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105.50KB ,
资源ID:1687237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6872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多元与趋同:高考科目的变革走向.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多元与趋同:高考科目的变革走向.doc

1、1多元与趋同:高考科目的变革走向2013 年 11 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对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明确提出:“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这是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提出“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现行的高考考试科目设置有哪些值得反思的地方,未来高考科目设置的趋势是什么? 针对高考科目的调整,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就进行了多次。中国高校招生考试科目的高度统一化局面是在 1952 年新中国建立统一高考制度后形成的,它不仅是考试科

2、目设置的统一化,还是各学科门类考试科目的统一化。不过,这种高度的统一化在 1954 年即被打破,当时, “为适应各系科专业对考生学业成绩的不同要求” ,将考试科目分为两类:一是理、工、卫生、农、林等类专业考本国语文、政治常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外国语;二是文史、政法、财经、体育、艺术等类专业考本国语文、政治常识、历史、地理、外国语。后于 1955 年又被分为三类,并一直延续到 1963 年。直到 1964 年,为简化科目分类,提高考试效率,又将考试科目并为两类,具体改变是:把理工和医农合并为一类,理工医农类不考生物;文史类不考数学,惟哲学、财经各专业加试数学,考试成绩不计入总分,只作为参

3、考。 21977 年高考恢复,随着国家经济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考科目设置开始进入多元化时代,不过这种多元化总体处于相对统一而两分化(指文理分科)的局面之下。具体而言,经过大文大理设科模式、高考与高中毕业会考两考并置模式,以及广东、江苏、广西等省(区)的科目改革试点,当前的高考科目设置形成了如下五种模式:一是北京、天津、河北、重庆、四川、贵州、青海、宁夏等 25 个省(区、市)实行的“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模式;二是云南和安徽两省试行“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模式;三是江办试行的“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模式;四是浙江和上海实行的分类考试科目设置模式

4、;五是海南实行的“3+3+基础会考”模式。 可见,60 余年高考科目设置变革,大致经历了由。 “高度统一的一元化”到“文理各异的两分化”再到“以文理两分为基础的多元化”三个发展阶段。 高考科目设置的现状之思 多元、多变的科目设置,在很大程度上表明高考的内容结构与设计有待优化。当前的高考内容主要有两种结构:一是以智力因素为主要考查对象的主流模式结构,即“3 门必考科目+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考试内容基本以高中课程为来源;二是以智力因素考查为主,以非智力因素考查为辅的试点模式结构,即“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3+3+基础会考”等

5、。 然而,所谓的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大多是将若干学科的试题分别独立地排列在一张试卷上,只是形式上的综合,并非知识结构及其运用3上的综合,而受考试时间分配的限制,往往影响单科水平的全面测试。其次,素质立意的评价内容要求包括文化、思想、道德及心理等素质,而在主流模式中却未能得到考查体现。再次,综合素质评价在当前的高考录取中大多只作参考或分量很轻,并未发挥真正的选拔功能。而学业水平测试也未能成为主流模式的组成部分。 从实践来看,当前的高考科目设置虽已由一元走向了多元,基本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高考科目设置权实现了由集中转变为分散,即由国家统一设置下放到分省命题的部分省(区、市)自行设置;二是由相对僵化

6、的考试科目设置模式转变为灵活多样的科目设置模式;三是由全国单一的高考科目设置模式发展到全国多种高考科目设置模式共存互鉴。然而,灵活多样的科目设置,并不能减轻考生的考试压力,反而若科目设置不当还易引发学生偏科。 同时,也不难发现,高考科目的调整始终承受内外两种压力。一是社会的外部压力,质疑高考本身带给学生过重的负担,使得高考的科目调整趋向简单化。无论是 60 年代中期毛泽东等有关考试加重学生负担的言谈,还是至今对有关片面追求升学率、应试教育的责难,都使得高考科目的设置要求越来越简单,考试内容要求越来越少。二是教育系统的内部诉求,要求高考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为高校培养和选拔合格人才,要求学生拥有完

