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旅游业发展形势与趋势分析内容摘要:中国作为世界旅游行业的后起之秀,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三大市场均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已逐渐形成相对成熟的产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中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本文梳理了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形势及特征,预测了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旅游业近年来的发展形势、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策略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世界旅游 中国旅游 发展形势 趋势分析 世界旅游业发展形势及趋势分析 (一)世界旅游业发展形势 据世界旅游组织 2013 年统计,全球旅游业对 GDP 的直接贡献达到2.8%,旅游经济总量占全球 GDP 的 9%,超过石油、汽车工业,成为略低于银行业的
2、全球第二大产业(见图 1) 。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大对旅游产业的导向性投入、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开发旅游精品、加大本国旅游观光的宣传力度,把发展旅游业上升到国家战略地位,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 世界旅游业对外界环境变化较为敏感,它容易受到诸如政治状况、经济波动、自然灾害以及疫病爆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使其增长呈现出波动性,尽管如此,世界旅游业呈总体上升的趋势不会改变。全球国际入境旅游人次从 2001 年的 6.78 亿增长到 2012 年的 10.35 亿人次,年均增长 3.92%;国际入境旅游收入增长更快,从 2001 年 4660 亿美元增加到 2012 年的 10750 亿美元,年
3、平均增长率达到 7.90%。人均花费也由2001 年的 605 美元上升到 2011 年的 1051 美元,年均增长 5.67%,可见无论从总收入还是人均开销来看增长率都快于近 10 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不过,由于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各地区旅游资源禀赋不同,加上各国旅游发展战略和旅游开发能力的制约,各国旅游业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从世界旅游组织(UNWTO)2013 年公布的统计数据可知,虽然欧洲地区依然是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但是,其入境旅游人数份额正从 2001 年的 57.9%下滑到 2012 年的 51.7%,表明欧洲地区对出境旅游者的吸引力正在下降,而增长最快的亚太地区市场份额自
4、 2001 年的 17.9上升到 2012 年的 22.5%,反映出世界经济重心由欧美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亚太地区经济高速增长首先带动了商务旅游的快速增长,各国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与投入并纷纷调整旅游战略,使得这一地区的旅游发展潜力逐步发挥出来,并在市场份额方面与 2001 年之前占据第 2 位的美洲地区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而非洲与中东地区由于经济落后、旅游资源相对贫乏加上自然气候条件较为恶劣或种族、宗教矛盾、地区冲突不断严重制约了这两个地区的旅游发展,2012 年入境旅游份额均只占 5%。 (二)世界旅游业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世界经济的纵深发展、交通工具的不断创新、国际交往范围的逐渐扩大、人与
5、人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与深化以及未来的旅游安全和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稳定和谐,国际旅游产业在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异、促进各国合作、扩大国际影响力以及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推动就业与创汇等许多方面的作用与价值将会日益凸显。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 年全球将有 14 亿人次出境旅游,亚太地区增长前景更为乐观,将接待 4.17 亿人次的入境旅游者。其中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受青睐的旅游目的地,接待入境旅游者将达到 1.37 亿人次,占据全球入境旅游市场 8.6%的份额,届时中国也将成为全球第四大客源输出国。预计到 2030 年,全球国际游客人数将达到 18 亿,并且大部分的增长将来自前往亚洲
6、国家旅游的游客。 中国旅游业发展形势及趋势分析 (一)中国旅游业发展形势 中国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随着世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中国旅游业也保持了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两大市场,这与中国政府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经济基础是分不开的。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服务业总体规模的扩大和整体质量的提升,成为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首先,国内旅游持续增长为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居民出游意愿和支付能力显著增强,逐步成为世界上发展潜力最大的旅游市场,2012 年,国内旅游规模已居世界第一位。经过
7、几十年的发展,当前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已不再单纯依赖于规模,而是通过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和细分旅游市场,更注重品质以及增加旅游深度。各大旅游龙头企业已经注意到国内市场的潜力,已开始针对国内旅游市场打造高端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和高端民族品牌(见图 2) 。 其次,改革开放给我国入境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契机,为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因素。近年来,随着旅游宣传扩大、地方政府更加重视旅游产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以及体育赛事和各种盛大展会在中国的成功举办,进一步促进了入境旅游的发展。经过改革开放 30多年的发展,2012 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在全球排名上升至第三位,规模扩张的同时也为提高我国旅游外汇收入和
