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的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带给教师全新的教育理念,它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教学的全过程,自主探究,发现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同时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真切的人文关怀。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多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激发创新兴趣,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生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作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使他们能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并导致创新意识的萌发。“画图”是一个能提高学
2、生兴趣的极好工具,是施展学生想象力、发挥创造才能非常有效的手段。教师要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实践,教师画一笔,学生画一笔,是模仿,不是创造,要创造就要自己动脑筋,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如在教学生用“画图”工具画图时,我将学习新操作技能融入绘制美丽的图画中,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既学习了知识又掌握了技能。刚开始,我画一个圆的轮廓,让学生在圆的图形上画出他想要画的任何东西,结果学生画出了娃娃的脸、车轮、太阳、呼拉圈、钟表、圆盘接着,让学生画一个方形的轮廓,再启发学生圆形加上一个方形会变什么呢?这样就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了学2生的创新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操作,教师辅导操作,学生
3、独立操作,学生互评作品,最后修改、定型,一步一步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在学生独立操作时,我启发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在电脑上可以创新、变化颜色,勾勒出更加神秘莫测的图画。画完后,让学生们互评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幅画好在哪,不好在哪,应怎样改进等等。之后,每位学生再次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这个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抓住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第一,它是一门实践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知识涵盖范围广,更新速度快;第二,它还具有文化性、应用性、发展性和模块化等特点,应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是这
4、门学科的灵魂。教师要深入研究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中运用先进的,富有生命力的,独具创意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善于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新课标要求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要局限于一种软件的使用方法,而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技能,培养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不断探索、积极创新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插入各种素材并作调整这一节内容时,我并不局限于某一种软件中怎么插入和调整素材,而以一种软件为蓝本,讲述在多种软件中插入和调整某种素材通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讲完课后,给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练习,
5、鼓励学生将插入的素材进行合理的调整,结果学生不但掌握了各种素材的插入3方法,还创作出了很多新颖的素材应用效果,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树立求新求异观点,充分发挥学生想象 创新就是要求异,不要雷同,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宽松、积极、探索创造性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树立“尝试”创新意识,敢于参与,敢于提出,就是成功。我还积极发现学生创新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和鼓励。比如在教学生制作幻灯片时,同学面对功能如此强大的“Powerpoint”软件,不知如何下手,而且模仿的多,创新的少,制作出来的演示文稿,没有新意,在制作过程中也很少出现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争论。这时,为了培养学生
6、有求新、求异的思想,有自己的设计风格,我努力发现学生作品中的创新闪光点,即使很少,也通过多媒体教学网,演示给大家看,并让他们说出思路,再让其他同学发表意见,并鼓励大家一起试一试。而被展示的学生得到我的表扬,高兴万分,创作越来越起劲。时间长了,学生不仅认识到了动手操作、手脑结合的重要,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淡化了失败的感觉,领悟到了大胆尝试就会成功的道理。 四、开阔学生视野,为学生树立创新榜样 创新型的教师更容易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尤其如此。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非常特别的课程,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瞬息万变,新的发明和技术创新不断涌现。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学习,紧跟发展潮流
7、,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多给学生展示各种最新的信息技术动态和应用,介绍这个领域层出不穷的创新事物,才能使学生的视野4和思路更宽广。我在前几年就采用 Moodle 系统搭建了我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并把课程全部搬到网上去。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很快就习惯和适应了这样的教学方式。而当微博刚出来时,我就组织学生试用Twitter 并让学生比较与其他几种信息传播模式的不同。所以,创新教育首先要求教师自身有创新精神,敢于尝试新事物,从学科知识、课堂设计、教法等各方面进行创新。 五、改进评价方式,保护学生创新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课堂多数采用教师评价方式,教师是唯一评定者,是课堂的主宰,这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缺
8、少学习的氛围,不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不愿意开动智慧的脑筋,这样他们的潜力和创新的精神被压抑,甚至被扼杀。在新课程改革中,课堂传统的教授模式被打破,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们设定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身心愉快的进行学习,发展学习技能,培养人格。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授课模式促进了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学生们能够自主地学习,从中获得知识。要做到如此,就要把传统的教师评价进行改革,把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评教活动中去,让学生们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和发展。因此,落实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 ”新课程呼唤课堂教学的创新。我们必须不5断改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想象与创造的空间,使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 ,再到创造性地学,从而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