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28KB ,
资源ID:1684360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68436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黑龙江省肇州县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黑龙江省肇州县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oc

1、黑龙江省肇州县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摘 要: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拥有大量农村劳动力,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能够缩小城乡二元结构差异,更可以增加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以肇州县劳动力转移现状为切入点,从转移人口、转移收入、转移结构等的角度分析并总结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转移体系不完善、政策落实不到位、劳动力素质偏低、用人单位重视程度差等问题,并从政策实施、农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等角度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政策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6-0056-02 一、肇州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

2、状 2013 年肇州县转移农村劳动力人口共计 12 万人,创造劳务收入预计将会达到 11 亿元。同比增长 23%,实现了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转移出的农村劳动力主要从事建筑、运输、餐饮以及服装等工作,大多数转移劳动者的工作集中在大庆、哈尔滨、大连以及北京等地。随着物价水平以及转移者的工资增加,农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不断增加。肇州县把“以劳富农”视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通过扩大内部劳动力转移、鼓励创业以及提高农民素质等措施积极推动农民转移就业。通过做大服务业,探索农村劳动力的分工改革,确保提高农民收入。 2013 年,肇州县共转移劳动力约 12 万人,实现劳务收入约 11 亿元,同时肇州县进行了阳光

3、培训工程,对农业职业技能、专项技术以及创业能力进行培训,以期推动农民顺利转移就业。2013 年通过政府或劳务中介机构组织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人数为 7 633 人,占转移总量的6.36%。20072012 年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基本稳定。同时,稳定工作超过 6 个月的人数比例有上升趋势,相较 2007 年增加了 21.79%,这说明肇州县务工的劳动力工作时长有所增长。政府或劳务中介机构提供的转移协助的人数比例仍然不高。近些年,随着经济发展,肇州县同其他地区的交流和合作不断增多,政府和劳务中介机构对劳务的输出已经成为了劳动力转移的一大途径,不过以亲缘和地缘为传播渠道的农村劳动力仍然是转移中最重

4、要的途径。 2012 年肇州县中农民非农行业的分布中,投身建筑业以及工业的比例分别处于第一和第二位,分别占 21.34%和 22.59%;其次位于三、四位的是交运仓储与批发零售业,比重为 15.32%和 16.7%;住宿和餐饮业位于第五位,占 7.57%。另外,计算机业的从业比例最低,仅为 0.69%。 通过比较 2005 年和 2012 年的数据发现肇州县农村非农就业的各行业比重发生了改变。首先,工业与建筑业虽然是非农就业的主要目标,但在此基础上 2012 年仍然增加了 1.33%和 2.45%的比重。其次,交运仓储行业的比重有所降低。另外,下降态势最显著的是批发与零售业,其相较于 2005

5、 年比重降低了 11.3%,处于非农就业行业排行的最后一位。最后,住宿和餐饮业的比重有所增加,上涨到 1.24%。通过数据比较不难发现,肇州县二、三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改变,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基础。 二、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制约因素 目前,肇州县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着严峻的问题。问题主要集中在:一是肇州县仍有大量富余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且多为无技能或低技能的年龄偏大人员;二是目前的经济环境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外需萎缩,内在增长动力不足;三是肇州县就业转移能力不足,体系尤为不够健全等。 1.制度因素。 (1)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没有纳入国家就业体系。新中国成立伊始,国家就把就业保障工作的重心

6、放在了城市。对于城市居民就业逐步建立了完善的体系,从就业培训到就业登记制度再到市场服务体系,城市居民在无论是在劳动合同、福利待遇、权益保障还是医疗保险、就业保险等方面都得到了完善的保障。但是对于农民就业问题,国家并没有投入太多,农民就业长期受到忽视,这严重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转移。 (2)城乡二元就业体制阻碍了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在户籍制度上的限制使农村劳动力在转移中不能得到公平待遇。在同城市居民进行就业竞争时,在工资待遇方面也处于较低水平。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使得子女就学、家庭居住、劳动力就业以及社会保障制度都不能有效地向农民配置,继而使得农民工进城工作受到诸多阻碍。 (3

