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106KB ,
资源ID:1687540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6875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关于现代设计教育专业基础课建设的问题和举措分析.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现代设计教育专业基础课建设的问题和举措分析.doc

1、1关于现代设计教育专业基础课建设的问题和举措分析摘要专业基础课是高校开设的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基础的连接课程。本文分析了设计教育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良倾向,提出广泛涉猎与深度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从夯实基础、培育特长、鼓励创新等三方面改革专业基础课的建设理念。通过明确结构目标、细化阶段任务、增加差别教学、完善课程评价、引导持续实践、推动成果转化等多途径去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对提升该专业学生择业竞争力和创业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设计教育专业基础课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10-0035-02 一、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高校学生就业工

2、作出现了新形势。曾经作为特色专业人才受到欢迎的现代设计专业大学生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竞争压力。用人单位更需要基础底蕴厚、创新能力强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而当代大学生思想独立、勇于尝试,自主创业现象明显增加。这对现代设计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提出了改革要求。 在各高校专业课普遍压缩的前提下,紧扣培养目标、落实好先修的专业基础课改革,使之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显得尤为紧迫。 二、教学现状 2专业基础课是高校开设的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基础的连接课程。设计专业基础课执行于素描、色彩等普及化“美术基础课”之后,又在使用专门素材与技能、解决专门问题的“专业课”之前,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促使美术

3、学习者向专业设计师转变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执行中,虽然专业基础课总课时较充足、具有课程群的规模,但因不是主干课,在师生中受重视程度较低。具体表现在:1.在专业基础课群设置上,课程总量多、差异大,关联松散;教学内容有限、要求较低。2.在专业基础课群实施上,每门课对培养目标的遵从关系不明晰,整体系统性有待加强。3.在专业基础课群拓展上,受到课时分散等条件限制,学生对每门课都是浅尝辄止,持续研究少,设计实践少,成果转化则更少。 因此,艺术教育学家朱迪?斯伯顿教授认为中国的现代设计教育“缺少结构性、战略性的思维” ,应当引起业内反思。针对现状,笔者认为:必须坚持广泛涉猎与深度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从夯实基础

4、、培育特长、鼓励创新等三方面入手,加强现代设计教育专业基础课的建设,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素质,提升择业竞争力和创业成功率。 三、教学举措 (一)明确结构目标,细化阶段任务:夯实基础 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之间的逻辑结构是现代设计教育者强调战略性思维的首要任务。原有培养计划中,大课时量的专业课结合少量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能够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深度,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知识广度和应变能力的发展。完善的课程结构在设定培养目标时,必须给予学生自我定位与发展的空间。对于学生来说,在整个学制3的早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会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有必要以培养目标为制高点,

5、适当降低专业课比重、提高专业基础课的比重,循序提高,以建立更加协调完善的课程结构。 专业基础课提高比重后可形成课程群,更有必要为其细化阶段性教学任务。在这个教学阶段中应有两个主要任务:夯实文化基础与激发专业兴趣。敏锐的专业感觉、厚实的文化素养、对传统的深入理解,都离不开广泛涉猎。结构良好的专业基础课群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菜单选项” ,并由有经验的导师帮助他们打破专业界限、理顺课程逻辑、广泛串联。在知识与技能的积累中夯实文化基础,并产生对某一形式或技术的特别兴趣和深入研究的欲望。这种兴趣与欲望,无论是对其本身的发展成熟,还是它与后续专业知识的融会,都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基础教育不能以专业

6、方向的方式缓解艺术教育与社会功利性的矛盾。 ”从基础教育抓起,让学生尽早了解到社会功利性的现实存在,并尽早用兴趣来引导研究,形成特长,对素质教育与创业教育来说都是有益的。 (二) 增加差别教学,完善课程评价:培育特长 因材施教早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但学生人数的扩大和选课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差别化教学”难以实现。多科目、少课时的专业基础课正好提供差别教学的机会。广泛涉猎与深入探讨相结合,可使学生多能一专;专业基础课的基础性,又为学生保留了发展创造力的后续空间。增加差别教学,意味着容忍、支持和鼓励学生的兴趣差异。罗恩菲尔德说过,创造力如果受到外来的干涉或规则的束缚,他们就会退却并下意识地求助于复制与

7、模仿。因此,对学生差异化个性的保护,对于催生学生4的独特专长、鼓励学生自我完善是十分重要的。 也就是说,在评价课程作品时,需要建立一种更客观和包容的评价体系。美国“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 ”“对艺术的体验,贯穿于艺术创作、艺术批评、艺术史学、艺术美学等方面”的观点可资借鉴。培养艺术兴趣、学习艺术技能、提升艺术修养的过程就是“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所谓的艺术体验过程。利用媒介创作达到对艺术经验和观念的技术应用;阐释和批评作品以理解其社会功能;探究作品的文化语境,关注其时间空间、传统功能和风格以理解人类境况;通过作品研究艺术的本质、

8、意义和价值,总结艺术评判的发展过程。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以此为依据全面评价学生作品,帮助学生系统地审视课程收获,在感兴趣的领域形成特长,进而开发出具有市场潜力的产品。有了这种设计成果与设计经验的积累后,在后续学习中,学生会主动将特长融入其中,保持在该领域的兴趣和研究优势。(三) 引导持续实践,推动成果转化:鼓励创新 专业基础课一般在第二至第四学期实施,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组织有效教学能够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激发浓厚的专业兴趣,培育学生的设计特长,积累设计经验,为尽早介入持续性的课外实践提供必要条件。在专业基础课阶段,部分学生已能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有计划的课外实践,具体形式包括参与导师主导的企业研发项

9、目、学生主导的商业实体运营(包括电子商务)以及国内外各种创业、设计竞赛等。基于专业基础课的持续性课外实践会贯穿整个学习周期,为学生提供包括个体创5新、团队合作、商业规划、方案落实等多方面的锻炼机会。其中,教师能够有效“追溯学生在创造性过程中每个阶段上的发展状态,评估学生的能力,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潜在能力” 。持续性的课外实践,不仅对后续专业课的实施带来推动,而且会产生“先进示范,群体推进”的积极效果。 这其中,以学生主导的商业实体运营具有更高的锻炼价值。目前,大学生进行商业实体运营的势头方兴未艾,网络营销准入的低门槛激发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以少量资金与时间投入试水电子商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

10、学生创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表现在具有独特创意的个性设计,具有高创意度、强竞争力、低成本、高附加值的特点。前期在课堂中形成的设计方案得到可行性转化,在孵化实践中接受市场检验,一旦运营成功,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可为学生赢得较高的创业起步水平,有效地占据事业先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现代设计教育的专业基础课建设对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提升其择业竞争力和创业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必须坚持广泛涉猎与深度研究相结合的原则,重视专业基础课程群的价值,从夯实基础、培育特长、鼓励创新等三方面改革现代设计教育专业基础课的建设理念。 其次,从明确结构目标、细化阶段任务、增加差别教学、完善课程评价、引导持

11、续实践,推动成果转化等六个方面入手,建立循序提高、协调完善的课程结构,保护学生个性,建立更客观和具有弹性的课程评6价体系,带动大学生创业与就业工作的落实。 参考文献 1杨应时中国艺术教育亟待革新访国际著名艺术教育学家朱迪斯伯顿教授N 北京日报,2003-06-29. 2曾繁仁现代中西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比较研究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3曾繁仁现代美育理论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 4 E.W.Eisner & M.D.Day(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and policy in art educationM Reston VA:national art education association,2003 5霍华德?加德纳,沈致隆翻译多元智能M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雷艳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