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文化视角下的企业发展【摘要】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悠久,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文化。任何一个国家的企业,其发展不可避免会受到本国文化的影响;在文化发展的情况下,企业发展模式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变化。 【关键词】中华民族,文化,企业发展 一、中华文化特色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封建时代中,形成了以血缘宗族、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同时,等级观念深入各个阶层,权力意识远大于权利意识;价值观方面,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形成了“内儒外法、济之以道”的国家统治思想和个人修养原则,强调内在中庸修身,外在尊重权威,并要求顺应自然天道;集体生活时则注重礼法道德的约束。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强化了集体互助
2、、和谐包容等优秀文化品质,为中华文化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中华文化以更自信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为中国企业参与世界竞争提供了文化支撑。 二、文化分析 本文采用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分析,具体如下: (一)权力距离 中国长期保持的中央集权制度使等级制深入社会各阶层和民族文化内涵中,君臣父子尊卑间的不对等关系体现了中华文化中较大的权力距离,一定程度上泯灭了个体权利意识,这一方面有利于集中控制,另一方面却不利于分工和效率。 (二)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取向 中国传统社会中,家庭作为基本单位构建了复杂的社会关系网,促使人们注重人际交往和集体协作,这使得中华文明的集体主义倾向远大于个人主义,这一方面体现了团队合作的
3、偏向性,利于内部团结,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搭便车和不重个人绩效的风险和弊端。 (三)男性化与女性化取向 中华文化一方面表现出掌控权力、追求工作成就的男性化特征,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注重培养人际关系、关注生活质量等女性化特征;中庸之道使中华民族文化表现出独有的中性化取向,但在现代中国企业中更偏向于男性化。 (四)不确定性的规避 中华文明强调以“和”为贵,使人们在选择异于其他人时会降低安全性感受;同时,中华文化蕴含的包容性提升了国人对环境的适应力,因而不确定性较低。这促进了稳定,却也可能压制创新。 (五)长短期取向变量 儒家思想长期占据中华文化的统治地位,影响着社会关系和管理决策,引导其重视长远目标,因而
4、中华文明注重长远规划,并以之为集体愿景长期奋斗。 三、中华文化影响下的企业发展 (一)中华文化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中华文化的社会关系网、集体主义取向及和谐包容的文明内涵深刻的影响了中国企业的组织文化,也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及实施。具体而言: 首先,在集体主义取向引导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实施不仅要以人为本,还要重视员工关系,强化团队管理而非仅管理个人;在以个体差异确定个人绩效的同时也需奖励团队协作以提升效率;在强调奉献精神之外也需关注员工福利。 其次,中国企业通常注重团队合作以避免分工带来的职能分散,以奉献精神激励员工多做贡献,但却忽略了因不注重个人绩效激励而可能引发的员工积极性下降、团队
5、低效等问题,出于对不确定性的规避也可能导致个体创新意识流于从众心态之下。因而,企业发展既应当发挥文化优势,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分析每个成员的能力、潜力并将其配置到团队中合适的位置;讲信修睦,构建和谐的员工关系;同时,树立个体差异化管理理念,以统一公平而又尊重差异的绩效评价体系为标准,促进员工和团队组织的同步发展。 最后,企业在塑造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时,不仅需要完善绩效管理制度,以公开透明的内部晋升和外部竞争为基础提升效率,还需要重视员工福利及其精神追求的满足,以保证公平和稳定。 (二)中华文化视角下企业管理的其他方面 第一,中华文化中较大的权力距离使中国企业大多采用直线型的权力结构,当往往陷入层级
6、过长内耗严重的困境。因而企业发展需要适当分权以降低权力距离,采用扁平化结构,以任务目标分工于工作团队,以职能完成情况为标准进行控制,构建一个纵向压缩权力距离,横向强化职能控制的组织体系,在保持模糊层级控制的基础上,以分权分利提升绩效。 第二,中华文化注重长期规划,企业发展根植于环境和文化中,以其目标为导向进行战略规划和市场选择,然而当前中国企业的发展瓶颈在于无法将长期规划转换为短期计划以增加其可行性。因此,企业需要依照各职能部门的实际情况,权变的进行人事管理和任务目标管理。 第三,中华文化中对不确定性的规避一方面让企业能够稳健的执行发展规划,降低风险,另一方也压制的创新和可能的跨越式发展。同时
7、,中华文化强大的包容性让中国企业能适应多变的国际竞争环境,在当前改革开放,各民族文化大交流的潮流中,中国企业应凭借其较大的市场影响力改善全球供应链格局,凭借中华文化强大的包容性与适应性参与到全球竞争中,适应世界市场的竞争规则并宣传中国的文化价值。 第四,中华文明中,法家强调规范制度而理学强调伦理,这也将成为建立维护新的市场秩序的精神支柱。未来中国企业发展一方面要完善内部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在市场规则不完善的情况下需谨守市场道德,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健康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余建年.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01 2陈东平.以中国文化为视角的霍夫斯泰德跨文化研究及其评价J.江淮论坛,2008.1 3姚玉成,朱文忠.运用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分析中国企业文化的民族共性J.集团经济研究,2007,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