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辣椒种企应该高度重视非技术性育种应用自中国种子行业市场化以来,辣椒种子市场已迎来第一个发展“低谷期” 。主要表现在:辣椒种企过多,产品同质化严重,种子售价相对以往过低,种企经营成本大大提高等。如此经营环境,困扰着辣椒种企进一步的发展,提高经营管理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优化经营管理质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在品种开发、渠道建设、品牌打造、人力资源规划及财务管理等经营运作中,都可以找到突破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一个相对成熟的辣椒种企,以往的发展为种企积累了许多经验,要优化经营管理质量,实现新的突破,达到升级转型的目的,无非就两种:一是行业中的种企兼并合作;二是专业化。而专业化的路也是二条,一是品牌
2、技术;二是品牌服务。各行各业都是如此,从行业的现状加以分析,眼下许多种企较为适合的路径,应该是专业化之路的品牌技术。 1 品牌技术是辣椒种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关键 为什么说专业化中的品牌技术,是许多辣椒种企比较理想的模式呢?老话说,鞋的大小,脚知道。就以目前中国蔬菜种子市场的现状来说,行业中的种企间兼并合作,优化组合的大环境还没形成,在实践中可操作性不大。同样,蔬菜种子行业做品牌服务,既缺乏市场支撑,种企的管理水平也有限。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时期,辣椒种企要在辣椒种子市场难做的“低谷期”异军突起,从林立的辣椒种企中脱颖而出,需要好品种;规避产品同质化竞争,要靠好品种;提高产品价格,要靠好品
3、种;占有市场份额,要靠好品种;可见,辣椒种企只有通过好的品种去解决这些问题之后,才能化解种企经营管理中成本不断攀升的压力,从而获得发展的空间。 2 辣椒种企的育种理念要与时俱进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目前,种子市场上的辣椒品种创新的来源,一是辣椒种企或个人,二是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二者对辣椒种子市场品种来源的贡献,前者估计占 95%以上,后者在 5%以下。但二者的生存状况却是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天上。由于国内的体制问题,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育种是以项目、评奖、评职称为导向,有大量项目经费,压力小、惰性大,成果与市场关系不大。而辣椒种企育种却要现实得多,没资本混日子,什么都要靠自己,真金白银砸下去
4、,会面临许多压力,如费用多年的持续投入,预期目标非常不确定。说育种,好听一点是投资,难听一点就是赌博。仅凭这点,无论一个辣椒种企做得如何,或大或小,都非常值得称赞和尊敬。不容乐观的远不至此,辣椒种子行业的环境非常复杂,知识产权无法保护,育种者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好不容易推出一个品种,一夜之间就会丢失,第二天大家都有,极大地伤害了行业育种创新的积极性,导致育种费用投入严重不足,使得育种者心态多急功近利,育种浮于事,不按规律操作,只要市场上流行什么品种,就模仿什么品种,重复育种,给本来就在育种上投入不足的辣椒种子行业造成巨大的浪费。所以,别看辣椒种企很多,也都说自己在育种,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但真
5、正意义上做育种的并不多,或者做得很简单。上述现状还是一方面,如要做出一个好品种虽然不容易,但也不是无路可走。传统意识中,要想获得好品种,许多辣椒种企的直接反应就是想到育种,并且根深蒂固,对技术性育种非常重视,如杂交优势利用等。可是,靠辛辛苦苦育出来的品种,往往推向市场时,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根本原因在于许多育出的成果很难转化,在辣椒种子市场得不到认可。不要让一块石头碰两次脚,辣椒种企在育种上要避免上述受累不讨好窘境,关键要对品种认识到位,是从育种经验出发还是从市场出发?开始错了,结果一定错,出发点对了,就有希望,成功率也就高。既然检验品种的标准是市场。市场在变,消费者在变,辣椒种企的育种理念也必
6、须与时俱进,育种视野要开阔,育种观念要拓展到市场营销层面上,上升到经营管理层面上。这好比数学上的两点决定直线。当只有一点时,直线就无法确定。辣椒种企所育的品种不成功,有时不是技术不行,而是市场需求那点从开始就没确定而造成 。所以,好品种取决两点,一是种企的育种技术,二是市场需求。前者可以靠技术攻关解决,是传统意义上的技术育种。后者要靠经营理念与管理方法来解决,在此不妨称之为非技术育种。非技术性育种应用概念是个相对说法,要求辣椒种企在经营上要参与到育种中,做好育种导向和管理,从而帮助种企提高育种效益。 3 非技术性育种应用的意义 育种不是游戏,讲究的是投入回报,如不成功,对种企影响极大,直接损失
7、是耗费种企的人力财力,更甚的是耽误市场。当辣椒种企仅靠技术性育种很难实现的时候,就需要辣椒种企另外一只手来助其一臂之力。这就是非技术性育种应用的意义所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督促辣椒种企摆脱过去一味凭经验行事的顽疾,表现在市场、种企及育种者,三者往往不在同一个频道上,各说各的,各做各的,育种者只管低头走路闭门造车,种企总是抱怨投了钱没见好品种,对市场需要什么,消费者需要什么都置身事外。非技术性育种应用可以依靠经营管理的手段,在育种方向上作出科学的定位,避免育种与市场需求脱节,使育种者与种企间保持高效沟通。其次是提高辣椒种企在品种研发上的宏观思维,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完善对商业育种的认识,逐步在研发投入、育种团队建设、不同气候带配套育种基地建设及育种信息平台等方面下功夫,建立种企未来真正属于自己的育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