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基于信息技术的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立体化课程体系构建【内容摘要】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传授的不仅是艺术知识,更多的是艺术素养和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应该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依托信息技术的支持,从课程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网络教材的建立、艺术实践信息化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立体化构架。 【关键词】信息技术 艺术教育 立体化 课程体系 “立体化”具有多维度、多角度、多层面和多方位的内涵。立体化教学应打破传统知识灌输的单一模式,基于现代教育学理念、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强调“学习是一种过程” 。学习者通过静态的、动态的、
2、横向的和竖向的全方位方式和角度,进行自主性、探索式学习,在与人合作交流中主动又积极地建构艺术的素养。 采用立体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是信息时代高等艺术教育课程自身教学规律决定的。近年来,普通高校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等艺术教育,通过课上教师的实时示范操作学会操作技能,通过课下网络平台的互动学习满足个性化学习和差异化学习的需要,通过协同学习促进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再通过网络资源完成学习任务,才能使得学生更快地掌握所学艺术知识和提高艺术实践能力。而这样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2一、信息技术在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立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中的运用原则 (一)信息化教学的“适时、
3、适度、适当”原则 在艺术课程现阶段的教学中,我们应把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在艺术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利用信息技术要避免脱离教材内容、单纯以学生兴趣为主的形式主义,而要以“适时、适度、适当”为原则,找准信息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精心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譬如,课堂教学是采用“任务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还是采用“综合性教学法”?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必须在教学计划中得到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实施。对课堂上展示的课件内容也要有所选择,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供他们进行课堂实践活动。 (二)体现学习个性化原则 信息化课程
4、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学生是学习的认知主体,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索、意义建构的过程,所以要充分体现个性化学习特点,提供灵活多样的检索方式和丰富的信息化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支持学生建立自己独特的学习策略与个性化的学习过程。非艺术类院校的艺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艺术课程属于人文课程,在多艺术门类、多学科综合的艺术教育中,通过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的连接,达到学生艺术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逐步形成和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的尊重、关怀、交流、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发展。 3(三)学习过程开放性原则 信息化课程的设计要能体现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原则:信息
5、化课程的体系结构是开放的,具有较强的扩展性和关联性。课程内容是开放的、动态的,特别要及时吸收本学科最新的科技成果、学术动态和相关的社会生活经验。教学活动过程是开放的,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登录信息化课堂,参与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可以在线作业、讨论、释疑和测试,充分体现信息化教学活动的跨时空性。教师也能在跨时空性、跨地域性的教学环境中及时得到学生学习的反馈。 (四)交互性原则 多元化强调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及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指导者与促进者,以达到教学功能的最优化。交互式是指要体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能够方便
6、地进行同步或异步的信息交流,这既能克服单向式教学的不足,又能活跃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在信息化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要建立多种互动机制,既有同步互动(如在线讨论等) ,又有异步交流(如在线作业批改等) ;既有人机互动,又有师生互动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 二、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信息化构建 在普通高校艺术课教学中应把人才培养需求视为一个平面,把培养人才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视为一个立面,只有平面与立面尺寸相等才能构成立体。在环境上,应该把实际应用放在艺术类课程教学的前列。根据培养计划的要求,在艺术类课堂教学中加大信息量,建设艺术类网络4课程;修订艺术类课程教学大纲,增加艺术类实践性课程环节;把艺术
7、类作品竞赛引入课堂,使学习与应用形成互动;在教学方法上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程建设及教材选用上,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从横向、纵向形成立体学科结构。 (一)课程信息化建设 把握好传授知识与培养人才的关系,传授知识是基础,培养能力是目标。艺术类课程信息化的建设要针对普通高校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和艺术知识的实际情况来设置。 1.课程内容的信息化 跨时空、大信息量、交互性和个性化,是高校艺术教育信息化教学环境中课程的主要特色;丰富、多维度的信息资源和方便的获取方式也是信息化环境下艺术类课程的优势。建立艺术课程内容资源库,课程库里不仅包括本课程
8、教材的主要内容,更多地提供了扩展资源(如专家专著、学术报告,科研与研究中心网站,专题学习) ,资源库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以动态更新。 2.教学模式的信息化 艺术类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及提高学生本门课的学习效果,并充分协调和整合师与生、生与生、人与网络等的互动关系,使师生充分利用课程网络资源库和网络教学平台,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实教学资源库,完善艺术类课程的教学。构建信息化环境下适合艺术类教学的最佳结合5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网络教学) 、教育模式(科研引导+任务驱动+多向互动+网络辅助) 。 (二)信息化网络教材的建立 信息化网络教材是
9、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完善课程教材建设工作。信息化网络教材的特点在于走出了纸质“书本”的约束,使用丰富的“影、视、听”多媒体形式来表达教学信息,集合成电子教材、电子教案,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视听课程。网络教材建立的首要问题是教材和教学内容的信息化建设,体现教学内容的基本载体是教材,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是教材的质量。在艺术课程信息化网络教材中,电子教材、网络学习平台、网络资源是基础,在此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起来的学习支持体系把艺术实践和理论学习统一起来,使学生在课内与课外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复习和演练。同时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丰富网络资源,真正实现艺术课程个性化教
10、学和学习。所以信息化网络教材建设思路应设定为:倡导多样化教学方式、重视教学质量,便于学习、使用、自我更新,形成面向理论教学、实验实践一体化特色的电子教材。 (三)艺术实践信息化能力培养 艺术实践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艺术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也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让课堂活起来,定期举办一些艺术实践活动,参与这些活动的同时有效地利用数字摄影、摄像技术将不同类型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记录下来 ,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6网络资源制作成信息量大、内容丰富、 形式
11、多样的信息化实践教学课件,也可以再现和虚拟单项艺术比赛的全过程,把艺术展示的现场搬进课堂,让学生通过教室内的实践去体验艺术实践现场效果,获取经验、开阔视野、提高艺术素养。这样的艺术实践活动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还能不断提高他们感受、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当然,艺术实践的信息化程度也遵循信息化教学的“适时、适度、适当”原则。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艺术教育体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及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只有把信息技术真正渗透到整个艺术教育体系之中,艺术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其现代化的使命,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具有创造性的综合性人才发挥出艺术特有的贡献。 (注:本文为 2012 年度江苏省社会科
12、学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多媒体大发展背景下网络舆论规律及引导路径研究 ,项目编号:12XSB006;2011 年南京邮电大学教改重点项目,项目名称: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艺术课程新型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项目编号:JG00211JX11) 参考文献: 1陆健锋.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提高艺术类学生文化素质方面的应用J.高教前沿,2012(6). 2金妹.信息时代的新媒体艺术及其教育J.现代传播,2010(8):9799. 3赵巍,周琳.信息技术与现代艺术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整合和应用J.艺术教育,2009(4):5253. 74周健.信息技术环境下艺术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J.信息技术与应用,2010(5):4243. 5程晗,杨若芳.信息时代高校艺术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J.信息技术,2010(4):3940.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责任编辑:曹宁)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