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为了儿童,从教师出发【摘 要】在学校管理层面上,教师比儿童更为重要。一切为了儿童,就必须给教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价值实现。只有这样,教师“长大了的儿童”才能够、也才愿意更好地带着儿童成长。关心教师就是关心儿童,发展教师就是发展儿童。这,应该成为教育管理者最重要的“儿童立场” 。 【关键词】学校管理 儿童立场 教师 成尚荣先生在儿童立场:教育从这儿出发中指出:儿童立场应是现代教育的立场, “教育是为了儿童的” , “教育应从儿童出发”这些论述都有道理,都是对的。但另一方面,教育从来都不是仅仅依靠儿童来展开和进行的。对学校管理者来说,更需要依靠,也更需要倚重的,是教师。没有教
2、师的全身心投入,学校管理就成了无本之木,教育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就教育而言,必须坚持儿童立场;而具体到教育管理,更需要明确的,是教师立场:为了儿童,教育管理应该从教师出发。 一、三种“存疑”的立场 儿童立场、儿童本位、儿童发展这些词语一度风靡教坛,迅即赢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追随。但一些困窘已久的教师、学校管理者,并没有很好地将其转化为反思与改进的动力。相反,他们在理想与现实、权力与绩效、儿童与成人等关系上,陷入了或轻或重的迷失。在艰难的现实面前,思行的矛盾、心身的悖离,让部分教师和学校管理者骑虎难2下,进退失据。 1.仰视与造神:蹲下去看到的未必是天使。 有一种“儿童立场” ,是在想象中仰视儿童
3、。在这种教育观里,儿童不再是儿童,而是天使、圣人、超人,成了中心、终点、价值的顶端、“神”一般的存在。一些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则自我矮化,蹲下身子仰视儿童,认为儿童的一切行为都是合理的。 以尼尔的“夏山学校”为例。夏山学校施行民主、自由的教育方式,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 。他们的办学理念是:“创造一个不是让孩子们来适应,而是去适应孩子的学校。 ”大人们只需让孩子们依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照自己的能力去发展。在这里,完全舍弃训练、命令、要求、道德与宗教教育。 这样的教育,在秉持“儿童立场”的同时,是不是缺失了教育者“自己的立场”?倘若它可以成为一个成功的特例,我以为未必具有普适价值。我们当然要
4、有“儿童情怀” ,要为教育民主付出努力,但也不应因此“仰视”儿童,认为儿童高于成人,儿童的想法就是教育的全部,儿童的愿望就是未来的旨归。试问:既然儿童已经如此完美,那还要教育、要教师、要学校管理者干什么? 教师蹲下来的身姿再低,看到的儿童也不都是天使,一味放低身段更造不出天使。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 ”但这种探索还是稚嫩、脆弱的,其发现可能通向花地,也可能走向深渊。 我们要从想象的儿童走向真实的儿童。否则,源于想象的儿童观必3将受到现实的纠正:儿童就是儿童,他们需要发现、尊重与宽容,同样不能缺少引领、规约与帮扶。 2.表演与虚空:凌空蹈虚,
5、谁的标签在飞。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界定:“儿童系指 18 岁以下的任何人,除非对其适用之法律规定成年年龄低于 18 岁。 ”那么,现实中的儿童究竟是怎样的?是自然的儿童,还是教育的儿童?是社会的儿童,还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儿童?他们的情状如何,需求又是怎样的? 儿童就在我们面前,但我们往往惯于贴标签。我们以成人的视角来看待儿童,认为他们简单、幼稚、懵懂,一些行为是不可理喻、难以接受的;而在“儿童立场”的影响下,却又将其奉为中心,追捧其言行,悦纳其错谬。于是,我们一方面轻视儿童,另一方面却追捧儿童,这种两面性常常让人莫衷一是。 当抽象的儿童与具体的儿童背道而驰,当教育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远隔千山,教师与
6、学校管理者自然要想方设法拉近师生的距离。但如果没有足够的智慧与耐心去观察、倾听、调查和判断,及时作出以成人经验为参考、以儿童需求为指向的反应,要吸引学生、引导学生,最便捷、最常用的手段就是表演。 我们在课堂上表演。张开手臂就是“飞翔” ,流下眼泪就是“感动” ,蹙起眉头就是“思考” ,反复念叨就是“体验” ,故作稚拙就是“童趣” 。 我们在管理中表演。向学生鞠躬就是“尊重” ,摸摸学生的头就是“关爱” ,石头上刷绿漆就是“环保” ,大楼上钉标牌就是“文化” ,诱导学生跟家长要钱捐献就是“爱心” 。 4我们以为是儿童在飞,殊不知,只不过是我们的标签和口号在扑腾。儿童期,应该被看做是真正的、完整的
