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如何“以学为本”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摘要:教学的实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创新精神等方面得到主动发展。所以为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我们的教学设计要走进学生的世界,从学生的需求、认知特征、能力倾向、学习准备四个方面进行学生特征的分析,来思考我们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策略是否与学习者的特点相适应,或在多大程度上适应学习者的特征,从而切实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地理教学;学为中心;学生特征分析 加涅是公认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学习论相结合的代表,认为学习过程是对信息的接受和使用的过程,是主体参与并把信息加工建构的过程。为了这个过程主动和顺利的推进,我们的教学设计就要
2、考虑到学生的需求、认知特征、能力倾向、学习准备,即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原有的认知结构,以及新旧知识衔接构建新知识网络的知识节点、能力节点,消除一些情感和认知障碍,从而才能够激发内在的认知动机,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准备条件,使学习成为学生主动参与自发自觉的过程,真正的做到“以学为中心” ,从而切实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那如何进行学生特征分析呢,我仅从个人的角度提一些浅薄的看法。 一、学生特征分析之一:学生需求的内容分析 学生的学习需求主要归纳为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能够表现出来的学习需求是显性需求,而不能自觉表现的学习需求是隐性需求。显性需2求主要表现为认知需求、情感需求、升学需求,隐性需求主要表现
3、为问题解决、思维方式、学习策略的需求,简单即指学生对所存在的困难不能独立解决的时候提出的求助信息和要求。而发现学习需求的能力不仅在于发现学生的显性需求,更在于发现学生的隐性需求,并把隐性需求转化为显性需求。 那如何将学生的隐性需求转化呈现出来呢?这就需要我们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及符合学科逻辑和学生思维逻辑的教学活动,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促进生成,暴露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方式方法的不合理性,然后适时切入解决问题,即满足了他们的学习需求。下面我以高一必修三2.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的教学实例阐述一下个人的一点浅显的分析。本节教学的主要流程如下: 1. 在第一个活动进行中暴露出学生不会分析“风蚀显
4、著”这个特征,适时抓住这个生成问题,引导学生回想乌兰“红彤彤的脸颊”进行分析,即让学生通过合适的情境活动发现自己有“思维的发展存在连续性障碍”的问题,即将隐性需求转化为显性需求,我们的适时切入不但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还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2.在第二个活动中学生人为原因的分析不够全面,暴露出高一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还比较欠缺,我们要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如引导学生使用划出关键词等学习方法。那为什么一定要创造这样的机会促使这样的生成呢?试想想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学生又有多少能听进去,能信这个方法有用?而在他遇到困难时,加以指导他试了有用必会深信此法,也愿意掌握并应用。这也正是新课程理念所强
5、调的要“让学3生主动的获取而非灌输” 。 二、学生特征分析之二:学生认知特征的内容与分析策略 1.主要内容 学生认知特征是复杂的心理过程,在此仅仅从认知发展和认知差异角度分析学生认知特征(如下图表) 。 2.认知发展和认知差异的内容剖析 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应该是从感知到想象,再到思维的发展。感知是学生认识的开始,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和经验的主要形式。想象发展是在学生原有知识和感性认识后,在人脑中形成新知识结构的过程。思维发展则是认知过程的最高阶段,是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能力提升的必要条件。 例如在必修三认识地区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区域,常规教学方法是老师提供某区域的政区、地形、气候
6、等要素图,然后设问引导学生分析。那我们何不改变下常规的做法,先让学生自己来讲讲:从一个“地理人”的角度而言,你需要什么材料来认识这个区域并说明理由,然后我们再以重点要素为例让学生归纳分析的方法。最后再呈现预设的某区域的案例进行实际演练。这样做的目的第一个能够让学生主动去感知真正的动起来,且学生讲的要比老师讲的多和易接受;第二个目的是促使学生联想旧知,进行想象发展,即让学生有了自己构建知识和方法的过程;第三个目的是通过最后一个“收”的环节,实现将思维转化为方法。可能有人认为这样做教学时间会多些,但却大大的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4第二方面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体现在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的差异,所以在教学
7、设计时要提供不同的活性平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快乐的发展,分层教学和分层作业的实施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所以我个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即构建的知识体系和推进活动的逻辑链条,既要否和学科知识逻辑,还要符合学生的思维逻辑;同时还要重视认知差异,实现教育教学的公平性,满足所有学生的发展需求,使所有学生都能实现个体发展。 三、学生特征分析之三:学生能力倾向的内容与分析策略 每个人都有上天赋予我们的潜能。能力倾向是指具有从事某项工作所必须的潜能。高中学生地理能力倾向具体指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地理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地理记忆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读图析图能力
8、、互动交流能力等,它是学习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选取教学策略时,要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读图析图能力、互动交流能力。 学生的能力不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措施也不相同,即只有符合学生能倾的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的高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个人比较喜欢“学案导学” ,其中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能够让个别能倾较差的学生有个充足的准备过程,我们老师也有个平台进行个别指导和督促,真正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四、学生特征分析之四:学生学习准备的内容与分析策略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它是学习的内部条件,是教学的起点。
9、当教学设计难度较高,5使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旧知识很难建立主动的联系,就会使学生产生抗难心理,破坏了学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所以教学设计前我们要学会分析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包括初中社会科学学习的内容,它是新知识学习的认知前提,也是新知的生长点和附着点,是学习的起点,决定教学设计的起点。 例如高一新课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备课时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即市区的学生对农业生产的类型和农作物的生长习性、中国不同地域的自然地理特征的不了解,在新知识构建中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我们要将“认识区域” “认识农作物”作为教学的起点, “分析区域的农业生产区位条件”是教学的终点,这样才符合学生的学情,真正的从问题入手来解决学学生的问题,做到以学生为本。 总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特征将对学习过程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教学推进,而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学生的发展,所以要想实现目标,就必须使教学任务和教学策略与学生的学习特征相适宜,真正做到“以学为本” 。 参考文献: 1 黄莉敏.运用加涅学习理论进行地理教学目标设计J.咸宁学院学报,2007(2) 2 张飞琴.基于学生心理特征影响的高中地理课程教育研究J.科教文汇.2011(2) 3 姚雪莉.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探讨J.现代阅读.2012(19)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