7、整、系统的学科体系,要求有较高的各项能力,这又使得高考要考的内容越来越多。也正是高考科目设置的这种内外部矛盾,在很大程度上使高考科目改革出现反复与多变。 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趋向 4综观高考科目设置现状,基本可以认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模式是多年、多省(区、市)试验改革的结晶,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而其他少数省(区、市)实行的各种试点模式则是在国家政策倡导下推行的,仍处于探索阶段,代表未来高考科目设置模式的可能发展方向。 首先,从主流模式的形成来看,至少有三点启示。一是高考科目设置必须兼具选拔性、公平性、科学性及可操作性。就选拔性而言,科目设置必须要有一定的覆盖面,否则难以较全面地考

8、查考生的知识结构及其广度;就公平性而言,科目设置在保留必考科目统考的前提下,要兼顾选考科目的统一性与可测性或可量化性;就科学性而言,科目设置既应满足高校专业人才培养在教育课程方面的特色,又应满足学生在能力、适应性、兴趣及出路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就可操作性而言,科目的多样化选择并非越多越好,必须考虑高校与考生的实际情况。 二是科目设置改革在高考改革的大系统中具有自身局限性,即科目设置涉及更多的是考试范围,反映的是知识结构,也即各种考试科目的组合设计只能反映不同群体考生的不同知识结构以及满足高校不同学科专业对知识结构的差异性要求,而无法真正反映考生的学科能力与学习能力差异,这表明科目设置改革必须配

9、合考试内容与考试方式的改革。 三是高考科目设置改革必须充分考量其外部性。科目设置既影响到高校人才选拔的知识结构及其自主权,更影响到基础教育的教育内容与教学方式。然而,由高考的选拔性、竞争性及高利害性所决定,其科目设置的外部性更倾向于对基础教育及考生考试负担的影响。特别是频繁5而大动作的科目设置改革“对中学教学的影响往往是冲击性的、结构性的,不利于中学教学的稳定” 。同时, “超负荷”的考试负担也是高考改革的主要阻力之一。这表明高考科目设置改革必须考虑对基础教育以及考生的各种影响。 其次,从试点模式的特征来看,与主流模式相比,其突出特点有三:一是增加了非智力因素的考核,并开始与录取挂钩;二是按高

10、校层次或学科类型分类设计考试科目;三是以会考为基础,实质上拓宽了高考的科目范围。这些特征总体上大大丰富了高考科目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既利于考生基于自己的学习兴趣和专业取向选择考试科目,又增强了高校基于学科专业的教学特角选拔人才的自主性。此外,综观世界发达国家及地区的大学入学考试科目设置,多样性、选择性及灵活性是最大共性之一。因此,某种程度上,试点模式既担负着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高考科目设置模式的任务,又代表着未来中国高考科目设置的发展方向。 因此,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趋势,在科目组合上,将以较少必考科目(如语、数)与较多选考科目的组合为主;在内容结构上,将兼顾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测试并重;在功能追

11、求上,将以引导考生的个性发展为主;在考试形式上,将以政府组织考试与社会化考试相结合的模式运行。总之,高考科目设置应着眼于在促进基础教育正常发展的基础上为高校选拔具有潜能的人才,并在方便操作的情况下,赋予高校和考生一定的选择权。但要明确的是, “尽管高考科目的多样性改革能够推动高考制度走向多样化,但高考科目的多样性本身并非改革目的” 。因此,当前多元的科目设置模式必将走向趋同的道路,即各省(区、市)将在6共存互鉴中最终达成共识,并形成一种或两种兼具科学性、公平性和操作性的相对接近与稳定的科目设置模式。最后,要指出的是,高考科目改革的根本之道在于“内外兼修” ,即对内扩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通过科目调整满足多元化人才选拔需求,对外改革社会人事制度与就业制度,而不是仅仅减少考试科目或变换考试科目组合模式。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