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105.50KB ,
资源ID:1687857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6878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重构探索与实践.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重构探索与实践.doc

1、1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重构探索与实践编者按 人们往往会认为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事,与高教无关。高校的一些管理者和教师觉得,以素质教育为重心的新课程改革,终结于高等教育之前,甚至在高中教育之前。而高校(包括高职)的课程建设仍应按部就班,亦步亦趋;仍然应该抱着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变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放,守着“教、学、用”脱节的教学方法不变。这种片面的、偏颇的思维方式,对于高教层次的课程改革会产生误导作用,对于教育改革系统工程的“高层”建设,也可能会产生断裂、变异和有始无终的负面影响。 首先,新课改剑指应试教育及其紧密配套的机制与模式,归结点在于高考,在于高等教育。这种传统的、顽固的课程建设

2、及体制,对高教或消极、或积极的影响不言而喻。新一轮课程改革,无疑是一场“讲”与“学” 、高压灌输与高效引导、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博弈,它已经并将继续对高等教育改革产生深刻影响。一幢大厦始于奠基、终于封顶,基础教育阶段的任何课程改革都是为教育大厦的楼层累积服务的,不可能实施与高教无关的基础教育改革,不可能在经过新课程改革设计可能脱颖而出的崭新基础上,继续沿袭惯性的课程设计营造传统的高教楼层。 其次,经过小学、初中、高中的苦读之后,学生的目标是高考。但2这绝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人才需求才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重构的落脚点。如果高校的课程设置脱离于实际,落后于科技、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其毕业生只能是

3、学非所用、学不能用、无所适从、就业困难。即使基础教育阶段成功实施了新课程改革,满怀“提升素质、开拓创新”愿望走进高校校门的学子们,也会在茫然不知所措之中“深造” ,走出校门后仍“茫然不知所措”地面对社会和工作岗位。 因此,新课程改革绝不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专利” ,而应该是在高教阶段一脉相承的系统工程。为此,很多有识之士进行了大量的有益探索与有效实践。本刊于本期专设了相关专题,刊登了六篇各类高校有关课程改革、课程建设方面的文章,望能引起重视。 摘要:通过深入企业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得出四个主要岗位(集输工、输油工、输气工、综合计量工) ,并归纳出各主要岗位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最终重构出基于工作过程

4、的六门专业核心课程,即:油气储存与装卸,油气管输工艺、油气储运设备操作与维护、油气集输、石油仪表及自动化、油品物性分析。 关键词:课程体系;重构;工作过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5-0005-03 近年来, “压缩饼干式”本科课程体系已经不再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1,2随着高职教育的深入发展以及社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的日益增多,急需要从传统“知识传递型”的课程体系向“能力传递型”的课程体系转变。3,4目前许多示范性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重构方面作了3许多有益尝试,5,6但课程体系还或多或少地存在单纯“知识传递”的痕迹。国外先进且较为成

5、熟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我们探索基于工程的课程体系提供了有益借鉴。7-10本文以重庆能源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 )油气储运技术专业为例,按照“人才需求调研职业岗位群分析归纳典型工作任务构建课程体系”的思路,对油气储运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重构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人才需求调研 人才需求调研是课程体系重构的第一步,只有进行企业调研,掌握第一手的数据,才能了解企业真实需求,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的要求,才能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工作的无缝对接。众所周知,川渝地区具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通过对 8 家校企合作单位(中石油重庆销售分公司、重庆英达实业有限公司、重庆燃气集团

6、、四川宏达集团,重庆伏牛溪油库、重启龙禹石油有限公司、重庆三峡燃气集团公司、西南油气田公司)实地考察调研,通过与企业领导、技术人员、行业专家等面对面的交流探讨,发现这些企业对集输工、输油工、输气工、综合计量工等人才需求旺盛,同时也要求高职的毕业生“会技能、讲规范、能吃苦” ,努力成为“四懂三会”人才,即: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此外,重庆今年成立了以黄奇帆市长为组长的页岩气开发工作小组,努力将重庆建设为页岩气开发的主战场,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将大量需要油气储运相关专业技术人才。 二、职业岗位群分析 4根据行业的实际需求情况,油气储运技术专业毕业生可在油气田

7、、油气管道建设施工、输油气管道、石油化工、油气销售、城市燃气输配、油库等企业从事油气储运技术操作和管理工作。通过企业调研发现,油气储运行业企业主要岗位群工种有:集输工、司炉工、污水处理工、注水工、集输资料员、输油工、司泵工、综合计量工、油品分析工、化验员、资料员、输气工、自动化仪表工、电工、管工等。油气储运技术专业对应的上述操作执行层岗位可归纳为集输工、输油工、输气工、综合计量工等 4 个主要职业岗位群。 三、归纳典型工作任务 每个主要职业岗位群工作的工作任务可能比较繁琐,但是通过细化整合,便可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最大限度地体现岗位的具体技能要求,因此可以说归纳典型的工作任务是重构课程体系的关

8、键所在。通过与企业领导、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座谈交流,到生产现场实地参观、考察学习,与毕业生座谈、与相关技术人员对口交流等多种形式,并邀请具有丰富现场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加盟系专业建设委员会(目前,系专业建设委员会共 8 人,其中来自企业的教授级高工 4 人) ,进行油气储运技术专业主要职业岗位群(集输工、输油工、输气工、综合计量工)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具体结果见表 1。 四、课程体系重构 基于上述分析,参照石油行业职业资格标准(输气工 、 输油工等) ,按照企业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遵循人才培养基本规律,通过典型工作任务推导出具体的行动领域,进而物化为具体的5学习领域,重构出基于油

9、气储运工作过程、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见表 2。通过分析可知,油气储运技术专业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原理可重构为六门专业核心课程,即:油气储存与装卸,油气管输工艺、油气储运设备操作与维护、油气集输、石油仪表及自动化、油品物性分析。 参考文献: 1姜大元.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社,2009. 2袁江.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4). 3应力恒.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08,3(17). 4刘晓欢,向丽.高职课程标准基本问题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9,2(4). 5孙阳华.20072009 年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的发展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9,2(27). 6马和平.基于“工作过程”高职课程建设的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4(9). 7高林.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8王秀花.精品课程建设及其评审的误区J.职业教育研究,2008,21(1). 69丁容仪.论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J.职业技术教育,2002,10(22). 10赵杨群.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2(24).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