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探讨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是初中德育教育的首要学科,学生对其科目学习好与否,将关系到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甚至是人生的成败。然而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好与否,关系到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和发展。所以中学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是目前每个老师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就中学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进行探讨。针对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要做到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尝试。 关键词:中学思想品德;有效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
2、3)05-099-01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以新的观念指导、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要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 。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采用各种各样的活动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其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利用案例学习、创设情境、实践操作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意识和社会小主人的主人翁意识,最终学会在生活中感悟、体验人生的价值。让学生不仅在课上能有所感悟,更愿意在实际2生活中落实这样的一种思想。这就要求广大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尽快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充
3、分利用时政热点、名人轶事及学生身边的生活案例等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通过一些小故事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学习,把思想品德教学置于广阔的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巧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 情境教学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材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引入或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从版面设计、内容体系和语言风格等方面看,它一改往昔那种严肃的说教式面孔,取而代之的是活泼有趣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语言和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教
4、学内容。有效地激活了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要使思想品德课活起来,创设与教材相融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就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三,因材施教,合作探究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个性化的,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个性感受与体验,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各人的知识水平、学习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对于同样的学习内容,就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反应。这些反应课前无法预设,却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然要出现的。教师要及时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话题,组织学生展开思想的碰撞,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提高对话的质量,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知3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实施教学活动过
5、程中,教学目标应该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在课前依据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所预设的目标;另一个是在教学活动中由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激发出来的生成性目标。在教学中如果能把预设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有机融合,学生的个性体验得到尊重,学生就能处在一个和谐平等的情感环境中合作学习。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意见交流、游戏、辩论等形式,大家明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相互质疑,观点对立或不相一致的认知冲突就会激发出新思想、新思维,促使师生进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认识,兴致勃勃地主动探究下去,从而实现了认知结构的迁移和整合。不管成功与否,他们都能有所收获,自然就能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兴奋。而对于那些认知水平
6、不足的“学困生”来说,他们也能在合作讨论、交流信息的过程中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帮助,也能有所收获。如现在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有许多单元主题都是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其实“探究性学习”是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学习方法,它强调的是学生的“学”是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切入点,注重学生情感的发展,引导学生思维的形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的成“人”教育上,又起到了帮助学生形成独立人格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探究学习中,我们都尽量让学生既能获取知识和技能,又能锤炼思维,同时张扬个性,感受成功,在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过程中,珍惜学生所取得的一点一滴进步。 四、理论联系生活进行教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
7、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初中思想品德是以学生逐渐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以成长中的我、我与4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的课程。其内容、性质、特点和功能,决定了教学过程中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创设与学习内容相融合的真实学习情境,还知识的本来面目,是抽象的只是具体化、感性化,让学生身临其境中学会知识、获得能力,学会在感受、体验中认识世界,丰富人生经历。要面向丰富多彩、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恰当地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联系生活实际。这样做会有以下几点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拓展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展和更新知识内容;提高理解、分析和辨别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从而逐渐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要真正达到思想品德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我们应勇于探索,积极落实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为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思想品德新课程散发出它应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