7、)政策落实不到位。近几年,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落实推进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鼓励政策的政策,但是这些积极的政策落实效果不佳。 2.企业及社会组织因素。 (1)企业对农民工权益保障落实不到位。农民工进城务工一直作为基本的合法权益被国家重视,然而还需要进一步修正以构建一个长期稳定、公平的机制。虽然有关部门针对一些企业和用工行业的用工歧视、工资拖欠、福利不到位等问题进行了披露,但长期来看问题依然存在。例如用人单位制定农民工工作的义务较多,享受权利较少的工作规定,农民工工作权利义务不对等。 (2)对进城农民工的社会管理严重缺位。从广义角度讲,劳动力转移是由一系列环节构成的系统过程,

8、涉及到资源配置、人力培训、信息提供、权益维护等多个部分,政府要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同时进行适当监督、组织、指导。在政府对于农民工信息的掌握上还存在很大缺陷。 3.人口素质因素。进城务工农民的就业竞争力有待提高,劳动力市场正在从过去的结构单一化向技术化、科学化转变,多元化的就业逐渐形成。国家统计显示,在农民工就业结构中,学历水平在高中以上的不到 15%,其中受到系统培训的劳动力不超过 14%。目前,劳动力的素质偏低,仅仅从事技术需求较低的体力劳动,如建筑行业、煤矿产业、餐饮行业等。农民工的较低素质与产业结构升级、企业规模化经营的需求形成较大矛盾,农民工劳动力输出结构金字塔排列与流转工作岗位的倒金字塔

9、需求造成了复杂技术岗位人才稀缺,体力劳动岗位因供给过剩形成高就业壁垒的现象。 三、促进肇州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建议 1.以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在此之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方向主要朝向沿海,但是伴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化的普及,这使得这些区域对劳动力水平要求不断增加,这种趋势使得农村劳动力向沿海地区的转移量逐渐减小,而向西部地区转移增加。所以,应积极鼓励与引导民间企业的发展,鼓励农民工回乡投入到家乡建设中去。并且还应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的建设,为农民就近就业拓展空间。2.建立城乡一致的劳动力市场。农业生产率以及城镇化的不断进步导致农村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而

10、剩余的农村劳动力则不断增多,而肇州县的农村人口比重很大,由此引发的农村居民劳动力转移的就业压力很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农村的劳动力在非农产业中的就业情况。首先应当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公共服务就业的范围;其次要建立城乡两级公共就业服务系统,为在外务工农民以及有务工意愿的农民提供咨询服务;最后要发展县城农民就业服务中介机构,降低农民进城工作门槛。3.以农业产业化拓展农业就业空间。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不断改变,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渐对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进行了替代,劳动力的作用在经济发展中的吸引力逐渐减弱,在这种经济环境下,肇州县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应当开发农业综合资源,用主导产业引导肇州县的经济发展,

11、达到劳动力的优化配置;第二,应该采取必要措施,提供多种形式的农地转移方式,建成多层次的农业产品结构;最后,应当推动城镇化,改善县城居住环境,吸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最后,应当调整肇州县当地的经济结构,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4.完善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政策。首先,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为农户提供转移、转让、转租渠道,促使农地流向效率更高的农户转移,这样可以为劳动力顺利转移提供机遇。其次,加强本县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和力度,解除农民工的生存压力。再次,建立县级劳动力转移的服务系统,为农民进行工作推介以及信息咨询,提升培训质量,通过增加农村劳动力素质,改善农村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失配现状;最

12、后,要把县城的建设发展起来,通过农转非,减少农民负担、增加就业。 5.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内部转移。要考虑到肇州县的实际发展情况,增加农业劳动力内部转移的能力,这是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渠道。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不断开展,通过农业内部解决就业问题的潜力很大。产业化经营不仅可以发挥肇州县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点,鼓励农村地区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还能够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立农产品生产中心,将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转化,将优势产业链延长,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使农业内部解决更多的富余劳动力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 林玉妹,林善浪,樊涛.人力资本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距离的影响研究基于山东省临沂市的实证

13、调查J.当代经济管理, 2013, (3). 2 王国刚,刘彦随,刘玉.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响应机理与调控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3, (1). 3 张红宇.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战略抉择和政策思路J.中国农村经济,2011, (6). 4 游和远,吴次芳.农地流转、禀赋依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J.管理世界,2010, (3). 5 黄国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因应来自全国 29个省市的经验数据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 6 陈永正,陈家泽.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兼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都模式”J.财经科学,2007, (4). 7 周萍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J.特区经济,2006, (12). 8 李少元.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的经验借鉴J.比较教育研究,2005, (7). 9 苗瑞卿,戎建,郑淑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与数量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4, (2). 责任编辑 陈丹丹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