7、、个性化的人生时期。给儿童一个真实的世界,给儿童一番真切的体验,才是真正的教育。 3.热闹与沉默:在注视中无视儿童。 在教育的现实中,许多校园都热热闹闹,但有多少儿童是“被热闹”了一把呢?应和着各种要求、号召,学校开展了各种活动:雏鹰争章、学习雷锋、爱心捐献设立了多种节日:艺术节、体育节、文化节然而,这往往源于成人(包括教师、校长和上级)的要求。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视为儿童的想法,将自己的需求当作儿童的需求,用自己的兴趣覆盖儿童的兴趣。 一切为了儿童,儿童却失去了一切。当“儿童节”成为“汇报节”“表功节” ,当艺术节成为选拔赛、大比拼,对大多数儿童来说,热闹是别人的,疲劳是自己的。这是成人对儿童的
8、无视。以为了儿童的名义来满足成人,这是教育的功利主义,更是社会的功利主义当生活中的一切都成为立场,那么,一切就都失去了立场;当教育中的一切都“为了儿童” ,那么,很可能就无视了儿童。 二、教师的职责与作用 无论怎样的教育观念,都少不了教师的践行;无论怎样的儿童立场,都避不开“教师”这个关键角色。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的职责与作用至关重要。 1.教师的职责:帮助儿童找到最好的可能。 5对儿童来说,教育是将来生存生活的需求,是今天社会生活的要求。但儿童在没有成人之前,往往不明白这是自己的需求,而认为这是父母的要求、老师的命令。 对教师来说,教育是一份谋生的职业,是社会的分工,更是一生的事业。而所谓事业
9、,就是把职业做好,做出意思和意义来。 儿童处在发展的过程中,他们尚未成熟,潜能巨大,有着无限的可能性,但一切都尚未可知,也不自知。教师的职责就是观察、发现、理解儿童,基于儿童的需求和实际,尊重儿童的差异和特点,帮助他们找到并走进最大和最好的发展区。 2.教师的作用:用理解把儿童的未来照亮。 教育的儿童立场,要从儿童成长的需要出发。而这个需要,是由教师来帮助丰富和转向的。因此,教育管理者的儿童立场,是为了儿童,但又首先从教师发展的需求出发。 儿童的需要,并不必然等于成长的需要。马克思?范梅南说:“看待儿童其实是看待可能性,看待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 ”这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往往并不明白什么
10、才是自己最需要的,只是跟着自己的本能、天性、经验、外界的示范或暗示,表达出自己的愿望。有时,某些愿望是顽劣、错误甚至是危险的。这就需要教师(成年人)提供良好的教育。 刘铁芳说:“教育只是一种灵魂转向的技巧,一种使灵魂尽可能容易尽可能有效地转向的技巧。 ”“真正的教育并不是把成人的世界简单地灌输到儿童世界之中,而恰恰应该是从儿童世界的既有内涵出发,引导6他们逐渐去认识、体验、发现外在的成人世界的内涵,来进一步丰富、拓展儿童世界的内涵。 ” 也就是说,从儿童的需要中,选择出成长的需要,帮助儿童获得最适合的成长,才是真正地从儿童中来,在儿童中做,到儿童中去。 让儿童生命的需要,转化为成长的需要。这就
11、需要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真正放低身段,倾听、观察、发现、了解儿童个性化的需求,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并由此拓展,与儿童合作,帮助儿童与老师、同伴、家长、社会合作,开展积极的体验与创造,走向人生的未来。 其间,最重要的,是“把儿童当作儿童” , “让孩子做一个孩子” 。要以看待儿童而不是看待成人的标准来看待儿童,并站在儿童的角度,看待世界、规划人生、设计课程、组织活动,让理解先行,用沟通开路,尊重儿童与众不同的个性与感受,理解儿童成长中的每一个愿望,并把未来的每一个可能照亮。要让儿童在自由的环境中生长,充分展现自己的天性、潜能,包括犯儿童该犯的错误。英国教育家尼尔说:“所谓人的自由发展,就是让每个学
12、生有获得自由的权利,有寻找兴趣的权利和空间自由。 ” 教育,是为了给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多、更好、更适合的可能。而学校管理本身就是教育,对教师和儿童的教育。这种教育是管理,是规范,更是一种立足现在、观照未来的服务。 三、全面发展的管理:从教师的需求出发 学校管理千头万绪,关联着校长、教师、学生、工勤人员、外部环境等诸多要素,要在纷繁复杂的事务中秉持“为了儿童”的理念,必须7以全面的视角,建立协调发展的管理思想。其核心,就是从教师的需求出发。 1.管理者立场:兼顾儿童、教师和自身的发展。 作为学校管理者, “为了儿童”是必须的。成就学生,是教育者的天职。帮助儿童抵达最大、最好的可能,应该成为一个教育
