强调自主探索的“经验集” 在指南划分的几个领域中,并没有刻意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而是更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更关注幼儿健康、心理、社会交往、生活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同时也更强调“自主”二字。如“支持幼儿自发的观察活动,对其发现表示赞赏” 、 “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或为自己的想法收集证据,如想知道院子里有多少种植物,可以进行实地调查” 、 “幼儿园和班级里的重大事情和计划,请幼儿集体讨论决定” 、 “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设计有规律的花边图案,创编有一定规律的动作,或者按某种规律进行搭建活动”等等,指南像是一位经验老道的学者,不仅将幼儿
6、生活与学习上的活动锁定在自主能力的发展上,还根据不同的领域给出了有效的引导方法, “鼓励” 、 “支持” 、 “和幼儿一起”这样的字眼随页都可看到,让一件件学习中的小事都变得瞬间灵动了起来,幼儿的思维需要发散,教师的教育也需要发散, 指南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性。 现在的孩子多数都生活在教育的条条框框之中,他们需要自主,因为只有自己动手动脑得来的直接经验才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要想摆脱“填鸭式”的教育,想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班级的主人,相信在指南中就能够找到答案。 或许我对指南的解读还不够深入,还比较片面,但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我会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不断反思、实践,将指南的精神和经验落实到未来的工作中,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鼓励、引导和支持,和孩子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