8、提高我国“软实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2008 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以及国外各地频频发生的战乱,导致中国入境旅游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波动(见图 3) 。 再次,近年来受惠于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提升显著,特别是中等收入人群迅速扩大,产生了巨大的出境旅游需求。同时,出国旅游目的地的不断增多,政府政策越来越宽松,均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出境旅游迅速发展。2000 年至 2012 年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从 1000万人次增加到了 8300 万人次,境外旅游消费额增长了近八倍。2012 年,中国境外旅游消费额超过此前长期占据前两位的德国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见图 4) 。 (二)中国旅
9、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国际形势动荡、自然灾害频发以及 2008 年以来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增长下行等因素不仅对世界旅游业的影响深远,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中国旅游业的整体发展,使得中国未来三大旅游市场发展仍将面对一系列挑战。 首先,国内旅游将面临“三降一短”的可能。尽管刺激国内旅游以拉动内需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在股市持续低迷、就业压力增大、居民消费意愿下降的情况下,国内旅游市场将有可能出现出游动机下降、出游频次下降、出游费用下降、出游行程缩短的“三降一短”格局,这无疑将会使今后一段时期内国内旅游的发展面临困难。其次,入境旅游仍将面临继续下滑的可能。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进一步恶化,全球失业
10、率还有可能进一步攀高,居民收入增长率还有可能进一步下降,这将直接导致国际旅游需求和消费的缩减,使得我国入境旅游面临继续下滑的可能。第三,出境旅游将面临增长滞缓的可能。如果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引致我国经济增长趋缓的局面不能很快扭转,则国内经济形势的压力也将无法继续支持中国出境旅游的高速增长,尤其是国家财政税收和 GDP 的增速出现较大幅度回落以及中国严控“三公”消费后,各种因公出国考察与商务活动将大幅缩减,许多旅游企业在短期内面临业务量下降、利润率下降、人才流失等一定程度的经营困难。 (三)中国旅游业发展策略 第一,政府继续加强对旅游市场的宏观调控,把发展旅游业上升到国家战略地位,作为参与国际竞争
11、的重要平台。中央政府通过各旅游管理部门形成“政府部际协调决策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协调自律专业机构宣传推广”四个层次的旅游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以加强对国家旅游事务的统筹协调和综合性管理。第二,继续健全旅游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随着我国旅游地区的不断扩大和国际游客的迅速增长,对游客的人身和财物安全须引起更大重视,对旅游行业中违规现象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有效控制旅游市场愈演愈烈的“零负团费” 、强迫购物、旅行社违约、游客无法维权、门票乱涨价和旅游安全意识淡薄等不良现象。第三,继续加强“软实力”的竞争。国家通过举办国家主题文化年、体育赛事、盛大展会等活动,更广泛地吸引国际游
12、客,增进各层面、各领域的国际交流,扩大本国历史、文化、价值观的输出,传播价值观和提升国家“软实力” 。第四,继续整合相关资源,形成“大旅游”的发展格局。这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社会建设、人的素质的提高都有好处。为此,我国政府应加大与旅游业相关的公共投资力度,用于改善道路交通、环保设施、文物保护和开发、旅游教育和科研、景点开发、旅游商品开发、景区度假区环境和辅助设施建设等方面。第五,继续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保证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通过重视对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旅游目的地的环境建设。同时引导旅游企业和旅游者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环境责任,关注和应对全球变暖问题,努力减少旅游活动对自然
13、、人文和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积极发展绿色旅游、生态旅游、文明旅游,改善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使之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中国旅游业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人口规模,国内旅游市场更是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根据国家旅游局的规划安排,到 2015 年我国旅游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 3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8%,旅游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占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比重要达到 30%,旅游服务贸易总额将达到 1000 亿美元,同时形成一批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世界知名旅游城市,逐步把我国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到 2020 年,要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我国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主导产业,旅游业增加值占到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要超过 40%,将使我国旅游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公共服务的功能更大幅度得到提升、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以及就业容量显著增加,旅游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将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对应。 参考文献: 1.UNWTO.Tourism Highlights 2012Z, www.unwto.org/facts. 2.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20122013Z, www.unwto.org/facts. 3.中经网产业数据库Z. http:/ 4.国家旅游局EB/OL.http:/ 5.中国统计年鉴 2012Z.http:/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