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论手机文化的实质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摘 要:当前,我国手机用户已达 11.76 亿户,是全球手机用户数最多的国家。高校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有的甚至有多部,手机在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娱乐和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手机的迅速普及催生了手机文化,手机文化的实质是大众文化和娱乐文化。手机文化是把双刃剑,既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了种种好处和便利,同时也对大学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德育工作者要对手机文化进行正确引导,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养。 关键词:手机文化;实质;影响;干预 大学生是持有手机的一个重要主体,在大学校园里,人手一部手机,有的甚至还有多部。截止到 2013 年 6 月 30 日,
2、我国手机用户数已达11.76 亿户,稳居全球手机用户数最多国家的宝座。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手机领域的变革,智能手机、导航手机、音乐手机、拍照手机、电视手机等纷纷出现,手机功能越来越齐全,手机价格却不断下降;另一方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为了争取客户群,纷纷进行促销活动,除了降低通话费用外,还赠送上网流量和短信。手机除了打电话和发短信外,还可以用来上网、玩游戏、看视频、拍照、听音乐、导航等,由于手机具有便携性、即时性的优势,集个性化和互动化于一身,成为重要的人际传播方式,甚至有人称其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 。如今那些经常使用手机的人被称作“手机一族” ,而
3、商家为了促销也在大搞特搞手机经济,当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的时候,它就和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一样成为了一种新兴文化手机文化。本文拟从手机文化的实质、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和高校如何加强对手机文化的干预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1 手机文化的实质 从零点调查公司的用户接受的短信服务内容来看,短信聊天、游戏以 57.1%的使用者比例位居首位,其次是笑话、幽默等娱乐信息(44.6%) ,再次是新闻、财经等信息(25.3%)和手机图片铃声下载(19.8%) ,还有15.5%的人使用过答题游戏、情景游戏等其它短信服务产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可以说,随着手机使用
4、人数的急剧增加,手机上网的普及,手机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具有很强影响力的亚文化。 手机文化的实质是大众文化。中国的大众文化崛起于 20 世纪后半叶,“它伴随着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而觉醒,植根于市场经济的沃土而成长,在短短的不到 20 年的时间里,便迅速壮大为与来自官方的主流文化、来自学界的精英文化并驾齐驱、三足鼎立的社会主干性文化形态。它的发展壮大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传统格局,积极影响了国民人格塑造和社会发展面貌,但也引发了多重社会效应和多种不同的评价和议论,这促使人们不得不去思考它的价值、效应及其发展控制问题。 ”手机文化具备大众文化的所有特点。 1.商品性。手机文化伴随着
5、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始末,它属于一种文化消费行为,因此具有商品性。 2.通俗性。手机文化不是阳春白雪,不是特定阶层的特享文化,而是具有下里巴人属性的“一般人”的文化。 3.流行性。手机文化是一种时尚文化,呈忽起忽落的变化趋势,社会热点、时事新闻、幽默段子、搞笑视频等时尚、流行元素是手机文化的主要内容。 4.娱乐性。手机文化文本无论其结局是悲是喜,总是追求广义上的愉悦效果,使公众的消费、休闲或娱乐渴望获得轻松的满足。 通过手机文化的特点我们可以总结出,所谓手机文化,就是指以手机为传播媒体,以短信、彩信、彩铃、手机文学、手机应用、手机广告、手机报等文本为主要内容的寓娱乐性、时效性、流行性和文学性于
6、一体的多元化的文化形态。手机文化作为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是现代文化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究其实质是一种大众文化。 2 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1.手机是大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工具。随着大学生社会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觉醒,短信报纸如新闻早晚报 、 天气预报等大众传媒功能也逐渐在大学生中流行起来,每月花不了几块钱,国际国内重大新闻事件尽在掌握。手机的智能化使得手机应用和手机上网越来越普遍,现在智能手机可以安装很多知识性的应用,拿着手机就可以学到以前需要带很多书才能学到的知识。据大型在线问卷调查网站“问卷星”关于大学生手机上网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每天使用手机上网超过 1 小时的比例高达 41.3%
7、,在“你一般使用手机上网做什么”的调查选项中,浏览新闻资讯占的比例为 68.8%,仅次于上网聊天(QQ、飞信等)的70.5%。4由此可见,手机在大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手机是大学生连接情感的桥梁。手机是大学生与家人和朋友联系的必备工具。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发微信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传递各类信息,突破了以往面对面和书信等传统交往方式,更适合当今人们分秒必争的快节奏的生活频率,也使得传播者和接受者彼此间的自然距离对人际传播的影响变得不再是障碍。此外,通过手机发送爱情短信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很多话不好意思说出口,发短信既能解决问题,又避免了面对面的尴
8、尬,情侣间的情话可以在短信“你来我往”的过程中尽情表达,从而传递浓浓的爱意。尤其是“90后”的大学生,他们在处理感情问题时,用手机短信表达爱意早已成为一种时尚方式。显而易见,手机文化具有情感功能,从文化意义上讲,手机交流也是一种仪式,是增加人与人之间情感,维系人际关系的仪式。3.手机是大学生的宣泄渠道。学业的压力、就业的困难、情感的迷茫、人际沟通的困惑、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等原因,使大学生承担的压力越来越大,因而他们需要一种方式来宣泄,缓解他们的压力。而手机文化的隐蔽性特点,使情感与真实思想的交流变得轻松自然,大庭广众之下不方便说的话可以在电话和短信中自由叙述,可以开无伤大雅的玩笑,当然也可以是含
