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写作的灵魂:用心、用情摘 要:在中学生的写作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无话可写,内容单一、重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缺少用心去观察周边事物,用情去体悟生活的主动性,因此本文谈谈如何让学生做个“有心” 、 “有情”之人。 关键词:写作;技巧;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4-060-1 何永康教授曾说:“中学生写记叙文,是不幸的家庭 ,多是不同的;写议论文,那是幸福的家庭多是相同的” ,并且何教授还用数据说话:“100 个考生写议论文,有 1 篇优秀就不错;而 100 个考生写记叙文,往往会有三四篇优秀!这是粗略的估算,但大体如
2、此。 ”由此可见,初中生主要要学会写好一篇记叙文。他们有独特的少年视角、敏感的情思,只要自自然然地落实到试卷上,就会有股子动人心弦的力量,就可能在中考作文中脱颖而出。 当然,写好一篇记叙文也非易事,笔者觉得写作素材的积累,生活体验的感知,人生经历的思考是作文的前提,而我们的中学生大多过的是三点一线的生活,圈子狭窄,生活枯燥,感情淡漠,对生活缺少观察,缺少思考,试想,没有生活之“米” ,何来作文之“炊” 。现实似乎就是这样,但笔者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思考,发现很多学生并非无事可写,而2是缺少“有心”和“有情” 。 一、做个“有心”之人 作文其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作者须得拥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对生活有所
3、理解和领悟之后,才能产生写作欲望,进而写出较好的文章。 “蚕不吃进桑叶,便吐不出丝来;蜜蜂不采集花粉,便酿不出蜜来” ,学生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生活积累,也写不出象样的作文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 ,观察是人来人往获取写作素材的主渠道,也是学生获取写作内容的基础。学生总是抱怨,生活太过枯燥,日子太过单调,每天发生的事情闭上眼睛都能想得出来,有什么可以入文的。其实不然,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类社会的芸芸众生,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们、影响着我们,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正如罗丹所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当我们睁大双眼,用心去观察我们的
4、生活,会发现生活中处处皆美。例如,通幽的曲径边,三叶草破土而出,蓬勃生长,那茂盛的一片绿,染绿了校园的小路,也染绿了我们的心情;沸腾的操场上,男同学腾挪跳掷,生龙活虎,那朝气蓬勃的身影,感染了每一个静寂的心灵;繁华的街道上,有林立的高楼,有耀眼的霓虹,也有阴暗的角落里落魄的生活,孤寂的灵魂;温暖的港湾里,有精心的呵护,有温馨的话语,也有看似不可逾越的代沟带来的矛盾和争执,以及获得理解后的欣慰和宽容。这些其实都是美呀,我们生活中的大美,这些也是我们中学生作文中最基本的写作素材。叶圣陶老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章。 ”老舍先生也曾告诫我们:“写东3西,
5、要观察,要总结,要想。如果你观察得不对,或观察得太少,没有深刻的印象,抓不住一个清楚的形象,不要硬写。 ”这说明,看清了,看多了,才写得清,才写得深。没有生活的积累,哪来写作的素材。对阅历尚浅的高中生来说,观察时不能放过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凡人小事。如果能放出眼光,开动脑筋,透过“芝麻绿豆”的小问题发现其中蕴涵的深刻含意,同样可以得到“寻常中显本质,微尘中见大千”的卓尔不群的立意。 老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中的人物,观察他们的喜怒哀乐、言谈举止,观察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悲欢离合、风云际遇;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社会中的事情,思考事情背后的是是非非,真
6、真假假,透过现象看清本质,通过结果探寻本源。同时,教师还要引导他们及时记录下这些细微的情节,思想的火花,既可以敷衍成一篇长长的文章,也可以是几十个字的短短的一段话,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观察的过程中写一些观察日记、随笔,不仅可以库存生活素材,加深观察印象,也是一种练笔和怡情。 二、做个“有情”之人 用情去体悟生活就是用全部身心去感受,去感动,进而用文字去感染别人。如果说用心观察还只是表,只是对事物外部特征的一种认知和把握,那么用情体悟则是潜入生活的理,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都会发现,同样生活在校园里,但在描写校园生活时,有的同学写得言之有物,真挚感人;有的
7、同学却写不出。这关键就在于4用情体悟的深浅有别。对生活,用心观察是入眼,用情体悟则是入心。缺乏用情体悟的观察,绝不会发现生活的真谛;缺乏用情体悟的观察,绝不会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形成有效的材料积淀。王国维说:“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这正深刻地阐明了观察、体悟和写作的关系。 有些学生对生活中的美视而不见,不能从生活中采撷到写作素材,也许正是因为他们心里还缺少了一个“情”字。很多同学在家里都是独生子女,条件优越,父母娇宠,于是他们便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为父母的照顾是在尽责任,认为老师的教育是理所当然,认为阳光雨露的照耀滋润是天之常理,认为世间的不公不平与己无关,认为一切的一切就本该如此,
8、试想如此“无情” ,又何能去感知生活中的美呢,即使看到了,也是一些无情之物吧?所以,要让学生学会为文,就要教会他们以感恩、宽容、博爱的心态去对待世间的一切,要学会用情去体悟生活中的人与事。 笔者曾经批改过一篇学生周记,题目是母亲的夜生活 。这位同学的写作功底本一般,但这篇文章却写得尤其动人。他截取了三幅画面:一是在隆冬的寒风中因接自己放学回家而冻得瑟瑟发抖的母亲的身影;一是回家后给自己热牛奶、送夜宵的轻轻的脚步;一是半夜为自己掖被子的疲倦而慈爱的双眼。如果这位同学是“无情”之人,他或许未必能发现这些感动和美丽。情,让这篇文章焕发出一种别样的光彩。 引导学生用情去体悟人生,如此,他们才会由爱己进而学会去爱人,进而学会去爱国家、爱自然。如此,他们才会对世间真爱感动,对世间不平愤怒,对世间不公呐喊。如此,何愁他们笔下无事可写,无情可抒。5心中有情,笔端才能含情,文章也才会让人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