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分析学困生的成因【摘要】担任班主任工作 20 余年,在教育工作中遇到过不同的学生,包括学困生,采用过很多种教育方法,包括简单粗暴式。在此过程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本文就学困生形成原因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理智应对;正面教育;避免冲突 【中图分类号】G42 班主任工作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应对班里的学困生。当过班主任的老师差不多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表扬优秀学生的时候,往往会引起某些学生的不服气,批评犯了错误的学生反而会得到某些学生的同情和辩护,并总是会有学生出面帮他们说情;每次评完三好或优秀班干总会引起一些学生的反感甚至对立情绪。这些学生就是平时所说的学困生,即学校
2、教育中由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所导致的学习有困难,成绩差的学生。同样以上现象正是他们的逆反心理的表现。不能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就可能会导致教育的失败。所以,分析学生的逆反心理,即了解学困生的成因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学困生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教育失误所导致的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这是学困生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由于教育者对那些贪玩,纪律观念差,甚至有逃学旷课记录的学生采取强制或粗暴的教育手段,伤2害了学生的自尊和人格,而当学生的自尊需要,情感需要及交往需要等基本的心里需要得不到满足或遭剥夺时,他们往往会盲目寻求补偿,甚至走向极端。有的学生会被压服,变得胆小,怯懦;或是无耻
3、辱感,继而对教师的管理置之不理,甚至对立,对教师的教育也满不在乎,更有甚者,会出现对学校和老师同学采取攻击方式,目的是保护自己或为了在同学面前体现自己的人格尊严。即便是教育者或同学的善意规劝,他们也总是朝坏处想,因此,不但不接受批评,反而编造各种理由抵抗。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必须改变教育方式,消除其厌恶情绪及不信任心理,改善师生关系。所以,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做德育工作时,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理解学困生的困难所在,并尽力与其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理解学困生的兴趣,以增强教育效果。 2、教师的虚荣心会把师生关系搞得更糟 学困生不是突然形成的。大多有个过程,正向以上那位学生一样,是老师的没收,
4、罚站,甚至赶出教室把他一步一步地逼成了逆反学生,成为学困生。反之,老师如果能对体罚过的学生主动承认错误,或间接表达歉意,这样不但不会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可以得到学生的理解,增强教育效果,提高自己在全班的受欢迎指数。可是,如果教师在虚荣心的左右之下对被罚的学生置之不理或强制要求学生向自己道歉,势必会造成班上有更多的学生在内心跟老师对抗,并且强度也会加大。教师遇到类似情况只有冷静思考,耐心疏导,用爱心抚平学困生受伤的心灵,唤醒他们变冷的心,才能彻底消除学生的情绪障碍,预防学生逆反心理的发生。作为教育者,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求自己外树形象,内强素质,3宁静致远,避免或缓和师生对抗。 3、生活环境影响对教
5、育的排斥或对抗 当今社会存在一些不良风气,如说假话,售假货,劣质产品充斥市场,坑蒙拐骗,消极冷漠等构成社会的灰色面。青少年在这种影响下,一切的正面教育与社会一经接触就会像肥皂泡一样一触即碎,从而增加了学生对教育的排斥及对抗性。特别是一些缺乏进取心,价值观念淡漠的学生。他们一旦发现了生活中的丑陋面,就自认为自己看透了整个社会,认为社会是一片黑暗,对于任何事,老师越说好,他就越不信,老师越想禁止,他就越要去做。但对于学生的这种盲目对抗意识,教育者只有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慢慢引导,帮助学生消除心理偏差,以点概全的错误认识,及时矫正其不良行为,否则学困生的对抗心理可能会导致触犯校规校纪,失去
6、道德意识,最后走上危险的犯罪道路。以上是对学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学生作为有道德情感的人,对道德教育是有选择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全面认识社会,树立科学信仰的同时,本身也应该参与到学生的认识过程中,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成分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随时随地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教师的一言一行。他们希望从老师的身上看到社会光明的一面更想看到希望。他们甚至更多地通过情感去鉴别教师言行的真实性与可信性。当他们体验到教师的关心与亲近的情感时,便有可能乐意地接受教育。反之,如果教师总是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动辄训斥,惩罚,即使教师讲的道理正确,学生还是不愿接受或产生对抗情绪。 “亲其师,才信其道” 。 4综上所述,
7、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来自教师工作中的失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经常反省自己在工作中有无逼其反抗的失误,对学困生的一些不良行为,教育者要分清是性格所致还是品德问题,是一时冲动还是一贯做法,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德育措施。一般而言,对个性很强的学生建议当众多鼓励。与学生个别谈心,要指明存在的问题,指明努力的方向,和应有的规范行为。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并试图挖掘逆反心理中存在的积极因素。对学困生的逆反心理,我们既要看到它的危害性,同时也应注意到其中所孕育着的积极因素。有研究表明:一些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在思维形式上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辨”的特点,在行为上则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参与意识和自我表现的欲
8、望。而这些特点正是人们在探索真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学生时代的“调皮捣蛋”成为当今社会的弄潮儿已不足为怪。这些学生天资聪慧,思维敏捷,他们喜欢争论问题,坚持己见。但由于知识匮乏,思维片面,往往会犯主观性错误。但我们应看到:他们好奇心强,经常会出一些“歪点子” ,甚至搞恶作剧。但他们的“歪点子”却为很多学生所接受。他们对周围人给予自己的评价非常敏感,指责,压制的教育方式会打击他们的进取心,挫伤他们的浓厚兴趣,扼杀他们的创造性,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在成才的道路上错失良机。教师要保护他们的积极心态,以发现为出发点。以感情为纽带,以引导为主要教育手段,把学生引向和谐发展的成才之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那样小心” 。教师可以试着先满足学生的要求,放手让他们大胆开展一些活动,5允许他们畅所欲言,积极发表评论,然后再真诚的指出缺点及不足,帮助他们客观地,全面的看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我们要学会静下心来,冷静思考,争取把他们的“歪点子”变为“金点子” ,把他们的逆反心理引向“求异” , “思辨”的良性轨道上来。 参考文献 1.赏识你的学生 ,孟繁华主编,海南出版社 2003 年版 2.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 ,朱小蔓,南京师大出版社2000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