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摘要】在财政部等五部委接连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相应的配套指引后,如何落实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成为研究内部控制的重点,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内部控制建设的现状,提出相应对策,即分阶段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激励机制的作用;以事前控制为主,事中、事后控制为辅;建立扁平化组织。以期对我国内部控制建设有所贡献。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建设,内部控制制度 一、我国内部控制建设现状 (一)企业对内部控制认识存在误区 我国大多数企业对于实施内部控制制度都只停留在合规的层面上,即实施内部控制的目的只是因为法规的强制性要求,而不是从企业的战略管理角度出发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内
2、部控制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还远没有成为各企业的一种自愿自觉行动,也没有在实质上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控制意识。 对内部控制在认识上存在的误区主要有: 1.企业进行内部控制仅仅是合规性要求,对企业战略的帮助收效甚微。很多企业是因为内部控制而进行内部控制,即只是为了满足合规性要求才进行内部控制。实际上,在企业内部控制规章颁布之前,很多业绩优异的企业就有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的最低目标是满足合规性要求以及保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进一步的目标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最高目标是无企业战略保驾护航。 2、内部控制全能论。某些企业认为一旦建成内部控制制度就会立刻给企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企业在建立
3、内部控制制度初期时就试图一步到位,不惜重金委托著名管理咨询机构进行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并要求内部控制制度细微到覆盖企业几乎所有的业务。这样做会使企业内部控制成本负担过重,而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相应的人员素质并未达到能执行如此任务繁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因此极易失败。 (二)内部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职位职责不明确。内部控制起源于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的核心是不相容职务分离,使得各个组织部门间形成权力制约,形成制衡机制。随着内部控制的发展,制衡机制的作用越发的重要,李心合(2013)认为对内部控制研究应该关注内部控制之“神”内部牵制机制及其实现形式的具体化、创新性研究,提升内部控制研究的实用价值。
4、我国财政部等五部委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也将制衡性原则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原则。而目前很多企业内部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没能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这也导致了企业各部门职员的职位职责不明确,在企业内部控制出问题的时候无法落实责任。 (三)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较差。当今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越发的复杂,企业面临的风险越发的多样化,在这种环境下,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必须要依赖于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力。而目前很多企业对风险管理能力对企业的作用没有深刻的认识,缺乏对企业重要经营活动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 (四)信息沟通不畅。由于企业组织设置不合理,导致信息沟通不畅,决策层听不到一线工作人员的声音,使得企业的
5、重大决策如同闭门造车,无法在快速多变的经济环境中作为有效反应,也就无法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五)监督部门形同虚设。监督是企业确保经济活动按设定的目标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目前大多数企业由于缺乏对监督部门有效的绩效评价方法,使得监督部门尽职少奖励,失职少惩罚,这导致了监督部门没有有效监督的根本动力,消极作为,形同虚设。 二、内部控制建设对策 (一)分阶段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盲目追求内部控制建设的一步到位,会出现欲速而不达的情况。因此,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要采用分阶段的策略。根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目标的说明,可以按三个阶段来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6、第一阶段:以企业的合规性和保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为目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第二阶段: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为目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第三阶段:以有效保障企业战略实施为目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二)加强激励机制的作用 以往大多数企业在进行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时候,往往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如何建立约束机制上。很少考虑激励机制,这会带来许多问题,比如,企业信用管理部门消极作为,否定大多数原本信用状况良好企业的赊购申请,这源于没有给予信用管理部门有效激励。 当前企业经营环境越发复杂,企业面临的风险越发的多样化。传统的管理将面临重大变革。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要素,因此要符合时代的要求,要充分适应
7、经济环境,才能为企业做出贡献。关于企业管理面临的挑战,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管理者必须学会如何在自己没有指挥权,而且自己既不受别人控制,也不控制别人的情景下进行管理。 ”面对新时代的内部控制问题,南京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课题组(2012)认为“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让人们自我控制,包括把约束从外部组织机构转移到人们的内部安排,并使他们行使的控制权与公司战略保持一致。 ”面对这种变化,进行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时,要进行有效的激励,也就是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激励机制。 (三)以事前控制为主,事中、事后控制为辅 最好的医生医治病人未病之时。防患于未然要比亡羊补牢更重要。内部控制的预防成本往往远小于其纠错成本,因此要树立以事前控制风险的意识,这样企业才能有更高的效率。这个原则来自于实践并且自古有之, 孙子兵法中写道: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先胜”以现代观点解读即是在事情未发生前就进行控制,而不是发生时或者发生后才进行控制。所以企业应该把更多的控制资源放在事前控制上。 (四)建立扁平化组织 企业的组织架构决定了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企业建立扁平化组织,增强信息流通的有效性,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为企业建设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