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企业进军英美前景与挑战过去 20 年,中国跨国企业不断向海外扩张,尤其是向英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重要的是,这些跨国企业不仅包括传统制造业,也包括科技、能源、娱乐和教育等行业。中国跨国企业越来越为人瞩目,这既包含新的竞争,也蕴含互惠互利的商机。 中国企业在海外如何扩张 英美市场监管完善,给中国企业带来了重大机遇。中国企业在海外扩张,主要通过以下四大途径: 第一,通过并购投资。考虑到国际运输成本和进口关税较高,中国企业直接在英美成立或收购一家公司,可能更划算。通常的做法就是兼并和收购。例如,中国在英最大的投资者华为公司继收购集合光电中心有限公司(CIP)之后,又于 2011 年在伊普斯威奇(I
2、pswich)设立英国研发中心;双汇国际(Shuanghui International)则于 2012 年 9 月斥资 71 亿美元收购了美猪肉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 (Smithfeld) ,这也是迄今中国企业在美进行的最大一笔收购;2011 年,大连万达集团斥资 26亿美元收购了 AMC 娱乐(AMC Entertainment) 。 第二,直接到海外投资。一些中国企业在海外成立一家全新的公司,从而能够保守商业机密,保障企业创新业务和技术的知识产权,避免收购溢价以及漫长的谈判和司法程序。例如,海尔在海外扩张阶段,于2000 年在美南卡罗来纳州的坎姆登(Camden)兴建一家工厂;华为于200
3、1 年开设了其首家驻英办事处,目前已在英各地设有 15 个办事处,有890 名员工。2013 年 4 月,华为在雷丁的绿园(Green Park) 又开设了一家英国总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过后,中国投资者积极加大在英美房地产市场的投资,交易额较以往有了大幅提升。2013 年 10 月,复星国际(Fosun International)斥资 7.25 亿美元在纽约买下第一大通曼哈顿大厦(Chase Manhattan Plaza) ;上海绿地集团已签署协议,入股洛杉矶市中心的大都会项目,该交易目前正由政府审批。近来,中国政府和企业均积极投资英房地产和基础设施项目,例如,中融集团投资 5
4、亿英镑,在伦敦南部历史建筑水晶宫(Crystal Palace)的旧址着手重建,而北京建工集团则投资参建曼彻斯特机场。 第三,推进战略合作。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收购目标,或是当地政府限制过严,无法收购某些当地企业,中国企业则会选择与英美本土企业进行战略合作。战略合作是指两方或多方为实现一系列商定的目标而达成某种协议,同时各方又保持各自的独立。众所周知的一个例子就是2004 年联想集团与 IBM 在全球个人电脑销售、服务和融资方面所达成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第四,首次公开发行(IPO) 。中国企业在美 第一波上市浪潮始自 2000 年初。此后,共有 200 多家中国企业成功在美上市。2010 年,美
5、股市共有 40 家中国企业首次上市,而新上市的美企业只有 11 家。2010 年,伦敦证交所(LSE)迎来了其 210 年历史上首家来自中国的会员公司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CICC) 。当时,共有51 家中国企业在伦敦上市,总市值达 300 亿英镑。 英美政府的支持 毫无疑问,中国企业已逐渐加快在国际舞台上活动。同时,英美政府对待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政策也更加灵活。美吸引了大部分中国海外投资。2012 年,美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热情介绍了针对中国投资的总体政策。中国企业在美进行的大部分投资都无需监管机构批准,而一些需要美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批准的交易,也都在 30
6、天的初审期内得以通过。奥巴马还建议扫清中国人申请美国签证时碰到的种种障碍。 2013 年 10 月,英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George Osborne)在访华时表示,将“简化”中国游客赴英的签证手续。奥斯本还与中国一些能源企业就民用核项目合作签署了一份新的谅解备忘录,显示出英政府对于两国企业间合作的大力支持,对于中国企业在英投资具有深远的政治影响。英核电站的国家安全级别最高,如今也对中国投资敞开大门。此外,中国投行将获准在英设立分支机构,这非常有利于中国企业投资英国项目。 鉴于市场预期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将会升值,人们有理由预见未来中国企业在英美市场的影响力会更加引人瞩目。尽管两国市场对于中国
7、企业而言充满机遇,但我们仍要看到许多挑战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企业应向日本学习,乐于在英美更加“本土化” 。上世纪80 年代,日本投资被错误地认为会对美本土经济构成威胁。如今,日投资获得肯定,被视为美经济的必要组成部分。丰田(Toyota)和本田(Honda)等汽车制造商树立了绝佳的榜样。中国企业应增进与英美当地社区的联系,与合作伙伴建立起战略联盟。 第二,英美产品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品牌知名度和客户服务至关重要。遗憾的是,部分中国制造的产品被贴上了质量低劣的标签。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下一轮扩张是重塑自身新形象的一个契机。海尔、联想和华为等中国企业一直在付出不懈的努力,以树立
8、长期的品牌声誉。 第三,在英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必须改进自身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会计和审计标准。自 2010 年上半年起,美国一些卖空者和美国证交会(SEC)披露了一系列在纽约证交所和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公司的会计丑闻。2011 年 3 月至 6 月期间,逾 20 家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因涉嫌金融欺诈,或挂牌暂停交易,或被摘牌。香橼研究(Citron Research)等专业卖空机构,常常利用中国企业在美披露的企业信息与其在中国工商局保留的企业年度财报之间的不一致、积累目标公司股票的空头头寸并基于调查结果向市场发布研究报告,重创目标公司的股价,最终通过最初的空头头寸获利。2012 年 7 月,新东方教
9、育科技集团成为最新一家遭遇卖空者狙击的公司,其股价在两周内下跌逾六成。在中国,金融市场监管与执法均不够完善。中国企业已习惯于在中国走“关系” ,利用灰色地带。中国企业必须认识到,在国外必须适应当地的规则。 由于中国股市不允许卖空交易,中国媒体和企业会认为香橼研究之类的卖空机构发布这样的报告是心存恶意,并非基于市场真实信息。乔纳森卡尔波夫(Jonathan Karpof)和娄小霞 2010 年在金融杂志(Journal of Finance)上撰文指出,卖空者能够在美国证交会公布之前就发现上市公司财报中的不实之处。甚至可以证明,卖空者实际上有助于揭露企业的不当行为,提高股市效率。尽管这项研究的初衷并非针对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但所有中国海外企业都应将卖空者的活动视为一记警示。 总之,中国企业已在英美成为全球玩家,其前途十分光明,尤其是目前英美两国政府对于吸引中国投资都表现出积极和友好的姿态。无论在产品还是在资金可持续性方面,保证品牌优质对于保持这一积极趋势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