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创新驱动,让“农远”奇葩持续绽放摘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简称“农远” )是为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从 2003 年起开展的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将优质教育资源传输到农村的教学方法试点工程。面对“农远”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媒体、新理念,本文反思“农远”教学应用之困,正视过去重“建”轻“用”之所为,提出多措并举、创新驱动,提升“农远”要素支撑能力,增强“农远”内生动力,让“农远”春风化雨般浸润农村中小学教育。 关键词:农远;实效;举措 回首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近十年的历程,硬件设施逐步更新,教育资源日渐丰富,教师技能明显提升,教学应用成效初现。然而,就
2、区域性农村中小学而言,依然存在着一方面体会、分享“农远”带来的实惠,另一方面却又因硬件设施不够用、教学资源不好用等原因,使得“农远”设备成为仅供参观、检查的摆设的现象,学科教师不愿用甚至有意无意地抵触“农远”的现象也并不罕见。面对诸多问题,笔者认为,立足长远,多措并举与创新驱动,方能更好促进“农远”长效发展,方能更好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和实现教育公平。 着力培训,更新理念与提升技能 要想使“农远”健康、有序的发展,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与时俱进的“农远”意识、观念和技能,以及由此形成的教育智慧与内驱动力尤2显重要。为此,针对学校领导在推进“农远”过程中的主导性作用,以及一线教师在“农远”过程中的基础性
3、作用,分别对校长和教师进行信息化领导力、信息素养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分层、多元培训刻不容缓。首先,针对中小学校长等行政管理者的培训,这是最重要且必须先行一步的培训。这一层次的培训,重在进一步强化领导层的“农远”意识,构建教育信息化对现代教育的革命性影响理念,提升领导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管理力、指导力和实践力。对行政管理者的培训,至少以两年为一个周期进行。 其次,针对“农远”专兼职管理教师的培训。这些专兼职教师是实施“农远”的核心力量和技术保障,对他们的培训,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他们对“农远”软硬件安装、调试与维护的技能;另一方面,要提高他们指导学科教学及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并通过他们
4、的引领帮助学科教师,充分有效地利用“农远”为学科教师创造的信息技术教育环境和条件,提高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技能。该层次培训,应以学年为周期,每年组织一次。 最后,针对学科教师的培训。学科教师是“农远”资源教学的应用主体,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实现农远目标的基础。在对学科教师进行培训的时候,可分为骨干教师培训与全员培训。对学科教师的培训重点应放在增强信息意识、提升信息素养和提高应用技能上,主要围绕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加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进行展开。对学科教师的培训,应采取三年一个周期的轮训。 3无论是哪一层次的培训,都要把握“学得懂、用得上和用得好”这一基本原则,还要切实做好“外出培
5、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 “专家引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并适时设计“任务驱动” 、注重“训练结合”和延伸“训用结合” ,力求实效的培训方法、策略和目标,以及建立教师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激励机制,为教师的终身学习和更好发展铺垫基础。 健全机制,强化管理与激励应用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各中小学校,应充分结合区域实际与学校实情,建立与健全“农远”常规管理、考核评估和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参与“农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激励应用、务求实效的良好态势。与此同时,对“农远”的常规管理及教学应用评价,还应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教师个人评价”与“学校整体评价”相结合的
6、综合考评,并认真按照相关规定兑现考评结果,做到言而有信、持之以恒和坚持不懈,进而确保“农远”的规范管理、有序推进和长足发展。 加大投入,多元保障与协调发展 “农远”实施已近十年,装配的硬件设施已趋于陈旧老化;开发的教学资源(尤其是配发的教学光盘)有些已与新课改失步,不能很好适应教学需要;虽然几经培训,教师在理念、技能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较,仍然有较大差距要想改变这种状况,缩小数字鸿沟,一方面我们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技术专业机构,必须努力加强与聚合各级政府、教育内部与社会各界多方力量,鼓励创建多元化经费来源和运行机制,采取“校企合作、互助共赢”等多种办法,努力筹措教育信息化建设经4费;另一方面,
7、教育部门要进一步挖掘自身潜力,合理使用“生均公用经费”和教师自身优势,确保软件与硬件建设的同步推进和协调发展。 搭建平台,增强互动与引领发展 “农远”是一个良好的平台,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优质课、示范课、研究课、主题研讨与技能大赛,开展学科或学段区域性 QQ 群、BBS 论坛、微博空间等高效便捷的网络交流,开展送课下乡、送训下乡、上挂跟班学习等形式多样的学校内部、校际之间及城乡之间区域性“拉薄扶薄”多级活动,广泛开展教师自主、团队合作等“在实践中应用,在应用中优化”的师师互动、校校联动、区域协作的交流活动,切实引领学科教师积极主动和广泛参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远程教育资源教学应用。 教研引领,深层
8、探究与深度融合 “农远”教育科研,重在积极探究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远程教育资源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为此,要努力营造“自主探究与团队协作” 、 “校本研修与片区联动” 、 “教学探讨与课题研究”等教研氛围,广泛开展“农远”资源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科研活动,积极探究教育资源、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合理选用及教学时机的最佳呈现、教学效益的最优达成,从而更好实现创设教学情境与激发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点与化解教学难点,最终渗透与延伸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之中,成为学生“感悟方法发展思维”的最佳手段和重要途径。有条件的学校还可积极尝试基于互联网络与远程教育的网络教研,不断更新与拓展教研形式和
9、教研内容,弥补传统教研中的不足。 资源整合,注重特色与共建共享 5在“农远”资源基础上,无论是哪种渠道构建、整合的教学资源,都要注意与课程标准、教材版本紧密结合,不仅要有效融入地方特色、民族文化等必要元素,还要符合师生的教学实际与认知水平,并充分发挥区域性人力资源优势,做好二次开发甚或三次、四次开发,为我所用。与此同时,还应创设区域性教育城域网、校园局域网,力争校校互联、班班互通刻不容缓,更好实现“同在蓝天下,同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 我们相信,只要着力多层培训、力争多元投入、搭建多级平台、健全多维机制、注重资源建设和强化教育科研,努力实现让“教师教得更有效,学生学得更快乐”的高效课堂, “农远”一定能更好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农远”奇葩也定将持续绽放。 参考文献: 1金陵.如何发掘有价值的“整合点”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4). 2杜占元.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R.中央电化教育馆网站,2011(4). 3戴进.基层行政管理视角下的学校信息化软环境构建之路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