13、者最高的价值追求。非此,不足以称教师,更不够格担任学校管理者。为了教师,是必要的。不考虑教师的利益,不注重教师的成长,不关切教师的困境,就无法建立一支强大的、有教育力与创造力的队伍,学校管理中就会无人可用,创办优质教育也就无从说起。为了自己,是必然的。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学校管理者必须考虑自己的生计和发展。教育固然是一种精神和职能的奉献,但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职业需要也应该有相当的回报。为了社会,是自然的。学校管理者的身份、权力和影响,来自于上级,来自于社会,必然根据上级的指挥棒、社会的需求,作出良性的反应,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因此,学校管理者的儿童立场,应该以教师的发展为中心,以儿童的成长为
14、方向,兼顾儿童、教师和管理者自身的发展,与社会良性互动。只有这样,教育的儿童立场才能在现实的大地上扎根、开花、结果。 2.管理的重心:教师比儿童更重要。 在我看来,在学校管理的层面上,教师比儿童更重要。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跟成人的冲突,主要是由成人引起的。在学校教育中,儿童跟成人的和解,也主要依靠身为成人的教师来达成。 教师是谁?教师何为? 8教育家李吉林的回答令人称道:“我,一个长大的儿童。 ” 成尚荣指出:“长大的儿童是在更高的程度上再现儿童的本质,其旨意是更好地理解儿童、发现儿童,其目的在更好地开发儿童、引领儿童、发展儿童。此外, 长大的儿童是提醒我们,教师要与儿童共同成长,随着儿童一起
15、长大 ,与儿童分享长大的快乐。可以说,长大的儿童是对教师在儿童立场上角色、作用最形象最生动最准确的定位。 ” 我们可以看到,李吉林教书育人,堪为楷模。她年过 70,仍然有着一颗热情跳动的童心。但这份对儿童的大爱,没有影响她知时入世的大智。她是“长大了的儿童” ,和儿童一起成长,却早在儿童长大之前就已经蓬勃壮大。这是教师之智,也是儿童之福。 这就充分说明,教师与儿童一样,需要成长。 教师和儿童共同成长,却不能等着儿童一起“长大” 。 当今世界,享受至上,娱乐至死,制造无数的诱惑,比教育更能打动儿童;离异家庭、单亲家庭、官员家庭、富豪家庭,有着鲜明的背景,比教育更能影响儿童;世界潮流嬗变,价值多元
16、,观念歧异,产生纷繁的路径,比教育更能引导儿童。这些现实的问题,让儿童成长的可能性变得更加复杂,极大地增加了教师工作的难度。 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其迫切性、统整性、规范性越来越强。另一方面,教师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却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在职业、家庭、经济、社交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此,要引导、促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育, “一切为了儿童” ,首先必须“一切为了教9师” ,给教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价值实现。只有这样, “长大了的儿童”才能够、也才愿意更好地带着儿童成长。 在学校管理层面,相对于学生,教师的意义更为重要。李希贵先生认为,学校的力量首先来自于教师。只
17、有教师在学校的办学目标实现过程中处于第一位,才会协助校长落实他心中的教育理想。只有“教师第一,学生第二” ,才能真正达到“学生为本” “学生为中心” “学生为主体”的目标。 无数实践证明,当学校管理者切实秉持“教师第一”的观念,教师也会心甘情愿地在教育教学中体现“学生第一”的儿童立场。可见,为了儿童,学校管理者应该从教师立场出发。 教育是以最有价值的内容、以道德的方式展开的活动和过程。帮助教师,扶持教师,让教师拥有教育的最大价值,教师就能给儿童更好的引导、更多的爱护。 关心教师就是关心儿童,发展教师就是发展儿童。这,应该成为教育管理者最重要的“儿童立场” 。 参考文献: 1成尚荣.儿童立场:教育从这儿出发J.人民教育,2007(23). 2马克思?范梅南,巴斯?莱维林著.阿慧黠,曹赛先译.儿童的秘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刘铁芳.给教育一点形上的关怀:刘铁芳教育讲演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05蒙台梭利著.金晶,孔伟等译.蒙台梭利儿童教育经典原著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 6李希贵.学生第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