9、情脉脉的甜言蜜语。从这一层面上讲,手机充当了大学生情感宣泄的工具。 3 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手机是一把双刃剑,在方便联络的同时,也有着很多的弊病。比如:因酷玩手机而耽误了学习;上课时来了电话或者短信造成的课堂“污染” ;长时间使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或玩游戏)给学生的身体(包括大脑、手指、眼睛等)带来的伤害;用手机考试作弊等等。 1.手机文化导致“手机综合症” 。手机文化对大学生影响最明显、危害最大的就是“手机综合症” 。患者对电话和短信有一种强烈的期待心理,最多每隔十分钟就会下意识地拿出手机看看有没有消息,如果没有就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如果超过半小时还没有,就会怀疑手机出了问题。长此以
10、往,有人就会出现拇指酸痛、发胀现象,严重者可引发“拇指炎” ,拇指酸痛得无法动弹。 “手机综合症”患者往往脾气暴躁、分心走神,课堂上无法集中精力,大学生的学习效率难以保证,学习质量难免会下降。2.手机文化助长隐性旷课和考试作弊。手机的隐蔽性助长了大学生在课堂上的隐形旷课行为,老师在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在台下玩得不亦乐乎:玩手机游戏、浏览网页、看电子书、听歌、互发短信逗乐等种种“人在心不在”的隐形旷课行为比比皆是;同时手机短信也助长了大学生的作弊行为, “据调查,大学生在考试中作过弊的占到了大学在校生的 26.7%,而作弊者中利用短信作弊的竟达 52.6%。 ”这使得大学生的诚信度大大打了折扣
11、。 3.手机文化降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手机短信、手机 QQ、微信等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交流和沟通的主要渠道和手段,没有手机会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甚至很多大学生完全依赖手机与老师和朋友交流感情,一条短信可以发给十几位甚至几十位亲朋好友,在虚拟空间中他们可以侃侃而谈,见面后却又相顾无言。大学生整天沉溺于手机营造的虚拟世界中,严重的导致心理问题和人际交往障碍。 4 高校加强对手机文化的干预 手机文化作为一种新文化出现于大学校园,它标志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兴起,已经引起了德育工作者的关注。如何正确发挥手机的作用,提高手机文化的品位,有效遏制不良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迫害,是对德育工作者提出的新挑
12、战。高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手机文化的干预。坚持科学发展,加强高校主流文化建设。手机文化是一种非主流文化,非主流文化的健康发展有赖于社会主流文化的有效传递和规范。尽管青年一代总是试图区别于上一代,但是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是必然的。大学生崇尚流行文化,不能完全抛弃主流文化和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的美德,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文化根基。特别是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凭借其强大的高科技信息优势形成霸权文化的外部环境下,高校德育更应把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作为首要的任务,积极加强高校的主流文化建设。 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高校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校园网站、广播站、校报等各类媒体的作用,
13、努力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校园正气,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以提高大学生对手机文化判断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使他们明辨是非,增强对流行文化的自律意识。2007 年 1 月 23 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讲求引导艺术,积极运用新技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 ” 2.构建绿色、和谐的手机文化。手机短信既是丰富多彩的文化殿堂,也是遭人非议的藏污纳垢之所。广告短信、传销短信、黄色短信、反动短信等垃圾短信在大学校园的肆虐,模糊了大学生的识辨能力,腐蚀了大学生的诚信品
14、行,淹没了大学生的思维意识。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要积极发挥社会功能,融合各种社会资源,加强与政府部门和电信部门的沟通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出台关于手机短信的法律法规,督促电信部门通过技术手段,共同规范、净化手机短信市场,净化信息化社会环境。“中央文明办和工信部等部门联合主办了文明短信传播活动,目的是要充分发挥现代通信手段对传媒的推动作用,拓展和优化主流价值观传播渠道,加强正面引导,营造健康向上的手机网络文化。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对多个府职能部门提出了相应职责要求,如:“公安部门要依法加大对手机网站传播淫秽色情信息违法犯罪的侦办力度,追根溯源、落地查人,涉嫌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5、 、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加强互联网监控,及时发现手机网站传播淫秽色情信息,并通报相关部门及时封堵、删除和查处” 、 “教育部门要督促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和使用手机上网,自觉抵制淫秽色情信息的诱惑。 ”8全社会共同努力,坚决打击淫秽色情信息、引导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和手机,共同构建绿色、和谐的网络文化和手机文化。 参考文献 1 工信部:2013 年上半年电信业统计公报EB/OL.http:/ 2 数据来源于人民日报N.2003-4-3. 3 百度百科.EB/OL.http:/ 4 问卷星.EB/OL.http:/ 5 转引自 张次君.浅析校园短信文化J.中国水运.2007(3) 6 胡锦涛: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新华网.2007-1-24 EB/OL.http:/ 7 郭丽君.工信部:构建和谐手机文化N.光明日报.2010-5-27 8 中国继续严打手机色情网站 全过程严格问责.中新网.2009-12-16 EB/OL.http:/ 作者简介 焦晓云(1980) ,男,汉,河北定州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